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仇說他們哪有這個感召力,都是劉銘傳當年仁政的善果呀。
劉永福問她此話怎講?
石超指著正飛馬馳來的馬來詩媛說,這馬來詩媛是番民裏的女傑,當年劉大帥以德撫番,使他們有了好日子,今天日本人要占台灣,他們當然要起而自衛。
劉永福不勝感嘆:“孔子說苛政猛於虎。孔子沒說仁政親如什麽,但我看到了仁政的好處,也用你們出家人的話吧,是善果。”
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第五章第三十二節(2)
台灣民眾自發抗日的壯舉不能不刺激紫禁城的中樞神經。
已經二十三歲開始親政的光緒皇帝情緒顯得很激動,他說:“我們不能屈從日本人壓力,支持劉永福、丘逢甲他們打嘛,打贏了,我們又可以收回台灣,打不贏我們並不損失什麽。”
西太後說:“他們這是添亂。這好比是,大人把孩子過繼給別人了,人家來領人,孩子自己不幹,能行嗎?你說說,胳膊能擰過大腿嗎?”
李鴻章說,現在日本方麵天天抗議,丘逢甲、唐景崧他們打的很猛,日本人實際接收不了。隻有向清政府施壓。
光緒斥責他,都是你無能,窩窩囊囊地簽了個《馬關條約》。
李鴻章說,臣也是割肉一樣痛,再不簽,日本人還會進攻山東,那,連遼東半島也不保了。按他的說法,他賣了台灣是占了便宜。
西太後說:“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對唐景崧他們怎麽辦好啊?”
李鴻章說:“既然他們自稱民軍抗日,我們裝聾作啞最好,萬一他們打勝了,台灣就又回來了。隻不過,日本人在那吃了虧,回過頭來找我們出氣。”
西太後說:“別叫他們惹事了,叫軍機處擬一首旨。唐景崧、劉永福他們不代表朝廷,咱可對日本人說,我們下旨不好使了。咱們可在上諭裏限製上海、廣東、兩湖的大員們往台灣運軍械、給養。廣東聽說連兵也派過去了,這叫日本人抓住口實就不行了。”
李鴻章說:“臣馬上要去兩廣赴任,此事請劉坤一辦吧。”
光緒皇帝拿了一迭紙,是一份台灣紳民向中外各界發布的文告。文告說,驅逐日寇之後再請命中朝,台灣實為中國之一體,血肉相連,他們今天奮起抗日,是要抗拒日本,使台灣仍能成為祖國之血肉一體。光緒念到此處,眼中含淚,激動地說:“台灣是大清的孩子,我們忍心把孩子扔給虎狼嗎?”
西太後大為不悅,站起來拂袖而去:“皇上已經親政了,我是多此一舉,你看著辦吧。”
一下子又陷入了尷尬的僵局。
這已是一八九五年的十月十八日,劉永福和馬來詩媛、陳天仇、石超、汪小洋等人站在平安炮台上向下望去,日軍正在雲集,準備攻城。
劉永福問各路現在準備的怎麽樣了?
誰都明白目前處境的險惡,陳天仇說:“隻能背水一戰了。”
自從唐景崧借著雅打商船跑回大陸後,他們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各省得到了朝廷的旨意,也陸續斷了對台灣民眾抗日軍的資助。
馬來詩媛說:“可恨西太後那老太婆,我們抗日,你幹嘛不讓各省接濟我們呀!”
石超說:“此城危如累卵,旦夕要破,我們惟一的選擇是與城共存亡。不過劉將軍,你是有用之人,你退回大陸雲吧……”
劉永福說:“我為什麽苟且偷生!兩江張之洞,兩廣李鴻章,北洋大臣劉坤一,我都去求助了,惟張之洞派人來支持了一下,別人都指不上,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灣人民啊!”說罷淚如雨下。
這時攻城的炮聲響了,日軍呀呀叫著開始集團衝鋒。
平安城上的中國士兵在抵抗。但很快沒有子彈了,他們把大團蘸了煤油的被子、棉絮點上火擲下城去,日本兵被燒得滿地打滾,暫時退下去了。
士兵們躺在城牆上無力地喘著,提來一鍋稀飯,陳天仇舀了一勺子,隻有幾個米粒。她扔下勺子嘆了口氣。有幾個士兵來舀湯喝,個個走路直打晃,他們三天沒吃一頓飽飯了。
陳天仇也一陣陣眩暈,對石超、汪小洋說:“不用日寇進攻,我們也都會餓死的。”她找了一段女牆坐下來,石超也坐了下來。
陳天仇問他:“你還想回寺廟裏去嗎?”
石超無力地笑了:“其實,你我都明白,佛門並不是歸宿,你我的佛緣都太淺啊。”
陳天仇淒傷地笑了。
汪小洋已經受傷,渾身血跡,他倚在女牆上說:“我們回去,也沒有安身立命的廟宇了,師傅說了,一旦日本人上島,他就點著廟宇,與定國寺一起化為灰燼。”
二人默然。
汪小洋漸漸氣逆,終於歪了一下頭,死去。
通元上人說到做到,日兵正在基隆港登陸那天,他站到了山岩上的定國寺山門前,老態龍鍾的通元上人耳畔是山風和鍾鼓之聲,他十分安靜地向幾個小沙彌點點頭。
幾個小沙彌將火把扔進了大殿。
頓時烈火熊熊,火蟒狂舞,嗶剝作響。
通元上人從容地向火海走去,一步步溶入了烈火中。
平安炮台的槍聲又密集起來。陳天仇和石超都轉身沖外,舉槍向下射擊,石超隻打了兩發,不打了。
劉永福問她此話怎講?
石超指著正飛馬馳來的馬來詩媛說,這馬來詩媛是番民裏的女傑,當年劉大帥以德撫番,使他們有了好日子,今天日本人要占台灣,他們當然要起而自衛。
劉永福不勝感嘆:“孔子說苛政猛於虎。孔子沒說仁政親如什麽,但我看到了仁政的好處,也用你們出家人的話吧,是善果。”
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第五章第三十二節(2)
台灣民眾自發抗日的壯舉不能不刺激紫禁城的中樞神經。
已經二十三歲開始親政的光緒皇帝情緒顯得很激動,他說:“我們不能屈從日本人壓力,支持劉永福、丘逢甲他們打嘛,打贏了,我們又可以收回台灣,打不贏我們並不損失什麽。”
西太後說:“他們這是添亂。這好比是,大人把孩子過繼給別人了,人家來領人,孩子自己不幹,能行嗎?你說說,胳膊能擰過大腿嗎?”
李鴻章說,現在日本方麵天天抗議,丘逢甲、唐景崧他們打的很猛,日本人實際接收不了。隻有向清政府施壓。
光緒斥責他,都是你無能,窩窩囊囊地簽了個《馬關條約》。
李鴻章說,臣也是割肉一樣痛,再不簽,日本人還會進攻山東,那,連遼東半島也不保了。按他的說法,他賣了台灣是占了便宜。
西太後說:“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對唐景崧他們怎麽辦好啊?”
李鴻章說:“既然他們自稱民軍抗日,我們裝聾作啞最好,萬一他們打勝了,台灣就又回來了。隻不過,日本人在那吃了虧,回過頭來找我們出氣。”
西太後說:“別叫他們惹事了,叫軍機處擬一首旨。唐景崧、劉永福他們不代表朝廷,咱可對日本人說,我們下旨不好使了。咱們可在上諭裏限製上海、廣東、兩湖的大員們往台灣運軍械、給養。廣東聽說連兵也派過去了,這叫日本人抓住口實就不行了。”
李鴻章說:“臣馬上要去兩廣赴任,此事請劉坤一辦吧。”
光緒皇帝拿了一迭紙,是一份台灣紳民向中外各界發布的文告。文告說,驅逐日寇之後再請命中朝,台灣實為中國之一體,血肉相連,他們今天奮起抗日,是要抗拒日本,使台灣仍能成為祖國之血肉一體。光緒念到此處,眼中含淚,激動地說:“台灣是大清的孩子,我們忍心把孩子扔給虎狼嗎?”
西太後大為不悅,站起來拂袖而去:“皇上已經親政了,我是多此一舉,你看著辦吧。”
一下子又陷入了尷尬的僵局。
這已是一八九五年的十月十八日,劉永福和馬來詩媛、陳天仇、石超、汪小洋等人站在平安炮台上向下望去,日軍正在雲集,準備攻城。
劉永福問各路現在準備的怎麽樣了?
誰都明白目前處境的險惡,陳天仇說:“隻能背水一戰了。”
自從唐景崧借著雅打商船跑回大陸後,他們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各省得到了朝廷的旨意,也陸續斷了對台灣民眾抗日軍的資助。
馬來詩媛說:“可恨西太後那老太婆,我們抗日,你幹嘛不讓各省接濟我們呀!”
石超說:“此城危如累卵,旦夕要破,我們惟一的選擇是與城共存亡。不過劉將軍,你是有用之人,你退回大陸雲吧……”
劉永福說:“我為什麽苟且偷生!兩江張之洞,兩廣李鴻章,北洋大臣劉坤一,我都去求助了,惟張之洞派人來支持了一下,別人都指不上,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灣人民啊!”說罷淚如雨下。
這時攻城的炮聲響了,日軍呀呀叫著開始集團衝鋒。
平安城上的中國士兵在抵抗。但很快沒有子彈了,他們把大團蘸了煤油的被子、棉絮點上火擲下城去,日本兵被燒得滿地打滾,暫時退下去了。
士兵們躺在城牆上無力地喘著,提來一鍋稀飯,陳天仇舀了一勺子,隻有幾個米粒。她扔下勺子嘆了口氣。有幾個士兵來舀湯喝,個個走路直打晃,他們三天沒吃一頓飽飯了。
陳天仇也一陣陣眩暈,對石超、汪小洋說:“不用日寇進攻,我們也都會餓死的。”她找了一段女牆坐下來,石超也坐了下來。
陳天仇問他:“你還想回寺廟裏去嗎?”
石超無力地笑了:“其實,你我都明白,佛門並不是歸宿,你我的佛緣都太淺啊。”
陳天仇淒傷地笑了。
汪小洋已經受傷,渾身血跡,他倚在女牆上說:“我們回去,也沒有安身立命的廟宇了,師傅說了,一旦日本人上島,他就點著廟宇,與定國寺一起化為灰燼。”
二人默然。
汪小洋漸漸氣逆,終於歪了一下頭,死去。
通元上人說到做到,日兵正在基隆港登陸那天,他站到了山岩上的定國寺山門前,老態龍鍾的通元上人耳畔是山風和鍾鼓之聲,他十分安靜地向幾個小沙彌點點頭。
幾個小沙彌將火把扔進了大殿。
頓時烈火熊熊,火蟒狂舞,嗶剝作響。
通元上人從容地向火海走去,一步步溶入了烈火中。
平安炮台的槍聲又密集起來。陳天仇和石超都轉身沖外,舉槍向下射擊,石超隻打了兩發,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