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一眨眼工夫,夥計從那扇門出來了:“這邊請。”
大姐跟著他走進油鋪後院。小院子中有個小天井,四周有幾間房子,分別為庫房、臥室和帳房,正中是一個小廳,擺有一張方桌,四張把椅。
王掌櫃請大姐坐在桌旁,這是個中年男子。
“請問從哪裏來?”
大姐說:“從龍巖來。”
“到哪裏去?”
“到烏山去。”
“去烏山幹什麽?”
“買水晶。”
掌櫃的不說話了,給大姐倒了杯茶。
“你是誰?”他忽然問,“我不知道你。”
大姐說:“你知道的那個人來不了。我代替他。”
掌櫃的當即警覺:“出事了?”
“現在還好。”
掌櫃的看看大姐背的挎包:“東西帶來了?”
大姐點點頭。
“不會吧。”掌櫃麵露驚訝,“是這個?”
大姐不動聲色:“不是。”
她告訴王掌櫃東西眼下不在她身上,她先來看看,接著再送過來。王掌櫃提出如果不方便,他可以派人去取。大姐沒同意,說還是她自己送吧。
“東西很要緊。”掌櫃說,“多加小心。”
大姐離開油鋪。出門時她注意了一下周邊,油鋪所在小街窄小彎曲,地板是石條鋪砌,兩邊房屋都顯老舊,油鋪斜對麵有一個爆米花匠坐在街邊石條上搖爆機,幾個小孩圍著看熱鬧。另一側有一個補鍋匠在補鐵鍋,身邊也圍著一堆小孩。街麵上的情況基本正常,沒有顯出異樣。
大姐回到旅館,主任和小陳已經吃過飯了。
“事辦好了?”主任問。
大姐回答:“看來沒問題。”
“趕緊吃。”主任吩咐,“下午行動。”
當天下午,主任和大姐坐著吉普在漳州城區跑,前往各相關貨棧看貨洽商,整整跑了一個下午。當晚一個供貨商請主任吃飯,宴設當地一家著名牛肉館。飯後安排聽戲,去的是風月場所。大姐向主任告假,稱要到大舅家看看。主任擺一擺手:“去吧。”
大姐在街上買了一包醬鴨肉帶去大舅家,那隻分量不輕、形跡可疑、據稱藏有磚頭準備幫助大舅修豬圈的大皮箱卻丟在旅館裏。
大舅不在家。舅媽說大舅去了溪尾,溪尾村在城外距家十裏路的地方。大舅家有一個大院子,房間不少,卻很破敗。大舅家祖上曾是大戶,擁有良田百畝和大片魚塘。到了大舅的上一輩開始破敗,祖業基本掃光,家道中落。到了大舅這一輩則以小生意為生,經營一間雜貨鋪,還推個車在周邊鄉間行商賣貨。大舅有個弟弟,在上海當輪船公司雇員,多年不歸。大舅生有兩個女兒,大的一個嫁到溪尾鄉下,女婿是當地大戶人家,二女兒招了上門女婿,在家幫父母打點雜貨鋪生意。大姐上門這天,大舅到溪尾一帶賣貨,晚間住女婿那裏,臨走前曾告訴舅媽可能會多住幾天。
大姐點頭:“那就算了。”
嘴說算了,實際不是。當晚回旅店休息,第二天她早早動身出門,讓司機小陳開車送她到溪尾村,兩人沒有驚動主任。主任昨晚應酬,吃飯玩耍,徹夜勞累,直到淩晨才回到旅店。按照通常情況,他要睡到中午吃飯,有事下午才辦,因此今天上午沒有安排事務,可供大姐利用。大姐在漳州讀師範時住在大舅家,對這一帶很熟悉。大舅的大女兒嫁人後,大姐去過表姐婆家,知道在哪個角落。他們順牛車路,走河堤,七拐八彎到了溪尾村。這個村在漳州西南方向,靠近圓山之處。當地人管圓山叫“黃山”,有民諺稱“黃山十八麵”,說的是這座山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不一。從市區看它凸起於平地,呈等腰三角形狀坐落於西方,周邊小山小嶺襯托,鶴立雞群,雄渾闊大。到了溪尾村這裏,圓山近在村南,形狀變成尖峭,不像市區遠觀那麽壯闊,卻顯出險峻,有一條溪流從村子與山嶺間流過。
小陳把吉普車停在村後山邊一座小廟旁。牛車道隻開到這裏,往下是村中小巷,開不了車。鄉野地方,車不能丟著不管,大姐讓小陳守在車上,自己獨自進村。“去一小會兒,不會久。”她告訴小陳。
“錢參謀不必急。”小陳說。
大姐四處張望,而後進村。
她在表姐家見到大舅。大舅很吃驚:“阿鳳跑這裏做什麽?”
大姐開門見山:“找大舅有事。”
大姐的事情讓大舅感覺更突然:她打聽母親的丈夫,我們父親的名字。除了錢以未之外,父親是否還用過其他名字?
“怎麽忽然問起這個?”大舅不解。
大姐解釋,吳春河眼下在台灣謀生,她交代他在台灣找一找父親的下落。吳春河四處打聽,查無結果。舊曆四月二十那天家中做節,有個陌生人上門,突然提起父親,隱隱約約,似乎知道些情況。陌生人提到隱姓埋名、改名換姓,讓她心有所動。她這人性子急,拖不得事,所以借出差之機跑來問大舅。
“為什麽不向那個人問明白?”大舅問。
沒法問。陌生人來者不善。
大姐跟著他走進油鋪後院。小院子中有個小天井,四周有幾間房子,分別為庫房、臥室和帳房,正中是一個小廳,擺有一張方桌,四張把椅。
王掌櫃請大姐坐在桌旁,這是個中年男子。
“請問從哪裏來?”
大姐說:“從龍巖來。”
“到哪裏去?”
“到烏山去。”
“去烏山幹什麽?”
“買水晶。”
掌櫃的不說話了,給大姐倒了杯茶。
“你是誰?”他忽然問,“我不知道你。”
大姐說:“你知道的那個人來不了。我代替他。”
掌櫃的當即警覺:“出事了?”
“現在還好。”
掌櫃的看看大姐背的挎包:“東西帶來了?”
大姐點點頭。
“不會吧。”掌櫃麵露驚訝,“是這個?”
大姐不動聲色:“不是。”
她告訴王掌櫃東西眼下不在她身上,她先來看看,接著再送過來。王掌櫃提出如果不方便,他可以派人去取。大姐沒同意,說還是她自己送吧。
“東西很要緊。”掌櫃說,“多加小心。”
大姐離開油鋪。出門時她注意了一下周邊,油鋪所在小街窄小彎曲,地板是石條鋪砌,兩邊房屋都顯老舊,油鋪斜對麵有一個爆米花匠坐在街邊石條上搖爆機,幾個小孩圍著看熱鬧。另一側有一個補鍋匠在補鐵鍋,身邊也圍著一堆小孩。街麵上的情況基本正常,沒有顯出異樣。
大姐回到旅館,主任和小陳已經吃過飯了。
“事辦好了?”主任問。
大姐回答:“看來沒問題。”
“趕緊吃。”主任吩咐,“下午行動。”
當天下午,主任和大姐坐著吉普在漳州城區跑,前往各相關貨棧看貨洽商,整整跑了一個下午。當晚一個供貨商請主任吃飯,宴設當地一家著名牛肉館。飯後安排聽戲,去的是風月場所。大姐向主任告假,稱要到大舅家看看。主任擺一擺手:“去吧。”
大姐在街上買了一包醬鴨肉帶去大舅家,那隻分量不輕、形跡可疑、據稱藏有磚頭準備幫助大舅修豬圈的大皮箱卻丟在旅館裏。
大舅不在家。舅媽說大舅去了溪尾,溪尾村在城外距家十裏路的地方。大舅家有一個大院子,房間不少,卻很破敗。大舅家祖上曾是大戶,擁有良田百畝和大片魚塘。到了大舅的上一輩開始破敗,祖業基本掃光,家道中落。到了大舅這一輩則以小生意為生,經營一間雜貨鋪,還推個車在周邊鄉間行商賣貨。大舅有個弟弟,在上海當輪船公司雇員,多年不歸。大舅生有兩個女兒,大的一個嫁到溪尾鄉下,女婿是當地大戶人家,二女兒招了上門女婿,在家幫父母打點雜貨鋪生意。大姐上門這天,大舅到溪尾一帶賣貨,晚間住女婿那裏,臨走前曾告訴舅媽可能會多住幾天。
大姐點頭:“那就算了。”
嘴說算了,實際不是。當晚回旅店休息,第二天她早早動身出門,讓司機小陳開車送她到溪尾村,兩人沒有驚動主任。主任昨晚應酬,吃飯玩耍,徹夜勞累,直到淩晨才回到旅店。按照通常情況,他要睡到中午吃飯,有事下午才辦,因此今天上午沒有安排事務,可供大姐利用。大姐在漳州讀師範時住在大舅家,對這一帶很熟悉。大舅的大女兒嫁人後,大姐去過表姐婆家,知道在哪個角落。他們順牛車路,走河堤,七拐八彎到了溪尾村。這個村在漳州西南方向,靠近圓山之處。當地人管圓山叫“黃山”,有民諺稱“黃山十八麵”,說的是這座山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不一。從市區看它凸起於平地,呈等腰三角形狀坐落於西方,周邊小山小嶺襯托,鶴立雞群,雄渾闊大。到了溪尾村這裏,圓山近在村南,形狀變成尖峭,不像市區遠觀那麽壯闊,卻顯出險峻,有一條溪流從村子與山嶺間流過。
小陳把吉普車停在村後山邊一座小廟旁。牛車道隻開到這裏,往下是村中小巷,開不了車。鄉野地方,車不能丟著不管,大姐讓小陳守在車上,自己獨自進村。“去一小會兒,不會久。”她告訴小陳。
“錢參謀不必急。”小陳說。
大姐四處張望,而後進村。
她在表姐家見到大舅。大舅很吃驚:“阿鳳跑這裏做什麽?”
大姐開門見山:“找大舅有事。”
大姐的事情讓大舅感覺更突然:她打聽母親的丈夫,我們父親的名字。除了錢以未之外,父親是否還用過其他名字?
“怎麽忽然問起這個?”大舅不解。
大姐解釋,吳春河眼下在台灣謀生,她交代他在台灣找一找父親的下落。吳春河四處打聽,查無結果。舊曆四月二十那天家中做節,有個陌生人上門,突然提起父親,隱隱約約,似乎知道些情況。陌生人提到隱姓埋名、改名換姓,讓她心有所動。她這人性子急,拖不得事,所以借出差之機跑來問大舅。
“為什麽不向那個人問明白?”大舅問。
沒法問。陌生人來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