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真名士,自風流:謝安這個人 作者:劉雅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說前秦的困難在哪兒啊,對苻堅來說,補充兵力,是個很難辦的事兒。氐族人基數少啊,征上來其他族的兵,又不能跟他一條心。可不像漢人,一旦覺醒,振臂一呼,弄個十幾萬,一點兒不困難。所以說,這個民族問題解決不了,統一全國,那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苻融這個25萬的前鋒就是苻堅唯一的指望,他就想憑這25萬精銳拿下建康呢。
說到這裏,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幾個問題,也就都能解開了。
苻堅為什麽沒給“中軍”派遣有能力的將領?
因為這些人不是用來打仗的,是用來運糧的,那些將軍們得到前麵去衝鋒陷陣,不是當督糧官。他就派些其他的官員,管理一下兒這些人,別搗亂別逃跑就行了。甚至有可能,這支“中軍”,連武器都未必全給配置。不然,這60萬人要一鬧事兒,你還想打東晉,自己的命都未必保得住。
淝水前線一敗,項城的大軍為什麽會跟著消失?
因為這個“大軍”是一群被強逼來的漢人,人家心裏還未必認你前秦這個國家呢。苻堅氣勢盛的時候,隻好先忍著,現在他一敗,那還不趕緊跑。其實跑了是好的,沒有群聚而起,就已經很不錯了。這個,也正是苻堅不願把這些人帶到淝水前線去的原因。
丟了60萬人,苻堅事後也不聞不問?
他根本就沒指望這些人能幹什麽,不過讓他們來充充門麵,嚇唬一下兒東晉,結果東晉沒被嚇住,非要跟他打。那就讓他們來運運糧吧,正好解決這個運輸問題。所以,這些人最後竟一把消失了,苻堅也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
那麽實質上,這個“淝水之戰”的“百萬大軍”,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了。主力就是前鋒,是苻融帶領的25萬精銳。這其中包括慕容垂和慕容暐的鮮卑兵,大約幾萬人。然後,苻堅為了抑製桓沖在上遊的策應,也為了對付鮮卑人,就把慕容垂慕容暐都派到鄖城去了。那麽這前線,就都是他的“嫡係”了。項城的“大軍”,根本就是擺設,基本不具備參戰的條件。
這樣再看這場戰爭,它實際上就是一次,前秦20多萬精銳進攻東晉的戰役。所謂“百萬”,那是苻堅設的局,是嚇唬東晉用的。這樣一看,其實淝水之戰,也的確沒有什麽不可思議呀。
第七章 一場前秦不可能打贏的戰爭
一:“潰敗”與“士氣”
大家都知道,淝水之戰秦軍前線“潰敗”,雖然這次“潰敗”並不是“自潰”,但前秦軍的確沒有硬碰硬地跟人家進行交鋒。有件事很值得注意,這就是,在古代戰爭中,“潰敗”還是很常見的事。就說這個時代吧:
比如我們前麵提到的謝萬,為將不得人心,也沒軍事才能,結果還沒跟敵人打呢,一個退兵令下,兵士們居然就四散奔逃,15000人,沒碰著敵人就弄了個全軍覆沒。虧得謝安事前替他一一拜訪了手下將領,緩和了關係,不然那些將領就把謝萬給殺了。
再比如前秦滅前燕那一戰,王猛以6萬人大敗慕容評40萬大軍,實際上是先後殲滅15萬,剩下那25萬也是“潰敗”。
還有淮南之戰時,前秦進到三阿,謝安派毛安之領4萬人駐紮堂邑,結果前秦2萬騎兵進攻,毛安之也是“潰敗”。
……
所以,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中,敵軍“潰敗”是經常發生的,可並不僅僅隻有這一次啊。那麽,何以會“潰敗”,何以還沒進行正麵交鋒,士兵們就開逃了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士氣!有個流傳很廣的遊戲《三國群英傳》,那裏麵,如果你帶的兵士氣不及格的話,那麽好,你一邊兒打,士兵就一邊兒逃跑,士氣越低,逃得越快。其實正是這個意思。
淝水前線的最後“潰敗”,“士氣”雖然不是決定因素,但肯定也是不及格,也就是說,士兵們不願意打仗,所以遇到打擊就挺不住了。那麽為什麽會這樣兒呢?首先,苻融說得那幾條很重要,一個頻繁征戰,士兵疲乏;另一個,淮南之戰的慘敗還留著陰影,秦軍害怕北府兵。不過除了這些,還有一件事兒,也很值得注意:
按理說,這樣大規模的國對國作戰,對士兵們進行宣傳煽動,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更何況,這次戰爭還是“出師無名”。如果你是正義的,那士氣自然就要高出一籌。可如果你不是正義的呢?可怎麽辦?那你就得大肆炫染,外加迷惑,至少得把自己弄成個“正義的”,你就算騙不了別人,也得先騙過自己的兵。
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一下兒二戰時的日本和德國。那宣傳工作做得,弄得整個兒日本人和德國人,恨不得人人都認為,我們這哪兒是“侵略”啊,我們這是“替天行道”,我們要不進行這“聖戰”,那才叫不正義呢。經過這一番精神鴉片的灌輸,就算你士氣值本來不怎麽樣,我也照樣兒能把你鼓弄上來。但是,再回頭瞧瞧我們前秦,這宣傳煽動工作,就基本沒做。至少史料裏是找不著一點兒蛛絲馬跡。
難道這苻堅就真的想不到這些?其實並不是這樣。關鍵是,他這個宣傳工作根本就沒法兒做!他的國家裏、軍隊裏大部分都是漢人,他能大肆地叫囂說,走,我帶領你們去進行“聖戰”,去消滅你們的國家!你們可要打起精神來!他要這麽一說,本來這些漢人還能幫他運運糧呢,現在要不立即四散奔逃才怪。
所以,苻融這個25萬的前鋒就是苻堅唯一的指望,他就想憑這25萬精銳拿下建康呢。
說到這裏,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幾個問題,也就都能解開了。
苻堅為什麽沒給“中軍”派遣有能力的將領?
因為這些人不是用來打仗的,是用來運糧的,那些將軍們得到前麵去衝鋒陷陣,不是當督糧官。他就派些其他的官員,管理一下兒這些人,別搗亂別逃跑就行了。甚至有可能,這支“中軍”,連武器都未必全給配置。不然,這60萬人要一鬧事兒,你還想打東晉,自己的命都未必保得住。
淝水前線一敗,項城的大軍為什麽會跟著消失?
因為這個“大軍”是一群被強逼來的漢人,人家心裏還未必認你前秦這個國家呢。苻堅氣勢盛的時候,隻好先忍著,現在他一敗,那還不趕緊跑。其實跑了是好的,沒有群聚而起,就已經很不錯了。這個,也正是苻堅不願把這些人帶到淝水前線去的原因。
丟了60萬人,苻堅事後也不聞不問?
他根本就沒指望這些人能幹什麽,不過讓他們來充充門麵,嚇唬一下兒東晉,結果東晉沒被嚇住,非要跟他打。那就讓他們來運運糧吧,正好解決這個運輸問題。所以,這些人最後竟一把消失了,苻堅也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
那麽實質上,這個“淝水之戰”的“百萬大軍”,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了。主力就是前鋒,是苻融帶領的25萬精銳。這其中包括慕容垂和慕容暐的鮮卑兵,大約幾萬人。然後,苻堅為了抑製桓沖在上遊的策應,也為了對付鮮卑人,就把慕容垂慕容暐都派到鄖城去了。那麽這前線,就都是他的“嫡係”了。項城的“大軍”,根本就是擺設,基本不具備參戰的條件。
這樣再看這場戰爭,它實際上就是一次,前秦20多萬精銳進攻東晉的戰役。所謂“百萬”,那是苻堅設的局,是嚇唬東晉用的。這樣一看,其實淝水之戰,也的確沒有什麽不可思議呀。
第七章 一場前秦不可能打贏的戰爭
一:“潰敗”與“士氣”
大家都知道,淝水之戰秦軍前線“潰敗”,雖然這次“潰敗”並不是“自潰”,但前秦軍的確沒有硬碰硬地跟人家進行交鋒。有件事很值得注意,這就是,在古代戰爭中,“潰敗”還是很常見的事。就說這個時代吧:
比如我們前麵提到的謝萬,為將不得人心,也沒軍事才能,結果還沒跟敵人打呢,一個退兵令下,兵士們居然就四散奔逃,15000人,沒碰著敵人就弄了個全軍覆沒。虧得謝安事前替他一一拜訪了手下將領,緩和了關係,不然那些將領就把謝萬給殺了。
再比如前秦滅前燕那一戰,王猛以6萬人大敗慕容評40萬大軍,實際上是先後殲滅15萬,剩下那25萬也是“潰敗”。
還有淮南之戰時,前秦進到三阿,謝安派毛安之領4萬人駐紮堂邑,結果前秦2萬騎兵進攻,毛安之也是“潰敗”。
……
所以,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中,敵軍“潰敗”是經常發生的,可並不僅僅隻有這一次啊。那麽,何以會“潰敗”,何以還沒進行正麵交鋒,士兵們就開逃了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士氣!有個流傳很廣的遊戲《三國群英傳》,那裏麵,如果你帶的兵士氣不及格的話,那麽好,你一邊兒打,士兵就一邊兒逃跑,士氣越低,逃得越快。其實正是這個意思。
淝水前線的最後“潰敗”,“士氣”雖然不是決定因素,但肯定也是不及格,也就是說,士兵們不願意打仗,所以遇到打擊就挺不住了。那麽為什麽會這樣兒呢?首先,苻融說得那幾條很重要,一個頻繁征戰,士兵疲乏;另一個,淮南之戰的慘敗還留著陰影,秦軍害怕北府兵。不過除了這些,還有一件事兒,也很值得注意:
按理說,這樣大規模的國對國作戰,對士兵們進行宣傳煽動,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更何況,這次戰爭還是“出師無名”。如果你是正義的,那士氣自然就要高出一籌。可如果你不是正義的呢?可怎麽辦?那你就得大肆炫染,外加迷惑,至少得把自己弄成個“正義的”,你就算騙不了別人,也得先騙過自己的兵。
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一下兒二戰時的日本和德國。那宣傳工作做得,弄得整個兒日本人和德國人,恨不得人人都認為,我們這哪兒是“侵略”啊,我們這是“替天行道”,我們要不進行這“聖戰”,那才叫不正義呢。經過這一番精神鴉片的灌輸,就算你士氣值本來不怎麽樣,我也照樣兒能把你鼓弄上來。但是,再回頭瞧瞧我們前秦,這宣傳煽動工作,就基本沒做。至少史料裏是找不著一點兒蛛絲馬跡。
難道這苻堅就真的想不到這些?其實並不是這樣。關鍵是,他這個宣傳工作根本就沒法兒做!他的國家裏、軍隊裏大部分都是漢人,他能大肆地叫囂說,走,我帶領你們去進行“聖戰”,去消滅你們的國家!你們可要打起精神來!他要這麽一說,本來這些漢人還能幫他運運糧呢,現在要不立即四散奔逃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