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正麵反麵都有兩個典型的例子,先來說說正麵的:


    徐邈:這位是京口人,從小就人品端正,舉止有度,勤奮地讀書、做學問,很有見識。謝安了解後,十分欣賞他,這就屬於“德才兼備”型的呀,於是謝安就把徐邈推薦給了孝武帝司馬曜,後來做了中書侍郎。徐邈也的確不負謝安的希望,在中書一幹10年,為官清簡寬宏,為人穩重縝密,從不參與後來皇室那些陰險的權謀。司馬曜欣賞他的學識,又敬重他的為人,一有疑問,就去向他請教,要不是一不留神被張貴人弄死了,他還想任命徐邈擔任更重要的官職呢。


    範寧:這一位,跟徐邈相比,就有個性得多了。他最大的個性就是——剛正不阿。範寧也極有學問,而且,他還有個極大的愛好,就是開學校。從前桓溫當政時,範寧受到了壓抑,桓溫死後,他才當了個餘杭縣令。當縣令的時候,他就大辦學校,召收四方的學生,講授儒學,一時間,就連這一帶的社會風氣,都因為他的大力辦學,好轉了不少。謝安十分欣賞他,也舉薦他當了中書侍郎。他跟徐邈,一起輔佐司馬曜,本來挺好,但範寧為人太剛正了,結果那個讒佞的王國寶就容不下他,最後被排擠出了中樞。後來範寧當了豫章太宋,接著大辦鄉學,招收四方學生,甚至自己出錢給學生當費用。百姓們也都特別擁戴他。到了清朝時,餘杭、揚州一帶的百姓還給他塑像,把他看成和韓愈一樣的先賢呢。


    說到這裏,就有個挺有趣的問題了,這兩位,都是很得謝安愛重的,也的確是“德才兼備”型,不過,他們倆可都是“儒學”名士啊,跟那時的風流玄學人物,根本不是一個路數兒。謝安自己,也是一個極典型的玄學名士嗎。那麽他為什麽還會這麽看重他們呢?這裏頭的原因,應該有兩個:


    一個,謝安的治國之道,是道家思想無疑,但很多方麵,他其實也融合了一些儒家思想的。我們歷來成功的政治家,其實大多數都是外儒內道型,隻不過,不同的人,儒道所占的比例不一樣罷了。謝安應該算是道家比例極高的一位了,但是他也並沒有完全扔了儒家。


    另一個,這很可能是出於他的長遠打算,他希望司馬曜長大以後,不要像他老爹司馬昱那樣,“當個名士真不錯,可憐不幸做君王”,畢竟這天下是司馬家的,他謝安這個位置不可能長久,真要長久這事兒就不對了。所以,他是做了一係列振興皇權的事,這個後麵還會說到。向司馬曜推薦正直博學的儒士,也是他要“振皇權”的一個步驟。當個名士,逍遙山水間,這沒問題。但當個皇上,卻整天清談,啥實際事兒都不會幹,那可不行啊。


    說完了正麵兒的,我們就來再看看這兩個反例。


    不過說起這兩位,那可真是了不得,個個尊貴無比,而且還跟謝安關係極近。這兩位就是——謝家自己的女婿,琅邪王氏的王珣,太原王氏的王國寶。


    有才無“德”的王珣


    首先說,這裏這個無“德”,是指謝安的想法。其實王珣這個人,就是比較熱衷於仕途,也頗有心機,懂得相時而變,在謝安去世後,他通過自己的經營,當了尚書令這樣的大官呢。其實要說,這也是琅邪王氏的一個特點,“狡兔三窟”的王衍,“善處興廢”的王導,都有這個味道。王謝這三家大族,琅邪王氏是比較會為自己家打算的,這也是人家始終能保持“第一高門”這稱號的原因之一。太原王氏比較忠直,變通上差一些。陳郡謝氏呢?從謝安以後,是“素退為業”,不爭權不奪利,啥也不參與。不參與,那這顯赫自然就不如人家了。像王珣這樣的人,要在我們現代社會裏,可算是有本事的了。但是,他就是入不了謝安的眼。


    王珣是琅邪王氏裏最尊貴的子弟了,他是王導丞相的嫡孫,娶了謝萬的女兒為妻。王珣從小就很有名氣,是一時的才俊,書法也非常好。就是這麽一個人,謝安卻看不上他,後來竟跟王家離婚了。那時候輕視禮儀,離婚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王獻之娶了郗家的小姐,後來郗家敗落了,王家就逼著王獻之離婚,再娶司馬昱的新安公主。王獻之心裏老大不樂意,臨死還念念不忘前妻。不過,畢竟人家是男家提出來呀,離了也不丟人。但謝家是女兒啊,謝安居然也不在乎,女兒回來,咱們另嫁他人。這名節禮法,在他眼裏幾乎就是視同無物。


    謝安為什麽這樣看不上王珣?史書說,因為王珣同桓溫十分密切,和謝安之間就產生了嫌疑。不過,這裏麵很可能還有一些內情。


    桓溫最親近的這兩位手下,郗超和王珣,其實他們倆不大一樣。郗超這個人不像王珣這樣看中功名,他幫桓溫更多是出於自己的意願,但王珣就不同。桓溫對王珣來說,更重要的是仕進的手段,其實這也無可厚非,謝安、王坦之他們也是這麽出來的,但關鍵在於,他當時還跟桓溫一條心。可等桓溫不行了,他這“心”也立刻沒了,又跑回朝廷來了。那從前他對桓溫那一套就全是假的。這在謝安眼裏,可就是“無德”了。他就不喜歡這樣兒的人。


    而且王珣回來的時候,桓家勢力還強,謝安正在煞廢苦心地削弱桓家呢,王珣這個見哪邊兒勢強就往哪邊兒倒的人物,要在朝廷當個官兒,哪怕做個侍中呢,也保不齊跟桓家裏應外合。桓家不是一向朝裏沒人嗎,這回就整好有了。所以,謝安也不想讓他當重要的官兒。但是王珣出身好,名望好,朝裏那時候還有王彪之,他還是謝家的女婿。人家推舉王珣,還以為謝安會十分高興呢。謝安想攔都未必能攔得住。結果,一不做,二不休,謝安和王家離婚了。也不知道這裏有沒有女兒的原因為導火索什麽的(比如像道韞那樣兒的抱怨),反正結果就是,兩家絕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真名士,自風流:謝安這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雅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雅茹並收藏真名士,自風流:謝安這個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