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偏偏拿我們天成元開刀?你們得罪義和拳了?”
“津門已經是義和團天下,我們哪敢得罪?看那活兒,也不像拳民所為。”
“那就怪了!”
“出事後,我們雇的武師和五爺的保鏢,都趕來了。他們依據搶劫的手段,推測是江湖上老到的強盜所為。出事前,騷擾五爺的宅子,隻怕就是他們聲東擊西。從破窗而入,到盜了銀窖,活兒做得夠利落。尤其他們隻劫財,未傷人,更不是義和拳那些烏合之眾所能做到。義和拳真要認定誰家有通洋的二毛子,不殺人能罷手?”
“江湖上老到的盜匪?那你們津號得罪江湖了?”
“沒有呀?”
戴膺忽然拍了一下額頭,說:“我明白了!這次津號遭劫,隻怕與去年我在你們那裏演的空城計相關吧?”
李子充忙說:“我們招的禍,哪能怨戴老幫!”
“你還記得吧?去年夏天,五娘被撕票,你們劉老幫又忽然自盡,惹得擠兌蜂起,眼看津號支持不住。不得已了,我由京師調了四十多輛運銀的橇車,號稱裝了三十萬兩銀子,前來救濟津號。這四十輛銀橇在津門招搖過市,還能不驚動江湖大盜?那一次,叫你們津號露了富,人家當然要先挑了你們打劫!”
“戴老幫,你也自責太甚了。我們楊掌櫃,還有津號別的夥友,可沒人這樣想。”
“這也不是自責。津號出了這樣的事,我也得向老號和東家有個交待。你回去,也跟楊掌櫃說,津號出了這樣的事,不會全怨他,更不會難為各位夥友!”
“戴掌櫃,你一向深明大義,待下仁義,我們是知道的。楊掌櫃派我來,除了稟報津號的禍事,還特別交待,要向戴掌櫃請罪:當此亂局,我們未聽戴老幫忠告,生意做得太猛,號內防範也不夠,才招了此禍。日後受什麽處罰,都無怨言的。”
“你們也先不要想那麽多了,京津這樣的亂局,誰能奈何得了?津號遭此劫難,號內同仁全平安活著,已是萬幸了。你回去對楊掌櫃說,劫後如果難以營業,就作暫時撤莊避亂的打算吧。與老號聯絡不暢,我就做主了,日後老號要有怪罪,我來擔待,與津號各位無關。”
“有戴老幫這句話,我們也好辦了。不過眼前還能勉強營業的。”
“遭了這樣的打劫,也沒有再引發擠兌吧?”
“我們遭劫的事,楊掌櫃盡力作了掩蓋,沒有怎麽張揚出去。出事當時,盜匪前腳走,楊掌櫃後腳就吆喝眾夥友,收拾鋪麵,清除殘跡。到天大亮時,鋪麵大致已拾掇出來,氣象如初。隻是被撞毀的那處窗戶,難以一時修復,就將熱天遮陽的篷布,先掛在那兒,遮嚴了。銀
窖被洗劫空了,我們在別處另放的不到一萬兩銀子,未被發現。所以遭劫的當天,我們津號不聲不響地照常開門營業了。”
“也沒有報官嗎?”
“報是報了,官衙哪能管得了?楊掌櫃也暗暗通報了西幫同業,叫大家小心。還向同業緊急拆借了一些資金。此外,櫃上還購置了一些刀械,夥友輪流與鏢局武師一道值夜。”
“你們楊掌櫃這樣處置,非常得當!忍住不張揚,非常得當。如張揚出去,說是義和拳搶劫了票號,那滿大街的拳民會給你背這種惡名?他們真能一把火燒了你們津號!”
“我們也看出來了,楊掌櫃這次真是臨危不亂。我來京報訊,要不是聽了楊掌櫃的,裝扮成乞丐,真還過不了這一路的刀山火海。”
戴膺又細想了一下,對津號這位楊秀山副幫,真是沒有太深的印象。看來,在劉國藩這樣平庸的老幫手下,有本事也顯不出本事。如果還是劉國藩領莊,遇此劫難,真還不知他會怎麽處置。
戴膺送李子充返津時,也沒有再多作交待,隻是說:“一定告訴楊掌櫃,津號該撤該留,全由他做主了。遇此亂局,損失什麽都不要太在乎了,惟一要保住的,是津號全體同仁的性命。一旦撤莊,就由天津直接回山西吧。隻是無論走哪條道,都得經過拳會勢力兇險的地界。
叫楊掌櫃再想些計謀,千萬平安通過。”
李子充說:“戴掌櫃不用太操心我們了,京師局麵也好不到哪,你們更得小心!”
“你回天津真有把握嗎?還是聽我的,就暫留京號。京津間郵路、電報,總不會斷絕太久,一旦修通,就能聯絡了。何必叫你再冒險返津?”
“戴老幫,你就放心好了。我已走過一趟,也算輕車駕熟了。”
送別李子充,戴膺感傷無比:這才幾天,京津間往來,就要冒生離死別的危險了!誰能想到,時局會驟變如此?
5
李子充是五月十七一早走的。到這天下午,前門一帶就忽然起了大火。
當時,戴膺正在查看京號臨街的門窗,看如何加固一下。眼瞅著京師局麵越來越壞,發生津號那樣的劫禍,也不是不可能。
昨天又聽說,日本公使館的一位書記生,在永定門外被義和團截住給殺了。也有人說,不是義和團殺的,是董福祥的甘肅兵給殺的。不管是拳民殺的,還是官兵殺的,都一樣捅了大漏子了。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呢,公使館的人敢輕易殺?日本東洋人跟西洋人本來就聯著手,欺負中國人,這倒好,正給了人家一個結實的藉口!京師局麵,真是不能指望了。
戴膺站在字號的門外,左右看看,見別家都沒有什麽動靜。隻天成元一家加固門窗,會不會叫人覺得你太驚慌了?
就在這時,街麵上的行人忽然自西向東奔跑起來。
“怎麽了?”
“火!著了火了!”
戴膺忙倒退幾步,向西望了望:天爺,果然瞅見幾團濃煙正滾滾而上,直衝藍天!高聳的前門樓子,在黑煙中時隱時現。
那是起了戰火,還是什麽地方失了火?
問路上奔跑的人,沒有給你說。但看那起火處,就在前門附近。天成元京號所在的打磨廠街,離前門實在也沒有幾步!
戴膺慌忙跑進店裏,打發了一個年輕機靈的夥友,往前門一帶打探火情,一麵就招呼大家,緊急收拾各處的帳簿、票據。帳簿、票據是票莊的命,大火來了,最容易毀的也是帳簿、票據。
真是轉眼間,就禍從天降,跌入一片危急之中。字號內,人人都神色凝重,手忙腳亂。
不過,應對這類突變,戴膺已有一些準備。適宜轉移帳簿、票據的輕便鐵皮箱,已定製了一些。作為臨時躲藏的寺院,也秘密交涉好了。惟一不好應付突變的,是櫃上的現銀盡量少存。盡量少存,那也得夠維持生意。存了夠維持生意的銀錠,突然要轉移走,總不是太好辦。何況,來存銀的客戶,又總是推都推不走。
現在,櫃上的存銀大該還有七八萬兩吧?這七八萬兩銀子怎樣轉移?裝銀橇,太惹眼。偽裝在雜物中運走,數量還是太大了。
戴膺極力冷靜下來,等待探聽消息的夥友回來。
“津門已經是義和團天下,我們哪敢得罪?看那活兒,也不像拳民所為。”
“那就怪了!”
“出事後,我們雇的武師和五爺的保鏢,都趕來了。他們依據搶劫的手段,推測是江湖上老到的強盜所為。出事前,騷擾五爺的宅子,隻怕就是他們聲東擊西。從破窗而入,到盜了銀窖,活兒做得夠利落。尤其他們隻劫財,未傷人,更不是義和拳那些烏合之眾所能做到。義和拳真要認定誰家有通洋的二毛子,不殺人能罷手?”
“江湖上老到的盜匪?那你們津號得罪江湖了?”
“沒有呀?”
戴膺忽然拍了一下額頭,說:“我明白了!這次津號遭劫,隻怕與去年我在你們那裏演的空城計相關吧?”
李子充忙說:“我們招的禍,哪能怨戴老幫!”
“你還記得吧?去年夏天,五娘被撕票,你們劉老幫又忽然自盡,惹得擠兌蜂起,眼看津號支持不住。不得已了,我由京師調了四十多輛運銀的橇車,號稱裝了三十萬兩銀子,前來救濟津號。這四十輛銀橇在津門招搖過市,還能不驚動江湖大盜?那一次,叫你們津號露了富,人家當然要先挑了你們打劫!”
“戴老幫,你也自責太甚了。我們楊掌櫃,還有津號別的夥友,可沒人這樣想。”
“這也不是自責。津號出了這樣的事,我也得向老號和東家有個交待。你回去,也跟楊掌櫃說,津號出了這樣的事,不會全怨他,更不會難為各位夥友!”
“戴掌櫃,你一向深明大義,待下仁義,我們是知道的。楊掌櫃派我來,除了稟報津號的禍事,還特別交待,要向戴掌櫃請罪:當此亂局,我們未聽戴老幫忠告,生意做得太猛,號內防範也不夠,才招了此禍。日後受什麽處罰,都無怨言的。”
“你們也先不要想那麽多了,京津這樣的亂局,誰能奈何得了?津號遭此劫難,號內同仁全平安活著,已是萬幸了。你回去對楊掌櫃說,劫後如果難以營業,就作暫時撤莊避亂的打算吧。與老號聯絡不暢,我就做主了,日後老號要有怪罪,我來擔待,與津號各位無關。”
“有戴老幫這句話,我們也好辦了。不過眼前還能勉強營業的。”
“遭了這樣的打劫,也沒有再引發擠兌吧?”
“我們遭劫的事,楊掌櫃盡力作了掩蓋,沒有怎麽張揚出去。出事當時,盜匪前腳走,楊掌櫃後腳就吆喝眾夥友,收拾鋪麵,清除殘跡。到天大亮時,鋪麵大致已拾掇出來,氣象如初。隻是被撞毀的那處窗戶,難以一時修復,就將熱天遮陽的篷布,先掛在那兒,遮嚴了。銀
窖被洗劫空了,我們在別處另放的不到一萬兩銀子,未被發現。所以遭劫的當天,我們津號不聲不響地照常開門營業了。”
“也沒有報官嗎?”
“報是報了,官衙哪能管得了?楊掌櫃也暗暗通報了西幫同業,叫大家小心。還向同業緊急拆借了一些資金。此外,櫃上還購置了一些刀械,夥友輪流與鏢局武師一道值夜。”
“你們楊掌櫃這樣處置,非常得當!忍住不張揚,非常得當。如張揚出去,說是義和拳搶劫了票號,那滿大街的拳民會給你背這種惡名?他們真能一把火燒了你們津號!”
“我們也看出來了,楊掌櫃這次真是臨危不亂。我來京報訊,要不是聽了楊掌櫃的,裝扮成乞丐,真還過不了這一路的刀山火海。”
戴膺又細想了一下,對津號這位楊秀山副幫,真是沒有太深的印象。看來,在劉國藩這樣平庸的老幫手下,有本事也顯不出本事。如果還是劉國藩領莊,遇此劫難,真還不知他會怎麽處置。
戴膺送李子充返津時,也沒有再多作交待,隻是說:“一定告訴楊掌櫃,津號該撤該留,全由他做主了。遇此亂局,損失什麽都不要太在乎了,惟一要保住的,是津號全體同仁的性命。一旦撤莊,就由天津直接回山西吧。隻是無論走哪條道,都得經過拳會勢力兇險的地界。
叫楊掌櫃再想些計謀,千萬平安通過。”
李子充說:“戴掌櫃不用太操心我們了,京師局麵也好不到哪,你們更得小心!”
“你回天津真有把握嗎?還是聽我的,就暫留京號。京津間郵路、電報,總不會斷絕太久,一旦修通,就能聯絡了。何必叫你再冒險返津?”
“戴老幫,你就放心好了。我已走過一趟,也算輕車駕熟了。”
送別李子充,戴膺感傷無比:這才幾天,京津間往來,就要冒生離死別的危險了!誰能想到,時局會驟變如此?
5
李子充是五月十七一早走的。到這天下午,前門一帶就忽然起了大火。
當時,戴膺正在查看京號臨街的門窗,看如何加固一下。眼瞅著京師局麵越來越壞,發生津號那樣的劫禍,也不是不可能。
昨天又聽說,日本公使館的一位書記生,在永定門外被義和團截住給殺了。也有人說,不是義和團殺的,是董福祥的甘肅兵給殺的。不管是拳民殺的,還是官兵殺的,都一樣捅了大漏子了。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呢,公使館的人敢輕易殺?日本東洋人跟西洋人本來就聯著手,欺負中國人,這倒好,正給了人家一個結實的藉口!京師局麵,真是不能指望了。
戴膺站在字號的門外,左右看看,見別家都沒有什麽動靜。隻天成元一家加固門窗,會不會叫人覺得你太驚慌了?
就在這時,街麵上的行人忽然自西向東奔跑起來。
“怎麽了?”
“火!著了火了!”
戴膺忙倒退幾步,向西望了望:天爺,果然瞅見幾團濃煙正滾滾而上,直衝藍天!高聳的前門樓子,在黑煙中時隱時現。
那是起了戰火,還是什麽地方失了火?
問路上奔跑的人,沒有給你說。但看那起火處,就在前門附近。天成元京號所在的打磨廠街,離前門實在也沒有幾步!
戴膺慌忙跑進店裏,打發了一個年輕機靈的夥友,往前門一帶打探火情,一麵就招呼大家,緊急收拾各處的帳簿、票據。帳簿、票據是票莊的命,大火來了,最容易毀的也是帳簿、票據。
真是轉眼間,就禍從天降,跌入一片危急之中。字號內,人人都神色凝重,手忙腳亂。
不過,應對這類突變,戴膺已有一些準備。適宜轉移帳簿、票據的輕便鐵皮箱,已定製了一些。作為臨時躲藏的寺院,也秘密交涉好了。惟一不好應付突變的,是櫃上的現銀盡量少存。盡量少存,那也得夠維持生意。存了夠維持生意的銀錠,突然要轉移走,總不是太好辦。何況,來存銀的客戶,又總是推都推不走。
現在,櫃上的存銀大該還有七八萬兩吧?這七八萬兩銀子怎樣轉移?裝銀橇,太惹眼。偽裝在雜物中運走,數量還是太大了。
戴膺極力冷靜下來,等待探聽消息的夥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