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雪芹若近在身邊,問一下不就解決了,何必在抄得整整齊齊的本子上留方框呢?可見,從雪芹交出書稿後,他就不再與畸笏、脂硯齋等替此書加批、整理、謄抄者同在一處,很可能各居一隅,往來不便,難得相見,所以才隻能如此處理。


    說到這裏,我不禁聯想到有研究者竟將脂硯、畸笏當成是什麽史湘雲,即雪芹的續弦妻。倘果如其所言,那他們不是日夜相守在一處的嗎?有什麽必要對認不清書稿上的字打方框呢?又有什麽必要在書稿上加“缺中秋詩,俟雪芹”(第七十五回)一類批語呢?


    再看看被有的研究者說成是雪芹最後定本的庚辰本吧(請注意,這是標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的本子),它的情況又如何呢?甲戌本上打的方框,它有沒有補上?沒有,不但五字闕文沒有補上,反而以重擬的辦法來替代,將原來的九字句改為六字句,成了兩句俗套,即:


    兩灣半蹙鵝(蛾)眉,


    一對多情杏眼。


    你想,這樣庸俗的文字會是曹雪芹自己改定的嗎?它與最初脂評贊其寫眉目奇思妙想的批語全不相稱。


    可見,雪芹根本不知道別人在胡改。


    (三)幻境中寶玉驚夢一段的異文。


    這段異文,曾有一些研究者以為是己卯、庚辰本勝過甲戌本的地方,因而認作是作者自己的改文。其實不然,我們隻需細察雪芹寫這段情節的本意,便不難分辨兩種文字哪一種是對的了。


    甲戌本:“警幻攜寶玉、可卿閑遊至一個所在”,最後是迷津中一“怪物竄出,直撲而來”,將寶玉驚醒。


    己卯、庚辰本:則是“二人攜手出去遊玩”,直至危急關頭,才見“警幻從後麵追來”,最後是迷津中的“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


    兩種文字的差別,還不止於此。詳細的比較和論述,可參見拙撰《寶玉驚夢的兩種文字》一文。


    在雪芹的構思中,寶玉夢遊幻境是警幻仙子為使他能“以情悟道”而設計的一幕,警幻自始至終是導演或導遊,寶玉不會也不可能脫離警幻而擅自行動。所以,寫警幻攜二人出遊是對的,二人私自出遊是不對的。末了,“怪物”象徵情孽之可怖而又無可名狀,“直撲”寶玉而來,在此緊急關頭,讓寶玉驚醒,正是望他能早早覺悟,以防墮入迷津,故後來寶玉有“懸崖撒手”出家為僧事。他若真被小說中常見的“夜叉海鬼”拖下了黑水迷津,警幻豈非白白告誡他了?夢遊幻境也失去了意義。


    可見,己卯、庚辰本上的異文是單純為追求情節驚險而全然不顧也不懂作者寓意、自作聰明的妄改。雪芹若見,豈能認可。(四)不該睡的正睡覺,不該醒的要弄醒。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甲戌本寫道:


    便經鳳姐處來,穿夾道,從李紈後窗下過,越西花牆,出西角門,進入鳳姐院中。


    提到李紈的隻有“從李紈後窗下過”七個字。因為她青春守寡,不戴花,本可以不寫,這裏順便帶到一句,按脂批說隻為“照應十二釵”而已。


    可是己卯本、庚辰本卻在七個字後,又憑空添了一句說:


    隔著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


    這就完全是畫蛇添足了。且不論李紈在炕上會不會白天睡覺,(下文立即寫到周瑞家的以為鳳姐在睡中覺,早已過了睡中覺時間,該叫醒了。鳳姐尚且不宜貪睡,何況是自幼接受“以紡績井臼為要”家教的李紈,她能那麽懶怠嗎?)既睡覺而又不掛窗簾,讓過往的人從外麵就能直視自己的睡態,李紈哪能如此浪漫、開放?


    要說這是曹雪芹自己的改筆,你能相信嗎?


    接著到鳳姐處。甲戌本寫道:


    隻見小丫頭豐兒坐在鳳姐房檻上,見周瑞家的來了,連忙擺手兒,叫她往東屋裏去。周瑞家的會意,慌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房裏來。隻見奶子正拍著大姐兒睡覺呢。周瑞家的悄問奶子道:“奶奶睡中覺呢?也該請醒了。”奶子搖頭兒。


    周瑞家的隻當鳳姐在睡中覺,不願別人打擾,才由小丫頭坐在她房檻上把守,故有“該請醒”之語。她哪會想到鳳姐夫妻白天還會有房中戲。


    己卯、庚辰本看走了眼,竟提筆將“奶奶睡中覺呢?也該請醒了”句中的“奶奶”改為“姐兒”,以為這樣才能與上一句“正拍著大姐兒睡覺”相對應。


    我真懷疑妄改者是個白癡。


    大姐兒是哺乳嬰兒,白天大半時間也都要睡覺,有什麽“中覺”晚覺的?憑什麽要弄醒她,還恭敬有加地說“請醒”呢?雪芹要是看到這樣的改文,不氣死也要笑死。但不幸的是這一妄改造成的錯誤,卻在後來的本子上都延續了下去。


    還有周瑞家的給黛玉送花來說:


    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戴。


    早期抄本中常見筆畫繁的字,被簡化寫成別字,如將“黛玉”寫作“代玉”之類。甲戌本“戴”都別寫作“帶”,這句便是,再如“留著給寶丫頭帶(戴)罷”等等,庚辰本不知是別寫,竟添字改作:


    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帶來了。


    真可大發一笑。諸如此類,多不勝舉。


    (五)“作者自雲”的話迷惑了多少人?


    不少研究者都特別看重《紅樓夢》除甲戌本隻在《凡例》中有以外,各種抄本、刻本都在首回開端有的那一大段話,即“此(書)開卷第一回也”雲雲,把它當作研究曹雪芹生平及其創作意圖的極重要依據,因為那裏明寫著“作者自雲”字樣。


    我說過,這裏有個根本性的誤會,即“作者自雲”不是脂硯齋轉述作者的話,而是他對小說文字作解釋時的一種習慣用語,絕對不能當作作者自己的話來引用。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第五回脂評對“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所作的批,說:


    點題。蓋作者自雲所歷不過紅樓一夢耳。


    顯然,這裏的“作者自雲”是為揭示作者起此曲名的含義而作的解釋。即使這解釋很有道理,卻也不能混同作者自己說的話。諸如此類的說法(或用“設雲”)尚有,讀者可自行比較。總之,開卷那段話裏的“作者自雲”,如果將它的含義都補出來,大概可以是:作者通過自己所擬的回目,在告訴讀者說……


    對首回回目作如此大加發揮式的解釋,有沒有依據,對不對呢?


    我的看法是:有的有依據,有的沒有,還有的是出於誤解,因此,這樣的闡釋,有對的,有不對的,也還有未必妥當的。


    我這裏隻說說有問題的:


    1.說作者曾經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這與史實不符;它與敦誠所說的“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同樣出於不了解雪芹幼年生活而隻聽其本人活靈活現地“高談”其家庭往昔繁華似錦的情況而產生的誤會。這一點長期以來對讀者和研究者產生的誤導和影響最為嚴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追蹤石頭:蔡義江論紅樓夢/名家解讀紅樓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蔡義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蔡義江並收藏追蹤石頭:蔡義江論紅樓夢/名家解讀紅樓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