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爺是在冷眼看他吧?
在這種時候,三爺總是想起邱泰基來。邱掌櫃要在身邊,那一定會給他出些主意。自家身邊,就缺一個能出主意的人!可邱泰基遠在口外的歸化,也不能將他叫回來。連直接跟邱泰基通書信,也還不方便呢。
西幫商號都有這樣的老規矩:大掌櫃以下的號夥,誰也不得直接與東家來往。駐外分號的信
報,隻能寄給老號,不能直接寄給東家;給東家的書信,必須經過老號轉呈。這是東家為了維護領東大掌櫃的地位,不許別人從旁說三道四。三爺雖然把邱泰基看成了天成元未來的領東,也不便破這個老規矩。
所以,三爺想知道邱泰基的見識,也隻能在老號要了歸化的信報,仔細翻閱。但從歸號的信報中得知,邱泰基並不在歸化,一開春,他就往庫倫、恰克圖那一路去了。
眼看著京津局麵越來越壞,孫大掌櫃依然是穩坐不動,三爺真也沒有辦法。
現在,義和團已傳到太穀了,孫大掌櫃還能穩坐不驚?連一向不問世事的老夫人,也坐不住了。老太爺呢?也依然不管不問?
三爺在寬慰老夫人時,極力說義和拳成不了氣候,那並不是由衷之言。他這樣說,另有一番用意:想將孫大掌櫃的見識,通過老夫人,傳遞進老院。老太爺聽老夫人說了這種論調,要是贊同,那自然是平平靜靜;要是不贊同,一定會有什麽動靜傳出來吧。 因此,見過老夫人後,三爺沒有再去見老太爺,而是匆匆進了城。
果然,孫大掌櫃對太穀來了義和拳,隻是一笑置之:
“我早知道了,從直隸來了那麽幾個愚民,躲在水秀,不敢進城。聽說隻有一些十四五歲的村童,見著新鮮,跟了他們請神,練功。不值一提。在太穀,他們掀不起什麽風浪的。”
三爺也隻好賠了笑臉說:“聽大掌櫃這樣一說,我也就放心了。聽說太原府的拳民已經很不少,鬧騰得也厲害?”
“太原信天主教的教徒就多,太穀信公理會的,沒幾個。”
“都說新來的巡撫毓賢,在山東就偏向義和團。”
“山西不比山東,他想偏向,也沒那麽多拳民的。”
“京津局麵依然不見好轉,總是叫人放心不下。”
“京津局麵,就不用我們多操心!朝廷眼跟前,我看再亂,也有個限度。朝廷能不怕亂?太後能不怕亂?滿朝文武,都在操心呢。”
孫大掌櫃既然還是這樣見識,三爺真也不好再說什麽了,就對孫大掌櫃說起別的:“今年,本來想效法老太爺和大掌櫃,也到江南走走,不想叫義和拳鬧得處處不靖。義和拳真成不了什麽事,我就趁早下江南了。”
“三爺,我叫你早走,你隻是不聽。四月天,往南走也不算涼快了。不過,比我們去年六月天上路,還是享福得多。要走,三爺你就趁早。”
“那就聽大掌櫃的,早些走。這次南下,我想索性跑得遠些。先下漢口,跟著往蘇州、上海,再彎到福州、廈門,出來到廣州。我喜歡跑路,越遠,越不想往回返。”
“三爺正當年呢,有英雄豪氣。去年到了上海,我和老太爺也想再往南走,去趟杭州。就是年紀不饒人了,一坐車轎,渾身骨頭無一處不疼,隻好歇在上海。歇過勁來,還得跋涉幾千裏,往回走啊!”
“大掌櫃陪老太爺如此勞頓,我理當走得更遠。我出遠門,倒是喜歡騎馬,不喜歡坐車轎。車轎是死物,馬卻是有靈性的,長路遠行,它很會體貼你。”
“我年輕時也是常騎馬。馬是有靈性,隻是遇一匹好馬也不容易呀!就像人生一世,能遇幾個知己?”
“大掌櫃說得對!我常跑口外,也沒遇見幾匹很稱心的馬。”
三爺和孫大掌櫃正這麽閑聊呢,忽然有個年輕夥友驚慌萬分跑進來,前言不搭後語地說:“快,要殺人!大掌櫃,少東家,要殺人!”
孫大掌櫃就喝了一聲:“慌什麽!還沒有怎麽呢,就慌成個這!前頭到底出了什麽事,先給我說清楚!”
那夥友才慌慌地說出:公理會的洋教士魏路易,來櫃上取銀錢,剛遞上摺子,忽然就有個提大刀的壯漢,衝進咱們的字號來。他高聲嚷叫爺爺是義和團,撲過去揪住了魏路易,舉刀就要殺……
孫大掌櫃一聽,也慌了,忙問:“殺了沒有?”
“我走時還沒有……”
三爺已經麻利地脫下長衫,一身短衣打扮,對孫北溟說:“大掌櫃你不能露麵,我先出去看
看!” 丟下這句話,就跑出來了。
太穀的基督教公理會,接受美國總會撥來的傳教經費,是先經美國銀行匯到上海,再轉到天成元滬號,匯到太穀。那時,西幫票號對洋人外匯並不怎麽看重,不過天成元承攬這項匯兌
生意,已經十幾年。所以,魏路易也是天成元的老客戶了,有什麽不測發生,那不是小事。前頭鋪麵房,果然劍拔弩張,已經亂了套:幾個年輕的夥友,正拚命攔著那個提刀的漢子,這漢子又死死拽著魏路易不放!門外,擠了不少人,但大多像是看熱鬧的本地人。
三爺也會幾套形意拳,長年在口外又磨練得身強體壯。他見這種情形,飛身一躍,就跳到那漢子跟前。漢子顯然沒有料到這一招,忽然一驚,洋教士魏路易趁機拚命一掙紮,從大漢手中掙脫出來,向櫃房後逃去。
那漢子定過神來,奮起要去追拿,卻被三爺擋住了。
三爺抱拳行禮,從容說:“請問這位兄弟,怎麽稱呼?”
那漢子怒喊道:“閃開,閃開,我乃山東張天師!奉玉皇爺之命,來抓拿洋鬼子,誰敢擋道,先吃我一刀!”說時,就舉起了手中的大刀。
三爺並不躲避,依舊從容說:“放心,洋鬼子跑不了。在下是本號的護院武師,他進了後院,就出不去了。天師光臨敝號,我們實在是預先不知。來,上座先請,喝杯茶!天師手下的眾兄弟,也請進來喝杯茶!上茶!”
這位張天師,顯然被三爺的從容氣度鎮住了,蠻橫勁兒無形間收斂了一些,“這位師傅怎麽稱呼?”
“在下姓康,行三,叫我康三就得。快叫你手下的兄弟進來吧!” 但字號門口圍著的人,沒一個進來。
張天師坦然說:“今天來的,就我一個!我有天神附體,抓拿幾個洋鬼子,不在話下。康三,你也知道義和團吧?”
這時,櫃上夥友已經端上茶來。三爺就說:“天師還是坐下說話,請,上座請!”
張天師終於坐下來了。
“康三,聽說過義和拳吧?”
“在下日夜給東家護院,實在孤陋寡聞得很。請教天師,義和拳屬南宗還是北宗?我們太穀武人,都練形意拳,是由宋朝的嶽家拳傳下來的,講究擒敵真功夫,指哪打哪,不同於一般花拳繡腿。天師聽說過吧?”
“我們義和拳是神拳,和你們凡人練的武藝不是一碼事!天神降功給我們,隻為抓拿作亂中原的洋鬼子。你看今年旱成什麽樣了,為何這麽旱?就是因為洋鬼子橫行中原,惹怒了神佛。我這裏有一張揭帖,你可看看。你既有武藝,我勸你還是早早練我們的義和拳吧,不然,也得大難臨頭!”
在這種時候,三爺總是想起邱泰基來。邱掌櫃要在身邊,那一定會給他出些主意。自家身邊,就缺一個能出主意的人!可邱泰基遠在口外的歸化,也不能將他叫回來。連直接跟邱泰基通書信,也還不方便呢。
西幫商號都有這樣的老規矩:大掌櫃以下的號夥,誰也不得直接與東家來往。駐外分號的信
報,隻能寄給老號,不能直接寄給東家;給東家的書信,必須經過老號轉呈。這是東家為了維護領東大掌櫃的地位,不許別人從旁說三道四。三爺雖然把邱泰基看成了天成元未來的領東,也不便破這個老規矩。
所以,三爺想知道邱泰基的見識,也隻能在老號要了歸化的信報,仔細翻閱。但從歸號的信報中得知,邱泰基並不在歸化,一開春,他就往庫倫、恰克圖那一路去了。
眼看著京津局麵越來越壞,孫大掌櫃依然是穩坐不動,三爺真也沒有辦法。
現在,義和團已傳到太穀了,孫大掌櫃還能穩坐不驚?連一向不問世事的老夫人,也坐不住了。老太爺呢?也依然不管不問?
三爺在寬慰老夫人時,極力說義和拳成不了氣候,那並不是由衷之言。他這樣說,另有一番用意:想將孫大掌櫃的見識,通過老夫人,傳遞進老院。老太爺聽老夫人說了這種論調,要是贊同,那自然是平平靜靜;要是不贊同,一定會有什麽動靜傳出來吧。 因此,見過老夫人後,三爺沒有再去見老太爺,而是匆匆進了城。
果然,孫大掌櫃對太穀來了義和拳,隻是一笑置之:
“我早知道了,從直隸來了那麽幾個愚民,躲在水秀,不敢進城。聽說隻有一些十四五歲的村童,見著新鮮,跟了他們請神,練功。不值一提。在太穀,他們掀不起什麽風浪的。”
三爺也隻好賠了笑臉說:“聽大掌櫃這樣一說,我也就放心了。聽說太原府的拳民已經很不少,鬧騰得也厲害?”
“太原信天主教的教徒就多,太穀信公理會的,沒幾個。”
“都說新來的巡撫毓賢,在山東就偏向義和團。”
“山西不比山東,他想偏向,也沒那麽多拳民的。”
“京津局麵依然不見好轉,總是叫人放心不下。”
“京津局麵,就不用我們多操心!朝廷眼跟前,我看再亂,也有個限度。朝廷能不怕亂?太後能不怕亂?滿朝文武,都在操心呢。”
孫大掌櫃既然還是這樣見識,三爺真也不好再說什麽了,就對孫大掌櫃說起別的:“今年,本來想效法老太爺和大掌櫃,也到江南走走,不想叫義和拳鬧得處處不靖。義和拳真成不了什麽事,我就趁早下江南了。”
“三爺,我叫你早走,你隻是不聽。四月天,往南走也不算涼快了。不過,比我們去年六月天上路,還是享福得多。要走,三爺你就趁早。”
“那就聽大掌櫃的,早些走。這次南下,我想索性跑得遠些。先下漢口,跟著往蘇州、上海,再彎到福州、廈門,出來到廣州。我喜歡跑路,越遠,越不想往回返。”
“三爺正當年呢,有英雄豪氣。去年到了上海,我和老太爺也想再往南走,去趟杭州。就是年紀不饒人了,一坐車轎,渾身骨頭無一處不疼,隻好歇在上海。歇過勁來,還得跋涉幾千裏,往回走啊!”
“大掌櫃陪老太爺如此勞頓,我理當走得更遠。我出遠門,倒是喜歡騎馬,不喜歡坐車轎。車轎是死物,馬卻是有靈性的,長路遠行,它很會體貼你。”
“我年輕時也是常騎馬。馬是有靈性,隻是遇一匹好馬也不容易呀!就像人生一世,能遇幾個知己?”
“大掌櫃說得對!我常跑口外,也沒遇見幾匹很稱心的馬。”
三爺和孫大掌櫃正這麽閑聊呢,忽然有個年輕夥友驚慌萬分跑進來,前言不搭後語地說:“快,要殺人!大掌櫃,少東家,要殺人!”
孫大掌櫃就喝了一聲:“慌什麽!還沒有怎麽呢,就慌成個這!前頭到底出了什麽事,先給我說清楚!”
那夥友才慌慌地說出:公理會的洋教士魏路易,來櫃上取銀錢,剛遞上摺子,忽然就有個提大刀的壯漢,衝進咱們的字號來。他高聲嚷叫爺爺是義和團,撲過去揪住了魏路易,舉刀就要殺……
孫大掌櫃一聽,也慌了,忙問:“殺了沒有?”
“我走時還沒有……”
三爺已經麻利地脫下長衫,一身短衣打扮,對孫北溟說:“大掌櫃你不能露麵,我先出去看
看!” 丟下這句話,就跑出來了。
太穀的基督教公理會,接受美國總會撥來的傳教經費,是先經美國銀行匯到上海,再轉到天成元滬號,匯到太穀。那時,西幫票號對洋人外匯並不怎麽看重,不過天成元承攬這項匯兌
生意,已經十幾年。所以,魏路易也是天成元的老客戶了,有什麽不測發生,那不是小事。前頭鋪麵房,果然劍拔弩張,已經亂了套:幾個年輕的夥友,正拚命攔著那個提刀的漢子,這漢子又死死拽著魏路易不放!門外,擠了不少人,但大多像是看熱鬧的本地人。
三爺也會幾套形意拳,長年在口外又磨練得身強體壯。他見這種情形,飛身一躍,就跳到那漢子跟前。漢子顯然沒有料到這一招,忽然一驚,洋教士魏路易趁機拚命一掙紮,從大漢手中掙脫出來,向櫃房後逃去。
那漢子定過神來,奮起要去追拿,卻被三爺擋住了。
三爺抱拳行禮,從容說:“請問這位兄弟,怎麽稱呼?”
那漢子怒喊道:“閃開,閃開,我乃山東張天師!奉玉皇爺之命,來抓拿洋鬼子,誰敢擋道,先吃我一刀!”說時,就舉起了手中的大刀。
三爺並不躲避,依舊從容說:“放心,洋鬼子跑不了。在下是本號的護院武師,他進了後院,就出不去了。天師光臨敝號,我們實在是預先不知。來,上座先請,喝杯茶!天師手下的眾兄弟,也請進來喝杯茶!上茶!”
這位張天師,顯然被三爺的從容氣度鎮住了,蠻橫勁兒無形間收斂了一些,“這位師傅怎麽稱呼?”
“在下姓康,行三,叫我康三就得。快叫你手下的兄弟進來吧!” 但字號門口圍著的人,沒一個進來。
張天師坦然說:“今天來的,就我一個!我有天神附體,抓拿幾個洋鬼子,不在話下。康三,你也知道義和團吧?”
這時,櫃上夥友已經端上茶來。三爺就說:“天師還是坐下說話,請,上座請!”
張天師終於坐下來了。
“康三,聽說過義和拳吧?”
“在下日夜給東家護院,實在孤陋寡聞得很。請教天師,義和拳屬南宗還是北宗?我們太穀武人,都練形意拳,是由宋朝的嶽家拳傳下來的,講究擒敵真功夫,指哪打哪,不同於一般花拳繡腿。天師聽說過吧?”
“我們義和拳是神拳,和你們凡人練的武藝不是一碼事!天神降功給我們,隻為抓拿作亂中原的洋鬼子。你看今年旱成什麽樣了,為何這麽旱?就是因為洋鬼子橫行中原,惹怒了神佛。我這裏有一張揭帖,你可看看。你既有武藝,我勸你還是早早練我們的義和拳吧,不然,也得大難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