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地點相會都不願意,而那樣原是可以 使這位首相的路程縮短一半的。
張伯倫是9月15日中午在慕尼黑飛機場著陸的,然後就坐著一輛敞篷汽車到火車站,再從那 裏坐三個小時的專車到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很明白,張伯倫之行對他說來是一個天賜良機 。德國駐英大使館早已報告過,說英國領導人準
備倡議實行"德國多方麵的建議",希特勒 十分肯定:張伯倫此次前來,等於進一步保證,英國和法國,將如他一貫認為的那樣,不會 為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幹涉。張伯倫一到,希特勒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他沒有到伯希特斯 加登火車
站去迎接,而是在伯格霍夫高高的台階上等候他的貴賓,故意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 大國元首的架子。
希特勒所以對張伯倫如此了解並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長期的觀察和調查研究基礎上的。張 伯倫是英國保守黨的領袖,1937年5月上台執政。他出身於伯明罕的大資本家,是大軍火製 造商的董事,死硬的反蘇反共分子,而且是一個
"軟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戰爭。他一上台 就全麵推行綏靖政策,姑息侵略。這正好適合法西斯國家的願望和需要。德駐英大使寫道: "張伯倫政府是戰後英國歷屆內閣中第一個把謀求對德妥協作為自己政綱中最重大事項的政 府。"
張伯倫剛上台不久,同年11月中,就派遣大臣哈裏法克斯勳爵去德國拜見希特勒,舉行了一 次重要的秘密會談。希特勒答應在6年內不會認真提出歸還殖民地的問題,哈裏法克斯則表 示: 不反對德國在中歐擴張,但德國必須避免
公開使用武力。他還恭維德國是"西方反布爾什維 克的屏障",暗示德國可向東歐方向進軍。
這次德英政府首腦會談,希特勒照例首先講話,就像他往常的演說一樣,長篇大論地吹噓他 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英德親善的豐功偉績。他現在下定決心,不論用什麽方式都要 解決一個問題,即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300萬日
耳曼人必須"重返"德國。他警告張伯倫, 不要對他的決心產生任何懷疑,他決不容忍一個小小的二等國家,把有1000年歷史的強大的 德國看作仿佛是次一等的國家。希特勒說,他今年49歲,如果德國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 而捲入一場世
界大戰的話,他希望他能以壯盛之年領導德國度過危難。他為此準備迎接任何 戰爭,甚至世界大戰。世界上其他各國愛怎麽辦就怎麽辦,他決不會後退一步。
希特勒滔滔不絕,大放厥詞。張伯倫簡直無法插言。他的耐心實在驚人,然而也有限度。就 在這個時候,他打斷了希特勒的話頭說,"如果元首已決定用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根 本不想在我們之間討論一下的話,那麽為什麽還
要讓我來?我浪費了時間了。"
德國獨裁者沒有想到別人這樣同他頂嘴,因為這時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德國人敢這樣做了。張 伯倫反唇相譏看來起了一點作用。希特勒平靜了下來。他認為,他們可以談一談"最後是否 也許還有和平解決希望的問題"。接著,希特勒
提出了他的建議:"英國是否願意同意割讓 蘇台德區?還是按民族自決的原則作出割讓?"
這一建議並沒有使張伯倫感到震驚。他回答說,在他同閣員和法國人商量以前還不能把 死。不過,就他個人來說,他同意蘇台德區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則。他希望回到英國向政 府報告他的個人態度,並且取得政府的批準。
在同希特勒的會談快結束的時候,張伯倫總算從他那裏挖出了一項保證:在他們兩人再次會 談以前,他不採取軍事行動。這時候,張伯倫對希特勒的話還是極為信任的,一兩天以後, 他在私人場合曾說:"盡管我在他臉上可以看出
這個人兇狠無情,我還是覺得他是一個在作 了保證以後可以相信的人。"
當張伯倫陶醉在這種自我安慰的幻想中的時候,希特勒卻一股勁兒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準備進 攻捷克斯洛伐克。9月17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統帥部的一名參謀去協助漢萊因組織"蘇台德 自由團",藉以同捷克人不斷保持衝突和糾紛。9
月18日這一天,正當張伯倫忙著爭取他的 內閣閣員和法國人同意他的投降政策的時候,希特勒就向他的5個軍團,共計36個師下 達 了行動時間表。為了對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最後打擊,政治方麵的準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他 對匈牙利和
波蘭不斷施加壓力,要它們參加趁火打劫的分贓勾當。9月20日,希特勒接見了 匈牙利總理伊姆雷第和外交部長卡尼亞,對布達佩斯所表現的畏縮猶豫大加申斥。希特勒說,匈牙利要參與大事,現在已是最後的機會了,它要是不參加的
話,他就不能為匈牙利的利 益說話。他向匈牙利人提出兩項要求:第一,匈牙利應當馬上提出它所希望取得的領土內進 行公民投票的要求。第二,它對任何方麵提出的關於確定捷克斯洛伐克新邊界的建議不作任 何保證。從希特勒向匈
牙利人說的話裏可以看出,不論張伯倫願意怎麽辦,就是殘存的那個 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也不打算讓它長期存在。
第十二章 慕尼黑陰謀(2)
在柏林的鼓動下,波蘭政府在9月21日向捷克人提出,要求在有大量波蘭人居住的特青地區 舉行公民投票,並且把部隊開到了這一地區的邊境。第二天,匈牙利政府也如法炮製。就在 這一天,即9月22日,蘇台德自由團在德國黨衛
張伯倫是9月15日中午在慕尼黑飛機場著陸的,然後就坐著一輛敞篷汽車到火車站,再從那 裏坐三個小時的專車到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很明白,張伯倫之行對他說來是一個天賜良機 。德國駐英大使館早已報告過,說英國領導人準
備倡議實行"德國多方麵的建議",希特勒 十分肯定:張伯倫此次前來,等於進一步保證,英國和法國,將如他一貫認為的那樣,不會 為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幹涉。張伯倫一到,希特勒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他沒有到伯希特斯 加登火車
站去迎接,而是在伯格霍夫高高的台階上等候他的貴賓,故意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 大國元首的架子。
希特勒所以對張伯倫如此了解並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長期的觀察和調查研究基礎上的。張 伯倫是英國保守黨的領袖,1937年5月上台執政。他出身於伯明罕的大資本家,是大軍火製 造商的董事,死硬的反蘇反共分子,而且是一個
"軟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戰爭。他一上台 就全麵推行綏靖政策,姑息侵略。這正好適合法西斯國家的願望和需要。德駐英大使寫道: "張伯倫政府是戰後英國歷屆內閣中第一個把謀求對德妥協作為自己政綱中最重大事項的政 府。"
張伯倫剛上台不久,同年11月中,就派遣大臣哈裏法克斯勳爵去德國拜見希特勒,舉行了一 次重要的秘密會談。希特勒答應在6年內不會認真提出歸還殖民地的問題,哈裏法克斯則表 示: 不反對德國在中歐擴張,但德國必須避免
公開使用武力。他還恭維德國是"西方反布爾什維 克的屏障",暗示德國可向東歐方向進軍。
這次德英政府首腦會談,希特勒照例首先講話,就像他往常的演說一樣,長篇大論地吹噓他 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英德親善的豐功偉績。他現在下定決心,不論用什麽方式都要 解決一個問題,即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300萬日
耳曼人必須"重返"德國。他警告張伯倫, 不要對他的決心產生任何懷疑,他決不容忍一個小小的二等國家,把有1000年歷史的強大的 德國看作仿佛是次一等的國家。希特勒說,他今年49歲,如果德國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 而捲入一場世
界大戰的話,他希望他能以壯盛之年領導德國度過危難。他為此準備迎接任何 戰爭,甚至世界大戰。世界上其他各國愛怎麽辦就怎麽辦,他決不會後退一步。
希特勒滔滔不絕,大放厥詞。張伯倫簡直無法插言。他的耐心實在驚人,然而也有限度。就 在這個時候,他打斷了希特勒的話頭說,"如果元首已決定用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根 本不想在我們之間討論一下的話,那麽為什麽還
要讓我來?我浪費了時間了。"
德國獨裁者沒有想到別人這樣同他頂嘴,因為這時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德國人敢這樣做了。張 伯倫反唇相譏看來起了一點作用。希特勒平靜了下來。他認為,他們可以談一談"最後是否 也許還有和平解決希望的問題"。接著,希特勒
提出了他的建議:"英國是否願意同意割讓 蘇台德區?還是按民族自決的原則作出割讓?"
這一建議並沒有使張伯倫感到震驚。他回答說,在他同閣員和法國人商量以前還不能把 死。不過,就他個人來說,他同意蘇台德區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則。他希望回到英國向政 府報告他的個人態度,並且取得政府的批準。
在同希特勒的會談快結束的時候,張伯倫總算從他那裏挖出了一項保證:在他們兩人再次會 談以前,他不採取軍事行動。這時候,張伯倫對希特勒的話還是極為信任的,一兩天以後, 他在私人場合曾說:"盡管我在他臉上可以看出
這個人兇狠無情,我還是覺得他是一個在作 了保證以後可以相信的人。"
當張伯倫陶醉在這種自我安慰的幻想中的時候,希特勒卻一股勁兒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準備進 攻捷克斯洛伐克。9月17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統帥部的一名參謀去協助漢萊因組織"蘇台德 自由團",藉以同捷克人不斷保持衝突和糾紛。9
月18日這一天,正當張伯倫忙著爭取他的 內閣閣員和法國人同意他的投降政策的時候,希特勒就向他的5個軍團,共計36個師下 達 了行動時間表。為了對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最後打擊,政治方麵的準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他 對匈牙利和
波蘭不斷施加壓力,要它們參加趁火打劫的分贓勾當。9月20日,希特勒接見了 匈牙利總理伊姆雷第和外交部長卡尼亞,對布達佩斯所表現的畏縮猶豫大加申斥。希特勒說,匈牙利要參與大事,現在已是最後的機會了,它要是不參加的
話,他就不能為匈牙利的利 益說話。他向匈牙利人提出兩項要求:第一,匈牙利應當馬上提出它所希望取得的領土內進 行公民投票的要求。第二,它對任何方麵提出的關於確定捷克斯洛伐克新邊界的建議不作任 何保證。從希特勒向匈
牙利人說的話裏可以看出,不論張伯倫願意怎麽辦,就是殘存的那個 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也不打算讓它長期存在。
第十二章 慕尼黑陰謀(2)
在柏林的鼓動下,波蘭政府在9月21日向捷克人提出,要求在有大量波蘭人居住的特青地區 舉行公民投票,並且把部隊開到了這一地區的邊境。第二天,匈牙利政府也如法炮製。就在 這一天,即9月22日,蘇台德自由團在德國黨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