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作者:欣武/劉衛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激發求知慾的過程中,科普讀物始終是婷兒的好朋友。從兩歲起,姥姥和舅舅就開始 給婷兒讀彩色的低幼科普書。可以想像,《小水滴旅行記》和《美麗的四季》之類的小畫冊 ,讓尋常事物在婷兒心目中變得多麽神奇。上學後,奶奶送的《十萬個為什麽》和爸爸的《 辭海》分冊成了婷兒常用的工具書,還有5份月刊1份周報:《幼兒畫報》、《少年科學畫報 》、《科學畫報》、《現代新科技》、《青年文摘》、《南方周末》,像接力賽一樣不斷滿 足和引發婷兒的求知慾。
就這樣,婷兒的求知慾從關注事物的名稱起步,發展到關注事物的特點、功能、屬性和 來龍去脈;從渴望了解身邊的世界是怎樣構成、怎樣運轉的,發展到渴望探索自然界和人類 社會的種種奧秘……我們深信,不老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將長期推動孩子與時俱進。
b:磨練耐煩心——有意培養孩子對單調乏味的耐受力,讓孩子養成不單憑興趣做事的 好習慣。
經驗告訴我們:再偉大的事業也是由無數細節組成的,包括很多必要而又單調乏味的細 節。但好奇心讓人類天生缺乏對單調乏味的耐煩心,需要有意磨練,才能養成不單憑興趣做 事的習慣,彌補眼高手低、缺乏恆心的弱點。我們的做法是,讓孩子從小養成分擔家務的習 慣,通過長期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對單調乏味的耐煩心(分擔家務是整體素質培 養的重要方法,耐煩心隻是收穫之一)。
婷兒從3歲起開始洗自己的碗勺,後來又逐步增加了收飯桌、倒垃圾、拖地、給盆栽花 木澆水等家務活。我們則經常誇獎她態度認真,欣賞和讚美她的勞動成果,讓她體驗勞動的 價值和樂趣。在磨練耐煩心的過程中,我們反覆強調這一行為準則:“想做又不該做的事, 要忍著不做;該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堅持把它做好。”並用科學家們不厭其煩地探索發明發 現的故事,為婷兒樹立“按需要做事”的好榜樣。比如說,德國細菌學家埃利希(諾貝爾獎 得主)為了發明殺菌劑,實驗了606次才獲得成功,“606”也因此而得名;愛迪生發明電燈 的時候,實驗了1600多種材料,才找到合適的燈絲……
前人的經驗使婷兒懂得了“興趣隻是一個開始,堅持不懈才能成功”。這種認識對適應 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都很重要。在申請留美的作文《繼父的禮物》中,婷兒把從小養成的 行為習慣精煉地概括為:“該幹就幹,幹就幹好。”這種理性的態度和自我調控的習慣,促 使婷兒努力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
愛玩的天性,可因勢利導
怎樣順應愛玩的天性?我們的做法是:認清愛玩心的利與弊,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0 —12歲的孩子“玩得認真,學得快樂”,以勤奮努力、熱愛學習的狀態進入青春期。
愛玩心的利弊分析:
利——愛玩心也是源於人類天生的探索衝動。嬉戲、模仿、嚐試、遊歷、聊天……各類 遊戲都與人的能力發展密不可分。喜歡嬉戲的天性有利於培養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運 動能力、人際能力、協作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喜歡模仿、嚐試的習性有利於學習掌握各種 操作方法和技能,發明技術和技巧,把體育運動和各類藝術發展到日臻完美的境地。喜歡遊 歷有利於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喜歡聊天有利於鍛鍊口才、磨礪思想,發展表達能力和理解能 力。聊天是一種探索和展示精神世界的遊戲,是很多人的最愛,不論是有趣的、親切的或是 深刻的談話,都讓人心情愉快,樂此不疲。對喜歡的人來說,寫作或閱讀也是一種迷人的精 神遊戲……
弊——人類的愛玩心隨意性太強,缺乏目的性、持久性和計劃性。如果放任自流,就會 停留在“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原始狀態,難以形成長遠規劃、克 服困難、達成目標的動力。“嬉戲度日”的習性如不加節製和改變,很容易發展成不思進取 、好逸惡勞的惰性。耽於空談、光說不練,也是人類常見的毛病。
愛玩心的引導方法:
a:認真玩耍法——鼓勵孩子專注地玩,認真地做,增強行為方式的計劃性、目的性和 持久性。
小獅小豹都要在撲咬遊戲中學習捕獵謀生的技能,人類兒童期的遊戲也具有學做一個社 會人的性質。孩子在遊戲中養成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都將構成整體素質的一部分。
在人的行為方式中,“認真”是質量和效率的保障,需要從小培養。隻要孩子能專注地 玩,認真地做,哪怕是玩沙、玩水、玩蹦跳,都有利於養成認真的好習慣。
在小婷兒專心玩玩具、畫畫、看書的時候,大人都盡量不去打擾她,還要誇獎她認真。 大人經常用“是否認真”做評價標準,孩子就會有意識地追求認真。我們給小婷兒當玩伴的 時候,總是精神飽滿,認真投入,給婷兒提供好的模仿對象。婷兒4—5歲的時候很喜歡玩“ 托舉”遊戲,當她指揮我們抓起她的兩隻手一隻腳,好讓她懸在空中扭來扭去地“造型”時 ,我們總是憋住笑(怕她誤會成嘲笑)認真執行她的指令,任她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中,完了 還要問她:“你看我們夠不夠認真哪?”
就這樣,婷兒的求知慾從關注事物的名稱起步,發展到關注事物的特點、功能、屬性和 來龍去脈;從渴望了解身邊的世界是怎樣構成、怎樣運轉的,發展到渴望探索自然界和人類 社會的種種奧秘……我們深信,不老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將長期推動孩子與時俱進。
b:磨練耐煩心——有意培養孩子對單調乏味的耐受力,讓孩子養成不單憑興趣做事的 好習慣。
經驗告訴我們:再偉大的事業也是由無數細節組成的,包括很多必要而又單調乏味的細 節。但好奇心讓人類天生缺乏對單調乏味的耐煩心,需要有意磨練,才能養成不單憑興趣做 事的習慣,彌補眼高手低、缺乏恆心的弱點。我們的做法是,讓孩子從小養成分擔家務的習 慣,通過長期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對單調乏味的耐煩心(分擔家務是整體素質培 養的重要方法,耐煩心隻是收穫之一)。
婷兒從3歲起開始洗自己的碗勺,後來又逐步增加了收飯桌、倒垃圾、拖地、給盆栽花 木澆水等家務活。我們則經常誇獎她態度認真,欣賞和讚美她的勞動成果,讓她體驗勞動的 價值和樂趣。在磨練耐煩心的過程中,我們反覆強調這一行為準則:“想做又不該做的事, 要忍著不做;該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堅持把它做好。”並用科學家們不厭其煩地探索發明發 現的故事,為婷兒樹立“按需要做事”的好榜樣。比如說,德國細菌學家埃利希(諾貝爾獎 得主)為了發明殺菌劑,實驗了606次才獲得成功,“606”也因此而得名;愛迪生發明電燈 的時候,實驗了1600多種材料,才找到合適的燈絲……
前人的經驗使婷兒懂得了“興趣隻是一個開始,堅持不懈才能成功”。這種認識對適應 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都很重要。在申請留美的作文《繼父的禮物》中,婷兒把從小養成的 行為習慣精煉地概括為:“該幹就幹,幹就幹好。”這種理性的態度和自我調控的習慣,促 使婷兒努力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
愛玩的天性,可因勢利導
怎樣順應愛玩的天性?我們的做法是:認清愛玩心的利與弊,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0 —12歲的孩子“玩得認真,學得快樂”,以勤奮努力、熱愛學習的狀態進入青春期。
愛玩心的利弊分析:
利——愛玩心也是源於人類天生的探索衝動。嬉戲、模仿、嚐試、遊歷、聊天……各類 遊戲都與人的能力發展密不可分。喜歡嬉戲的天性有利於培養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運 動能力、人際能力、協作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喜歡模仿、嚐試的習性有利於學習掌握各種 操作方法和技能,發明技術和技巧,把體育運動和各類藝術發展到日臻完美的境地。喜歡遊 歷有利於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喜歡聊天有利於鍛鍊口才、磨礪思想,發展表達能力和理解能 力。聊天是一種探索和展示精神世界的遊戲,是很多人的最愛,不論是有趣的、親切的或是 深刻的談話,都讓人心情愉快,樂此不疲。對喜歡的人來說,寫作或閱讀也是一種迷人的精 神遊戲……
弊——人類的愛玩心隨意性太強,缺乏目的性、持久性和計劃性。如果放任自流,就會 停留在“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原始狀態,難以形成長遠規劃、克 服困難、達成目標的動力。“嬉戲度日”的習性如不加節製和改變,很容易發展成不思進取 、好逸惡勞的惰性。耽於空談、光說不練,也是人類常見的毛病。
愛玩心的引導方法:
a:認真玩耍法——鼓勵孩子專注地玩,認真地做,增強行為方式的計劃性、目的性和 持久性。
小獅小豹都要在撲咬遊戲中學習捕獵謀生的技能,人類兒童期的遊戲也具有學做一個社 會人的性質。孩子在遊戲中養成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都將構成整體素質的一部分。
在人的行為方式中,“認真”是質量和效率的保障,需要從小培養。隻要孩子能專注地 玩,認真地做,哪怕是玩沙、玩水、玩蹦跳,都有利於養成認真的好習慣。
在小婷兒專心玩玩具、畫畫、看書的時候,大人都盡量不去打擾她,還要誇獎她認真。 大人經常用“是否認真”做評價標準,孩子就會有意識地追求認真。我們給小婷兒當玩伴的 時候,總是精神飽滿,認真投入,給婷兒提供好的模仿對象。婷兒4—5歲的時候很喜歡玩“ 托舉”遊戲,當她指揮我們抓起她的兩隻手一隻腳,好讓她懸在空中扭來扭去地“造型”時 ,我們總是憋住笑(怕她誤會成嘲笑)認真執行她的指令,任她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中,完了 還要問她:“你看我們夠不夠認真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