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遝奏摺是這幾個月來的上奏,其中對她有貶有褒,但讓她深刻的是父親的幾次上奏。
父親自十年前起便信奉佛道,在朝中已無實職,給官家上奏的不過是一些請安的摺子。這些摺子每月便有一封,無一例外的都在問聖上淑妃娘娘安好與否。
阿熒一直不願麵對父親,看罷這些奏摺後又不悅的將其丟在長案上。案上的摺子被淩亂的堆成一座小山,隨後又被那撒氣丟過來的摺子推到了地上,散落得一地都是。
阿熒顧不著生氣,忙的蹲下來將地上的摺子都撿起來。而後她又見有人推門而入,便慌張的站起來也不顧胳膊重重的撞在了案角上。
那人身著一身常服,走進來便問她,“怎麽樣了?”
她以為他所問的是桌子上那堆奏摺,遂答道:“妾身都看完了。”
他靠近她,想要脫了她的外衣去看她的胳膊卻被阿熒掙脫了。
“不打緊的。”阿熒往後退了一步,低聲問道:“妾身已經讀完了,是否可以離開了。”
“可以。”他道:“隻是你看完之後可有什麽想法?”。
“妾身沒有想法。” 她低眉欠了欠身,離去了。
第40章 鎖章
第41章 漸遠
四月初夏的時候,肖美人因懷上皇長子,聖上龍顏大悅將其冊封為昭儀。
阿熒心裏雖不怎麽高興,但還是命人準備了賀禮親自送去。
阿熒到肖昭儀所住的瑞禧殿時昭儀在翻看古書典籍,像是在給還未降生的嬰孩取名。
阿熒進門後,霜肖昭儀向阿熒請安。阿熒瞥了一眼她的腹部,還未隆起,想來不過三四個月。
而後肖昭儀忙請她坐下,二人互相寒暄了幾句,阿熒便回去了。
這是阿熒第一次這般仔細的打量了這個姑娘,不過二八年華的她舉止端莊,做事沉穩,實在討人喜歡。
阿熒甚至有些自卑,覺得自己空比人年長了幾歲歲。
晚間,官家至凝心殿。阿熒見他喜色難掩,遂問:“發生了什麽好事?”
“嫣兒生了,是個女兒。”他說道。
阿熒一時竟也跟著他高興了起來,忙問:“叫什麽名字?”
“我還未想好。”他道:“不如你來想?”
阿熒聽後,忙拒絕,“這怎麽好,若是取得難聽了嫣兒心裏肯定怨死我了。”
“以朕的名義賜名,她不敢怨。”他笑。
而後,他拿出來一封信,阿熒接過隻見上頭寫著“阿姊親啟”。
“給我的?”阿熒問:“是二妹?”
他點頭。
阿熒拆開信封,打開信紙,一行行娟秀的字跡映入眼簾。上麵的內容很家常,不過是問安和告訴自己她近來安好。若姝在書信上寫道,這兩年來她為燕帝誕下一子,已從才人升上了貴妃。又道恭賀阿姊嫁入天家,阿姊自幼伴聖上左右,聖上定當對阿姊更加情深義重。
“上麵都寫了什麽?”
阿熒忽聽他這麽問,放下信紙道:“也沒什麽,不過是一封尋常家書。”
他沒多問,卻又聽阿熒問道:“這信是多久之前到的?”
“今日隨燕國的特使一同到的。”他說,“還有一封是給你父親的,我已命人送去了國公府。”
“燕國特使?”阿熒也不知道為何一提起燕國二字,她便想起了四哥。
她望著他,緘默了許久,過後又開口道:“你帶我去見見四哥罷。”
“好。”他聽後,竟也未拒絕。
帝陵位於京城西側,是京都與淶州交界之地,自本朝建立至今已有五位皇帝葬於此地。
此陵園莫約八千餘頃,四麵環山,山下有一河流自東向西汨汨而流。
自何琰川被押送歸京後,便一直在此為先帝守靈,不曾踏出過帝陵半步。
駕車過了石坊,有一?p?鐐凶攀?碑,隨後穿過一條神道,神道的盡頭佇立著一位身著麻衣的男子。
阿熒剛想要開口喊四哥,便見四哥身側站著一位身著布衣身形高挑的婦人。
那婦人見了聖上和阿熒,便與何琰川一同走上前來向聖上和她請安。
她對著那婦人打量了許久,忽然想起來她與一個熟人有九分相似,細細打量後卻又難以置信的喊出了舊人的名字,對婦人道:“你是... ...正宜?”
那人對阿熒行禮後道:“回娘娘,正是。”
阿熒著實詫異,在她的印象之中,正宜一直是一個男子,為何今日突然就變成了一個婦人?
她看向四哥,但何琰川好似並未看出她的疑惑,隻是生分的問候她道:“娘娘近來可還安好?”
“一切都好。”阿熒這樣答道。
阿熒好似有千言萬語想要對四哥說,可是話到了嘴邊卻又說不出來,隻剩哽咽。
而後淚水盈盈,喉嚨口也一陣酸楚。
原本對他思念甚深,好不容易見麵後卻又隻是無言。
她與四哥,早就疏遠了。
隨後一行人祭拜先祖,阿熒再也未與四哥有半句交談,而何琰川自始至終也隻是畢恭畢敬地喚她一句“娘娘。”
父親自十年前起便信奉佛道,在朝中已無實職,給官家上奏的不過是一些請安的摺子。這些摺子每月便有一封,無一例外的都在問聖上淑妃娘娘安好與否。
阿熒一直不願麵對父親,看罷這些奏摺後又不悅的將其丟在長案上。案上的摺子被淩亂的堆成一座小山,隨後又被那撒氣丟過來的摺子推到了地上,散落得一地都是。
阿熒顧不著生氣,忙的蹲下來將地上的摺子都撿起來。而後她又見有人推門而入,便慌張的站起來也不顧胳膊重重的撞在了案角上。
那人身著一身常服,走進來便問她,“怎麽樣了?”
她以為他所問的是桌子上那堆奏摺,遂答道:“妾身都看完了。”
他靠近她,想要脫了她的外衣去看她的胳膊卻被阿熒掙脫了。
“不打緊的。”阿熒往後退了一步,低聲問道:“妾身已經讀完了,是否可以離開了。”
“可以。”他道:“隻是你看完之後可有什麽想法?”。
“妾身沒有想法。” 她低眉欠了欠身,離去了。
第40章 鎖章
第41章 漸遠
四月初夏的時候,肖美人因懷上皇長子,聖上龍顏大悅將其冊封為昭儀。
阿熒心裏雖不怎麽高興,但還是命人準備了賀禮親自送去。
阿熒到肖昭儀所住的瑞禧殿時昭儀在翻看古書典籍,像是在給還未降生的嬰孩取名。
阿熒進門後,霜肖昭儀向阿熒請安。阿熒瞥了一眼她的腹部,還未隆起,想來不過三四個月。
而後肖昭儀忙請她坐下,二人互相寒暄了幾句,阿熒便回去了。
這是阿熒第一次這般仔細的打量了這個姑娘,不過二八年華的她舉止端莊,做事沉穩,實在討人喜歡。
阿熒甚至有些自卑,覺得自己空比人年長了幾歲歲。
晚間,官家至凝心殿。阿熒見他喜色難掩,遂問:“發生了什麽好事?”
“嫣兒生了,是個女兒。”他說道。
阿熒一時竟也跟著他高興了起來,忙問:“叫什麽名字?”
“我還未想好。”他道:“不如你來想?”
阿熒聽後,忙拒絕,“這怎麽好,若是取得難聽了嫣兒心裏肯定怨死我了。”
“以朕的名義賜名,她不敢怨。”他笑。
而後,他拿出來一封信,阿熒接過隻見上頭寫著“阿姊親啟”。
“給我的?”阿熒問:“是二妹?”
他點頭。
阿熒拆開信封,打開信紙,一行行娟秀的字跡映入眼簾。上麵的內容很家常,不過是問安和告訴自己她近來安好。若姝在書信上寫道,這兩年來她為燕帝誕下一子,已從才人升上了貴妃。又道恭賀阿姊嫁入天家,阿姊自幼伴聖上左右,聖上定當對阿姊更加情深義重。
“上麵都寫了什麽?”
阿熒忽聽他這麽問,放下信紙道:“也沒什麽,不過是一封尋常家書。”
他沒多問,卻又聽阿熒問道:“這信是多久之前到的?”
“今日隨燕國的特使一同到的。”他說,“還有一封是給你父親的,我已命人送去了國公府。”
“燕國特使?”阿熒也不知道為何一提起燕國二字,她便想起了四哥。
她望著他,緘默了許久,過後又開口道:“你帶我去見見四哥罷。”
“好。”他聽後,竟也未拒絕。
帝陵位於京城西側,是京都與淶州交界之地,自本朝建立至今已有五位皇帝葬於此地。
此陵園莫約八千餘頃,四麵環山,山下有一河流自東向西汨汨而流。
自何琰川被押送歸京後,便一直在此為先帝守靈,不曾踏出過帝陵半步。
駕車過了石坊,有一?p?鐐凶攀?碑,隨後穿過一條神道,神道的盡頭佇立著一位身著麻衣的男子。
阿熒剛想要開口喊四哥,便見四哥身側站著一位身著布衣身形高挑的婦人。
那婦人見了聖上和阿熒,便與何琰川一同走上前來向聖上和她請安。
她對著那婦人打量了許久,忽然想起來她與一個熟人有九分相似,細細打量後卻又難以置信的喊出了舊人的名字,對婦人道:“你是... ...正宜?”
那人對阿熒行禮後道:“回娘娘,正是。”
阿熒著實詫異,在她的印象之中,正宜一直是一個男子,為何今日突然就變成了一個婦人?
她看向四哥,但何琰川好似並未看出她的疑惑,隻是生分的問候她道:“娘娘近來可還安好?”
“一切都好。”阿熒這樣答道。
阿熒好似有千言萬語想要對四哥說,可是話到了嘴邊卻又說不出來,隻剩哽咽。
而後淚水盈盈,喉嚨口也一陣酸楚。
原本對他思念甚深,好不容易見麵後卻又隻是無言。
她與四哥,早就疏遠了。
隨後一行人祭拜先祖,阿熒再也未與四哥有半句交談,而何琰川自始至終也隻是畢恭畢敬地喚她一句“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