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難逢,你們居然就捨得推拒掉?
閻維藩將這一份快意,悄悄給老財東喬致庸說了,喬老太爺拍案叫道:“對我的心思,對我的心思!朝廷怪可憐的,求上門,就拉一把,不敢太小氣!”
拉一把至尊至聖的朝廷,那是什麽樣的感覺,又是什麽樣的享受!
所以,閻維藩就跟大德通的高鈺大掌櫃商量好,在麵兒上跟西幫各號保持一致,該哭窮,就跟著哭,但有機會,一定要“拉一把”朝廷。為了不太得罪同業,閻維藩就叫年輕的賈繼英相機出麵。
賈繼英巧為應對王中堂,不露痕跡地拉了朝廷一把,引得朝野爭說大德恆,消息傳回祁縣,閻維藩和高鈺滿意之極。
他們親自跑到喬家,向老東家報告了這個消息。
喬致庸雖已年邁,但豪氣不減,聽了這個消息自然是大感痛快!他連問閻維藩:“賈繼英這個後生,他眼下在哪?”
閻維藩說:“正在太原省號忙呢。”
喬老太爺就說:“趕緊把他叫回來,我得當麵誇獎他幾句!小小年紀,辦了一件大事。我得當麵誇獎他幾句!”
閻維藩說:“我們這樣拉了一把朝廷,字號名聲大震,省號哪能清閑得了?這種時候,他隻怕分身不得吧?”
高鈺也說:“整個朝廷都在太原,省號老幫真離不開。”
喬老太爺口氣不由分說:“人家後生把大事給你們辦了,日常小事就不能攤給別人張羅?叫回來,趕緊給我叫回來!”
閻維藩也隻好答應了。
賈繼英應召回到祁縣時,帶回了朝廷將往西安的新消息。閻維藩和高鈺聽了,更感欣慰:你們一哇聲哭窮,也沒把朝廷哭走,我們露了露富,倒把朝廷羞走了。
賈繼英說:“聽說朝廷本來就是要移鑾西安的。”
閻維藩冷笑了一下說:“哼,誰不會給自家尋個台階下!”
喬致庸聽到朝廷要離晉往西安去,並沒有拍案讚嘆,隻是在凝神尋思什麽,仿佛沒有聽清似的。
閻維藩就故意問:“老東台,朝廷既往西安,也不知能駐鑾多久?”
高鈺也說:“朝廷既往西安,隻怕得及早把京號的周老幫派往西安去。”
但喬致庸似乎仍未聽見他們說什麽,半晌,才突然問賈繼英:
“朝廷去西安,經過咱們祁縣吧?”
賈繼英忙說:“那是必經之路。出太原南下,第一站在徐溝打尖,第二站必停蹕咱祁縣。”
喬老太爺這時忽然又拍案說:“繼英後生,我再交你一件大事去辦!”
賈繼英說:“聽老太爺吩咐,隻是怕擔待不起。”
“我看你能擔待得起!”喬致庸站了起來說,“朝廷去西安,既然在咱祁縣打尖過夜,繼英你就去張羅一下,叫他們把行宮設在咱們字號。不拘大德恆,大德通,都比他縣衙排場。太後皇上路過一回,不叫人家看看西幫的老窩是啥樣,也太小氣吧?”
把朝廷行宮設在商家字號?一聽是這樣一件大事,不光賈繼英,連高閻兩位大掌櫃,也給驚得目瞪口呆了。這怎麽可能呢!按朝製,不用說太後皇上了,就是過路的州官縣官,要宿民宅,也要微服私行才成。兩宮雖是逃難,也是浩浩蕩蕩過皇差,怎麽可能將行宮設於商號!
賈繼英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隻是愣著。
閻維藩、高鈺兩位,也不說話。
喬致庸見他們都愣著,哈哈一笑,坐了下來:“看看,把你們都嚇住了!繼英後生,你以為我在說昏話吧?”
賈繼英忙說:“不是,不是。”
喬致庸笑問:“那是太難辦,難於上青天?”
閻維藩說:“老東台豪情萬丈,令我們敬佩。隻是,有朝製在那放著,誰敢違背?這事,實在不由我們左右。”
喬致庸又笑問:“那由誰左右?” 閻維藩說:“當然是朝廷。”
喬致庸更哈哈笑了,說:“連這也不知道,那我真老糊塗了。這件事,要難也難,要易也易,就看你怎麽辦了。我不是上了年紀,真親自往太原張羅去了。高大掌櫃,你也給嚇住了?”
高鈺忙說:“可不呢,真給嚇蒙了。”
喬致庸就問:“看來,高大掌櫃有辦法了?”
高鈺笑了,說:“我哪有辦法!我隻是問一句:這件事非辦不可,還是可辦可不辦?”
喬致庸斷然說:“當然是想叫你們辦成!這是千載難逢,開千古先例的一件事。”
高鈺說:“既是這樣,不拘辦成辦不成,我們也得盡力去張羅了。”
喬致庸笑說:“你們辦不成這件事,就趁早不用在我們喬家當掌櫃。”
回到城中字號,高鈺和閻維藩兩位大掌櫃仔細商量了半天,仍覺喬老東家交辦的這件差事,實在是太棘手了。西幫拉攏官吏,一向有些過人的手段。高鈺駐京時,也是長袖善舞,很交接了一些京官,內中甚至有一位皇室親王。可直接巴結太後皇上,那真是連想也沒想過!至
尊至聖的太後皇上,與卑賤的商家之間,隔著千山萬水呢!
但是,能叫兩宮聖駕入住西幫商號,那也真是開千古先例的大舉動!這個大舉動,實在也太誘人了。要能辦成,西幫的先人也會在冥冥之中,出一口粗氣。天下商家更當刮目看西幫。
兩位大掌櫃商量再三,謀了一個方略:以今歲大旱,縣衙支絀,百姓困窘為理由,喬家大德通、大德恆情願包攬朝廷過境的一應皇差,以讓祁縣官民得以應對饑荒,休養生息。若聖駕行宮能設於民宅,以示與民同甘共苦,那朝廷盛德必流布天下。其間點明,敝商號其實也是很富麗堂皇的。
這是一個很高尚的義舉。加上大德恆先前的仗義,或許朝廷會恩準?
於是,大德恆的閻維藩帶了賈繼英,趕往太原,再求見一次王文韶大人。王中堂是朝廷近臣,他肯領情,那才能將老東家的意願,傳達給西太後。
這一次求見,倒是沒費多大事,很快就受到召見。但中堂大人聽明白了閻維藩的意思後,當即就拉下臉,厲詞駁回。竟想將民間商號設為當今聖上的行宮?這不是僭越犯上,膽大妄為嗎!朝廷起居行止,都得合於大禮,豈是你們商號的富麗堂皇可以替代?還是趁早收起這非分之想吧。想孝敬朝廷,多捐助縣衙,辦好皇差,不就得了。
可能念著大德恆前次的仗義,王中堂沒有細加追究,隻是冷臉斥責了幾句,就退堂了。
回到省號,閻維藩和賈繼英都覺此事已經完全無望了。老東家叫他們張羅的,這是一件什麽事!看王中堂那架勢,幾乎要拿下問罪了。所以,他們也不再另作圖謀,隻是商量如何向老東家交待。
大德通的京號老幫周章甫,過來詢問謁見王中堂的情形,聽說是這樣的結果,倒沒有吃驚。
他說:
“王中堂就是那樣一個死板人。對我們西幫,尤其刻薄!去年他入主戶部後,自家不會理財,倒先拿我們西幫開刀,一道禁匯令,真弄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正順手的生意,忽然變得疙疙瘩瘩。所以,前次他出麵借錢,誰家也不想給他麵子。看看,我們給了他麵子才幾天,就拉下臉來,不認人了!”
閻維藩將這一份快意,悄悄給老財東喬致庸說了,喬老太爺拍案叫道:“對我的心思,對我的心思!朝廷怪可憐的,求上門,就拉一把,不敢太小氣!”
拉一把至尊至聖的朝廷,那是什麽樣的感覺,又是什麽樣的享受!
所以,閻維藩就跟大德通的高鈺大掌櫃商量好,在麵兒上跟西幫各號保持一致,該哭窮,就跟著哭,但有機會,一定要“拉一把”朝廷。為了不太得罪同業,閻維藩就叫年輕的賈繼英相機出麵。
賈繼英巧為應對王中堂,不露痕跡地拉了朝廷一把,引得朝野爭說大德恆,消息傳回祁縣,閻維藩和高鈺滿意之極。
他們親自跑到喬家,向老東家報告了這個消息。
喬致庸雖已年邁,但豪氣不減,聽了這個消息自然是大感痛快!他連問閻維藩:“賈繼英這個後生,他眼下在哪?”
閻維藩說:“正在太原省號忙呢。”
喬老太爺就說:“趕緊把他叫回來,我得當麵誇獎他幾句!小小年紀,辦了一件大事。我得當麵誇獎他幾句!”
閻維藩說:“我們這樣拉了一把朝廷,字號名聲大震,省號哪能清閑得了?這種時候,他隻怕分身不得吧?”
高鈺也說:“整個朝廷都在太原,省號老幫真離不開。”
喬老太爺口氣不由分說:“人家後生把大事給你們辦了,日常小事就不能攤給別人張羅?叫回來,趕緊給我叫回來!”
閻維藩也隻好答應了。
賈繼英應召回到祁縣時,帶回了朝廷將往西安的新消息。閻維藩和高鈺聽了,更感欣慰:你們一哇聲哭窮,也沒把朝廷哭走,我們露了露富,倒把朝廷羞走了。
賈繼英說:“聽說朝廷本來就是要移鑾西安的。”
閻維藩冷笑了一下說:“哼,誰不會給自家尋個台階下!”
喬致庸聽到朝廷要離晉往西安去,並沒有拍案讚嘆,隻是在凝神尋思什麽,仿佛沒有聽清似的。
閻維藩就故意問:“老東台,朝廷既往西安,也不知能駐鑾多久?”
高鈺也說:“朝廷既往西安,隻怕得及早把京號的周老幫派往西安去。”
但喬致庸似乎仍未聽見他們說什麽,半晌,才突然問賈繼英:
“朝廷去西安,經過咱們祁縣吧?”
賈繼英忙說:“那是必經之路。出太原南下,第一站在徐溝打尖,第二站必停蹕咱祁縣。”
喬老太爺這時忽然又拍案說:“繼英後生,我再交你一件大事去辦!”
賈繼英說:“聽老太爺吩咐,隻是怕擔待不起。”
“我看你能擔待得起!”喬致庸站了起來說,“朝廷去西安,既然在咱祁縣打尖過夜,繼英你就去張羅一下,叫他們把行宮設在咱們字號。不拘大德恆,大德通,都比他縣衙排場。太後皇上路過一回,不叫人家看看西幫的老窩是啥樣,也太小氣吧?”
把朝廷行宮設在商家字號?一聽是這樣一件大事,不光賈繼英,連高閻兩位大掌櫃,也給驚得目瞪口呆了。這怎麽可能呢!按朝製,不用說太後皇上了,就是過路的州官縣官,要宿民宅,也要微服私行才成。兩宮雖是逃難,也是浩浩蕩蕩過皇差,怎麽可能將行宮設於商號!
賈繼英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隻是愣著。
閻維藩、高鈺兩位,也不說話。
喬致庸見他們都愣著,哈哈一笑,坐了下來:“看看,把你們都嚇住了!繼英後生,你以為我在說昏話吧?”
賈繼英忙說:“不是,不是。”
喬致庸笑問:“那是太難辦,難於上青天?”
閻維藩說:“老東台豪情萬丈,令我們敬佩。隻是,有朝製在那放著,誰敢違背?這事,實在不由我們左右。”
喬致庸又笑問:“那由誰左右?” 閻維藩說:“當然是朝廷。”
喬致庸更哈哈笑了,說:“連這也不知道,那我真老糊塗了。這件事,要難也難,要易也易,就看你怎麽辦了。我不是上了年紀,真親自往太原張羅去了。高大掌櫃,你也給嚇住了?”
高鈺忙說:“可不呢,真給嚇蒙了。”
喬致庸就問:“看來,高大掌櫃有辦法了?”
高鈺笑了,說:“我哪有辦法!我隻是問一句:這件事非辦不可,還是可辦可不辦?”
喬致庸斷然說:“當然是想叫你們辦成!這是千載難逢,開千古先例的一件事。”
高鈺說:“既是這樣,不拘辦成辦不成,我們也得盡力去張羅了。”
喬致庸笑說:“你們辦不成這件事,就趁早不用在我們喬家當掌櫃。”
回到城中字號,高鈺和閻維藩兩位大掌櫃仔細商量了半天,仍覺喬老東家交辦的這件差事,實在是太棘手了。西幫拉攏官吏,一向有些過人的手段。高鈺駐京時,也是長袖善舞,很交接了一些京官,內中甚至有一位皇室親王。可直接巴結太後皇上,那真是連想也沒想過!至
尊至聖的太後皇上,與卑賤的商家之間,隔著千山萬水呢!
但是,能叫兩宮聖駕入住西幫商號,那也真是開千古先例的大舉動!這個大舉動,實在也太誘人了。要能辦成,西幫的先人也會在冥冥之中,出一口粗氣。天下商家更當刮目看西幫。
兩位大掌櫃商量再三,謀了一個方略:以今歲大旱,縣衙支絀,百姓困窘為理由,喬家大德通、大德恆情願包攬朝廷過境的一應皇差,以讓祁縣官民得以應對饑荒,休養生息。若聖駕行宮能設於民宅,以示與民同甘共苦,那朝廷盛德必流布天下。其間點明,敝商號其實也是很富麗堂皇的。
這是一個很高尚的義舉。加上大德恆先前的仗義,或許朝廷會恩準?
於是,大德恆的閻維藩帶了賈繼英,趕往太原,再求見一次王文韶大人。王中堂是朝廷近臣,他肯領情,那才能將老東家的意願,傳達給西太後。
這一次求見,倒是沒費多大事,很快就受到召見。但中堂大人聽明白了閻維藩的意思後,當即就拉下臉,厲詞駁回。竟想將民間商號設為當今聖上的行宮?這不是僭越犯上,膽大妄為嗎!朝廷起居行止,都得合於大禮,豈是你們商號的富麗堂皇可以替代?還是趁早收起這非分之想吧。想孝敬朝廷,多捐助縣衙,辦好皇差,不就得了。
可能念著大德恆前次的仗義,王中堂沒有細加追究,隻是冷臉斥責了幾句,就退堂了。
回到省號,閻維藩和賈繼英都覺此事已經完全無望了。老東家叫他們張羅的,這是一件什麽事!看王中堂那架勢,幾乎要拿下問罪了。所以,他們也不再另作圖謀,隻是商量如何向老東家交待。
大德通的京號老幫周章甫,過來詢問謁見王中堂的情形,聽說是這樣的結果,倒沒有吃驚。
他說:
“王中堂就是那樣一個死板人。對我們西幫,尤其刻薄!去年他入主戶部後,自家不會理財,倒先拿我們西幫開刀,一道禁匯令,真弄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正順手的生意,忽然變得疙疙瘩瘩。所以,前次他出麵借錢,誰家也不想給他麵子。看看,我們給了他麵子才幾天,就拉下臉來,不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