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何出此言,”王莽抬起頭,麵色平靜如常,謙恭地道,“兒臣並非為玉璽而來,太皇太後要把它放在身邊,沒有人敢有非份之想。可是,兒臣要稟明太皇太後,兒臣廢漢立新,是順承天命。太皇太後能留得玉璽,卻不能阻止天命。”
王政君把玉璽放回懷中譏諷道:“什麽天命,你自己之命吧。小人伎倆,騙得天下,哄不得本宮。”
這時,王莽的侍衛回來復命,稟道:“回攝皇帝陛下,長樂宮的宮女黃門全部亂棍打死,無一遺漏。”
王莽滿意地點點頭道:“傳攝朕旨意,著內務官員另派宮女黃門來長樂宮侍候太皇太後。
“遵旨!”
王政君這時後悔起來。不管怎麽說,那些屈死的奴才侍候自己多年,總還有點忠孝之心。如今被王莽全部打死,換上一班新奴才,自己還不是被他牢牢控製在手中。王莽奸賊,你太陰險了。王莽交待完畢,仰臉對王政君恭敬地道:“兒臣剛來時,聽見太皇太後說,要在宮中搭靈棚,設漢祖靈位,哭祭漢室,是嗎?”
“是又怎樣?本宮身為漢婦,難道不可以哭祭漢室!新皇帝不肯恩準嗎?”
“兒臣豈敢拂逆太皇太後聖意。漢室將亡,兒臣心裏也難過,願陪太皇太後一起哭祭漢室。來人,速命內府搭建靈棚,設置靈位。明日吉時,攝朕要陪太皇太後一起哭祭漢室。”
“遵旨!”
王政君一愣,這一刻,她才發覺,這麽多年自己對王莽竟知之甚少。作為實際操縱漢室四十餘年的王太後對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再熟悉不過。可是,王莽的言行常使她揣摸不透。在她的記憶中,謙恭的王莽似乎很少違逆自己的意旨,可是,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做事總是符合他的意願。王莽簡直有些神了。
此後的日子裏,王莽果然陪王政君在長樂宮裏哭祭漢室,並率孺子劉嬰和百宮去高帝廟哭祭,同時向天下公布哀章所獻銅匣金策書符命,表示漢室氣盡,天命王莽立新朝。王莽便決定以“新”作為新朝廷國名。為擬建新朝開國大典,王莽與朝臣日夜忙碌,但每天仍抽出時間去長樂宮問安,隻是從沒提到玉璽的事。日子久了,王政君反倒不安起來,她本不是漢家節婦,也犯不上以身殉漢。她不願意王莽篡漢自立的真正原因,一是怕落下助莽竊漢的惡名;二是怕失去太皇太後的權力。如今眼見王莽立新,臣民擁戴,大勢再無扭轉的可能,自己抱著個冰冷的王璽又有何用。正當她心灰意冷的時候,安陽侯王舜來到長樂宮。在王氏子侄中,王政君喜愛王舜僅次於王莽。王莽居攝後,則最喜愛王舜。這其中當然是因為王莽聲名日隆,越來越難以控製,而王舜一直不贊成王莽廢漢自立,始終與王政君政見一致,自然成了她最信得過的娘家人。
老太太聽說王舜來了,激動得讓侍女攙扶著,親自到門外迎接。王舜見了,感動得直掉眼淚,納頭便拜。
“兒臣給太皇太後請安,願太皇太後玉體康泰,福壽齊天!”
王政君一聽,又是高興,又是難過,嘆息道:“舜兒,如今要變天了,姑母這太皇太後也算做到頭了。快起來吧,別講究這麽多禮節了。進屋去。咱姑侄倆好好敘敘。”
“謝姑母夫人。”王舜改了稱呼,站起身來,攙扶著王政君走進客廳。兩人落座,侍女獻上茶水、糕點,老太太掃了一眼周圍的奴才,冷冷地道:“這裏用不著你們伺候了,都退下吧!”
“是!”
待奴才們全退出門外,她才低聲說道:“這幫奴才全是莽賊的耳目,咱娘兒倆說話他們說不定就去打小報告。”
王舜覺得好笑,坦誠地說道:“姑母怕什麽。咱們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話,有什麽可迴避的。”
“還是小心點好,姑母知道你一向反對王莽篡漢稱尊,萬一哪一句話不慎被新君聽到,恐怕要有麻煩的。”
王舜輕鬆地一笑道:“姑母太過小心了。侄兒雖然不贊成攝皇帝稱尊,可是,如今廢漢立新已成定局,侄兒隻能是艄公跟著風浪走,生死捆在船上了。”王政君愕然,但也覺得他說得有點道理,不由陷入沉思。王舜知道她在想什麽,接著說道:“巨君(王莽字巨君)廢漢立新。便把我們王氏家族捆到新朝這條大船上。侄兒苦諫無效,姑母您以死相逼也無濟於事。如今這條大船已駛離口岸,斷無回頭之理。盡管侄兒和姑母都不樂意,還是和巨君一起被捆在同一條船。前程艱險,凶多吉少。可是,我們再無回首的希望,惟有同舟共濟,通力涉險,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王政君聽得心驚肉跳,布滿皺紋的臉上也顯現驚慌的神色。她不能不承認王舜說的是事實。不管自己怎麽做,都難逃漢室罪人的惡名。王莽賊子!太皇太後一生謹慎,沒想到身後聲名竟毀在你的手上。可是,詛咒,痛恨都毫無意義,目前,自己該怎麽辦?她看了王舜一眼,忽有所悟。懷疑地問道:“舜兒,你是奉王莽之命……?”
王舜毫無隱瞞,直率地說道:“侄兒身在船上,也須奮力一搏,為我王氏宗族求得一線生路,況且,新君的旨意,侄兒不得不聽。”
“王莽命你來取玉璽?”
王政君把玉璽放回懷中譏諷道:“什麽天命,你自己之命吧。小人伎倆,騙得天下,哄不得本宮。”
這時,王莽的侍衛回來復命,稟道:“回攝皇帝陛下,長樂宮的宮女黃門全部亂棍打死,無一遺漏。”
王莽滿意地點點頭道:“傳攝朕旨意,著內務官員另派宮女黃門來長樂宮侍候太皇太後。
“遵旨!”
王政君這時後悔起來。不管怎麽說,那些屈死的奴才侍候自己多年,總還有點忠孝之心。如今被王莽全部打死,換上一班新奴才,自己還不是被他牢牢控製在手中。王莽奸賊,你太陰險了。王莽交待完畢,仰臉對王政君恭敬地道:“兒臣剛來時,聽見太皇太後說,要在宮中搭靈棚,設漢祖靈位,哭祭漢室,是嗎?”
“是又怎樣?本宮身為漢婦,難道不可以哭祭漢室!新皇帝不肯恩準嗎?”
“兒臣豈敢拂逆太皇太後聖意。漢室將亡,兒臣心裏也難過,願陪太皇太後一起哭祭漢室。來人,速命內府搭建靈棚,設置靈位。明日吉時,攝朕要陪太皇太後一起哭祭漢室。”
“遵旨!”
王政君一愣,這一刻,她才發覺,這麽多年自己對王莽竟知之甚少。作為實際操縱漢室四十餘年的王太後對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再熟悉不過。可是,王莽的言行常使她揣摸不透。在她的記憶中,謙恭的王莽似乎很少違逆自己的意旨,可是,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做事總是符合他的意願。王莽簡直有些神了。
此後的日子裏,王莽果然陪王政君在長樂宮裏哭祭漢室,並率孺子劉嬰和百宮去高帝廟哭祭,同時向天下公布哀章所獻銅匣金策書符命,表示漢室氣盡,天命王莽立新朝。王莽便決定以“新”作為新朝廷國名。為擬建新朝開國大典,王莽與朝臣日夜忙碌,但每天仍抽出時間去長樂宮問安,隻是從沒提到玉璽的事。日子久了,王政君反倒不安起來,她本不是漢家節婦,也犯不上以身殉漢。她不願意王莽篡漢自立的真正原因,一是怕落下助莽竊漢的惡名;二是怕失去太皇太後的權力。如今眼見王莽立新,臣民擁戴,大勢再無扭轉的可能,自己抱著個冰冷的王璽又有何用。正當她心灰意冷的時候,安陽侯王舜來到長樂宮。在王氏子侄中,王政君喜愛王舜僅次於王莽。王莽居攝後,則最喜愛王舜。這其中當然是因為王莽聲名日隆,越來越難以控製,而王舜一直不贊成王莽廢漢自立,始終與王政君政見一致,自然成了她最信得過的娘家人。
老太太聽說王舜來了,激動得讓侍女攙扶著,親自到門外迎接。王舜見了,感動得直掉眼淚,納頭便拜。
“兒臣給太皇太後請安,願太皇太後玉體康泰,福壽齊天!”
王政君一聽,又是高興,又是難過,嘆息道:“舜兒,如今要變天了,姑母這太皇太後也算做到頭了。快起來吧,別講究這麽多禮節了。進屋去。咱姑侄倆好好敘敘。”
“謝姑母夫人。”王舜改了稱呼,站起身來,攙扶著王政君走進客廳。兩人落座,侍女獻上茶水、糕點,老太太掃了一眼周圍的奴才,冷冷地道:“這裏用不著你們伺候了,都退下吧!”
“是!”
待奴才們全退出門外,她才低聲說道:“這幫奴才全是莽賊的耳目,咱娘兒倆說話他們說不定就去打小報告。”
王舜覺得好笑,坦誠地說道:“姑母怕什麽。咱們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話,有什麽可迴避的。”
“還是小心點好,姑母知道你一向反對王莽篡漢稱尊,萬一哪一句話不慎被新君聽到,恐怕要有麻煩的。”
王舜輕鬆地一笑道:“姑母太過小心了。侄兒雖然不贊成攝皇帝稱尊,可是,如今廢漢立新已成定局,侄兒隻能是艄公跟著風浪走,生死捆在船上了。”王政君愕然,但也覺得他說得有點道理,不由陷入沉思。王舜知道她在想什麽,接著說道:“巨君(王莽字巨君)廢漢立新。便把我們王氏家族捆到新朝這條大船上。侄兒苦諫無效,姑母您以死相逼也無濟於事。如今這條大船已駛離口岸,斷無回頭之理。盡管侄兒和姑母都不樂意,還是和巨君一起被捆在同一條船。前程艱險,凶多吉少。可是,我們再無回首的希望,惟有同舟共濟,通力涉險,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王政君聽得心驚肉跳,布滿皺紋的臉上也顯現驚慌的神色。她不能不承認王舜說的是事實。不管自己怎麽做,都難逃漢室罪人的惡名。王莽賊子!太皇太後一生謹慎,沒想到身後聲名竟毀在你的手上。可是,詛咒,痛恨都毫無意義,目前,自己該怎麽辦?她看了王舜一眼,忽有所悟。懷疑地問道:“舜兒,你是奉王莽之命……?”
王舜毫無隱瞞,直率地說道:“侄兒身在船上,也須奮力一搏,為我王氏宗族求得一線生路,況且,新君的旨意,侄兒不得不聽。”
“王莽命你來取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