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個貧窮的農夫,他既不知道理論上寶藏應該埋在深山,也不知道理論上挖寶藏應該考證,他就從那些聰明人爭論寶藏時所站的那塊土地掘下去,一天又一天地挖掘下去,終於找到了那一座大的寶藏。
從理論上說,那個農夫似是太單純了,但這個印度寓言正在啟示我們,單純的實踐的力量。就在我們這個社會上,現在到處充滿了複雜的空論,許多在報紙上寫婚姻疑難專欄的人,是從沒有結過婚的;許多為民喉舌的代言人,背後有大資本家的支援;許多在議會中做道德質詢的人,自己卻經營色情的行業;許多事業看來成功的商人,卻做著敗德與潛逃的準備……
我們可以說是一個黑白兩道混淆不清的社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正是缺乏一種單純的實踐的精神。
每個人都在夢想遠方的寶藏,又沒有人願意從自己的內心掘起,反倒那些一步一步使自己過尊嚴生活的平凡人,被看成是呆子,是不合時代的人。
有一次,我對一個孩子講這個印度的古老傳說,孩子聽完後問說:“他挖到那個寶藏不是很危險嗎?遲早要被那些聰明人騙走的!”我聽了以後感慨良深,如果連我們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憂慮,那麽單純的實踐就更難了。
不過,對於能單純實踐的人,他的心就是淨土,走到哪裏,清淨的門都為他開啟;對於有複雜的空論的人,處處的大門都鎖著,即使知道遠山有寶藏也毫無用處。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
本來麵目
本來麵目非常重要,隻有本來麵目,才能使我們做一個完整的人,做一個自在的人,以及做一個獨立和成功的人。
我常常覺得在現在社會裏,真實的人愈來愈難見了。
所謂“真實的人”,就是有風格的人、特立獨行的人、卓爾不群的人、不隨同流俗的人——也就是對生活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對生命有一個獨立的理想目標的人。
這樣的人在古代頗為常見,即使到三十年代,中國還出過許多有風格的人,我把這種人稱之為“本來麵目”。這“本來麵目”就像古代的禪師對山說:“山啊!請脫掉披覆在你外表的霧衣吧!我喜歡看你潔白的肌膚。”
遺憾的是,我們現代人往往丟失了原來的潔白肌膚,而在外表披覆了霧衣,所以當我們說“古道照顏色,典型在宿昔”的時候特別感觸良深。為什麽顏色都在古道,典型都在宿昔,我們這一代的人有什麽顏色,什麽典型呢?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麽現代人既沒有顏色,也沒有典型?然後自己擬出了兩個答案,一個是現代人失去了單純的生活,也失去了單純的對生命理想的熱愛。一般大人物的一天固然是案牘勞形、送往迎來、酬酢交錯、演講開會,二十四小時裏難得有十分鍾靜下來沉思,對生活與生命的本質就難以了解。而小人物呢,為了三餐奔波辛勞,為了逢迎拍馬而費心,為了物慾享受而拚命,雖然空閑較多,但是夜間或在秦樓酒館流連,或在家裏盯著電視不放,更別說靜下來思想了。
這真是個社會的危機,我時常到鄉下去,發現如今的鄉下人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是跟隨著電視作息,到半夜才眠;都市人更不用說了——為什麽沒有人能靜靜地坐上幾分鍾、一小時呢?
一個是現代人常強人所難和強己所難。我們常看到一種情況,一桌酒席下來,主客喝了十幾瓶洋酒,請的人心疼不已,仍勉強自己請之;被請的人過意不去,仍勉強別人請之,然後說這是盡興。
推而廣之,是自己不願做的事推給別人做,或者別人不肯做的事推給自己做。可嘆的是,我們做一件事的原因,往往是別人喝完一杯咖啡時,在白紙上寫下我們的名字,有時候因為這樣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反之亦然。所以我們在寫下一個名字時,是不是也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呢?
我們的本來麵目,就因為生活不能單純,因為強人所難與強己所難而失去了。久而久之就像同一廠牌的原子筆,每一支雖是獨立的個體,而每
一支都一樣。這像禪宗說的“白馬入蘆花”,有的人明明是白馬,入蘆花久了,白白不分,以為自己是蘆花了。也像是“銀碗裏盛雪”,本來是銀碗為雪所遮,時日既久,自以為雪,而在時間中融化了。本來麵目非常重要,隻有本來麵目,才能使我們做一個完整的人,做一個自在的人,以及做一個獨立和成功的人。
還我本來麵目的第一件事是一天花十五分鍾坐下來想想: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往哪裏去?現在的生活是不是我要的?什麽生活才是我要的?
然後,我們才有機會做一個有風格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做我自己。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如果我們常把一天或一生的標準定在十點八分四十五秒的巔峰,常保持那樣的上揚、奮發、清明、覺醒、善良、清淨,充滿了活力與幹勁,成功又有什麽困難呢?
十點八分四十五秒
我時常留意到報章雜誌上的鍾表gg,發現大部分的鍾表都指在一個接近的時間上,十點八分四十五秒是最普遍的,也有十點九分零秒的,也有十點十分三十秒的。不管錶針指的時間是多少,十針和分針一定是呈v字形。
從理論上說,那個農夫似是太單純了,但這個印度寓言正在啟示我們,單純的實踐的力量。就在我們這個社會上,現在到處充滿了複雜的空論,許多在報紙上寫婚姻疑難專欄的人,是從沒有結過婚的;許多為民喉舌的代言人,背後有大資本家的支援;許多在議會中做道德質詢的人,自己卻經營色情的行業;許多事業看來成功的商人,卻做著敗德與潛逃的準備……
我們可以說是一個黑白兩道混淆不清的社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正是缺乏一種單純的實踐的精神。
每個人都在夢想遠方的寶藏,又沒有人願意從自己的內心掘起,反倒那些一步一步使自己過尊嚴生活的平凡人,被看成是呆子,是不合時代的人。
有一次,我對一個孩子講這個印度的古老傳說,孩子聽完後問說:“他挖到那個寶藏不是很危險嗎?遲早要被那些聰明人騙走的!”我聽了以後感慨良深,如果連我們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憂慮,那麽單純的實踐就更難了。
不過,對於能單純實踐的人,他的心就是淨土,走到哪裏,清淨的門都為他開啟;對於有複雜的空論的人,處處的大門都鎖著,即使知道遠山有寶藏也毫無用處。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
本來麵目
本來麵目非常重要,隻有本來麵目,才能使我們做一個完整的人,做一個自在的人,以及做一個獨立和成功的人。
我常常覺得在現在社會裏,真實的人愈來愈難見了。
所謂“真實的人”,就是有風格的人、特立獨行的人、卓爾不群的人、不隨同流俗的人——也就是對生活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對生命有一個獨立的理想目標的人。
這樣的人在古代頗為常見,即使到三十年代,中國還出過許多有風格的人,我把這種人稱之為“本來麵目”。這“本來麵目”就像古代的禪師對山說:“山啊!請脫掉披覆在你外表的霧衣吧!我喜歡看你潔白的肌膚。”
遺憾的是,我們現代人往往丟失了原來的潔白肌膚,而在外表披覆了霧衣,所以當我們說“古道照顏色,典型在宿昔”的時候特別感觸良深。為什麽顏色都在古道,典型都在宿昔,我們這一代的人有什麽顏色,什麽典型呢?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麽現代人既沒有顏色,也沒有典型?然後自己擬出了兩個答案,一個是現代人失去了單純的生活,也失去了單純的對生命理想的熱愛。一般大人物的一天固然是案牘勞形、送往迎來、酬酢交錯、演講開會,二十四小時裏難得有十分鍾靜下來沉思,對生活與生命的本質就難以了解。而小人物呢,為了三餐奔波辛勞,為了逢迎拍馬而費心,為了物慾享受而拚命,雖然空閑較多,但是夜間或在秦樓酒館流連,或在家裏盯著電視不放,更別說靜下來思想了。
這真是個社會的危機,我時常到鄉下去,發現如今的鄉下人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是跟隨著電視作息,到半夜才眠;都市人更不用說了——為什麽沒有人能靜靜地坐上幾分鍾、一小時呢?
一個是現代人常強人所難和強己所難。我們常看到一種情況,一桌酒席下來,主客喝了十幾瓶洋酒,請的人心疼不已,仍勉強自己請之;被請的人過意不去,仍勉強別人請之,然後說這是盡興。
推而廣之,是自己不願做的事推給別人做,或者別人不肯做的事推給自己做。可嘆的是,我們做一件事的原因,往往是別人喝完一杯咖啡時,在白紙上寫下我們的名字,有時候因為這樣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反之亦然。所以我們在寫下一個名字時,是不是也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呢?
我們的本來麵目,就因為生活不能單純,因為強人所難與強己所難而失去了。久而久之就像同一廠牌的原子筆,每一支雖是獨立的個體,而每
一支都一樣。這像禪宗說的“白馬入蘆花”,有的人明明是白馬,入蘆花久了,白白不分,以為自己是蘆花了。也像是“銀碗裏盛雪”,本來是銀碗為雪所遮,時日既久,自以為雪,而在時間中融化了。本來麵目非常重要,隻有本來麵目,才能使我們做一個完整的人,做一個自在的人,以及做一個獨立和成功的人。
還我本來麵目的第一件事是一天花十五分鍾坐下來想想: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往哪裏去?現在的生活是不是我要的?什麽生活才是我要的?
然後,我們才有機會做一個有風格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做我自己。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如果我們常把一天或一生的標準定在十點八分四十五秒的巔峰,常保持那樣的上揚、奮發、清明、覺醒、善良、清淨,充滿了活力與幹勁,成功又有什麽困難呢?
十點八分四十五秒
我時常留意到報章雜誌上的鍾表gg,發現大部分的鍾表都指在一個接近的時間上,十點八分四十五秒是最普遍的,也有十點九分零秒的,也有十點十分三十秒的。不管錶針指的時間是多少,十針和分針一定是呈v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