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尼看清是個小女子,就不迴避了吧?


    汝梅很快跑過來,對老尼施了個禮,說:“唐突到此,打擾師傅了。”


    老尼無精打采地說:“本庵是不招待香客的,隻我們自家修行。”說話間,老尼的目光也是極度無神的,那真是世外的目光。


    汝梅就說:“我也不是來此進香,隻是遊玩中跑迷了路。”


    “此處哪能迷路?一條溝,走出去就是了。”


    “謝師傅指點。我先在此歇歇腳,成吧?”


    “由你。”


    “能進庵中,討口水喝嗎?”


    “我們有規矩,不許紅塵中人踏入庵中。”


    “賜口水喝,也算善舉吧。是因善小而不為?”


    “我們有規矩!”


    真夠無情。還有不許進香的寺院?也沒去過別的尼姑庵,不知是否都這樣?汝梅從門外向裏張望,什麽也望不見:門裏有一道影壁擋著。愈是這樣,她愈想進去。


    汝梅先在山門外的台階上坐了下來,心裏一轉,想出了一個話題:“師傅,我其實是專門跑來的,我也想出家。”


    老尼冷冷掃了她一眼,說:“小小年紀,胡言亂語。”


    “家中逼婚,非要我嫁給一個又憨又醜的男人。出不了家,我就隻有死了。”


    “哼。”


    老尼隻是這樣冷冷地哼了一聲。汝梅編的這個瞎話,似乎一點都沒有打動這個冷漠的老尼。


    難道老尼佛眼明亮,已看出她說的是瞎話?


    “我知道出家比死更難。師傅既然看我沒有事佛的慧根,我也就甘心去死了。其實,我早下了決心要死。隻是近日做夢,不是寺院,就是佛爺。就想,這是不是佛祖顯靈,召我出家?”


    “哼。”


    老尼依然隻是這冷冷的一哼。真看穿她的瞎話了?


    經這一陣端詳老尼,汝梅發現,她似乎並不年邁,也不醜。尤其在嘴角斜上方,生了那樣一顆不大也不小的痣,倒給滿臉添了幾分嫵媚似的。隻是一臉太重的憔悴和憂鬱,又不像是跳出苦海的世外僧人所應有。她不是真尼姑,或者是個壞尼姑?汝梅這時才忽然生出一些懼怕。


    難怪呢,老太爺不許她往這裏跑!


    好在汝梅不膽小,她盡力不露出慌張來,也沒有立刻起身跑走。她裝著發呆,坐在那裏不斷說:“還是死了幹淨,還是死了幹淨……”


    這時,那老尼忽然冷冷問:“你是哪裏人?”


    “離鳳山不遠,康莊。”


    “康莊?”老尼一聽是康莊,似乎大吃了一驚。


    “是康莊。”


    “康莊誰家?”


    “康家呀!” “康家?”老尼聽了是康家,分明更驚駭了一下。


    “是康家。”


    “康家誰跟前的?”


    “三爺。”


    “三爺。你常見六爺嗎?”


    “常見。”


    老尼忽然又是一臉冰冷,緩緩站起,轉身走進山門。這時汝梅才發現,老尼原來有一條瘸腿。不過,她移入庵中時還算麻利,跟著,山門就咣當關上了,更顯得有力。


    望著緊閉的山門,汝梅這才意識到:這個古怪的老尼,仿佛對她們康家還有幾分熟悉?不過,她也沒有來得及細想,就趕緊離開了。在太穀,誰不知道康家!這時,隻惦記著:跟她的那幾個下人,不知在怎麽找她?


    汝梅繞道回到了停馬車的地方,果然,他們真慌了。車倌也跑上去尋找了,隻有那個崴了腳的老嬤,留在馬車旁。她一見汝梅回來,大叫一聲:“小祖宗,你是到哪去了?快把我們急瘋了!”


    ┤昝菲驕駁廝氮:“你們著急,我比你們還著急呢!我一個人走迷了路,幾乎尋不回來了。一個一個都不中用,跟都跟不上我,還說出來伺候我!”


    老嬤見汝梅這樣說,慌忙說:“今兒是我不中用,叫小姐受了委屈,也連累了大家!小姐福大命大,平安回來,我就是挨罵挨罰,也情願了。”


    汝梅問:“他們到哪找去了?”


    “滿世界找吧!怕你獨自上了鳳山頂,更怕有歹人綁票,真把我們急瘋了!”


    “在太穀,誰敢綁我的票!”


    “今年兵荒馬亂的,叫人不踏實呀!”


    “看看你們吧,就會大驚小怪!我就那麽不中用?得了,不說了。我去把他們叫回來。”


    老嬤立刻驚叫道:“小祖宗,你千萬不能再走了!人找人,找煞人!誰知道他們跑哪找你了?他們滿世界找你,你再滿世界找他們,那得找到什麽時候?”


    汝梅笑了:“看看你們吧!以為鳳山有多大呢,巴掌似的一塊地界。”


    老嬤還是緊張地說:“你萬萬不能走了!鳳山不大,小姐剛才不是也走迷了路?我們就在這兒死等他們吧,不敢再獨自走了!”


    汝梅隻好坐等了。有了這點小波瀾,她心裏倒有幾分快意。


    很等了一氣,一個老嬤、一個車倌、兩個家丁才陸續返回來。他們見到汝梅,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驚恐的情緒卻一時緩不過來。現在他們是擔心,出了這樣的差錯,回去怎麽交待?


    汝梅看出他們的心思,就慨然說:“今天這事,也怨我,我在前頭跑得太快了。你們虛驚一場,也罷了。回去,誰也不能再提這事。誰要是多嘴,叫老夏知道了,收拾你們,我可救不了駕。” 聽汝梅這樣一說,下人們都鬆了口氣,連連道謝不已。


    3


    從鳳山回來,一直平平靜靜,汝梅幾乎將那次鳳山之遊忘記了。六七天之後,她忽然發現跟她去鳳山的那兩個老嬤都不見了。


    她問母親,母親說:“都打發走了。”


    她急忙問:“為什麽呀?”


    ┠蓋姿氮:“打發她們,是老夏的意思。說她們年紀偏大了,各家也拖累大,都想辭工回


    去。其實,我也使喚慣了,不太想叫她們走。”


    “那還不是都給打發了!”


    “老夏的意思,是物色到更精幹的女傭了,總得把老的替換下來。叫我看,老夏是巴結我們呢:你爹當家了,他能沒一點表示?所以,我也隻得領情。”


    汝梅聽了,覺得也有幾分理,便沒有再多說什麽。她跑出去尋見一個家丁,問了問,才吃驚了:跟她上鳳山的那兩個家丁,也給打發了!


    因為自家的淘氣,四個下人全給攆走了,這叫汝梅覺得很過意不去。


    這些不守信用的奴才!叫他們不要多嘴,偏不聽。他們中間一定是有人在老夏跟前多嘴了,可那會是誰?誰就那麽笨,不明白多嘴多舌的結果,是大家都得倒黴?


    汝梅忽然想起,那次鳳山之行,除了兩個老嬤、兩個家丁,還有一個車倌。他是不是也給攆走了? 她跑到車馬院問了問,得知那個車倌還在,隻是出車了,暫時見不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銀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一並收藏白銀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