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作者:欣武/劉衛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認為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在孩子2—10歲之間把性器官的學名告訴孩子,以便孩子在 別的場合遭遇性名詞時不以為怪,平時在家裏仍然使用代名詞。至於用哪種兒語來稱呼性器 官較好,可以各人隨意。不管用什麽代名詞,隻要讓孩子知道指代的是性器官,而且親切自 然,沒有褻瀆感(髒話則有褻瀆感),就行。
需要強調的是,任何時候孩子問起性器官的學名,大人都應坦然地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在青春期來臨之前,大人更應該找機會專門給孩子講解一次性知識,並且大大方方地使用性 器官的學名。因為青春期的性教育要突出科學理性的色彩,與幼兒期的性教育倚重情感薰陶 有較大區別。
在性器官的問題上,中國父母最容易犯這樣兩種錯誤:一種是把成人的性意識強加在孩 子身上,遇到孩子提出性問題、玩弄性器官或模仿性行為的時候,馬上“以成人之心度幼兒 之腹”,或是嘲笑:“好不要臉哦!”或是斥責:“不許動!”“髒!不要摸這個地方!” “羞死了!以後不許摸!”甚至把孩子當做“下流胚”連打帶罵揍一頓。這種做法必然給孩 子留下這樣的印象:性器官是髒的、見不得人的、下流的,凡與性器官有關的活動也是骯髒 、下流、見不得人的,要受懲罰的。在這種氛圍裏長大的孩子,輕者會成為“談性色變”的 人,重者會形成難以改變的性抑製心理,對今後婚戀家庭極為不利。
中國性教育專家陳一筠教授說:“我研究了很多家庭、婚姻危機的個案,明顯地感覺到 問題源於青春期甚至更早。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走向諮詢室痛苦地傾訴,為什麽我們不能早 一點抓源頭呢?”
我認為,源頭之一,就是從小用親切、自然、科學的態度處理與性有關的一切問題;源 頭之二,則是結合早期教育,為嬰幼兒安排各種有趣的活動,避免讓孩子無所事事地閑著, 因為無聊而玩弄自己的身體。
遇到小孩子們玩結婚之類的遊戲,不要訓斥,而是高高興興地參與遊戲,說些“祝新郎 努力工作準備當個好爸爸,祝新娘努力學習準備當個好媽媽”之類的話,並用其他事物(如 講故事、吃東西、到別處去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遇到孩子玩弄性器官或模仿性行為 ,也不要訓斥,隻說手上有細菌,會把幹淨的性器官弄髒,弄髒了可能發炎,會很疼,同時 用其他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另一種與性器官有關的錯誤,是拿小男孩的“雞雞”惡作劇。在親友相聚的時候,常有 人以拉下小男孩的內褲為樂,而且樂此不疲。這種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對培養孩子的隱私 意識十分不利,既可能使有些孩子對性器官更好奇,玩弄它的興趣更大,撩女孩裙子的願望 更強,也可能破壞有些孩子的安全感,降低孩子與成人交往的欲望和勇氣。
培養隱私意識,從快上小學開始
有沒有隱私意識,是人和動物的一大區別。但隱私意識和高尚情操一樣,是人類文明的 產物,孩子不會從娘肚子裏帶來,隻能由後天習得。保護和尊重個人隱私,就是應該由父母 教給孩子的文明守則之一。
隱私意識包含的內容很多,與家庭性教育密切相關的,主要有這樣四點:一是性器官要 遮羞,二是性行為要隱秘,三是克製對他人隱私的好奇心,四是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不被侵
犯。
培養隱私意識,最好從快上小學開始。因為從上小學開始,孩子上廁所就要分男女了, 家長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和隱私權教育。(順便說一句,上幼兒園時孩子 需要有見識異性性器官的機會,加上有老師監護孩子們上廁所,所以不分男廁女廁為好。如 果孩子提出了來自廁所的問題,正是講解性知識的好機會。中國有句古話“七歲不同席”, 也可說明隱私教育不晚於7歲就行。)
我曾利用小學分廁的事兒對婷兒說:“男女分開上廁所跟人要穿衣服一樣,是人和動物 的區別。動物沒有羞恥感,所以不分公母都把生殖器官暴露在外麵,而且隨處交配,隨處大 小便,一點也不講文明。人是要講文明的。所以小朋友兩三歲就要穿連襠褲,不讓外人看見 自己的屁股,六七歲就要分廁所,這樣對女孩子才安全。如果男的躲在女廁所裏,肯定是想 對女孩子幹壞事,遇到這種情況要趕快跑出來告訴老師。平時最好和女同學結伴去上廁所。 ”
孩子在家裏大小便或洗澡、換衣服的時候,家長也要提醒孩子:“關上門再……啊,你 就要當小學生了,開著門做這些多害臊啊!”習慣與孩子同浴的父母也應以“你長大了”為 理由,讓孩子學習單獨洗澡。父母在可能裸露身體的時候,也要開始請孩子迴避。
那些還沒讓孩子單獨睡覺的父母,也可趁此機會與孩子分床睡覺。分床的問題在單親家 庭更要引起重視。有些媽媽因為沒有夫妻生活的幹擾,也因為感情沒有寄託,兒子都十幾歲 了還和媽媽睡一個被窩,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很不利的(戀母情結太重的男子不容易愛上 適齡女青年)。分床後一般不允許孩子又來和父母睡在一起。如果不堅持分床睡覺或不提醒 孩子入廁及裸體要避人眼目,以後會有很多麻煩。
需要強調的是,任何時候孩子問起性器官的學名,大人都應坦然地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在青春期來臨之前,大人更應該找機會專門給孩子講解一次性知識,並且大大方方地使用性 器官的學名。因為青春期的性教育要突出科學理性的色彩,與幼兒期的性教育倚重情感薰陶 有較大區別。
在性器官的問題上,中國父母最容易犯這樣兩種錯誤:一種是把成人的性意識強加在孩 子身上,遇到孩子提出性問題、玩弄性器官或模仿性行為的時候,馬上“以成人之心度幼兒 之腹”,或是嘲笑:“好不要臉哦!”或是斥責:“不許動!”“髒!不要摸這個地方!” “羞死了!以後不許摸!”甚至把孩子當做“下流胚”連打帶罵揍一頓。這種做法必然給孩 子留下這樣的印象:性器官是髒的、見不得人的、下流的,凡與性器官有關的活動也是骯髒 、下流、見不得人的,要受懲罰的。在這種氛圍裏長大的孩子,輕者會成為“談性色變”的 人,重者會形成難以改變的性抑製心理,對今後婚戀家庭極為不利。
中國性教育專家陳一筠教授說:“我研究了很多家庭、婚姻危機的個案,明顯地感覺到 問題源於青春期甚至更早。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走向諮詢室痛苦地傾訴,為什麽我們不能早 一點抓源頭呢?”
我認為,源頭之一,就是從小用親切、自然、科學的態度處理與性有關的一切問題;源 頭之二,則是結合早期教育,為嬰幼兒安排各種有趣的活動,避免讓孩子無所事事地閑著, 因為無聊而玩弄自己的身體。
遇到小孩子們玩結婚之類的遊戲,不要訓斥,而是高高興興地參與遊戲,說些“祝新郎 努力工作準備當個好爸爸,祝新娘努力學習準備當個好媽媽”之類的話,並用其他事物(如 講故事、吃東西、到別處去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遇到孩子玩弄性器官或模仿性行為 ,也不要訓斥,隻說手上有細菌,會把幹淨的性器官弄髒,弄髒了可能發炎,會很疼,同時 用其他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另一種與性器官有關的錯誤,是拿小男孩的“雞雞”惡作劇。在親友相聚的時候,常有 人以拉下小男孩的內褲為樂,而且樂此不疲。這種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對培養孩子的隱私 意識十分不利,既可能使有些孩子對性器官更好奇,玩弄它的興趣更大,撩女孩裙子的願望 更強,也可能破壞有些孩子的安全感,降低孩子與成人交往的欲望和勇氣。
培養隱私意識,從快上小學開始
有沒有隱私意識,是人和動物的一大區別。但隱私意識和高尚情操一樣,是人類文明的 產物,孩子不會從娘肚子裏帶來,隻能由後天習得。保護和尊重個人隱私,就是應該由父母 教給孩子的文明守則之一。
隱私意識包含的內容很多,與家庭性教育密切相關的,主要有這樣四點:一是性器官要 遮羞,二是性行為要隱秘,三是克製對他人隱私的好奇心,四是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不被侵
犯。
培養隱私意識,最好從快上小學開始。因為從上小學開始,孩子上廁所就要分男女了, 家長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和隱私權教育。(順便說一句,上幼兒園時孩子 需要有見識異性性器官的機會,加上有老師監護孩子們上廁所,所以不分男廁女廁為好。如 果孩子提出了來自廁所的問題,正是講解性知識的好機會。中國有句古話“七歲不同席”, 也可說明隱私教育不晚於7歲就行。)
我曾利用小學分廁的事兒對婷兒說:“男女分開上廁所跟人要穿衣服一樣,是人和動物 的區別。動物沒有羞恥感,所以不分公母都把生殖器官暴露在外麵,而且隨處交配,隨處大 小便,一點也不講文明。人是要講文明的。所以小朋友兩三歲就要穿連襠褲,不讓外人看見 自己的屁股,六七歲就要分廁所,這樣對女孩子才安全。如果男的躲在女廁所裏,肯定是想 對女孩子幹壞事,遇到這種情況要趕快跑出來告訴老師。平時最好和女同學結伴去上廁所。 ”
孩子在家裏大小便或洗澡、換衣服的時候,家長也要提醒孩子:“關上門再……啊,你 就要當小學生了,開著門做這些多害臊啊!”習慣與孩子同浴的父母也應以“你長大了”為 理由,讓孩子學習單獨洗澡。父母在可能裸露身體的時候,也要開始請孩子迴避。
那些還沒讓孩子單獨睡覺的父母,也可趁此機會與孩子分床睡覺。分床的問題在單親家 庭更要引起重視。有些媽媽因為沒有夫妻生活的幹擾,也因為感情沒有寄託,兒子都十幾歲 了還和媽媽睡一個被窩,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很不利的(戀母情結太重的男子不容易愛上 適齡女青年)。分床後一般不允許孩子又來和父母睡在一起。如果不堅持分床睡覺或不提醒 孩子入廁及裸體要避人眼目,以後會有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