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平時,蔡掌櫃說的也不過是句大實話。那時代,錢莊雖也是做金融生意,但與票號比,規模就小得多。它的主業,起初是做銀錢兌換,也就是銀錠與銅錢之間的兌換,後來雖也經營金融存貸了,但生意也僅限於本埠範圍。所以它沒有外地分號,金融吞吐量也就有限了。
錢莊資本小,遇到較大用項,就常找票號拆借。而票號主業,是做異地碼頭間的金融匯兌,銀款來往量大,周期也長。常有閑資,也就放給錢莊、當鋪,及時生些利息。在這種依存關係中,當然是錢莊弱小,票號強大。
但在這金融危機嚴重的時候,票號受的壓力也就比錢莊大得多。此時蔡掌櫃說這樣一句話,也就比平時值錢得多:在擠兌堵門的時候,生意不錯的德隆泉錢莊,還依然巴結天成元,敏感的銀市決不會熟視無睹的。
繼德隆泉錢莊後,又有幾家錢莊、當鋪來幫襯天成元。
跟著,鏢道打通的消息傳來,二十萬銀子又押到,天成元所受的壓力才終於減緩下來。
戴膺和梁子威也終於鬆了口氣。
不久,西幫各家京號開始源源不斷收到西安匯票。這些匯票,都是即將回京的那班隨扈權貴匯回來的西巡收成。按說,這麽一大批匯票新到,西幫的兌付壓力會更大。奇怪的是,這批匯票一到,京市的擠兌風cháo竟很快消退了。
到這時,京號老幫們更明白了:站在暗處攪動這場擠兌風cháo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留京的官宦之家。在去年的塌天之禍中,他們親睹京師大劫,能不擔心歷年暗藏在西幫票號的私囊?西幫一返京,他們自然要做試探:私銀還能不能支出來啊?所以擠兌風cháo中,興風作浪的主要是小票:小票大多在官宅。現在,得知西安隨扈的權貴們信賴西幫依舊,他們才終於放
下心來了。
不過,以現代的眼光看,西幫京號在辛醜年所遭遇的這場金融危機,實在也是難以避免。遭受這樣的擠兌,不是它的信譽出了問題,而是因它的金融地位引發。那時京師還沒有一家官方銀行,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央行。一國之都,經歷庚子年那樣的大劫,要復甦,需要多少貨幣投入!官方既無央行,戶部又無力管這樣的事,壓力便落在民間的金融商家身上。西幫票號勢力最大,受壓自然首當其衝了。
西幫遵照“賠得起”的經商理念,打開祖傳的秘密銀窖,源源往京師投放現銀,雖然意識不到是在行使央行之職,卻將自家的信譽推上了巔峰。
5
京號穩住陣腳,戴膺這才想起津號。就問有沒有津號的信報,信房說:有幾封,已及時交給戴老幫您了,還沒有拆閱呀?
戴膺忙在案頭翻找,果然,放著幾封,竟未拆看。這一向竟慌亂如此,戴膺自己也有些吃驚了:是危局前所未有,還是自己也顯出老態?
他一一拆開看時,由驚到喜,也鬆了一口氣。他也終於承認,邱泰基畢竟不是平庸人物。
這一向,天津也似京師,西幫各票號復業伊始,即陷擠兌重圍中。但津門畢竟不是京師,西幫麵臨的危局也就大不相同。
天津沒有京城那麽多衙門和官吏,所以也就沒有小票之災。但津門是北方第一大商埠,票號的重頭戲是在商界。津號開張後,湧來擠兌的也主要是工商客戶。他們人頭不算眾多,但求兌的數額卻大,求兌的又都是逾期的存款,不好通融。老號調十幾萬兩銀子過來,實在也打發不了多少家。
西幫老號本來已經調出血本,在傾全力支持京津復業,隻是鏢局運銀要費些時日而已。可津門商界卻不願等待!為了爭奪兌現,各家竟相將銀票貶值,票麵百兩,隻求兌現七八十兩,能兌到就成交。
商家如此貶值兌現,是急於恢復商貿。津門劫難甚於京師,銀根短缺更甚於京市。議和既成,復甦在即,商家都想搶先機。誰先籌到銀子,誰就搶到了先機。可如此將銀票貶值,西幫各號都不願意。因為票號在津門的金融放貸,遠遠大於收存。存單貶值,借據也要貶值,兩相衝抵,西幫吃虧太大。
尤其票號中老大日升昌,珍惜自家百年聲威,帶頭放出響話:“日升昌銀票,無論收支,一文也不貶!”緊跟著,平幫蔚字號也放出同樣的話。不久,西幫各號也都跟進了。
這樣一來,外麵雖有擠兌,票號倒也從容了。從容由老號調銀,從容足額兌付,儼然端起了金融界老大的架子。
但津門畢竟是商貿大碼頭,市麵很快就有了應對的招數:西幫銀票既不肯貶值,又不能及時兌現,那就直接拿它流通了:商機不等人!一時間,西幫銀票與現銀一樣管用,形同流通貨幣。又因津門大額銀票多,為做小額商貿,持票者又臨時開出“撥條”,也即現在所說的“白條”。影響所及,那些與西幫無涉的商家,也以開“撥條”方式,開展商貿。隻是,這種與西幫不沾邊的“撥條”,就不大值錢,百兩僅值七八十兩以下。
津市復甦之初,就這樣出現了銀票、“撥條”滿天飛。其中最搶手的,當然還是西幫票號開出的銀票、匯票。但西幫之票在流通中,也被商界分成了幾等。財大氣粗的大號之票,自然是足額流通。實力稍差,但信譽好的,銀票也稍打折扣。字號小,或信譽出了問題的,銀票便如“撥條”似的,流通時要貶值很多。
天成元在天津本是大號,老號也在源源調現銀來接濟。自然就緊跟了日升昌、蔚字號,公告商界:“本號一切銀票、匯票、銀折,無論收支,一文不貶!”但邱泰基很快就發現:天成元銀票在津市竟然也是打折流通的!貶值雖不到一成,但比日升昌、蔚字號、大德通、誌誠信等大號,已低了一等。
這就是說,在津市,天成元票莊已被劃出一流大號之列。
邱泰基初來津號領莊,就張羅出這樣一個局麵?他當然不能接受。不過,他也沒有太焦急。
他到天津以來,並未做錯什麽事。他是力主搶先開業的,可惜老號不成全。但僅僅是開業遲了幾天,也不至於被津市這樣看扁吧?
顯然,天成元在天津被低看,還是因以往的兩件塌底事:前年五娘被綁票,去年字號被打劫。這兩件事雖與邱泰基無關,但不盡快掃去其陰影,天成元津號真要淪落了。
邱泰基就此給京號寫了信報,誠懇請教戴膺。但一直沒有回音。自己夜夜苦思,也謀不出好辦法。白天,他坐不住,藉口要熟悉津門,到處拜山、走訪、交友。那天去拜訪一家洋行,偶爾聽到一句話,忽然有悟,就趕緊跑了回來。
一回到櫃上,就去見副幫楊秀山。邱泰基到任以來,一直對楊秀山恭敬有加。凡關號事,都要先與楊秀山商議;楊秀山有高見,一定照辦。這樣,楊秀山漸漸對邱泰基也有了好感。
楊秀山見邱泰基今日興沖沖的,便問:“邱老幫,有什麽喜事嗎?”
┣裉┗說:“哪來喜事!我隻是忽然生出一個主意,也不知可行不行,才趕緊跑回來,請教你。”
“邱老幫老這麽客氣,我可不敢多嘴了!”
錢莊資本小,遇到較大用項,就常找票號拆借。而票號主業,是做異地碼頭間的金融匯兌,銀款來往量大,周期也長。常有閑資,也就放給錢莊、當鋪,及時生些利息。在這種依存關係中,當然是錢莊弱小,票號強大。
但在這金融危機嚴重的時候,票號受的壓力也就比錢莊大得多。此時蔡掌櫃說這樣一句話,也就比平時值錢得多:在擠兌堵門的時候,生意不錯的德隆泉錢莊,還依然巴結天成元,敏感的銀市決不會熟視無睹的。
繼德隆泉錢莊後,又有幾家錢莊、當鋪來幫襯天成元。
跟著,鏢道打通的消息傳來,二十萬銀子又押到,天成元所受的壓力才終於減緩下來。
戴膺和梁子威也終於鬆了口氣。
不久,西幫各家京號開始源源不斷收到西安匯票。這些匯票,都是即將回京的那班隨扈權貴匯回來的西巡收成。按說,這麽一大批匯票新到,西幫的兌付壓力會更大。奇怪的是,這批匯票一到,京市的擠兌風cháo竟很快消退了。
到這時,京號老幫們更明白了:站在暗處攪動這場擠兌風cháo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留京的官宦之家。在去年的塌天之禍中,他們親睹京師大劫,能不擔心歷年暗藏在西幫票號的私囊?西幫一返京,他們自然要做試探:私銀還能不能支出來啊?所以擠兌風cháo中,興風作浪的主要是小票:小票大多在官宅。現在,得知西安隨扈的權貴們信賴西幫依舊,他們才終於放
下心來了。
不過,以現代的眼光看,西幫京號在辛醜年所遭遇的這場金融危機,實在也是難以避免。遭受這樣的擠兌,不是它的信譽出了問題,而是因它的金融地位引發。那時京師還沒有一家官方銀行,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央行。一國之都,經歷庚子年那樣的大劫,要復甦,需要多少貨幣投入!官方既無央行,戶部又無力管這樣的事,壓力便落在民間的金融商家身上。西幫票號勢力最大,受壓自然首當其衝了。
西幫遵照“賠得起”的經商理念,打開祖傳的秘密銀窖,源源往京師投放現銀,雖然意識不到是在行使央行之職,卻將自家的信譽推上了巔峰。
5
京號穩住陣腳,戴膺這才想起津號。就問有沒有津號的信報,信房說:有幾封,已及時交給戴老幫您了,還沒有拆閱呀?
戴膺忙在案頭翻找,果然,放著幾封,竟未拆看。這一向竟慌亂如此,戴膺自己也有些吃驚了:是危局前所未有,還是自己也顯出老態?
他一一拆開看時,由驚到喜,也鬆了一口氣。他也終於承認,邱泰基畢竟不是平庸人物。
這一向,天津也似京師,西幫各票號復業伊始,即陷擠兌重圍中。但津門畢竟不是京師,西幫麵臨的危局也就大不相同。
天津沒有京城那麽多衙門和官吏,所以也就沒有小票之災。但津門是北方第一大商埠,票號的重頭戲是在商界。津號開張後,湧來擠兌的也主要是工商客戶。他們人頭不算眾多,但求兌的數額卻大,求兌的又都是逾期的存款,不好通融。老號調十幾萬兩銀子過來,實在也打發不了多少家。
西幫老號本來已經調出血本,在傾全力支持京津復業,隻是鏢局運銀要費些時日而已。可津門商界卻不願等待!為了爭奪兌現,各家竟相將銀票貶值,票麵百兩,隻求兌現七八十兩,能兌到就成交。
商家如此貶值兌現,是急於恢復商貿。津門劫難甚於京師,銀根短缺更甚於京市。議和既成,復甦在即,商家都想搶先機。誰先籌到銀子,誰就搶到了先機。可如此將銀票貶值,西幫各號都不願意。因為票號在津門的金融放貸,遠遠大於收存。存單貶值,借據也要貶值,兩相衝抵,西幫吃虧太大。
尤其票號中老大日升昌,珍惜自家百年聲威,帶頭放出響話:“日升昌銀票,無論收支,一文也不貶!”緊跟著,平幫蔚字號也放出同樣的話。不久,西幫各號也都跟進了。
這樣一來,外麵雖有擠兌,票號倒也從容了。從容由老號調銀,從容足額兌付,儼然端起了金融界老大的架子。
但津門畢竟是商貿大碼頭,市麵很快就有了應對的招數:西幫銀票既不肯貶值,又不能及時兌現,那就直接拿它流通了:商機不等人!一時間,西幫銀票與現銀一樣管用,形同流通貨幣。又因津門大額銀票多,為做小額商貿,持票者又臨時開出“撥條”,也即現在所說的“白條”。影響所及,那些與西幫無涉的商家,也以開“撥條”方式,開展商貿。隻是,這種與西幫不沾邊的“撥條”,就不大值錢,百兩僅值七八十兩以下。
津市復甦之初,就這樣出現了銀票、“撥條”滿天飛。其中最搶手的,當然還是西幫票號開出的銀票、匯票。但西幫之票在流通中,也被商界分成了幾等。財大氣粗的大號之票,自然是足額流通。實力稍差,但信譽好的,銀票也稍打折扣。字號小,或信譽出了問題的,銀票便如“撥條”似的,流通時要貶值很多。
天成元在天津本是大號,老號也在源源調現銀來接濟。自然就緊跟了日升昌、蔚字號,公告商界:“本號一切銀票、匯票、銀折,無論收支,一文不貶!”但邱泰基很快就發現:天成元銀票在津市竟然也是打折流通的!貶值雖不到一成,但比日升昌、蔚字號、大德通、誌誠信等大號,已低了一等。
這就是說,在津市,天成元票莊已被劃出一流大號之列。
邱泰基初來津號領莊,就張羅出這樣一個局麵?他當然不能接受。不過,他也沒有太焦急。
他到天津以來,並未做錯什麽事。他是力主搶先開業的,可惜老號不成全。但僅僅是開業遲了幾天,也不至於被津市這樣看扁吧?
顯然,天成元在天津被低看,還是因以往的兩件塌底事:前年五娘被綁票,去年字號被打劫。這兩件事雖與邱泰基無關,但不盡快掃去其陰影,天成元津號真要淪落了。
邱泰基就此給京號寫了信報,誠懇請教戴膺。但一直沒有回音。自己夜夜苦思,也謀不出好辦法。白天,他坐不住,藉口要熟悉津門,到處拜山、走訪、交友。那天去拜訪一家洋行,偶爾聽到一句話,忽然有悟,就趕緊跑了回來。
一回到櫃上,就去見副幫楊秀山。邱泰基到任以來,一直對楊秀山恭敬有加。凡關號事,都要先與楊秀山商議;楊秀山有高見,一定照辦。這樣,楊秀山漸漸對邱泰基也有了好感。
楊秀山見邱泰基今日興沖沖的,便問:“邱老幫,有什麽喜事嗎?”
┣裉┗說:“哪來喜事!我隻是忽然生出一個主意,也不知可行不行,才趕緊跑回來,請教你。”
“邱老幫老這麽客氣,我可不敢多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