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縯長嘆道:“太常偏將軍固然言之有理。可是,宛城扼住我軍進攻長安的咽喉,我軍誌在必得。諸位將軍要有打惡仗的思想。宛城就是一塊硬骨頭,我們也要吞下去。”
初春的長安,應該不是非常寒冷。可是,皇宮大內的人們卻有一種冷到骨頭的感覺。南陽太守甄阜、屬正梁立賜戰死,納言將軍嚴尤、宗秩將軍陳茂兵敗,南陽劉氏擁立更始帝,東方赤眉之亂如狂濤猛獸,不可遏製。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進宮來。王莽仿佛從溫暖之鄉一下掉進冰窟之中,全身冰冷。
未央宮光明殿,王莽著袞服冠冕,由兩名黃門攙扶著,緩步走向禦座。文武群臣慌忙行三跪九叩首大禮山呼萬歲。王莽一臉的疲憊之色,掃望著眾臣,沙啞著嗓子道:“眾卿,今天本不是朝會的日子,可是國家出了大事,我新朝江山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朕不得不把你們召來,共商國事。”停頓了一下,見殿下無人應答,便道:“南陽劉氏叛亂,勾結綠林盜匪,殺害官兵,攻城略地,又擁立天子,與朝廷為敵,眾卿可有應變之策?”
文武群臣仍舊低著頭,王莽龍顏大怒,斥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們平日食國家俸祿得朕的恩寵,今日國家有事,朕有危難,竟不能為國赴難,為朕分憂,朕要你們何用?”
皇帝動了真火,臣子當然害怕。
國師公劉歆為王莽出了一個好主意:請王邑出任平叛首帥。王莽覺得此主意不錯,遂召王邑進宮,並封王邑為大司空。王邑欣然令命。就在王莽與群臣為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舉樽餞行的時候,更始帝遣大司徒劉縯率漢軍主力已抵達宛城。劉縯令三千精騎雁翅擺開,自己親自討敵叫陣。宛城守將岑彭聞聽,親自登上城頭。
劉縯率眾兵猛攻宛陽城,但久攻不下。就在漢軍猛烈攻城的時候,新朝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三十多萬大軍、六十三家兵法和巨無霸的獸軍緩緩離開長安,往南陽撲來。
宛城,血戰三日,依然殺聲震天。漢軍中軍大帳內,大司徒劉縯焦躁不安地皺著眉,不停地踱來踱去,這時,護軍朱祐進來道:“稟大將軍,太常偏將軍劉秀來見。”
劉縯心頭一喜,止步道:“來得好,我正要找他呢,快快請進。”
劉秀就在門外,不待朱祐來請,已疾步走進來。
劉縯迎上去,抓住他的雙手,著急地問道:“三弟,宛城急切之間,難以攻下,如何是好?”
劉秀道:“小弟正是為此而來。宛城城牆堅固,岑彭又有防備,一時難以攻取。我十萬大軍阻於堅城之下,乃兵家大忌。何況,新朝王邑、王尋援軍已出長安,不久便到。小弟以為,我軍不如分兵南下、北上,攻略宛城周圍城邑,一則掐斷宛城外援,二則可補充供養;三則可擴大我周旋餘地。”
劉縯一聽,憂愁頓解,一拍劉秀肩頭道:“三弟果然好計謀。愚兄也有此念,隻是利弊沒你想得周詳,未敢作出決斷。三弟既然也這麽想,愚兄就放心大膽地去做了。”計議已定,劉縯立刻召集眾將在陣前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自己率主力繼續圍攻宛城消耗岑彭的兵力,另派王鳳、王常、劉秀、李軼、鄧晨為一路,分兵北上,陳牧、李通、朱鮪為一路,分兵南下,以掐斷宛城的外援。
漢軍諸將經過三天的苦戰,都知道宛城不易攻取,當下均無異議,遵令而行,為迷惑宛城新軍,漢軍一刻也沒有停止攻城。輪番歇息的部隊悄無聲息地離開宛城。
王鳳、王常所率北路漢軍一路北進,勢如破竹,新軍望風而逃,毫不費力攻下定陵、郾城,緊接著進攻昆陽,劉秀道:“昆陽存有新軍大批糧草,必有得力之將把守。何況定陵、郾城逃敵匯聚昆陽,恐不易攻取,不如智取。”
◎第50節 支援劉縯的主力部隊
王鳳不屑一顧,道:“新軍主力在守宛城,昆陽必定空虛,不堪一擊,馬上進攻,早點把糧草、輜重運往宛城前線,支援主力。”
漢軍立刻遵令而行。昆陽守將傅銳立即率城中僅有的一千新軍據城死守,漢軍攻了一日,竟沒有得手。王霸、任光為傅銳所迫,共守昆陽。但他們敬慕劉秀的威德,傳信給劉秀說願效犬馬之勞,最後裏應外合殺了傅銳,攻下了昆陽。
王鳳、王常在衙署接見王霸、任光,自是一番褒獎和讚譽。王霸,字元件,潁川潁陽人,曾做獄吏,好義節,流落在外,被傅銳騙上昆陽守城。任光,字伯卿,宛城人。做過鄉、縣小吏,後不滿王莽統治,辭職做小買賣,也被傅銳征來守昆陽。王常見他們有仰慕劉秀之意,便把二人歸於劉秀麾下。
北路漢軍連攻下定陵、郾城、昆陽三城,俘獲大批的牛、馬、糧食以及大批輜重糧草,王鳳、王常、劉秀一麵分兵把守定陵、郾城,一麵命人把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運往宛城,支援劉縯的主力部隊。
糧草尚未運完,探馬突然來報。
“稟成國上公,廷尉大將軍,王莽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軍一百萬,正往昆陽撲來,距陽關不過二十裏地。”
王鳳嚇了一跳,吃驚道:“一百萬!不是要把昆陽給踩平了麽?”
劉秀皺緊眉頭,向探馬道:“你真的看清楚了?新軍有一百萬?”
初春的長安,應該不是非常寒冷。可是,皇宮大內的人們卻有一種冷到骨頭的感覺。南陽太守甄阜、屬正梁立賜戰死,納言將軍嚴尤、宗秩將軍陳茂兵敗,南陽劉氏擁立更始帝,東方赤眉之亂如狂濤猛獸,不可遏製。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進宮來。王莽仿佛從溫暖之鄉一下掉進冰窟之中,全身冰冷。
未央宮光明殿,王莽著袞服冠冕,由兩名黃門攙扶著,緩步走向禦座。文武群臣慌忙行三跪九叩首大禮山呼萬歲。王莽一臉的疲憊之色,掃望著眾臣,沙啞著嗓子道:“眾卿,今天本不是朝會的日子,可是國家出了大事,我新朝江山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朕不得不把你們召來,共商國事。”停頓了一下,見殿下無人應答,便道:“南陽劉氏叛亂,勾結綠林盜匪,殺害官兵,攻城略地,又擁立天子,與朝廷為敵,眾卿可有應變之策?”
文武群臣仍舊低著頭,王莽龍顏大怒,斥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們平日食國家俸祿得朕的恩寵,今日國家有事,朕有危難,竟不能為國赴難,為朕分憂,朕要你們何用?”
皇帝動了真火,臣子當然害怕。
國師公劉歆為王莽出了一個好主意:請王邑出任平叛首帥。王莽覺得此主意不錯,遂召王邑進宮,並封王邑為大司空。王邑欣然令命。就在王莽與群臣為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舉樽餞行的時候,更始帝遣大司徒劉縯率漢軍主力已抵達宛城。劉縯令三千精騎雁翅擺開,自己親自討敵叫陣。宛城守將岑彭聞聽,親自登上城頭。
劉縯率眾兵猛攻宛陽城,但久攻不下。就在漢軍猛烈攻城的時候,新朝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三十多萬大軍、六十三家兵法和巨無霸的獸軍緩緩離開長安,往南陽撲來。
宛城,血戰三日,依然殺聲震天。漢軍中軍大帳內,大司徒劉縯焦躁不安地皺著眉,不停地踱來踱去,這時,護軍朱祐進來道:“稟大將軍,太常偏將軍劉秀來見。”
劉縯心頭一喜,止步道:“來得好,我正要找他呢,快快請進。”
劉秀就在門外,不待朱祐來請,已疾步走進來。
劉縯迎上去,抓住他的雙手,著急地問道:“三弟,宛城急切之間,難以攻下,如何是好?”
劉秀道:“小弟正是為此而來。宛城城牆堅固,岑彭又有防備,一時難以攻取。我十萬大軍阻於堅城之下,乃兵家大忌。何況,新朝王邑、王尋援軍已出長安,不久便到。小弟以為,我軍不如分兵南下、北上,攻略宛城周圍城邑,一則掐斷宛城外援,二則可補充供養;三則可擴大我周旋餘地。”
劉縯一聽,憂愁頓解,一拍劉秀肩頭道:“三弟果然好計謀。愚兄也有此念,隻是利弊沒你想得周詳,未敢作出決斷。三弟既然也這麽想,愚兄就放心大膽地去做了。”計議已定,劉縯立刻召集眾將在陣前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自己率主力繼續圍攻宛城消耗岑彭的兵力,另派王鳳、王常、劉秀、李軼、鄧晨為一路,分兵北上,陳牧、李通、朱鮪為一路,分兵南下,以掐斷宛城的外援。
漢軍諸將經過三天的苦戰,都知道宛城不易攻取,當下均無異議,遵令而行,為迷惑宛城新軍,漢軍一刻也沒有停止攻城。輪番歇息的部隊悄無聲息地離開宛城。
王鳳、王常所率北路漢軍一路北進,勢如破竹,新軍望風而逃,毫不費力攻下定陵、郾城,緊接著進攻昆陽,劉秀道:“昆陽存有新軍大批糧草,必有得力之將把守。何況定陵、郾城逃敵匯聚昆陽,恐不易攻取,不如智取。”
◎第50節 支援劉縯的主力部隊
王鳳不屑一顧,道:“新軍主力在守宛城,昆陽必定空虛,不堪一擊,馬上進攻,早點把糧草、輜重運往宛城前線,支援主力。”
漢軍立刻遵令而行。昆陽守將傅銳立即率城中僅有的一千新軍據城死守,漢軍攻了一日,竟沒有得手。王霸、任光為傅銳所迫,共守昆陽。但他們敬慕劉秀的威德,傳信給劉秀說願效犬馬之勞,最後裏應外合殺了傅銳,攻下了昆陽。
王鳳、王常在衙署接見王霸、任光,自是一番褒獎和讚譽。王霸,字元件,潁川潁陽人,曾做獄吏,好義節,流落在外,被傅銳騙上昆陽守城。任光,字伯卿,宛城人。做過鄉、縣小吏,後不滿王莽統治,辭職做小買賣,也被傅銳征來守昆陽。王常見他們有仰慕劉秀之意,便把二人歸於劉秀麾下。
北路漢軍連攻下定陵、郾城、昆陽三城,俘獲大批的牛、馬、糧食以及大批輜重糧草,王鳳、王常、劉秀一麵分兵把守定陵、郾城,一麵命人把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運往宛城,支援劉縯的主力部隊。
糧草尚未運完,探馬突然來報。
“稟成國上公,廷尉大將軍,王莽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軍一百萬,正往昆陽撲來,距陽關不過二十裏地。”
王鳳嚇了一跳,吃驚道:“一百萬!不是要把昆陽給踩平了麽?”
劉秀皺緊眉頭,向探馬道:“你真的看清楚了?新軍有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