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喜貓了身,順著望去:“沒有呀!” 杜筠青就抬起兩隻手來,驚恐地比畫:“嚇死我了,剛蹲下,就見這麽粗,這麽長,一條大花蛇!”
抬起兩手,未係腰帶的綢裙褲脫落下去,擁到腳麵——不知是她裝得太像見了蛇,還是她的神色太異常,三喜並沒有立刻發現。
看了她驚慌的比畫,他竟貓了腰,盯住地壟,小心向前挪去了!這個傻東西。
杜筠青又驚叫起來:“還招它,快扶我出去,嚇死我了!” 三喜返回來,走近她,終於發現了她的“失態”,呆住了。
“你也看見蛇了——”
她裝著一無所知,奇怪地望望三喜,然後才好像發現了自己的失態,但似乎也未太在意,隻順手提起裙褲。
“嚇死我了,快扶我出去!”
三喜過來,他很緊張。她裝著什麽都顧不到了,緊緊抓住他,碰撞著莊稼往外走。走回林子,她又驚叫著,比畫了一回,又讓裙褲退落了一回:她已經沒有羞恥,她這是在羞辱老東西!
她看著三喜驚窘的樣子,才好像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老天爺……”急忙再次提起裙褲
,連說:“褲帶呢?老天爺,還丟了一隻鞋——三喜,你還愣什麽,快去給我找回來,嚇死我了!” 三喜鑽進莊稼地了。杜筠青靠在一棵棗樹上,長長出了一口氣。
接下來怎麽演呢?在那個骯髒的故事中,引誘長工的婦人,這時說:“反正是丟盡人了。”
隻得脫下溺濕的裙褲。你做不到這步,該怎麽往下演?就此收場,又太便宜了老東西。
三喜回來,異常不自然地說:“剛才老說蛇,不是把自家的褲帶,看成蛇了吧?”
“它在我手裏拿著呢,怎麽能看成蛇!我剛蹲下,就看見——嚇得我幾乎站不起來!”
“我就說,不能多說這些生靈。”
杜筠青接過腰帶,說:“把那隻鞋,快給我穿上。”
三喜蹲下來,慌慌地給她穿時,她忽然又說:“踩了一腳土,先把襪子脫了,抖抖土,再穿。”
三喜拽下襪子,就猛然握住了她的那隻腳,叫她都不由得驚了一下。
“老夫人——”
杜筠青知道故事能演下去了,便用異常的眼光盯住這個英俊的青年,許久才說:“三喜,你不怕?”
“不怕!”
“死呢,也不怕?”
“不怕。”
“蛇呢?”
“更不怕,二姐。”
“那你就抱起我,再進莊稼地吧。”(未完待續)
第三章 京號老幫們
--------------------------------------------------------------------------------
2002/09/03 16:30
作者:成一
1
西幫票號既以金融匯兌為主業,各碼頭莊口之間的信函傳遞,就成了其商務的最重要依託。客戶在甲地將需要匯兌的銀錢,交付票號,票號寫具一紙收銀票據。然後將票據對摺
撕為兩半,一半交客戶,一半封入信函,寄往乙地分號。客戶到乙地後,持那一半票據,交該號對驗,兩半票據對接無疑,合而為一,即能將所寫銀錢,悉數取走。這種走票不走銀的生意,全靠了碼頭間信函往來。
票號的開山字號平遙日升昌,在創業之初,因僅限於西幫商號間寫票,業務不頻,走票隻是托熟人捎帶。後生意做大,就僱傭了走信的“專足”。再到後來,寧波幫的私信局興起,就將走票的業務全託付其承攬了。
票號的分莊遍天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建有一個覆蓋全國、延及海外的金融網絡。控製這個網絡,那時代也是靠信函。西幫票號又實行總號獨裁製,資本在總號,各地分莊利潤也全歸總號。所以,除了走票,號內的商務信函不僅頻繁,更有周密成規,立法甚嚴。
這種內部信報,一般都設四種:正報,復報,附報,敘事。正報、復報,是報告本號做的每筆生意及生意變化、結果。附報,是報告他號所做的生意。敘事,則是報告當地商情、時務、政局、人事,以及本埠風俗趣聞,托辦的雜事。各票號書寫信報,又有自家獨用的暗語。
所以在票號內與帳房並列,特別設有信房,每日都有信報發出。
到光緒年間,西洋電報逐漸在大碼頭間開通。西幫票號自然成了國中最先使用它的商幫。隻是,電報費用昂貴,文字又有限,說不了多少意思,保密也差。所以,除非緊急商務,一般還是靠信報。
老東家和大掌櫃到達漢口後,差不多是將天成元的總號移去了,各碼頭莊口與漢號之間的信報往來,自然格外多起來。其中,又以敘事信報居多,京號尤甚。因為康笏南和孫北溟兩位巨頭,會同漢號老幫陳亦卿,正就復興“北存南放”勢頭,謀劃新舉動。
西幫票號做銀錢生意,本就奉行“酌盈濟虛,抽疲轉快”八字要訣。各分號間不分畛域,相互接濟,快捷調度,總是把存銀調往最能贏利的碼頭。清代經歷康熙、雍正、幹隆三朝,江南經濟之發達,已遠勝北方,成為國內商業重心所在。但北方京師,又是國庫的聚散之地。
這就形成北方聚銀多,江南用銀多的金融格局。西幫票號正是看準這種格局,常做“北存南放”的文章。就是在以京師為中心的北方,吸收存款,再調往江南放貸。西幫票商巧理天下之財,這是一大手筆。
隻是,在光緒二十五年這個時候,西幫票號麵臨了兩大危難,使“北存南放”大布局變得舉步維艱,風險莫測。
一是在年初,朝廷發了一道上諭:不許各省藩庫將上繳中央的各項官款,即俗稱的京餉者,交給票號匯兌。原因是京師銀根短缺,不敷周轉,市麵蕭條,商民俱困。朝廷也不知聽信了哪些糊塗大臣的諫言,居然把造成這種困局的癥結,歸罪於西幫票號。說是各省都不解送現銀到京,一味託付票商匯兌,所以京師重地的現銀越來越少。其實,票號為各省匯兌京餉,交給戶部的,也還大多是白花花的銀子,並不全是一紙匯票。票號一時周轉不開,或戶部銀庫願收銀票、匯票,也是有的,但也不至造成京師現銀短缺。京師銀根緊,那實在是另有原因的。
去歲戊戌年,朝局不靖,先是變法,後又廢了新法,時勢天翻地覆,血雨腥風。京城那班高官權貴,早暗中將銀錢弄出京城匿藏了。京內各業商家,又收縮觀望,市麵哪能不蕭條!
但禁匯是朝廷上諭,西幫也不能等閑視之。承攬京餉官款的匯兌,早已是票號的大宗生意,斷了此財路,不是小事。歷來做“北存南放”,也主要是靠匯兌京餉來支持。票號在江南承攬了解京的官款,在京城又吸納了種種存款,兩相抵殺,走票不走銀。即用京城存款抵作京餉,交戶部入庫,同時將江南官款轉為商資,就近放貸。不許承攬京餉,“北存南放”還怎麽做?
抬起兩手,未係腰帶的綢裙褲脫落下去,擁到腳麵——不知是她裝得太像見了蛇,還是她的神色太異常,三喜並沒有立刻發現。
看了她驚慌的比畫,他竟貓了腰,盯住地壟,小心向前挪去了!這個傻東西。
杜筠青又驚叫起來:“還招它,快扶我出去,嚇死我了!” 三喜返回來,走近她,終於發現了她的“失態”,呆住了。
“你也看見蛇了——”
她裝著一無所知,奇怪地望望三喜,然後才好像發現了自己的失態,但似乎也未太在意,隻順手提起裙褲。
“嚇死我了,快扶我出去!”
三喜過來,他很緊張。她裝著什麽都顧不到了,緊緊抓住他,碰撞著莊稼往外走。走回林子,她又驚叫著,比畫了一回,又讓裙褲退落了一回:她已經沒有羞恥,她這是在羞辱老東西!
她看著三喜驚窘的樣子,才好像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老天爺……”急忙再次提起裙褲
,連說:“褲帶呢?老天爺,還丟了一隻鞋——三喜,你還愣什麽,快去給我找回來,嚇死我了!” 三喜鑽進莊稼地了。杜筠青靠在一棵棗樹上,長長出了一口氣。
接下來怎麽演呢?在那個骯髒的故事中,引誘長工的婦人,這時說:“反正是丟盡人了。”
隻得脫下溺濕的裙褲。你做不到這步,該怎麽往下演?就此收場,又太便宜了老東西。
三喜回來,異常不自然地說:“剛才老說蛇,不是把自家的褲帶,看成蛇了吧?”
“它在我手裏拿著呢,怎麽能看成蛇!我剛蹲下,就看見——嚇得我幾乎站不起來!”
“我就說,不能多說這些生靈。”
杜筠青接過腰帶,說:“把那隻鞋,快給我穿上。”
三喜蹲下來,慌慌地給她穿時,她忽然又說:“踩了一腳土,先把襪子脫了,抖抖土,再穿。”
三喜拽下襪子,就猛然握住了她的那隻腳,叫她都不由得驚了一下。
“老夫人——”
杜筠青知道故事能演下去了,便用異常的眼光盯住這個英俊的青年,許久才說:“三喜,你不怕?”
“不怕!”
“死呢,也不怕?”
“不怕。”
“蛇呢?”
“更不怕,二姐。”
“那你就抱起我,再進莊稼地吧。”(未完待續)
第三章 京號老幫們
--------------------------------------------------------------------------------
2002/09/03 16:30
作者:成一
1
西幫票號既以金融匯兌為主業,各碼頭莊口之間的信函傳遞,就成了其商務的最重要依託。客戶在甲地將需要匯兌的銀錢,交付票號,票號寫具一紙收銀票據。然後將票據對摺
撕為兩半,一半交客戶,一半封入信函,寄往乙地分號。客戶到乙地後,持那一半票據,交該號對驗,兩半票據對接無疑,合而為一,即能將所寫銀錢,悉數取走。這種走票不走銀的生意,全靠了碼頭間信函往來。
票號的開山字號平遙日升昌,在創業之初,因僅限於西幫商號間寫票,業務不頻,走票隻是托熟人捎帶。後生意做大,就僱傭了走信的“專足”。再到後來,寧波幫的私信局興起,就將走票的業務全託付其承攬了。
票號的分莊遍天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建有一個覆蓋全國、延及海外的金融網絡。控製這個網絡,那時代也是靠信函。西幫票號又實行總號獨裁製,資本在總號,各地分莊利潤也全歸總號。所以,除了走票,號內的商務信函不僅頻繁,更有周密成規,立法甚嚴。
這種內部信報,一般都設四種:正報,復報,附報,敘事。正報、復報,是報告本號做的每筆生意及生意變化、結果。附報,是報告他號所做的生意。敘事,則是報告當地商情、時務、政局、人事,以及本埠風俗趣聞,托辦的雜事。各票號書寫信報,又有自家獨用的暗語。
所以在票號內與帳房並列,特別設有信房,每日都有信報發出。
到光緒年間,西洋電報逐漸在大碼頭間開通。西幫票號自然成了國中最先使用它的商幫。隻是,電報費用昂貴,文字又有限,說不了多少意思,保密也差。所以,除非緊急商務,一般還是靠信報。
老東家和大掌櫃到達漢口後,差不多是將天成元的總號移去了,各碼頭莊口與漢號之間的信報往來,自然格外多起來。其中,又以敘事信報居多,京號尤甚。因為康笏南和孫北溟兩位巨頭,會同漢號老幫陳亦卿,正就復興“北存南放”勢頭,謀劃新舉動。
西幫票號做銀錢生意,本就奉行“酌盈濟虛,抽疲轉快”八字要訣。各分號間不分畛域,相互接濟,快捷調度,總是把存銀調往最能贏利的碼頭。清代經歷康熙、雍正、幹隆三朝,江南經濟之發達,已遠勝北方,成為國內商業重心所在。但北方京師,又是國庫的聚散之地。
這就形成北方聚銀多,江南用銀多的金融格局。西幫票號正是看準這種格局,常做“北存南放”的文章。就是在以京師為中心的北方,吸收存款,再調往江南放貸。西幫票商巧理天下之財,這是一大手筆。
隻是,在光緒二十五年這個時候,西幫票號麵臨了兩大危難,使“北存南放”大布局變得舉步維艱,風險莫測。
一是在年初,朝廷發了一道上諭:不許各省藩庫將上繳中央的各項官款,即俗稱的京餉者,交給票號匯兌。原因是京師銀根短缺,不敷周轉,市麵蕭條,商民俱困。朝廷也不知聽信了哪些糊塗大臣的諫言,居然把造成這種困局的癥結,歸罪於西幫票號。說是各省都不解送現銀到京,一味託付票商匯兌,所以京師重地的現銀越來越少。其實,票號為各省匯兌京餉,交給戶部的,也還大多是白花花的銀子,並不全是一紙匯票。票號一時周轉不開,或戶部銀庫願收銀票、匯票,也是有的,但也不至造成京師現銀短缺。京師銀根緊,那實在是另有原因的。
去歲戊戌年,朝局不靖,先是變法,後又廢了新法,時勢天翻地覆,血雨腥風。京城那班高官權貴,早暗中將銀錢弄出京城匿藏了。京內各業商家,又收縮觀望,市麵哪能不蕭條!
但禁匯是朝廷上諭,西幫也不能等閑視之。承攬京餉官款的匯兌,早已是票號的大宗生意,斷了此財路,不是小事。歷來做“北存南放”,也主要是靠匯兌京餉來支持。票號在江南承攬了解京的官款,在京城又吸納了種種存款,兩相抵殺,走票不走銀。即用京城存款抵作京餉,交戶部入庫,同時將江南官款轉為商資,就近放貸。不許承攬京餉,“北存南放”還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