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愛名為母 無明則為父 覺境識為佛 諸使為羅漢


    陰集名為僧 無間次第斷 謂是五無間 不入無擇獄


    五種無間重罪的反辭巧譬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您說有人犯了某種的五無間業(無可逃避的罪行),但卻不致入於無擇地獄,(不受時空的限製,而永遠沉淪的痛苦。)這究竟是什麽道理呢?”佛回答說:“怎樣叫作五無間業呢?1殺父。2殺母。3殺害得道的阿羅漢。4破壞和合修持的清淨僧眾。5噁心蓄意出佛身血。這就叫五無間業,是無可逃避的罪行,沒有時空的限度,會永墮泥犁(地獄)的。何以又說犯了五無間業,卻不受地獄的苦報呢?大慧啊!你要知道,1什麽才是眾生們最親的母性呢?那就是說:由內在的愛心引發情慾和貪著喜愛的感覺,這才是與生命同時俱來,為養育眾生最親的母性源泉。2那內在的一念無明,便是眾生父性的根本。所以斷了這兩種根本的,就名為害父和母。3那些一切心理狀態所支使的沉迷妄想等等,猶如傳染病一樣的可怕;如果能夠把它完全斷除,就名為殺害羅漢。(因為羅漢的境界,他的心中,雖然不再生起妄想的作用,但是潛在能受外界感染的習氣種子,還是沒有絕對的轉變和斷除得了。)4畢竟斷了身心五陰——色、受、想、行、識的互為因果所累積的業力活動,就名為破壞和合僧眾。5在凡夫心境中所不覺的內外各種境界和現象,它所發生的七種識的作用,其實都是自心的現量境界所變現的。如果能夠用三解脫門(性淨解脫、圓淨解脫、方便淨解脫)而畢竟得到解脫,以此斷除七種識的作用,轉第八如來藏識(阿賴耶)而變為大圓鏡智,就名為噁心蓄意出佛身血。倘使有人能夠做到這樣的五無間業,雖然名之為犯五無間罪,其實卻是證得真如自性平等的無間善業。大慧啊!此外還有一種外在無間罪業,現在再為你解說,使你們學大乘道的人們,知道了其中的妙用,將來再不會被外境所迷惑,被愚癡所蒙蔽,因此而發生懷疑。那是什麽呢?就是說,如前麵所講的五種無間罪行,有人真實犯了殺父、母,害阿羅漢,破壞清淨僧眾,和害佛身出血等罪,他們又不能覺知修三解脫門以得解脫。因此,為了要救度罪惡中的眾生們,如來和菩薩,或已得聲聞、緣覺的阿羅漢們,就以自在神力化身來做他們的同伴或同事,而示現做出五種罪行,然後示現果報,教他們必須徹底地懺悔,使他們知道解脫這種由罪行所得痛苦的方法;除了由衷的懺悔,是無法得究竟解脫的。他們以身作則,證明這些情形,都是自心現識境界所發生的。除了覺悟自心現量,舍離絕對自私的我身和妄想執著,以及滅除那些基於我身所發出的物慾要求等等的妄想;從此真能做到無我和無我執的一切外緣等等,才能得到畢竟的解脫。不然,要想解脫這些五無間的罪行,除非有了機會,遇見真正的善知識,才可能脫離妄想相續的無間苦報。”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貪愛名為母。無明則為父。覺境識為佛。諸使為羅漢。


    陰集名為僧。無間次第斷。謂是五無間。不入無擇獄。


    (這就是說:貪愛的慾念和無明的活動,比做長養眾生的父母。能夠分別內外一切的境界,都是心識之所生,倘能證得純覺無識,便比做佛的境界。破貪慾等心念所生的八十八結使(注三十五),比做羅漢的境界。斷身心五陰等苦惱的積集,比做清淨的僧眾。如果有人能夠依次地斷除了這五種無間之業,當然就不會墮入無間地獄了。)


    (注三十五)八十八結使:八十八者,於一切煩惱中貪、瞋、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隨惑,此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別為八十八結使也。結與使皆煩惱之異名,係縛心身,結成苦果,故雲結。隨逐眾生又驅使眾生,故雲使。苦集滅道之四諦為所迷之真理,迷其真理而起,於欲界為三十二,於色界為二十八,於無色界為二十八,通三界而為八十八也。欲界之三十二者,失迷於苦諦之理而起十惑,次迷於集諦之理而起七惑,前十惑中除身邊戒之三見。集諦者業因也,無以業因而迷執我體者,故無身見,無身見故無邊見,戒禁取見。次迷於滅諦之理而起七惑,如集諦下。次迷於道諦之理而起,有八惑,於前之七惑加戒禁取之一,已上總為欲界之三十二惑。然色界與無色界各有二十八者,於四諦下之惑各除瞋之一故也。上二界為定地,故不起瞋恚之粗動煩惱。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佛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知二無我 二障煩惱斷 永離二種死 是名佛知覺


    如何是佛境界的知覺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佛說:“如何才是佛的知覺境界?”佛回答說:“證覺了人無我和法無我(二無我),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二障),遠離了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二生死)。斷滅了貪、瞋、癡的根本煩惱,和忿、恨、覆等的隨煩惱(二煩惱),這就名為佛的知覺境界。如果那些修聲聞、緣覺的人們,得到這種境界,他也就是佛了。所以我說佛法隻有一乘之道。”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這個偈語的意義,已經如上文所說,不必再加解釋。)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佛,及種種受生。我爾時作曼陀轉輪聖王,六牙大象,及鸚鵡鳥,釋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經說。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佛。雲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以四種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雲何字等?若字稱我為佛,彼字亦稱一切諸佛,彼字自性無有差別,是名字等。雲何語等?謂我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如是。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無增無減,無有差別。迦陵頻伽,梵音聲性。雲何身等?謂我與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無有差別。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眾生故,示現種種差別色身,是名身等。雲何法等?謂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說佛法無障礙智,是名四等。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迦葉拘留孫 拘那含是我 以此四種等 我為佛子說


    佛為什麽說生前的因果事跡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說:“為什麽您在許多經典上,說過去什麽佛等就是您的前生,又說您的前生也做過天帝和人間世的轉輪聖王等,又說您也做過善眼仙人,和變過六牙大象及鸚鵡等類眾生,這是什麽道理呢?”佛回答說:“有四個原因,我才這樣說的。哪四個呢?就是所有的文字意義是平等的,所有的言語意義是平等的,所有的法門意義是平等的,所有的身命意義是平等的,因此我才這樣說。什麽是文字意義的平等呢?就是說:例如稱得正覺之道的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伽大義今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楞伽大義今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