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跟上不幹淨的東西了?淨胡說!”
“那你成天發什麽愣?我看見你也不大對勁!”
“我才沒有發愣!”
“聽聽你這口氣,哪像平常說話?梅梅你也不用怕!老夏已經派人去請法師了。”
“請法師做什麽?”
“作法,做道場,驅趕不幹淨的東西。老太爺吩咐了,法師請到以前,不許你再亂跑!”
“老太爺也知道了?”
“老太爺最疼你,能不操心?”
老太爺又驚動了。秋天,因為上鳳山,也驚動了老太爺。
6
每年十月十三,城裏的資福寺,也就是東寺,有一個很大的廟會。這個廟會除了唱戲酬神,一向是古董珍玩,裘綺沽衣,新舊家具的交易盛會。因為太穀富商財主多,古玩就既有市場,也有蘊藏。發了家的要收藏,敗了家要變買,生意相當隆盛。各地的古董商雲集太穀,會期前後延綿一個月。
康笏南嗜好金石,每逢此會,都少不得逛幾趟,希圖淘點寶。他是本邑大財主,亮出身分,誰還不想著法兒多撈他一把?他越是喜愛的東西,人家越會抬價。所以,每年逛會,他都要精細化裝,微服出行。長此以往,這種偽裝能管多少用,倒在其次了,隻是這偽裝出行卻成了一件樂事。東寺廟會一到,康笏南就來了躍躍欲試的興奮。
也不獨是康笏南一人愛化裝出行,來淘寶的大多這樣詭秘不露真相。與此成為對照的,倒是富家的女眷要盛裝出行,赴會看戲遊逛,展露豐姿。那時的風氣,冬裝才見富貴。這冬日的盛會,正給她們一個披掛裘皮呢料的機會。所以除了古董珍玩,還有仕女如雲,難怪會期能延綿那麽長。
今年天下不靖,兵荒馬亂,正是古玩金石跌價的年份。入冬以來,又不斷有消息說,洋人一邊議和,一邊圖謀西進奪晉,紫荊關、大同等幾處入晉的孔道,尤其是東天門固關,軍情一再危急。鬧得人心浮動,大戶富室更有些恐慌。驚惶過度的,或許會將什麽寶物甩了出來?所以,康笏南覺得今年的東寺廟會還是有趕頭的。自然了,他仍有淘寶的興致,是看出洋人西進是假,威逼朝廷答應那十二款是真,無非再多訛些銀子,多占些便宜吧。
城裏孫家的府第,就在東寺附近。既與孫家定了親,康笏南今年就想叫六爺一道去趕會淘寶。六爺似乎有些不大情願,康笏南就把何老爺也請出來了。三人同行,尋覓古雅,又不與商沾邊,還有什麽不願意!
那今年裝扮什麽行頭?
管家老夏建議,還像前年似的,戴副茶色石頭眼鏡,罩一件布袍,裝做一位家館塾師就成。六爺是跟著的書童,何老爺是跟著伺候的老家人。
何老爺一聽就火了:“我出門,什麽時候有過這種排場?書童,老家人,何不再跟一個管家?要跟個老家人,老夏你去才合適,名副其實,也不用裝扮!” 康笏南笑了,說:“哪能叫何老爺給我扮下人!今年我不聽老夏的,隻聽何老爺的高見!”
何老爺說:“我一個老家人,能有什麽高見!”
康笏南就說:“老夏,看看你,看看你!好不容易請何老爺陪我一回,你倒先給得罪了。我看,你就當著我們的麵,給何老爺磕個頭,以為賠禮。”
老夏忙說:“我隻是建議,又未實行。”
何老爺說:“叫他這麽賠禮,我可不稀罕。拉倒吧,不叫我扮下人就成了。”
康笏南說:“看看,還是何老爺有君子氣度。那就聽聽何老爺高見,我們三人怎麽出行?”
何老爺說:“要我說,今年老太爺就什麽也別扮了,到東寺會上顯一次真身!”
老夏笑了:“何老爺的高見,倒真高!”
康笏南說:“我看何老爺這主意不俗,一反常態。”
何老爺說:“今年時局不靖,人心浮動。老太爺坦然往東寺趕會,能淘到東西淘不到東西,我看都在其次了,穩穩人心,也是積德呀。”
康笏南一聽,才真覺何老爺說到要緊處了:“何老爺,就照你的,咱們什麽也不扮了。你說得很對,時局往壞裏走,再值錢的古物吧,誰還能顧上疼它!”
何老爺這才痛快出了一口氣。
十月十六進城,康笏南有意節儉,隻叫套了兩輛車,吩咐何老爺坐一輛,六爺跟他坐一輛。六爺憚於跟老太爺擠一處,何老爺也不便比老東家還排場,六爺就跟何老爺擠了一輛。一路上,師生二人倒是說說笑笑,並不枯索。
車先到天成元,進鋪子裏略暖和了一陣,康笏南就坐不住了,執意要動身。孫北溟見老東台既不偽裝,也沒帶多少下人,就要派櫃上幾位夥友跟了伺候。康笏南堅決不許。
六爺跟了興致很高的老太爺往東寺走,實在提不起多少精神。老太爺卻不管他,隻管說:“東寺以南那大片宅第,就是孫家了。孫家比我們康家發家早,富名也大。鹹豐初年,為了捐
輸軍餉,有一位叫章嗣衡的廣西道監察禦史,給朝廷上折,列舉天下富戶,內中就有太穀孫家,言‘富約二千餘萬’。哈哈,他哪能知道孫家底細!”
何老爺就問:“老東台一定知道了?”
“我也不知。所以才笑那位監察禦史!”
“六爺做了孫家東床快婿,終會知底。”
六爺冷冷說:“我才不管那種閑事!”
東寺西側,有一頗大的空場,俗稱東寺園。廟會即展布在這裏。剛入東寺園,倒也覺得盛況似往年,人cháo湧動,市聲喧囂。
但往裏走不多遠,康笏南就發現今年不似往年:賣尋常舊物的多,賣古玩字畫的少。越往裏走,越不成陣勢,像樣的古董商一家都沒碰上。滿眼都是日用舊物,賣家比買家多,生意冷清得很。生意稍好些的,大多是賣吃喝的。往年的盛裝仕女,更見不著了。人cháo湧動中,一種可怕的荒涼已分明浮現上來。化裝不化裝吧,誰還來注意你!
康笏南心裏已吃驚起來:時局已頹敗成這樣了?早知如此,還出來做甚!但大麵兒上,他還是努力顯得從容,繼續遊逛。
何老爺倒一味東鑽西串的,興致不減。忽然跑來對康笏南說:他發現了一幀明人沈周的冊頁!
康笏南一聽沈周冊頁,心裏就一笑。跟過去一看,果然又是贗品。冊頁上那一方沈周的鈐印,倒是真的,但此外的所有筆墨,都係偽作。沈周是明代書畫大家,畫作在當時就值錢。隻是,此公太忠厚了,常為那些困頓潦倒的作偽者,慷慨鈐自己的印。所以此類偽作流傳下來的也多。這類贗品,康笏南早遇見了多次。不過看這幀偽作,筆墨倒也不是太拙劣。即使贗品,也是明朝遺物,存世數百年了。
康笏南就說:“報個價吧。”
賣家立刻就訴苦說:“作孽呀!不是遇了這樣的年景,哪捨得將這家傳寶物易手?實在是鎮家之寶……”
何老爺說:“你先報個價,別的少說!”
“那你成天發什麽愣?我看見你也不大對勁!”
“我才沒有發愣!”
“聽聽你這口氣,哪像平常說話?梅梅你也不用怕!老夏已經派人去請法師了。”
“請法師做什麽?”
“作法,做道場,驅趕不幹淨的東西。老太爺吩咐了,法師請到以前,不許你再亂跑!”
“老太爺也知道了?”
“老太爺最疼你,能不操心?”
老太爺又驚動了。秋天,因為上鳳山,也驚動了老太爺。
6
每年十月十三,城裏的資福寺,也就是東寺,有一個很大的廟會。這個廟會除了唱戲酬神,一向是古董珍玩,裘綺沽衣,新舊家具的交易盛會。因為太穀富商財主多,古玩就既有市場,也有蘊藏。發了家的要收藏,敗了家要變買,生意相當隆盛。各地的古董商雲集太穀,會期前後延綿一個月。
康笏南嗜好金石,每逢此會,都少不得逛幾趟,希圖淘點寶。他是本邑大財主,亮出身分,誰還不想著法兒多撈他一把?他越是喜愛的東西,人家越會抬價。所以,每年逛會,他都要精細化裝,微服出行。長此以往,這種偽裝能管多少用,倒在其次了,隻是這偽裝出行卻成了一件樂事。東寺廟會一到,康笏南就來了躍躍欲試的興奮。
也不獨是康笏南一人愛化裝出行,來淘寶的大多這樣詭秘不露真相。與此成為對照的,倒是富家的女眷要盛裝出行,赴會看戲遊逛,展露豐姿。那時的風氣,冬裝才見富貴。這冬日的盛會,正給她們一個披掛裘皮呢料的機會。所以除了古董珍玩,還有仕女如雲,難怪會期能延綿那麽長。
今年天下不靖,兵荒馬亂,正是古玩金石跌價的年份。入冬以來,又不斷有消息說,洋人一邊議和,一邊圖謀西進奪晉,紫荊關、大同等幾處入晉的孔道,尤其是東天門固關,軍情一再危急。鬧得人心浮動,大戶富室更有些恐慌。驚惶過度的,或許會將什麽寶物甩了出來?所以,康笏南覺得今年的東寺廟會還是有趕頭的。自然了,他仍有淘寶的興致,是看出洋人西進是假,威逼朝廷答應那十二款是真,無非再多訛些銀子,多占些便宜吧。
城裏孫家的府第,就在東寺附近。既與孫家定了親,康笏南今年就想叫六爺一道去趕會淘寶。六爺似乎有些不大情願,康笏南就把何老爺也請出來了。三人同行,尋覓古雅,又不與商沾邊,還有什麽不願意!
那今年裝扮什麽行頭?
管家老夏建議,還像前年似的,戴副茶色石頭眼鏡,罩一件布袍,裝做一位家館塾師就成。六爺是跟著的書童,何老爺是跟著伺候的老家人。
何老爺一聽就火了:“我出門,什麽時候有過這種排場?書童,老家人,何不再跟一個管家?要跟個老家人,老夏你去才合適,名副其實,也不用裝扮!” 康笏南笑了,說:“哪能叫何老爺給我扮下人!今年我不聽老夏的,隻聽何老爺的高見!”
何老爺說:“我一個老家人,能有什麽高見!”
康笏南就說:“老夏,看看你,看看你!好不容易請何老爺陪我一回,你倒先給得罪了。我看,你就當著我們的麵,給何老爺磕個頭,以為賠禮。”
老夏忙說:“我隻是建議,又未實行。”
何老爺說:“叫他這麽賠禮,我可不稀罕。拉倒吧,不叫我扮下人就成了。”
康笏南說:“看看,還是何老爺有君子氣度。那就聽聽何老爺高見,我們三人怎麽出行?”
何老爺說:“要我說,今年老太爺就什麽也別扮了,到東寺會上顯一次真身!”
老夏笑了:“何老爺的高見,倒真高!”
康笏南說:“我看何老爺這主意不俗,一反常態。”
何老爺說:“今年時局不靖,人心浮動。老太爺坦然往東寺趕會,能淘到東西淘不到東西,我看都在其次了,穩穩人心,也是積德呀。”
康笏南一聽,才真覺何老爺說到要緊處了:“何老爺,就照你的,咱們什麽也不扮了。你說得很對,時局往壞裏走,再值錢的古物吧,誰還能顧上疼它!”
何老爺這才痛快出了一口氣。
十月十六進城,康笏南有意節儉,隻叫套了兩輛車,吩咐何老爺坐一輛,六爺跟他坐一輛。六爺憚於跟老太爺擠一處,何老爺也不便比老東家還排場,六爺就跟何老爺擠了一輛。一路上,師生二人倒是說說笑笑,並不枯索。
車先到天成元,進鋪子裏略暖和了一陣,康笏南就坐不住了,執意要動身。孫北溟見老東台既不偽裝,也沒帶多少下人,就要派櫃上幾位夥友跟了伺候。康笏南堅決不許。
六爺跟了興致很高的老太爺往東寺走,實在提不起多少精神。老太爺卻不管他,隻管說:“東寺以南那大片宅第,就是孫家了。孫家比我們康家發家早,富名也大。鹹豐初年,為了捐
輸軍餉,有一位叫章嗣衡的廣西道監察禦史,給朝廷上折,列舉天下富戶,內中就有太穀孫家,言‘富約二千餘萬’。哈哈,他哪能知道孫家底細!”
何老爺就問:“老東台一定知道了?”
“我也不知。所以才笑那位監察禦史!”
“六爺做了孫家東床快婿,終會知底。”
六爺冷冷說:“我才不管那種閑事!”
東寺西側,有一頗大的空場,俗稱東寺園。廟會即展布在這裏。剛入東寺園,倒也覺得盛況似往年,人cháo湧動,市聲喧囂。
但往裏走不多遠,康笏南就發現今年不似往年:賣尋常舊物的多,賣古玩字畫的少。越往裏走,越不成陣勢,像樣的古董商一家都沒碰上。滿眼都是日用舊物,賣家比買家多,生意冷清得很。生意稍好些的,大多是賣吃喝的。往年的盛裝仕女,更見不著了。人cháo湧動中,一種可怕的荒涼已分明浮現上來。化裝不化裝吧,誰還來注意你!
康笏南心裏已吃驚起來:時局已頹敗成這樣了?早知如此,還出來做甚!但大麵兒上,他還是努力顯得從容,繼續遊逛。
何老爺倒一味東鑽西串的,興致不減。忽然跑來對康笏南說:他發現了一幀明人沈周的冊頁!
康笏南一聽沈周冊頁,心裏就一笑。跟過去一看,果然又是贗品。冊頁上那一方沈周的鈐印,倒是真的,但此外的所有筆墨,都係偽作。沈周是明代書畫大家,畫作在當時就值錢。隻是,此公太忠厚了,常為那些困頓潦倒的作偽者,慷慨鈐自己的印。所以此類偽作流傳下來的也多。這類贗品,康笏南早遇見了多次。不過看這幀偽作,筆墨倒也不是太拙劣。即使贗品,也是明朝遺物,存世數百年了。
康笏南就說:“報個價吧。”
賣家立刻就訴苦說:“作孽呀!不是遇了這樣的年景,哪捨得將這家傳寶物易手?實在是鎮家之寶……”
何老爺說:“你先報個價,別的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