“戲報上寫的是,一出武秧歌《翠屏山》,一出大戲《白蛇傳》。可這種野班子,它給你按戲報唱?還不知攪到哪呢!”
夫人毅然說:“不拘什麽,咱們都去!後晌就套輛車去,先趕會,後看戲。”
夫人對“風攪雪”居然一點也不避諱,這叫雨田很害怕。以前,夫人在外頭麵兒上那是極其謹慎的,現在這是怎麽了?夫人要真看“風攪雪”,那是一定要他陪到底的。在家與她同桌吃飯,在戲場同她一道“風攪雪”,那豈不是將他們之間的私情全公開了?她這樣不管不顧,是一時賭氣,還是真想走這一步?
雨田不敢深想了。夫人對他是有恩的。他不能毀了夫人。但靠他是攔擋不住的。他一著急,才想到一個人:小水蓮。
他就趕緊把後晌要去趕會看戲的消息,先告訴了水蓮。水蓮一聽,當然很高興,蹦跳著跑回去挑選衣飾去了。
好一陣,夫人也沒叫他去。說明夫人是同意帶水蓮去的。雨田這才鬆了口氣。帶水蓮去,就不會很看“風攪雪”了。
後晌出門時,一輛馬車上還真坐滿了,姚夫人,水蓮,還有蘭妮抱了小復生,另外還拉了幾
條看戲坐的板凳。夫人還叫雨田也擠上來,他哪能去擠!
但到了會上,姚夫人卻一定要雨田陪了她們逛。雨田說,他先搬了板凳,到戲場占個好地界。夫人不讓,說沒個爺們跟著,你也放心!他也隻好陪了逛。
夫人就自始至終託了他的肩頭,大方地在人流裏擠來擠去。雨田心裏不安之極!幸好在廟會那種氛圍裏,也沒人很注意。連跟著的水蓮、蘭妮也不在意。
等入夜進入戲場,夫人叫水蓮挨她坐一邊,另一邊就叫雨田挨住坐,蘭妮挨水蓮坐那頭。雨田有些為難,夫人卻是不容分說。他看戲場裏的氣氛,似乎更寬容,誰也不管誰,才踏實了一些。
開場武戲也隻是亂,不見好功夫,倒見台上的塵土升騰著,向台下飛揚。戲場裏似乎也沒幾人在看戲,一片嘈雜。所以等武戲收場時,水蓮和蘭妮都在打盹了。復生也早在夫人懷中睡去。
雨田就說:“二娘,這戲沒看頭,我們也該回去了。看她們東倒西歪的,來受罪呀?”
姚夫人卻說:“叫她們坐車回吧,咱們看,正經戲還沒開呢。”
說時,她就搖醒水蓮,叫醒蘭妮,交待她抱好復生,坐車回村去。並交待車馬也不用再來了,小心關好門戶。她有雨田伺候呢,散了戲,雇乘小轎就得了。雨田也隻好送她們去坐車,向車倌做了交待。
回來剛挨夫人坐下,就覺她的腳伸過來,勾住了他的腿。
重新開戲後夜已深,大戲也沒正經唱,就“風攪雪”了。雨田真還沒親歷過這場麵,始終覺得不自在。看到要命處,簡直覺得無地自容。
可夫人卻似一團烈火,什麽都不管不顧了,隻聽任野地的風吹旺她。沒等散戲,她就拉了雨田,擠出戲場。也不僱車轎,隻是緊握著雨田的手,放肆地瘋說著,走進了曠野。
曠野裏瘋狂的夫人,真叫雨田害怕了。
正是這一夜,使溫雨田下了一個決心。
半年後,他真的跟了一支駝隊,不辭而別,走了口外。這是他半年來暗中努力的結果。利用進城採買辦事的機會,他找到了父親的一位舊友,托人家作保,在口外謀得一學徒之差。
姚夫人在確信雨田不再回來後,幾乎瘋了。奇怪的是,沒有多久,她似乎就安靜下來。而且,這一次她是重新回到以往那種苦守的日子,隻等待男人下班歸來。這是後話。
3
就在那幾天,鳳山龍泉寺周圍的鄉民,為了還願謝龍王,也寫了幾台戲唱。因有商號捐助,這裏請來的是正經戲班,廟會規模也大。
隻是,康家沒有看戲的習慣,更不允許去廟會那種戲場。所以,聽說龍泉寺唱戲,康家倒也沒人把它當回事。惟有汝梅有些心動。
時局平靜後,老太爺就放了話:趕緊給榆次常家說說,挑個日子,把梅梅娶過去吧。跟著,兩頭就張羅起來,吉日定在了九月初六。
對此,汝梅很有一些傷感。她感到老太爺是有些急於把她攆走!自從她在鳳山遇見那個神秘的老尼後,老太爺就和她疏遠了。父親雖沒有疏遠她,卻也告誡她不許胡思亂想,更不許打探那些不該知道的事情。她很想聽父親的話,可他們越這樣,她越放不下。
眼看要出嫁了,成為人婦,隻怕出行走動更不容易。回首少女時代,汝梅最感遺憾的,便是未能跟隨父親多出幾趟遠門。好不容易去了一趟江南,偏偏趕上老夫人去世。剛到杭州,就日夜兼程往回趕!
她就是在這樣感傷時,那個念頭又閃了出來:去年初冬剛給老夫人畫了像,臘月就病倒,今年正月就病重,二月就死了?這好像一步接一步,安排好了的?給這位老夫人畫的雖是西洋畫像,可尺寸卻是遺像的尺寸……在從江南回來的路上,汝梅就曾給父親說過這疑問,遭到了父親的怒斥。
可現在這疑問非但未消,更變成了一種誘惑:汝梅非常想再一次私訪鳳山那座尼姑庵,看能不能碰見新逝的這位老夫人……
在汝梅這樣的年齡,這種念頭一旦生成,那是壓不下去的;越壓,反而越想一試。何況她又任性慣了。在少女時代即將結束時,她更不想放過這次冒險探密。
隻是,她找不到去鳳山的藉口。那些車倌們,叫他們去哪都去,惟有去鳳山,誰都不願拉她去。她疑心這是老太爺有吩咐,誰也不敢有違。
所以,一聽說鳳山龍泉寺唱戲趕會,就想藉機去一趟。但她也隻能磨纏母親。父親雖在家,卻忙得像什麽似的,很難見著他。母親呢,不但沒鬆口,還很數說了她一氣。母親現在儼然是主家婆了,一味護著康家規矩,數落她的沒規矩。汝梅也隻好死了心。
但不大一會兒,她就生出一個主意來。
她裝著若無其事,熬到後晌,才又去見母親。母親以為她又來磨纏,已拉下臉來,她忙說:“媽,又怎麽了?我不能來見你?”
母親哼了一聲,說:“誰知你又有什麽好事!”
“那就不說了,什麽也不說了。”
“你又想說什麽?”
“不說了!”
“你到底又想說什麽?”
“媽你總說我不懂事,我想懂點事了,你還是一臉惱!我懂事也是不懂事,我還說它做什麽?”
“死妮子,你到底要說什麽!”
“我看父親和你,打裏照外,比誰都忙,就想代你們去看看外爺外婆。不知這是懂事還是不懂事?”
“梅梅,我不是早有這意思嗎?你隻是不愛去!”
“現在去,不遲吧?”
“什麽話!想去,就趕緊去吧。”
汝梅的外祖父家,與京號戴掌櫃同村,就在不遠的楊邑鎮。雖也是大戶,卻無法與康家比,也沒有康家這樣太多的規矩。尤其兩位老人,對汝梅寵愛得很,什麽要求不答應?汝梅既一心謀著去鳳山探密,終於想到了藉助這兩位老人。
夫人毅然說:“不拘什麽,咱們都去!後晌就套輛車去,先趕會,後看戲。”
夫人對“風攪雪”居然一點也不避諱,這叫雨田很害怕。以前,夫人在外頭麵兒上那是極其謹慎的,現在這是怎麽了?夫人要真看“風攪雪”,那是一定要他陪到底的。在家與她同桌吃飯,在戲場同她一道“風攪雪”,那豈不是將他們之間的私情全公開了?她這樣不管不顧,是一時賭氣,還是真想走這一步?
雨田不敢深想了。夫人對他是有恩的。他不能毀了夫人。但靠他是攔擋不住的。他一著急,才想到一個人:小水蓮。
他就趕緊把後晌要去趕會看戲的消息,先告訴了水蓮。水蓮一聽,當然很高興,蹦跳著跑回去挑選衣飾去了。
好一陣,夫人也沒叫他去。說明夫人是同意帶水蓮去的。雨田這才鬆了口氣。帶水蓮去,就不會很看“風攪雪”了。
後晌出門時,一輛馬車上還真坐滿了,姚夫人,水蓮,還有蘭妮抱了小復生,另外還拉了幾
條看戲坐的板凳。夫人還叫雨田也擠上來,他哪能去擠!
但到了會上,姚夫人卻一定要雨田陪了她們逛。雨田說,他先搬了板凳,到戲場占個好地界。夫人不讓,說沒個爺們跟著,你也放心!他也隻好陪了逛。
夫人就自始至終託了他的肩頭,大方地在人流裏擠來擠去。雨田心裏不安之極!幸好在廟會那種氛圍裏,也沒人很注意。連跟著的水蓮、蘭妮也不在意。
等入夜進入戲場,夫人叫水蓮挨她坐一邊,另一邊就叫雨田挨住坐,蘭妮挨水蓮坐那頭。雨田有些為難,夫人卻是不容分說。他看戲場裏的氣氛,似乎更寬容,誰也不管誰,才踏實了一些。
開場武戲也隻是亂,不見好功夫,倒見台上的塵土升騰著,向台下飛揚。戲場裏似乎也沒幾人在看戲,一片嘈雜。所以等武戲收場時,水蓮和蘭妮都在打盹了。復生也早在夫人懷中睡去。
雨田就說:“二娘,這戲沒看頭,我們也該回去了。看她們東倒西歪的,來受罪呀?”
姚夫人卻說:“叫她們坐車回吧,咱們看,正經戲還沒開呢。”
說時,她就搖醒水蓮,叫醒蘭妮,交待她抱好復生,坐車回村去。並交待車馬也不用再來了,小心關好門戶。她有雨田伺候呢,散了戲,雇乘小轎就得了。雨田也隻好送她們去坐車,向車倌做了交待。
回來剛挨夫人坐下,就覺她的腳伸過來,勾住了他的腿。
重新開戲後夜已深,大戲也沒正經唱,就“風攪雪”了。雨田真還沒親歷過這場麵,始終覺得不自在。看到要命處,簡直覺得無地自容。
可夫人卻似一團烈火,什麽都不管不顧了,隻聽任野地的風吹旺她。沒等散戲,她就拉了雨田,擠出戲場。也不僱車轎,隻是緊握著雨田的手,放肆地瘋說著,走進了曠野。
曠野裏瘋狂的夫人,真叫雨田害怕了。
正是這一夜,使溫雨田下了一個決心。
半年後,他真的跟了一支駝隊,不辭而別,走了口外。這是他半年來暗中努力的結果。利用進城採買辦事的機會,他找到了父親的一位舊友,托人家作保,在口外謀得一學徒之差。
姚夫人在確信雨田不再回來後,幾乎瘋了。奇怪的是,沒有多久,她似乎就安靜下來。而且,這一次她是重新回到以往那種苦守的日子,隻等待男人下班歸來。這是後話。
3
就在那幾天,鳳山龍泉寺周圍的鄉民,為了還願謝龍王,也寫了幾台戲唱。因有商號捐助,這裏請來的是正經戲班,廟會規模也大。
隻是,康家沒有看戲的習慣,更不允許去廟會那種戲場。所以,聽說龍泉寺唱戲,康家倒也沒人把它當回事。惟有汝梅有些心動。
時局平靜後,老太爺就放了話:趕緊給榆次常家說說,挑個日子,把梅梅娶過去吧。跟著,兩頭就張羅起來,吉日定在了九月初六。
對此,汝梅很有一些傷感。她感到老太爺是有些急於把她攆走!自從她在鳳山遇見那個神秘的老尼後,老太爺就和她疏遠了。父親雖沒有疏遠她,卻也告誡她不許胡思亂想,更不許打探那些不該知道的事情。她很想聽父親的話,可他們越這樣,她越放不下。
眼看要出嫁了,成為人婦,隻怕出行走動更不容易。回首少女時代,汝梅最感遺憾的,便是未能跟隨父親多出幾趟遠門。好不容易去了一趟江南,偏偏趕上老夫人去世。剛到杭州,就日夜兼程往回趕!
她就是在這樣感傷時,那個念頭又閃了出來:去年初冬剛給老夫人畫了像,臘月就病倒,今年正月就病重,二月就死了?這好像一步接一步,安排好了的?給這位老夫人畫的雖是西洋畫像,可尺寸卻是遺像的尺寸……在從江南回來的路上,汝梅就曾給父親說過這疑問,遭到了父親的怒斥。
可現在這疑問非但未消,更變成了一種誘惑:汝梅非常想再一次私訪鳳山那座尼姑庵,看能不能碰見新逝的這位老夫人……
在汝梅這樣的年齡,這種念頭一旦生成,那是壓不下去的;越壓,反而越想一試。何況她又任性慣了。在少女時代即將結束時,她更不想放過這次冒險探密。
隻是,她找不到去鳳山的藉口。那些車倌們,叫他們去哪都去,惟有去鳳山,誰都不願拉她去。她疑心這是老太爺有吩咐,誰也不敢有違。
所以,一聽說鳳山龍泉寺唱戲趕會,就想藉機去一趟。但她也隻能磨纏母親。父親雖在家,卻忙得像什麽似的,很難見著他。母親呢,不但沒鬆口,還很數說了她一氣。母親現在儼然是主家婆了,一味護著康家規矩,數落她的沒規矩。汝梅也隻好死了心。
但不大一會兒,她就生出一個主意來。
她裝著若無其事,熬到後晌,才又去見母親。母親以為她又來磨纏,已拉下臉來,她忙說:“媽,又怎麽了?我不能來見你?”
母親哼了一聲,說:“誰知你又有什麽好事!”
“那就不說了,什麽也不說了。”
“你又想說什麽?”
“不說了!”
“你到底又想說什麽?”
“媽你總說我不懂事,我想懂點事了,你還是一臉惱!我懂事也是不懂事,我還說它做什麽?”
“死妮子,你到底要說什麽!”
“我看父親和你,打裏照外,比誰都忙,就想代你們去看看外爺外婆。不知這是懂事還是不懂事?”
“梅梅,我不是早有這意思嗎?你隻是不愛去!”
“現在去,不遲吧?”
“什麽話!想去,就趕緊去吧。”
汝梅的外祖父家,與京號戴掌櫃同村,就在不遠的楊邑鎮。雖也是大戶,卻無法與康家比,也沒有康家這樣太多的規矩。尤其兩位老人,對汝梅寵愛得很,什麽要求不答應?汝梅既一心謀著去鳳山探密,終於想到了藉助這兩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