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真名士,自風流:謝安這個人 作者:劉雅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玄接著上表:
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繼,惟臣一己,孑然獨存。在生荼酷,無如臣比。……且臣遺孤滿目,顧之惻然,為欲極其求生之心,未能自分於灰土。慺慺之情,可哀可湣。伏願陛下矜其所訴,霈然垂恕,不令微臣銜恨泉壤……
結果這道表被中途耽誤,好久沒有報上去。謝玄契而不舍,最後竟連著上了十幾道奏章,請辭軍權。終於,387年的正月,司馬曜下旨,改授謝玄會稽內史,解去軍職。
謝玄終於回到了東山。
也許,他寧願這一輩子就沒從這兒走出去。想想小的時候,跟隨叔叔還有兄弟姐妹們一起談論詩文,怡情山水的日子,那是再也不會回來了。那個時候,謝家正是一派欣欣向榮,這個國家也還有著生機。可是現在呢,家族在凋落啦,國家也在凋落啦。就是他自己,也已經是滿心的傷痕,一身的病痛。
很快,謝玄在東山附近修建了華麗的“始寧墅”。始寧墅左依太康湖,右臨曹娥江,遠山連綿起伏,近水曲折清幽。他臨水造了一座“桐亭樓”,以供平日居住。後來,謝靈運寫了著名的《山居賦》,說的就是這裏。
謝玄的最後一年,就是在這幽居中度過的,他常常在溪邊垂釣,以打發時光。這時,謝家新一代的“小玉樹”們也成長起來,他們有時也會到他這裏來玩兒。10歲的謝混如珪似玉,3歲的謝靈運鬼靈精怪,大概這就是他最可慰籍的了。
公元388年的正月,謝玄在會稽病逝,時年46歲。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獻武”。隨著謝玄的死,在我們整個歷史上,也可稱之為“獨樹一幟”的陳郡謝氏家族,也終於走過了它的極頂輝煌……
一個王朝的末日
最後,我們就來回頭看一下兒,謝玄離開之後,北府兵以及這個國家的終局。
隨著謝玄辭去了北府統帥,這支軍隊就陷入了瓦解。朝廷裏再沒有人來主持北伐,北方民族的力量也不再那樣強大,這支曾經所向無敵的勁旅,就仿佛一下子銷聲匿跡了。朱序鎮守淮陰,但他卻沒有能力控製住這些北府將領,他們帶著各自的舊部,分散到了淮南的各個地方,再不是一支完整的軍隊。司馬道子也曾試圖操縱他們,但卻沒有成功。
直到公元390年,孝武帝司馬曜任用王恭為兗青二州刺史,以挾製司馬道子,王恭召回了劉牢之,北府兵才又重新登場。王恭出身士族,這一點和謝玄相似,於是一些將領來到了他的麾下。但是十分不同的是,謝玄時的北府兵是用來保衛國家的,但這時的北府兵,卻是內鬥的工具。王恭不能處理好自己和這些下屬的關係,引起了劉牢之的憎恨。當他第二次起兵反司馬道子時,劉牢之卻背叛了他。然後,王恭和他的子弟一併被殺。北府兵的統帥就變成了劉牢之。太原王氏家族,也從此覆滅。
然後桓玄起兵,劉牢之卻又背叛司馬道子,投降了桓玄。桓玄進入建康,除掉司馬道子及其黨羽,緊跟著就奪下劉牢之的兵權。劉牢之想再反桓玄,但終於走投無路,自縊而死。接著就是,桓玄篡位,劉裕起兵。不過這時,劉裕的這支北府兵,已經是他重新組建的,再不是當年的那支軍隊了。在這最後一輪的鬥爭中,譙國桓氏家族,也成為繼太原王氏之後,又一個覆滅的高門。
那麽到了最後,還是我們的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在艱險中生存了下來。王家子弟在“機變”中尋找著自己的定位,謝家子弟在“素退”中沉浸於自己的心靈。於是,也終於成就了,他們這光耀千古的“五朝風流”,也才有了,我們後人這——“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慨嘆……
附錄:李白贊謝安的詩歌15首
1.憶東山二首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2.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
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樓中見我金陵子,何似陽台雲雨人?
3.遊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病閑久寂寞。歲物徒芬榮。
借君西池遊。聊以散我情。掃雪鬆下去。捫蘿石道行。
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4.永王東巡歌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
5.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沙塵何茫茫,龍虎鬥朝昏。
胡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哲匠感頹運,雲鵬忽飛翻。
組練照楚國,旌旗連海門。西秦百萬眾,戈甲如雲屯。
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皇運有返正,醜虜無遺魂。
談笑遏橫流,蒼生望斯存。冶城訪古蹟,猶有謝安墩。
憑覽周地險,高標絕人喧。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
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白鷺映春洲,青龍見朝暾。
地古雲物在,台傾禾黍繁。我來酌清波,於此樹名園。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繼,惟臣一己,孑然獨存。在生荼酷,無如臣比。……且臣遺孤滿目,顧之惻然,為欲極其求生之心,未能自分於灰土。慺慺之情,可哀可湣。伏願陛下矜其所訴,霈然垂恕,不令微臣銜恨泉壤……
結果這道表被中途耽誤,好久沒有報上去。謝玄契而不舍,最後竟連著上了十幾道奏章,請辭軍權。終於,387年的正月,司馬曜下旨,改授謝玄會稽內史,解去軍職。
謝玄終於回到了東山。
也許,他寧願這一輩子就沒從這兒走出去。想想小的時候,跟隨叔叔還有兄弟姐妹們一起談論詩文,怡情山水的日子,那是再也不會回來了。那個時候,謝家正是一派欣欣向榮,這個國家也還有著生機。可是現在呢,家族在凋落啦,國家也在凋落啦。就是他自己,也已經是滿心的傷痕,一身的病痛。
很快,謝玄在東山附近修建了華麗的“始寧墅”。始寧墅左依太康湖,右臨曹娥江,遠山連綿起伏,近水曲折清幽。他臨水造了一座“桐亭樓”,以供平日居住。後來,謝靈運寫了著名的《山居賦》,說的就是這裏。
謝玄的最後一年,就是在這幽居中度過的,他常常在溪邊垂釣,以打發時光。這時,謝家新一代的“小玉樹”們也成長起來,他們有時也會到他這裏來玩兒。10歲的謝混如珪似玉,3歲的謝靈運鬼靈精怪,大概這就是他最可慰籍的了。
公元388年的正月,謝玄在會稽病逝,時年46歲。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獻武”。隨著謝玄的死,在我們整個歷史上,也可稱之為“獨樹一幟”的陳郡謝氏家族,也終於走過了它的極頂輝煌……
一個王朝的末日
最後,我們就來回頭看一下兒,謝玄離開之後,北府兵以及這個國家的終局。
隨著謝玄辭去了北府統帥,這支軍隊就陷入了瓦解。朝廷裏再沒有人來主持北伐,北方民族的力量也不再那樣強大,這支曾經所向無敵的勁旅,就仿佛一下子銷聲匿跡了。朱序鎮守淮陰,但他卻沒有能力控製住這些北府將領,他們帶著各自的舊部,分散到了淮南的各個地方,再不是一支完整的軍隊。司馬道子也曾試圖操縱他們,但卻沒有成功。
直到公元390年,孝武帝司馬曜任用王恭為兗青二州刺史,以挾製司馬道子,王恭召回了劉牢之,北府兵才又重新登場。王恭出身士族,這一點和謝玄相似,於是一些將領來到了他的麾下。但是十分不同的是,謝玄時的北府兵是用來保衛國家的,但這時的北府兵,卻是內鬥的工具。王恭不能處理好自己和這些下屬的關係,引起了劉牢之的憎恨。當他第二次起兵反司馬道子時,劉牢之卻背叛了他。然後,王恭和他的子弟一併被殺。北府兵的統帥就變成了劉牢之。太原王氏家族,也從此覆滅。
然後桓玄起兵,劉牢之卻又背叛司馬道子,投降了桓玄。桓玄進入建康,除掉司馬道子及其黨羽,緊跟著就奪下劉牢之的兵權。劉牢之想再反桓玄,但終於走投無路,自縊而死。接著就是,桓玄篡位,劉裕起兵。不過這時,劉裕的這支北府兵,已經是他重新組建的,再不是當年的那支軍隊了。在這最後一輪的鬥爭中,譙國桓氏家族,也成為繼太原王氏之後,又一個覆滅的高門。
那麽到了最後,還是我們的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在艱險中生存了下來。王家子弟在“機變”中尋找著自己的定位,謝家子弟在“素退”中沉浸於自己的心靈。於是,也終於成就了,他們這光耀千古的“五朝風流”,也才有了,我們後人這——“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慨嘆……
附錄:李白贊謝安的詩歌15首
1.憶東山二首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2.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
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樓中見我金陵子,何似陽台雲雨人?
3.遊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病閑久寂寞。歲物徒芬榮。
借君西池遊。聊以散我情。掃雪鬆下去。捫蘿石道行。
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4.永王東巡歌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
5.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沙塵何茫茫,龍虎鬥朝昏。
胡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哲匠感頹運,雲鵬忽飛翻。
組練照楚國,旌旗連海門。西秦百萬眾,戈甲如雲屯。
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皇運有返正,醜虜無遺魂。
談笑遏橫流,蒼生望斯存。冶城訪古蹟,猶有謝安墩。
憑覽周地險,高標絕人喧。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
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白鷺映春洲,青龍見朝暾。
地古雲物在,台傾禾黍繁。我來酌清波,於此樹名園。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