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雖然官位卑微,但善於用兵之名早已傳遍全軍,在諸將中的聲望比王常、王鳳高得多。因此,一語甫出,眾將全傾耳聆聽,鄧晨、王霸、任光等紛紛贊同,道:“劉三將軍說得是,一旦昆陽有失,宛城主力就全完了。”
“對,應該堅守昆陽,隻要堅持到主力攻下宛城,大司徒就會來救昆陽。”
“是啊,大丈夫寧可戰死沙場,也不能做逃兵。”
王鳳惱怒起來,冷冷地道:“劉將軍,昆陽兵少糧少,堅守困難,棄城而走又不行。你一個偏將,真是有膽識,竟然指責起本公。”
張印緊接著王鳳的話,譏笑道:“是呀!南陽都稱頌你們劉氏兄弟有勇有謀,將佐之才。今日要拿出退敵之策才成。劉將軍張口堅守,閉口殺敵。可是,平日裏打仗你也不見得都是沖在最前麵。你沒有老婆孩子,當然可以逞一時的英雄。不過,現在不是逞強好勝的時候,還是聽從成國上公的命令吧!”
劉秀憤怒至極,雙目噴火,鋼牙緊咬,亢然道:“將軍何出此言。如今漢室恢復,我等俱為漢將,皆為一體。聖人雲,人之父母,為我父母,人之兒女,為我子侄。難道劉某樂意看到他們慘遭屠戮麽?何況,新朝大軍已兵臨城下,隻要發現我們棄城而逃,必然尾隨追殺,用不了一天,就會全部命喪黃泉。小長安慘敗,血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王常十分贊同劉秀的意見,附和著說道:“是啊,棄城而逃,保不住妻孥財產,也保不住性命。既然如此,不如同心合力,據城死守,還有戰勝強敵的希望。”
經劉秀、王常一番分析勸說,好多將領開始傾向堅守。因此,昆陽城上,圍繞著是退是守,是戰是走的問題,兩方意見不一,相持不下。
正在爭執的時候,探馬飛騎突然來報:“稟成國上公,新軍主力已經到城北門,綿延數裏地,看不見隊尾。”
好多將領麵露驚慌之色。王鳳氣惱地瞪了劉秀一眼,恨聲道:“劉將軍,現在想退也來不及了,你如願已償了。這個仗本公無能指揮。你不是會用兵嗎,本公就交給你指揮了。”
劉秀慌忙揖手道:“謝成國上公信任,末將一定不負重託,拚死守住昆陽。”
王鳳本來說的是氣話,沒想到劉秀順杆子上去,真的要指揮守城。心裏更加氣惱,但轉念一想,這個仗沒有打勝的可能,劉秀願逞英雄,也是自己撂挑子的好機會。因此王鳳一氣之下,真的轉身走了。
王鳳走了,可是諸將卻沒有一個跟他走,大家都知道劉秀熟讀兵書,善於用兵,非王鳳所能及。大敵當前,正需要他這樣的人帶領著共禦強敵。大家的目光齊唰唰地盯著劉秀。王常道:“劉將軍,快想個辦法吧!”
劉秀見諸將對自己如此信賴,也不謙讓,忙招呼大家走下城頭,來到議事廳。他站在巨幅地圖前,指著昆陽四周的地形,道:“眼前的形勢很嚴峻,一時之間我也沒有更好的退敵方法。不過昆陽城堅池固,便與堅守,我八、九千弟兄拚死抵抗,也可與新軍較量一番。”
諸將默然不語,張印忍耐不住,叫道:“鬧了半天,劉將軍也沒有退敵良策,新軍百萬大軍攻城,我們能守得幾時。”
◎第51節 向昆陽四門發起猛攻
“多守一天,就多一分戰勝新軍的希望。”劉秀堅定地道,“縱觀天下大勢,王莽新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次不過是孤注一擲而已,幾十萬軍隊也是勉強湊合起來的,表麵上很強大、怕人,實際上內部士氣不振,將帥離心離德,一旦遇到頑強的抗擊,勢必迅速土崩瓦解。而且,新軍在東方受赤眉軍鉗製,在北方又受到銅馬、青犢等義軍的威脅,因此新軍從整個戰場上來看,是處於被動地位,我們不能隻看到昆陽的嚴峻,隻要頑強抵抗,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劉秀擦擦額上的汗水,稍作停頓,接著道:“當然,內乏糧草,堅守不能持久,至多不過一個月。惟今之計,是派人前往郾城、定陵,招集援兵,裏應外合,拚死一戰,才有希望解昆陽之圍。到底誰守昆陽?誰願突圍求援?大家不妨商討一下。”
諸將麵麵相覷,誰也不說話。很明顯,突圍出城太危險了。身陷百萬大軍,又有巨無霸獸軍攔截。別說突圍,膽小的就能嚇死。因此很多將領寧願堅守昆明,也不願出城突圍。但又怕別人譏笑,便沉默不語。”
劉秀的神情嚴峻起來,目光逡巡著大廳。再一次大聲問道:“昆陽的安危全在於外援,何人敢突圍搬兵?”
依然如石沉大海,沒有應聲。王常沉不住氣了,挺身而出道:“劉將軍,既然沒有人願意出城。就讓本公親去,徵調援兵,解昆陽之圍。”
劉秀慌忙阻止道:“昆陽城內,人人都可以出城求援,惟獨廷尉大將軍不可。”“為什麽?”
“堅守昆陽,確保萬無一失,與突圍求援同等重要,惟廷尉名高權重,才可威服昆陽軍民,合力據守。”
劉秀之意是,成國上公王鳳和很多將領都有棄城而逃的念頭。惟有王常位高爵顯,可以阻止王鳳等人的出逃或投敵。確保昆陽萬無一失。王常見劉秀以目示意自己,才明白過來,忙道:“就依劉將軍之言,本公就帶領大家死守昆陽,等待援軍。”
“對,應該堅守昆陽,隻要堅持到主力攻下宛城,大司徒就會來救昆陽。”
“是啊,大丈夫寧可戰死沙場,也不能做逃兵。”
王鳳惱怒起來,冷冷地道:“劉將軍,昆陽兵少糧少,堅守困難,棄城而走又不行。你一個偏將,真是有膽識,竟然指責起本公。”
張印緊接著王鳳的話,譏笑道:“是呀!南陽都稱頌你們劉氏兄弟有勇有謀,將佐之才。今日要拿出退敵之策才成。劉將軍張口堅守,閉口殺敵。可是,平日裏打仗你也不見得都是沖在最前麵。你沒有老婆孩子,當然可以逞一時的英雄。不過,現在不是逞強好勝的時候,還是聽從成國上公的命令吧!”
劉秀憤怒至極,雙目噴火,鋼牙緊咬,亢然道:“將軍何出此言。如今漢室恢復,我等俱為漢將,皆為一體。聖人雲,人之父母,為我父母,人之兒女,為我子侄。難道劉某樂意看到他們慘遭屠戮麽?何況,新朝大軍已兵臨城下,隻要發現我們棄城而逃,必然尾隨追殺,用不了一天,就會全部命喪黃泉。小長安慘敗,血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王常十分贊同劉秀的意見,附和著說道:“是啊,棄城而逃,保不住妻孥財產,也保不住性命。既然如此,不如同心合力,據城死守,還有戰勝強敵的希望。”
經劉秀、王常一番分析勸說,好多將領開始傾向堅守。因此,昆陽城上,圍繞著是退是守,是戰是走的問題,兩方意見不一,相持不下。
正在爭執的時候,探馬飛騎突然來報:“稟成國上公,新軍主力已經到城北門,綿延數裏地,看不見隊尾。”
好多將領麵露驚慌之色。王鳳氣惱地瞪了劉秀一眼,恨聲道:“劉將軍,現在想退也來不及了,你如願已償了。這個仗本公無能指揮。你不是會用兵嗎,本公就交給你指揮了。”
劉秀慌忙揖手道:“謝成國上公信任,末將一定不負重託,拚死守住昆陽。”
王鳳本來說的是氣話,沒想到劉秀順杆子上去,真的要指揮守城。心裏更加氣惱,但轉念一想,這個仗沒有打勝的可能,劉秀願逞英雄,也是自己撂挑子的好機會。因此王鳳一氣之下,真的轉身走了。
王鳳走了,可是諸將卻沒有一個跟他走,大家都知道劉秀熟讀兵書,善於用兵,非王鳳所能及。大敵當前,正需要他這樣的人帶領著共禦強敵。大家的目光齊唰唰地盯著劉秀。王常道:“劉將軍,快想個辦法吧!”
劉秀見諸將對自己如此信賴,也不謙讓,忙招呼大家走下城頭,來到議事廳。他站在巨幅地圖前,指著昆陽四周的地形,道:“眼前的形勢很嚴峻,一時之間我也沒有更好的退敵方法。不過昆陽城堅池固,便與堅守,我八、九千弟兄拚死抵抗,也可與新軍較量一番。”
諸將默然不語,張印忍耐不住,叫道:“鬧了半天,劉將軍也沒有退敵良策,新軍百萬大軍攻城,我們能守得幾時。”
◎第51節 向昆陽四門發起猛攻
“多守一天,就多一分戰勝新軍的希望。”劉秀堅定地道,“縱觀天下大勢,王莽新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次不過是孤注一擲而已,幾十萬軍隊也是勉強湊合起來的,表麵上很強大、怕人,實際上內部士氣不振,將帥離心離德,一旦遇到頑強的抗擊,勢必迅速土崩瓦解。而且,新軍在東方受赤眉軍鉗製,在北方又受到銅馬、青犢等義軍的威脅,因此新軍從整個戰場上來看,是處於被動地位,我們不能隻看到昆陽的嚴峻,隻要頑強抵抗,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劉秀擦擦額上的汗水,稍作停頓,接著道:“當然,內乏糧草,堅守不能持久,至多不過一個月。惟今之計,是派人前往郾城、定陵,招集援兵,裏應外合,拚死一戰,才有希望解昆陽之圍。到底誰守昆陽?誰願突圍求援?大家不妨商討一下。”
諸將麵麵相覷,誰也不說話。很明顯,突圍出城太危險了。身陷百萬大軍,又有巨無霸獸軍攔截。別說突圍,膽小的就能嚇死。因此很多將領寧願堅守昆明,也不願出城突圍。但又怕別人譏笑,便沉默不語。”
劉秀的神情嚴峻起來,目光逡巡著大廳。再一次大聲問道:“昆陽的安危全在於外援,何人敢突圍搬兵?”
依然如石沉大海,沒有應聲。王常沉不住氣了,挺身而出道:“劉將軍,既然沒有人願意出城。就讓本公親去,徵調援兵,解昆陽之圍。”
劉秀慌忙阻止道:“昆陽城內,人人都可以出城求援,惟獨廷尉大將軍不可。”“為什麽?”
“堅守昆陽,確保萬無一失,與突圍求援同等重要,惟廷尉名高權重,才可威服昆陽軍民,合力據守。”
劉秀之意是,成國上公王鳳和很多將領都有棄城而逃的念頭。惟有王常位高爵顯,可以阻止王鳳等人的出逃或投敵。確保昆陽萬無一失。王常見劉秀以目示意自己,才明白過來,忙道:“就依劉將軍之言,本公就帶領大家死守昆陽,等待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