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斯幹聽得清楚,忽然抱住劉秀的胳膊叫道:“三公子,我陪你一起去好嗎?”
聽說劉秀要去長安求學,劉府上下都很高興,劉良也過來勸勉一番。但最高興的還是劉縯,他多年來對三弟的殷切期望今天總算變為現實,三弟終於按照他設想的人生道路走下去了。他親自為劉秀打點行李,絮絮叨叨像個婦人似的交待個沒完。劉秀要去遊學,樊嫻都雖說心裏高興,卻又憂慮不安。劉縯四人在長安的遭遇還歷歷在目,劉秀孤身在外,她如何能放心?她把庭中上下的下人掂量一遍,也找不出一個伺奉劉秀的合適人選。劉寬得知老夫人的心思,試探著問道:“老夫人,犬子斯幹能服侍少主人嗎?”
樊嫻都一怔,她身旁的劉秀立刻連連搖頭道:“不成,不成。斯幹是你惟一的兒子,你如何捨得?再說,他才九歲,如何耐得住旅途寂寞。”
“有道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老奴最初侍奉老爺時才八歲。斯幹的名字還是老爺給取的。意思是要斯幹也像老奴一樣忠心伺候少主子……”劉寬說著,眼圈發紅。
一提起往事,樊嫻都心裏一陣難過,仿佛夫君為斯幹取名的情景就在眼前,她長嘆一聲對劉秀道:“秀兒,難為劉寬一片赤誠之心,你就讓小斯幹隨身伺奉吧。”母親發話,劉秀不能不聽。正在這時,小斯幹蹦蹦跳跳跑進來,先懂事地給樊夫人、劉秀和他爹施了禮,才仰著臉兒問道:“老主子,您老人家就讓小奴才服侍少主人吧,您放心,我一定不惹少主人生氣。”
劉秀一聽他稚氣未脫的聲音,已從心裏喜歡上這個孩子了。便故意板著臉道:“小斯幹,你要是不聽話,我會打你屁股的。”
小斯幹聰明伶俐,一聽劉秀的話便知道主子同意了,高興得一蹦老高,拍手叫道:“主子答應了,主子答應了!”
冬去春來,白水河畔,鳶飛草長,楊柳依依。劉秀白衣長衫,腰係寶劍,踟躊而行。劉縯、伯姬兄妹,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難捨。劉縯叮囑著不知重複了多少遍的話。“三弟,此去京都遊學,旨在學得安邦治國的真本領。將來跟大哥一起建功立業,振興我劉漢天下。如今漢室易姓,三弟學成之日,切勿醉心王莽仕途。求學三載,務要保重自己。”
“大哥放心,小弟記下了。”
劉秀鄭重地點點頭,其實大哥說些什麽,他根本沒有聽進去。但是長兄一改往日的嚴厲之色,臨別時的殷殷親情著實讓他感動不已,他不忍心讓大哥失望,才鄭重其事地答應著。伯姬也難捨難分,哽噎著道:“三哥孤身在外,一定要小心謹慎,保重自己。”
白水盡頭,驛路道口,兄弟、兄妹灑淚而別。劉秀接過小斯幹手中的韁繩,翻身上馬。小斯幹也騎上那匹馱著行李的小驪馬。劉縯、伯姬的身影漸漸有些模糊了,但還能看出揮動的兩隻手。
白水河漸漸地離他而去了。但那塊辛勤勞作的土地,那盞秋冬夜讀的燈光卻像磁石般吸引著劉秀,使他每走一步,都很艱難。轉念之間,也曾產生過毀去誓言,轉轡歸鄉的念頭,但是宗室子弟的嘲諷笑聲又在耳際迴響,潑水難收,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再讓別人嗤笑。
十八歲的劉秀始終不理解父親和大哥對王莽的仇恨。從南頓到舂陵,平平靜靜的生活使他隻喜歡讀書和種田,皇族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在他心裏一點兒痕跡也沒有。他隻知道自己是個平民百姓,劉漢皇帝對他來說是那麽遙遠和陌生,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王莽篡漢,劉縯每每提起,總是捶胸頓足,悲憤難抑。劉秀則完全是一副麻木不仁的神態。如果說他仇恨王莽的話,僅僅是因為王莽改幣,使他辛勤一年的收穫換成一把廢銅爛鐵。劉斯幹完全不知道主人的心情,他第一次出遠門,看什麽都新鮮,騎在馬上嘰嘰喳喳,說個沒完。遇著不明白的事,還要問個不停。劉秀被他問得心煩,沒好氣地道:“你煩不煩,非把主人氣死不可。記住:閉上嘴巴,趕路!”
劉斯幹討了個沒趣,嘟囔道:“閉嘴就閉嘴麽,幹麽這麽凶?我爹老說少主子好伺候,看來是白誇你。”
劉秀聽了,忍俊不住,慌忙轉過臉去。說什麽不能給他笑臉,否則,他沒有完。可是走了沒一頓飯功夫,劉斯幹又忘了主子的訓誡,嘻嘻一笑道:“三公子,前麵就到新野城了。聽說城裏很好玩。要不要歇歇腳再走?”
“不行。”劉秀不等他說完,一口回絕。可是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新野,他來過好多次,這一離去,還真是依依難捨,況且,如今新野城裏還有他的二姐劉元。反正,故鄉難返,在新野見見姐姐和二姐夫,多少也能平抑一下對故鄉舂陵的依戀之情。劉斯幹被主子拒絕,一臉的不高興,悶聲不響地跟在劉秀馬後。主僕二人再不說話,隻管低頭趕路。天剛半晌,就到了新野。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兩旁做買賣的,變戲法的、玩猴的,一個比一個叫得歡。劉斯幹第一次進城,眼睛哪夠用,走著走著就落在後麵了,劉秀隻好勒馬等著他。劉斯幹趕上主子,忙堆著笑臉哀求道:
“公子爺,您瞧這兒多熱鬧。咱們那塊兒可沒有。小人求您了,歇歇腳,吃點東西再走行嗎?”
聽說劉秀要去長安求學,劉府上下都很高興,劉良也過來勸勉一番。但最高興的還是劉縯,他多年來對三弟的殷切期望今天總算變為現實,三弟終於按照他設想的人生道路走下去了。他親自為劉秀打點行李,絮絮叨叨像個婦人似的交待個沒完。劉秀要去遊學,樊嫻都雖說心裏高興,卻又憂慮不安。劉縯四人在長安的遭遇還歷歷在目,劉秀孤身在外,她如何能放心?她把庭中上下的下人掂量一遍,也找不出一個伺奉劉秀的合適人選。劉寬得知老夫人的心思,試探著問道:“老夫人,犬子斯幹能服侍少主人嗎?”
樊嫻都一怔,她身旁的劉秀立刻連連搖頭道:“不成,不成。斯幹是你惟一的兒子,你如何捨得?再說,他才九歲,如何耐得住旅途寂寞。”
“有道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老奴最初侍奉老爺時才八歲。斯幹的名字還是老爺給取的。意思是要斯幹也像老奴一樣忠心伺候少主子……”劉寬說著,眼圈發紅。
一提起往事,樊嫻都心裏一陣難過,仿佛夫君為斯幹取名的情景就在眼前,她長嘆一聲對劉秀道:“秀兒,難為劉寬一片赤誠之心,你就讓小斯幹隨身伺奉吧。”母親發話,劉秀不能不聽。正在這時,小斯幹蹦蹦跳跳跑進來,先懂事地給樊夫人、劉秀和他爹施了禮,才仰著臉兒問道:“老主子,您老人家就讓小奴才服侍少主人吧,您放心,我一定不惹少主人生氣。”
劉秀一聽他稚氣未脫的聲音,已從心裏喜歡上這個孩子了。便故意板著臉道:“小斯幹,你要是不聽話,我會打你屁股的。”
小斯幹聰明伶俐,一聽劉秀的話便知道主子同意了,高興得一蹦老高,拍手叫道:“主子答應了,主子答應了!”
冬去春來,白水河畔,鳶飛草長,楊柳依依。劉秀白衣長衫,腰係寶劍,踟躊而行。劉縯、伯姬兄妹,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難捨。劉縯叮囑著不知重複了多少遍的話。“三弟,此去京都遊學,旨在學得安邦治國的真本領。將來跟大哥一起建功立業,振興我劉漢天下。如今漢室易姓,三弟學成之日,切勿醉心王莽仕途。求學三載,務要保重自己。”
“大哥放心,小弟記下了。”
劉秀鄭重地點點頭,其實大哥說些什麽,他根本沒有聽進去。但是長兄一改往日的嚴厲之色,臨別時的殷殷親情著實讓他感動不已,他不忍心讓大哥失望,才鄭重其事地答應著。伯姬也難捨難分,哽噎著道:“三哥孤身在外,一定要小心謹慎,保重自己。”
白水盡頭,驛路道口,兄弟、兄妹灑淚而別。劉秀接過小斯幹手中的韁繩,翻身上馬。小斯幹也騎上那匹馱著行李的小驪馬。劉縯、伯姬的身影漸漸有些模糊了,但還能看出揮動的兩隻手。
白水河漸漸地離他而去了。但那塊辛勤勞作的土地,那盞秋冬夜讀的燈光卻像磁石般吸引著劉秀,使他每走一步,都很艱難。轉念之間,也曾產生過毀去誓言,轉轡歸鄉的念頭,但是宗室子弟的嘲諷笑聲又在耳際迴響,潑水難收,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再讓別人嗤笑。
十八歲的劉秀始終不理解父親和大哥對王莽的仇恨。從南頓到舂陵,平平靜靜的生活使他隻喜歡讀書和種田,皇族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在他心裏一點兒痕跡也沒有。他隻知道自己是個平民百姓,劉漢皇帝對他來說是那麽遙遠和陌生,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王莽篡漢,劉縯每每提起,總是捶胸頓足,悲憤難抑。劉秀則完全是一副麻木不仁的神態。如果說他仇恨王莽的話,僅僅是因為王莽改幣,使他辛勤一年的收穫換成一把廢銅爛鐵。劉斯幹完全不知道主人的心情,他第一次出遠門,看什麽都新鮮,騎在馬上嘰嘰喳喳,說個沒完。遇著不明白的事,還要問個不停。劉秀被他問得心煩,沒好氣地道:“你煩不煩,非把主人氣死不可。記住:閉上嘴巴,趕路!”
劉斯幹討了個沒趣,嘟囔道:“閉嘴就閉嘴麽,幹麽這麽凶?我爹老說少主子好伺候,看來是白誇你。”
劉秀聽了,忍俊不住,慌忙轉過臉去。說什麽不能給他笑臉,否則,他沒有完。可是走了沒一頓飯功夫,劉斯幹又忘了主子的訓誡,嘻嘻一笑道:“三公子,前麵就到新野城了。聽說城裏很好玩。要不要歇歇腳再走?”
“不行。”劉秀不等他說完,一口回絕。可是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新野,他來過好多次,這一離去,還真是依依難捨,況且,如今新野城裏還有他的二姐劉元。反正,故鄉難返,在新野見見姐姐和二姐夫,多少也能平抑一下對故鄉舂陵的依戀之情。劉斯幹被主子拒絕,一臉的不高興,悶聲不響地跟在劉秀馬後。主僕二人再不說話,隻管低頭趕路。天剛半晌,就到了新野。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兩旁做買賣的,變戲法的、玩猴的,一個比一個叫得歡。劉斯幹第一次進城,眼睛哪夠用,走著走著就落在後麵了,劉秀隻好勒馬等著他。劉斯幹趕上主子,忙堆著笑臉哀求道:
“公子爺,您瞧這兒多熱鬧。咱們那塊兒可沒有。小人求您了,歇歇腳,吃點東西再走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