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們家又有一個男子漢出來說了話。父親杳無音信,大哥出頭做主,大哥比父親能幹,他不知道從哪裏弄到了幾塊銀元放到母親的麵前。
“金鳳想讀書,阿姆你拿這個給她。”他告訴母親。
“你要死了啊!”母親罵,“不要你管。”
大哥堅持說:“我是大哥,我供她。”
母親終於還是點了頭。所謂“三從四德”,夫亡從子,這是規矩。大哥仗義執言,承諾要供大姐上學,但是隻過一年他自己就離開廈門,不再管家裏的事。大姐起早貪黑,竭盡全力幫助母親做活,以此換取母親對自己繼續讀書的默許。
我七歲那年,大姐十七歲,初中畢業,這在我們家已經是破天荒了,幾乎不可思議。當時家無大哥,二哥已亡,三哥錢世康還在讀小學,正在長個兒,特別能吃,我則體弱多病,如母親所罵,吃的藥湯比喝的粥多。這種情況下,大姐不可能繼續升學,而且也不再有哪個分量足夠的男子漢為之出頭,再來撼動母親的決心。母親讓大姐回家當幫手,還開始為大姐物色好人家,準備把她嫁出去。所謂女大當嫁,母親已經為這個女兒超額付出,即將潑出去的這盆水水質優良,如花似玉正當年,還有一張初中畢業文憑,拿得出手,於我們這種人家已經非常稀罕。
大姐不吭不聲,沒有頂撞母親,卻在某一天離家出走,突然消失不見。
她給母親留了一張字條,責怪母親封建。說我們家跟外邊的社會一樣黑暗,她要反抗,尋找自己的前途和光明。三哥把那張字條念得顛三倒四,母親聽罷大罵,然後大哭,傷心不已,痛訴養女兒無用,這個金鳳真是沒有良心。大姐離去的那些天裏,母親失魂落魄,吃不下睡不著,心裏全是恐怖。聽人說海上漂來一具屍體,她也會心驚肉跳,淚下不止,隻怕死的是自己的女兒。也許在那個時候她才發覺大姐對她無比重要,遠勝於我們家的任何一個男子。
半個月後,大舅從漳州來到廈門,大姐終於有了消息。
原來她沒有遠走高飛,隻跑到離廈門半天路程的漳州。漳州有一所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學校裏有一位老師是大姐同學的叔叔,她通過同學幫助,跑去報考那所學校。讀師範是公費,學校管夥食,對她是最好選擇。我母親是漳州人,大舅一家住在漳州西南郊城鄉接合部一條小巷子裏,以做小買賣為生。大姐到漳州後投奔大舅,住在人家家裏,謊稱母親讓她來看大舅。起初大舅沒在意,一連十幾天,外甥女天天關在家裏讀書,既不出門找人玩,也沒走的意思,大舅感覺蹊蹺,一追問,才知道底細。大舅心知我母親一定急壞了,要帶大姐回廈門,大姐死活不走,聲稱永不回家。一旦考上師範,她就搬到學校去,沒考上再自己想辦法,不會一直麻煩大舅。大舅知道這女孩性格有如其母,強迫不得,隻能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坐著當年的小火輪,順九龍江從漳州經石碼跑到廈門報信。
母親一聽大姐的消息,這邊放下一顆心,那邊又火冒三丈。
“讓她去死!”她罵,“我怎麽生了這麽個忤逆死崽!”
她居然找來一支竹篾,要跟大舅到漳州,拿那東西痛抽大姐。大舅勸告母親算了,讓孩子在他那裏多住幾天,等回心轉意,他再送她回家。母親咬牙切齒讓大舅傳話,不許大姐在漳州讀書,如果不聽話,她從此再不認這個女兒。
大姐還是那句話:“我永遠不回去。”
她考上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成了那裏的學生。
從那以後在我們家中不許提到大姐,母親一聽大姐的名字就暴跳如雷,又是死又是鬼,罵不絕口,話裏沒有一個好字眼。這種局麵持續了一年多,在我們已經差不多被迫忘記大姐存在的時候,母親自己開始緘默不語,不再動不動罵死罵活。隻是經常抱怨自己命苦,兒女養大一個走一個,沒有一個該死的能守在家裏幫她。我知道那時她已經在想念大姐,我幾次撞見母親在廚房裏、後院水井邊獨自暗中垂淚,我能猜出她是為了什麽。我們家這些孩子裏,大姐最會跟她頂撞,其實也最會幫她。
除夕前,大舅把大姐送回了廈門。
大舅說:“過年了,多講吉利話。”
哪怕不是過年,我相信母親對大姐也已經失去了她的言語殺傷力。母親脾氣躁,罵人一向沒有好話,對自家人尤其敢罵,死啊鬼啊從不離口,用本地話形容,那不叫罵,是“詈”。無論是詈還是罵,到了大姐回家的這個時候,母親已經沒有言語。
她不說話,大姐也不說話。大舅勸了兩句,返程趕回。
第二天淩晨,母親起身洗衣,後院水井邊,大姐已經在打水忙碌。那時母親哭了,大姐也跟著哭,母女冤家在水井邊哭成了一團。
寒假過後大姐回學校上課,母親為她收拾衣物,沒再試圖阻攔,還在她的書包裏塞了一個護身符。我所就讀的小學開學比較遲,大姐提出帶我到大舅家玩,母親也沒阻攔。我跟著大姐坐江輪到了漳州,在大舅家住了一星期。
有一個晚間,大姐有事匆匆出門,我纏著要跟去,說是大舅家孩子都大,沒有誰跟我玩。大姐推說天氣很冷,街上很黑,不讓我跟。看我滿臉失望,她罵了我一句饞鬼,給我穿件棉襖,拉著我的手出了大舅家門。
“金鳳想讀書,阿姆你拿這個給她。”他告訴母親。
“你要死了啊!”母親罵,“不要你管。”
大哥堅持說:“我是大哥,我供她。”
母親終於還是點了頭。所謂“三從四德”,夫亡從子,這是規矩。大哥仗義執言,承諾要供大姐上學,但是隻過一年他自己就離開廈門,不再管家裏的事。大姐起早貪黑,竭盡全力幫助母親做活,以此換取母親對自己繼續讀書的默許。
我七歲那年,大姐十七歲,初中畢業,這在我們家已經是破天荒了,幾乎不可思議。當時家無大哥,二哥已亡,三哥錢世康還在讀小學,正在長個兒,特別能吃,我則體弱多病,如母親所罵,吃的藥湯比喝的粥多。這種情況下,大姐不可能繼續升學,而且也不再有哪個分量足夠的男子漢為之出頭,再來撼動母親的決心。母親讓大姐回家當幫手,還開始為大姐物色好人家,準備把她嫁出去。所謂女大當嫁,母親已經為這個女兒超額付出,即將潑出去的這盆水水質優良,如花似玉正當年,還有一張初中畢業文憑,拿得出手,於我們這種人家已經非常稀罕。
大姐不吭不聲,沒有頂撞母親,卻在某一天離家出走,突然消失不見。
她給母親留了一張字條,責怪母親封建。說我們家跟外邊的社會一樣黑暗,她要反抗,尋找自己的前途和光明。三哥把那張字條念得顛三倒四,母親聽罷大罵,然後大哭,傷心不已,痛訴養女兒無用,這個金鳳真是沒有良心。大姐離去的那些天裏,母親失魂落魄,吃不下睡不著,心裏全是恐怖。聽人說海上漂來一具屍體,她也會心驚肉跳,淚下不止,隻怕死的是自己的女兒。也許在那個時候她才發覺大姐對她無比重要,遠勝於我們家的任何一個男子。
半個月後,大舅從漳州來到廈門,大姐終於有了消息。
原來她沒有遠走高飛,隻跑到離廈門半天路程的漳州。漳州有一所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學校裏有一位老師是大姐同學的叔叔,她通過同學幫助,跑去報考那所學校。讀師範是公費,學校管夥食,對她是最好選擇。我母親是漳州人,大舅一家住在漳州西南郊城鄉接合部一條小巷子裏,以做小買賣為生。大姐到漳州後投奔大舅,住在人家家裏,謊稱母親讓她來看大舅。起初大舅沒在意,一連十幾天,外甥女天天關在家裏讀書,既不出門找人玩,也沒走的意思,大舅感覺蹊蹺,一追問,才知道底細。大舅心知我母親一定急壞了,要帶大姐回廈門,大姐死活不走,聲稱永不回家。一旦考上師範,她就搬到學校去,沒考上再自己想辦法,不會一直麻煩大舅。大舅知道這女孩性格有如其母,強迫不得,隻能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坐著當年的小火輪,順九龍江從漳州經石碼跑到廈門報信。
母親一聽大姐的消息,這邊放下一顆心,那邊又火冒三丈。
“讓她去死!”她罵,“我怎麽生了這麽個忤逆死崽!”
她居然找來一支竹篾,要跟大舅到漳州,拿那東西痛抽大姐。大舅勸告母親算了,讓孩子在他那裏多住幾天,等回心轉意,他再送她回家。母親咬牙切齒讓大舅傳話,不許大姐在漳州讀書,如果不聽話,她從此再不認這個女兒。
大姐還是那句話:“我永遠不回去。”
她考上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成了那裏的學生。
從那以後在我們家中不許提到大姐,母親一聽大姐的名字就暴跳如雷,又是死又是鬼,罵不絕口,話裏沒有一個好字眼。這種局麵持續了一年多,在我們已經差不多被迫忘記大姐存在的時候,母親自己開始緘默不語,不再動不動罵死罵活。隻是經常抱怨自己命苦,兒女養大一個走一個,沒有一個該死的能守在家裏幫她。我知道那時她已經在想念大姐,我幾次撞見母親在廚房裏、後院水井邊獨自暗中垂淚,我能猜出她是為了什麽。我們家這些孩子裏,大姐最會跟她頂撞,其實也最會幫她。
除夕前,大舅把大姐送回了廈門。
大舅說:“過年了,多講吉利話。”
哪怕不是過年,我相信母親對大姐也已經失去了她的言語殺傷力。母親脾氣躁,罵人一向沒有好話,對自家人尤其敢罵,死啊鬼啊從不離口,用本地話形容,那不叫罵,是“詈”。無論是詈還是罵,到了大姐回家的這個時候,母親已經沒有言語。
她不說話,大姐也不說話。大舅勸了兩句,返程趕回。
第二天淩晨,母親起身洗衣,後院水井邊,大姐已經在打水忙碌。那時母親哭了,大姐也跟著哭,母女冤家在水井邊哭成了一團。
寒假過後大姐回學校上課,母親為她收拾衣物,沒再試圖阻攔,還在她的書包裏塞了一個護身符。我所就讀的小學開學比較遲,大姐提出帶我到大舅家玩,母親也沒阻攔。我跟著大姐坐江輪到了漳州,在大舅家住了一星期。
有一個晚間,大姐有事匆匆出門,我纏著要跟去,說是大舅家孩子都大,沒有誰跟我玩。大姐推說天氣很冷,街上很黑,不讓我跟。看我滿臉失望,她罵了我一句饞鬼,給我穿件棉襖,拉著我的手出了大舅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