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道家
道分兩支:
一是老子之道的一個隱含傾向:身在江湖,心在魏闕,無為而無不為。在這裏,道不過是掩飾。
二是莊子之道:真心實意曳尾泥塗,處材與不材間。在這裏,道終得靠養著。
故:道家理論上是隻要有閑,不過沒有剝削則不能有閑,而沒有統治又無從剝削,所以若不能像莊子本人那樣死扛,本質上,道家還是三者都要的。
基本上,除老子的情況較複雜,墨家、法家都是儒家的高足卻也是孽徒,莊子的道家則可說是儒家的敗家子。
3.儒道墨法。
3.1儒道是一路,所重都首在人格之陶冶。
所謂儒家是貴族觀點,道家是個人觀點。實則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貴族乃可從容言個性,而平民個性(主體意識)既立,則精神上已為貴族矣。
可見敗家歸敗家,終究還是一家人。不比孽徒,是抱定弒師之心了。
3.2墨法是一路,所重都首在權力之把持。
墨是平民觀點,法是君主觀點,看似天差地遠,實則殊途同歸。今天的老百姓罵官僚腐敗時,往往又難掩艷羨之情,亦是此理。
墨、法皆反對個體人格,文化精神。墨以固陋,不知人格獨立之價值;法以刻深,深知人格獨立之害於專製。
墨、法皆講集權,細微處如利用特務,鼓勵告密亦同。商鞅變法之後,墨家巨子亦跑到秦國去;《備城門》諸篇以下(尤其是《號令》一篇),和秦法亦若合符節。
墨、法皆重經濟,唯理論上墨以養民生,法以奉君欲。以上觀點放之今日,殊途同歸,亦是自然之理。
人格隨時進退,故儒道相反而大可兼容;權力不容分享,故墨法相似而終不兩立。
若承認漢以後是陽儒陰法,則墨家絕跡,也就不難理解了。
(全文完)
道分兩支:
一是老子之道的一個隱含傾向:身在江湖,心在魏闕,無為而無不為。在這裏,道不過是掩飾。
二是莊子之道:真心實意曳尾泥塗,處材與不材間。在這裏,道終得靠養著。
故:道家理論上是隻要有閑,不過沒有剝削則不能有閑,而沒有統治又無從剝削,所以若不能像莊子本人那樣死扛,本質上,道家還是三者都要的。
基本上,除老子的情況較複雜,墨家、法家都是儒家的高足卻也是孽徒,莊子的道家則可說是儒家的敗家子。
3.儒道墨法。
3.1儒道是一路,所重都首在人格之陶冶。
所謂儒家是貴族觀點,道家是個人觀點。實則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貴族乃可從容言個性,而平民個性(主體意識)既立,則精神上已為貴族矣。
可見敗家歸敗家,終究還是一家人。不比孽徒,是抱定弒師之心了。
3.2墨法是一路,所重都首在權力之把持。
墨是平民觀點,法是君主觀點,看似天差地遠,實則殊途同歸。今天的老百姓罵官僚腐敗時,往往又難掩艷羨之情,亦是此理。
墨、法皆反對個體人格,文化精神。墨以固陋,不知人格獨立之價值;法以刻深,深知人格獨立之害於專製。
墨、法皆講集權,細微處如利用特務,鼓勵告密亦同。商鞅變法之後,墨家巨子亦跑到秦國去;《備城門》諸篇以下(尤其是《號令》一篇),和秦法亦若合符節。
墨、法皆重經濟,唯理論上墨以養民生,法以奉君欲。以上觀點放之今日,殊途同歸,亦是自然之理。
人格隨時進退,故儒道相反而大可兼容;權力不容分享,故墨法相似而終不兩立。
若承認漢以後是陽儒陰法,則墨家絕跡,也就不難理解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