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六波羅蜜滿足,得成正覺。何等為六。佛告大慧:波羅蜜有三種分別。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大慧,世間波羅蜜者,我我所攝受計著。攝受二邊。為種種受生處。樂色聲香味觸故,滿足檀波羅蜜。戒忍精進,禪定智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大慧,出世間波羅蜜者,聲聞緣覺,墮攝受涅槃故,行六波羅蜜,樂自己涅槃樂。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覺自心現妄想量攝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於諸趣攝受非分。自心色相不計著。為安樂一切眾生故,生檀波羅蜜,起上上方便。即於彼緣,妄想不生戒,是屍波羅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攝所攝,是羼提波羅蜜。初中後夜,精勤方便,隨順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梨耶波羅蜜。妄想悉滅,不墮聲聞涅槃攝受,是禪波羅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觀察,不墮二邊,先身轉勝而不可壞,得自覺聖趣,是般若波羅蜜。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空無常剎那 愚夫妄想作 如河燈種子 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 寂靜離所作 一切法不生 我說剎那義
物生則有滅 不為愚者說 無間相續性 妄想之所薰
無明為其因 心則從彼生 乃至色未生 中間有何分
相續次第滅 餘心隨彼生 不住於色時 何所緣而生
以從彼生故 不如實因生 雲何無所成 而知剎那壞
修行者正受 金剛佛舍利 光音天宮殿 世間不壞事
住於正法得 如來智具足 比丘得平等 雲何見剎那
揵闥婆幻等 色無有剎那 於不實色等 視之若真實
剎那空和八識的現象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什麽是一切諸法剎那空的情形?什麽是一切諸法的剎那?”佛回答說:“所謂一切諸法,是包括善、不善(惡)、無記。有為、無為。世間、出世問。有罪、無罪。有漏、無漏。受、不受等等。大慧啊!簡略地說:心、意、識與習氣,便是形成五陰(色、受、想、行、識)覺受的原因。這心、意、識的習氣薰染了愚癡的凡夫,使他們產生分別善和不善的妄想。如果修行三昧法樂,得到三昧正受,現前便能住於法樂,這就是賢聖境界的無漏善業。所謂善和不善,都是根據於八識的作用。哪八個識呢?便是指第八的如來藏識(阿賴耶)、第七的末那識(俱生我執)、第六的意識,以及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識身,這都不是外道們所了解的。所謂前五識的五識身,它和意識同時俱生,它有善和不善的現象,一方麵輾轉變滅,一方麵又流注不絕,而又不壞五識自身的生生不已。但卻是亦生亦滅的,而凡夫們卻不知這都是自心所現,都是次第生滅的,此識滅時,別的識便接著生起。當它執取各種差別形相的時候,意識也和前五識同時對境依他而起,產生相應的作用。但在念念之間,剎那不停。所以便名為剎那空。大慧啊!所謂剎那,是指藏識(阿賴耶)和意識俱生的前五識等,它因習氣緣起而俱生,剎那壞滅。至於無漏善果的習氣,卻非屬於剎那空的境界,但也不是愚癡凡夫之所能覺知的。如果隻執著一切法都是剎那空的理論,就根本不能了解一切法是剎那壞滅、與無漏之法並不是剎那空的真義了。如一律以念念無常,剎那壞滅概括一切法,那便墮於斷見的空,以為無為法也是會壞滅的。大慧啊!第七末那識(我執)和的五識身,如果不產生流轉作用,便不會有苦樂的,但這也不能當作涅槃的因。第八藏識(阿賴耶),它是能受苦樂的,而且也是苦樂之因,它有生滅,為四住地無明住地(注四十六)所迷醉,隻因愚癡凡夫不能覺知,被妄想薰心,執著偶現的剎那空相。再次:大慧啊!如來藏猶如金鋼鑽石,和佛的舍利子一樣,具有奇特的性能,始終不會破損壞滅的。如果它是斷續和間隔的剎那生滅的話,那麽,已經證聖的人,也有時候會進入非聖,但這也不足以妨礙他之所以為聖啊!譬如金鋼鑽石,雖然歷經塵劫,可是仍然不減損它原來的成分。為什麽愚癡凡夫,不善於了解我的密義,卻把內外有漏無漏一切法,誤作剎那壞滅呢?”
六度的差別目的
大慧大士又問:“您說如果證得六波羅密(度到波岸)的圓滿具足,便能成正覺。請問,是哪六種呢?”佛回答說:“波羅密有三種分別,就是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所謂世間波羅密,便是執著我和我所的作用,仍然落於有無二邊,為生前身後種種受生處所著想,追求色、聲、香、味、觸的欲樂,所以他修布施功德的滿足。同樣的,他修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也是為了同一目的。或者是以此求得凡夫的五種神通,或者是為了祈求往生梵天。所謂出世間波羅密,是說聲聞、緣覺們執著涅槃寂滅的境界,為了自己證得涅槃寂滅之樂,而修行六波羅密。所謂出世間上上波羅密,便是說自覺內證一切法都是自心現量的妄想所生,自證此心的不二法門,便不再生分別妄想,也不在各類中執取非分之法,也不執著自心和內外色相的差別,為了使一切眾生得到安樂,所以便生起布施波羅密。以上上的方便,而在一切外緣中不生妄想分別,這便是持戒波羅密。就此不生妄想分別,知道能忍和所忍皆無自性,自然隨順而能於忍,這便是忍辱波羅密。晝夜十二時中,精勤不懈,隨順修行於方便道,得使妄想分別不久,這便是精進波羅密。妄想分別都滅,而不墮在聲聞、緣覺的涅槃寂滅境界,這便是禪定波羅密。了切自心妄想,都無自性,以智慧觀察,不墮在空有二邊,淨化身心,輾轉增勝而不致壞滅,得到內證自覺的聖趣,這便是般若波羅密。”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語說:
空無常剎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燈種子。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寂靜離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
(這是說:念念皆空,一切無常,這便是剎那不住的道理,愚癡凡夫,卻在這裏產生空的妄想。譬如河流和燈光,都由前相後相,前念後念,剎那剎那之間,相續不斷而形成,粗看便有整個河流和燈光的存在,愚夫無知,卻在這裏產生現有的妄想。如果能在剎那之間,自息煩惱,得到寂靜的境界,遠離於一切能作和所作,一切內外諸法,寂然不生,這便是我說的剎那的道理。)
物生則有滅。不為愚者說。無間相續性。妄想之所熏。
無明為其因。心則從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間有何分。
(這是說:萬物有生便會有滅,這卻不是愚夫們所能知了。人們所看見的萬物,生生不已,好像沒有間歇性似的相續不斷,其實這都是由念力妄想薰習而成,人們卻習慣地以為萬物是恆常存在的。人們之所以如此,都因為自心無明為它的基本初因,於是分別妄想就由此連續生起。如果世間萬物色相,尚未產生之前,試問妄想又在哪兒停留,誰是我?我又在哪裏呢?)
相續次第滅。餘心隨彼生。不住於色時。何所緣而生。
以從彼生故。不如實因生。雲何無所成。而知剎那壞。
(這是說:妄想分別是念念相續,次第而生的,前念滅了,後念便接著生起。當色相不存在的時候,妄想又何所緣而生呢?因為妄想分別,是依他而起的,是虛妄不實的,並無另外的生因使它生起。它也本來就沒有形成真實的東西,而隻知它在剎那之間,必然會壞滅的。)
空無常剎那 愚夫妄想作 如河燈種子 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 寂靜離所作 一切法不生 我說剎那義
物生則有滅 不為愚者說 無間相續性 妄想之所薰
無明為其因 心則從彼生 乃至色未生 中間有何分
相續次第滅 餘心隨彼生 不住於色時 何所緣而生
以從彼生故 不如實因生 雲何無所成 而知剎那壞
修行者正受 金剛佛舍利 光音天宮殿 世間不壞事
住於正法得 如來智具足 比丘得平等 雲何見剎那
揵闥婆幻等 色無有剎那 於不實色等 視之若真實
剎那空和八識的現象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什麽是一切諸法剎那空的情形?什麽是一切諸法的剎那?”佛回答說:“所謂一切諸法,是包括善、不善(惡)、無記。有為、無為。世間、出世問。有罪、無罪。有漏、無漏。受、不受等等。大慧啊!簡略地說:心、意、識與習氣,便是形成五陰(色、受、想、行、識)覺受的原因。這心、意、識的習氣薰染了愚癡的凡夫,使他們產生分別善和不善的妄想。如果修行三昧法樂,得到三昧正受,現前便能住於法樂,這就是賢聖境界的無漏善業。所謂善和不善,都是根據於八識的作用。哪八個識呢?便是指第八的如來藏識(阿賴耶)、第七的末那識(俱生我執)、第六的意識,以及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識身,這都不是外道們所了解的。所謂前五識的五識身,它和意識同時俱生,它有善和不善的現象,一方麵輾轉變滅,一方麵又流注不絕,而又不壞五識自身的生生不已。但卻是亦生亦滅的,而凡夫們卻不知這都是自心所現,都是次第生滅的,此識滅時,別的識便接著生起。當它執取各種差別形相的時候,意識也和前五識同時對境依他而起,產生相應的作用。但在念念之間,剎那不停。所以便名為剎那空。大慧啊!所謂剎那,是指藏識(阿賴耶)和意識俱生的前五識等,它因習氣緣起而俱生,剎那壞滅。至於無漏善果的習氣,卻非屬於剎那空的境界,但也不是愚癡凡夫之所能覺知的。如果隻執著一切法都是剎那空的理論,就根本不能了解一切法是剎那壞滅、與無漏之法並不是剎那空的真義了。如一律以念念無常,剎那壞滅概括一切法,那便墮於斷見的空,以為無為法也是會壞滅的。大慧啊!第七末那識(我執)和的五識身,如果不產生流轉作用,便不會有苦樂的,但這也不能當作涅槃的因。第八藏識(阿賴耶),它是能受苦樂的,而且也是苦樂之因,它有生滅,為四住地無明住地(注四十六)所迷醉,隻因愚癡凡夫不能覺知,被妄想薰心,執著偶現的剎那空相。再次:大慧啊!如來藏猶如金鋼鑽石,和佛的舍利子一樣,具有奇特的性能,始終不會破損壞滅的。如果它是斷續和間隔的剎那生滅的話,那麽,已經證聖的人,也有時候會進入非聖,但這也不足以妨礙他之所以為聖啊!譬如金鋼鑽石,雖然歷經塵劫,可是仍然不減損它原來的成分。為什麽愚癡凡夫,不善於了解我的密義,卻把內外有漏無漏一切法,誤作剎那壞滅呢?”
六度的差別目的
大慧大士又問:“您說如果證得六波羅密(度到波岸)的圓滿具足,便能成正覺。請問,是哪六種呢?”佛回答說:“波羅密有三種分別,就是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所謂世間波羅密,便是執著我和我所的作用,仍然落於有無二邊,為生前身後種種受生處所著想,追求色、聲、香、味、觸的欲樂,所以他修布施功德的滿足。同樣的,他修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也是為了同一目的。或者是以此求得凡夫的五種神通,或者是為了祈求往生梵天。所謂出世間波羅密,是說聲聞、緣覺們執著涅槃寂滅的境界,為了自己證得涅槃寂滅之樂,而修行六波羅密。所謂出世間上上波羅密,便是說自覺內證一切法都是自心現量的妄想所生,自證此心的不二法門,便不再生分別妄想,也不在各類中執取非分之法,也不執著自心和內外色相的差別,為了使一切眾生得到安樂,所以便生起布施波羅密。以上上的方便,而在一切外緣中不生妄想分別,這便是持戒波羅密。就此不生妄想分別,知道能忍和所忍皆無自性,自然隨順而能於忍,這便是忍辱波羅密。晝夜十二時中,精勤不懈,隨順修行於方便道,得使妄想分別不久,這便是精進波羅密。妄想分別都滅,而不墮在聲聞、緣覺的涅槃寂滅境界,這便是禪定波羅密。了切自心妄想,都無自性,以智慧觀察,不墮在空有二邊,淨化身心,輾轉增勝而不致壞滅,得到內證自覺的聖趣,這便是般若波羅密。”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語說:
空無常剎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燈種子。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寂靜離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
(這是說:念念皆空,一切無常,這便是剎那不住的道理,愚癡凡夫,卻在這裏產生空的妄想。譬如河流和燈光,都由前相後相,前念後念,剎那剎那之間,相續不斷而形成,粗看便有整個河流和燈光的存在,愚夫無知,卻在這裏產生現有的妄想。如果能在剎那之間,自息煩惱,得到寂靜的境界,遠離於一切能作和所作,一切內外諸法,寂然不生,這便是我說的剎那的道理。)
物生則有滅。不為愚者說。無間相續性。妄想之所熏。
無明為其因。心則從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間有何分。
(這是說:萬物有生便會有滅,這卻不是愚夫們所能知了。人們所看見的萬物,生生不已,好像沒有間歇性似的相續不斷,其實這都是由念力妄想薰習而成,人們卻習慣地以為萬物是恆常存在的。人們之所以如此,都因為自心無明為它的基本初因,於是分別妄想就由此連續生起。如果世間萬物色相,尚未產生之前,試問妄想又在哪兒停留,誰是我?我又在哪裏呢?)
相續次第滅。餘心隨彼生。不住於色時。何所緣而生。
以從彼生故。不如實因生。雲何無所成。而知剎那壞。
(這是說:妄想分別是念念相續,次第而生的,前念滅了,後念便接著生起。當色相不存在的時候,妄想又何所緣而生呢?因為妄想分別,是依他而起的,是虛妄不實的,並無另外的生因使它生起。它也本來就沒有形成真實的東西,而隻知它在剎那之間,必然會壞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