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走到門口道:“還有奏本未看完。”
第21章 又年
暮春的時節是雨水最多的時候。分明前兩日還天朗氣清,這幾日連下了好幾場雨弄得到處濕漉漉的。
這一日,阿熒本在屋中練箏,忽而聽聞問薇過來道:“安太妃來了。”
她停了手對問薇道:“太妃怎的好端端的跑來?讓她進來罷。”
問薇道:“是。”後便開門將門外之人請了進來。
阿熒見了太妃,忙請她入座,又命人上了茶。自舅舅去後,阿熒便再也沒有見過安太妃了。舅舅尚在世時後宮妃嬪共有百餘人,其中貴妃一人,妃二人,一昭儀,一昭容,一婕妤外其餘人皆被送出了宮外。留在宮內的太妃們皆住在西宮,與阿熒的凝月閣相隔有些距離,加之太妃們又不大愛走動,即便是逢年過節都不一定有機會看她們露一次麵。
阿熒看安太妃穿著一件鬆垮的外衣,應是舊時的衣裳。又見她消瘦許多,故問:“太妃近來可是病過了?”
安太妃放下茶杯,緩緩點頭道:“年前病過了,不過大好了。”
“是如何病的?”阿熒又問。
“唉。”安太妃嘆了一聲,對阿熒緩緩道:“自川兒出宮後我便極少見到他了。本來官家是準許他每月十五進宮給我請安的,可近來官家又讓他去南邊平山匪,我已許久都不曾與川兒在一塊好好說過話了。”
阿熒聽後,確實想起來自己自從年後就不曾見過何琰川了。她自是聽說了南方豫章縣外山匪猖獗,顧官家派了永平郡王前往南邊剿匪。
“是啊,我好似也許久沒有見到過他了。”阿熒說道。
安太妃說著,竟起著手帕掩麵啜泣,她一麵哭著一麵對阿熒道:“我總覺得川兒還這樣小,怕他一人在外會出什麽意外,可有不敢向官家去說。”
阿熒見她無端端哭了起來,又不知道該如何勸她,思來想去後說道:“四哥自幼時便聰慧,身子骨又很硬朗,想來不會發生什麽意外,太妃安心吧。”
“也是,也是。”太妃聽罷,忙拭了拭淚,對阿熒訕訕道:“是我老了,一個人住有些無趣,又什麽人陪我說話,總是多想。”
“無妨。”阿熒即刻,道:“太妃若是不嫌棄我這兒,可以常來。”
太妃聽後,抬眸望向她道:“那真是太好了。”
這一日安太妃在阿熒屋中待了小半個時辰便離開了。待人離去之後,向雪還覺得納悶,“平日裏也不怎麽熟悉,怎麽今日好端端的來我們這兒?”
阿熒亦是不知道安太妃今日怎麽無端來找自己,又聽若竹道:“些許真的是寂寞了。”
向雪聽後感嘆道:“當皇帝的女人真是不好過,皇帝在世時不見得得寵,皇帝去後又備受冷落。即便是誕下龍嗣也不能時常相見,好似要一輩子困死在這兒似的。”
向雪剛說完,便見若竹的臉色不好,遂忙說:“我胡亂說的,以後不說這話了。”
阿熒倒覺得向雪說的正如自己所想,莫說是誕下何琰川的安太妃,就算是當上太後的舅母亦是讓人覺得可憐。
她前些日子去給舅母請安的時候正發現舅母無端的坐在椅上嘆氣,自顧自的嘆了幾聲過後又開始無端端的哭了起來。她問嫣兒發生了何事,嫣兒隻對她說是母親又思念起父皇了。
可比起其他未曾給舅舅誕下皇子的嬪妃相比,安太妃亦或是舅母就要好上許多了。舅母自然不必論,就說安太妃如今仍可以一人住在一殿內有宮人服侍,不似那些舅舅在位時品階低又無子嗣的宮嬪,被攆出宮去後須得青燈古佛了此一生。
阿熒未曾想到三日過後,安太妃便命人來請了阿熒到她殿中坐一坐。阿熒想著安太妃一人在殿中可憐,便隨著太妃差來的小黃門到了思安殿。
自先帝龍馭上賓後安太妃便一直住在此地,殿內外都還寬敞,隻是略少了些花草景觀。太妃笑著迎阿熒到殿中,又向阿熒解釋說是自己懶得打理殿外的花草,命人都砍了去,遂覺得冷清了些。
阿熒在安太妃殿中陪著太妃一個下午,太妃又是送阿熒鐲子又是說若是有一個入阿熒一般能陪自己說體己話的女兒便好。阿熒直到夜色將臨才回到自己屋中。
這一夜,官家照例應留宿在皇後處。
肖琦露在殿中等了他許久,直到子時過半才見到了他。
她屏退了下人,一麵幫他脫去了外衣一麵道:“官家,今日阿熒去了安太妃處,是否需要妾身提醒一下阿熒。”
“不必了,即便是她示好阿熒,鄭國公也不會聽命於她,嶺南亦是。”何琰勛道:“他得不到阿熒,亦得不到嶺南,更不必說朕的位子。”
“可阿熒好似是中意林川郡王的,若阿熒真要嫁給他,嶺南必定效忠於他。”肖琦露幫他整理好衣衫,又將麵巾遞給他道:“嶺南與京都相隔遙遠,若是叛變恐不好收復。況且今太皇太後已逝,官家與嶺南... ...”
“你想說什麽?”他淡然問道。
“妾身知道官家是中意阿熒的,不如... ...”
“你不必說了。”何琰勛走至床邊坐下道:“即便是沒有皇祖母和阿熒,朕也能鎮住嶺南。”
第21章 又年
暮春的時節是雨水最多的時候。分明前兩日還天朗氣清,這幾日連下了好幾場雨弄得到處濕漉漉的。
這一日,阿熒本在屋中練箏,忽而聽聞問薇過來道:“安太妃來了。”
她停了手對問薇道:“太妃怎的好端端的跑來?讓她進來罷。”
問薇道:“是。”後便開門將門外之人請了進來。
阿熒見了太妃,忙請她入座,又命人上了茶。自舅舅去後,阿熒便再也沒有見過安太妃了。舅舅尚在世時後宮妃嬪共有百餘人,其中貴妃一人,妃二人,一昭儀,一昭容,一婕妤外其餘人皆被送出了宮外。留在宮內的太妃們皆住在西宮,與阿熒的凝月閣相隔有些距離,加之太妃們又不大愛走動,即便是逢年過節都不一定有機會看她們露一次麵。
阿熒看安太妃穿著一件鬆垮的外衣,應是舊時的衣裳。又見她消瘦許多,故問:“太妃近來可是病過了?”
安太妃放下茶杯,緩緩點頭道:“年前病過了,不過大好了。”
“是如何病的?”阿熒又問。
“唉。”安太妃嘆了一聲,對阿熒緩緩道:“自川兒出宮後我便極少見到他了。本來官家是準許他每月十五進宮給我請安的,可近來官家又讓他去南邊平山匪,我已許久都不曾與川兒在一塊好好說過話了。”
阿熒聽後,確實想起來自己自從年後就不曾見過何琰川了。她自是聽說了南方豫章縣外山匪猖獗,顧官家派了永平郡王前往南邊剿匪。
“是啊,我好似也許久沒有見到過他了。”阿熒說道。
安太妃說著,竟起著手帕掩麵啜泣,她一麵哭著一麵對阿熒道:“我總覺得川兒還這樣小,怕他一人在外會出什麽意外,可有不敢向官家去說。”
阿熒見她無端端哭了起來,又不知道該如何勸她,思來想去後說道:“四哥自幼時便聰慧,身子骨又很硬朗,想來不會發生什麽意外,太妃安心吧。”
“也是,也是。”太妃聽罷,忙拭了拭淚,對阿熒訕訕道:“是我老了,一個人住有些無趣,又什麽人陪我說話,總是多想。”
“無妨。”阿熒即刻,道:“太妃若是不嫌棄我這兒,可以常來。”
太妃聽後,抬眸望向她道:“那真是太好了。”
這一日安太妃在阿熒屋中待了小半個時辰便離開了。待人離去之後,向雪還覺得納悶,“平日裏也不怎麽熟悉,怎麽今日好端端的來我們這兒?”
阿熒亦是不知道安太妃今日怎麽無端來找自己,又聽若竹道:“些許真的是寂寞了。”
向雪聽後感嘆道:“當皇帝的女人真是不好過,皇帝在世時不見得得寵,皇帝去後又備受冷落。即便是誕下龍嗣也不能時常相見,好似要一輩子困死在這兒似的。”
向雪剛說完,便見若竹的臉色不好,遂忙說:“我胡亂說的,以後不說這話了。”
阿熒倒覺得向雪說的正如自己所想,莫說是誕下何琰川的安太妃,就算是當上太後的舅母亦是讓人覺得可憐。
她前些日子去給舅母請安的時候正發現舅母無端的坐在椅上嘆氣,自顧自的嘆了幾聲過後又開始無端端的哭了起來。她問嫣兒發生了何事,嫣兒隻對她說是母親又思念起父皇了。
可比起其他未曾給舅舅誕下皇子的嬪妃相比,安太妃亦或是舅母就要好上許多了。舅母自然不必論,就說安太妃如今仍可以一人住在一殿內有宮人服侍,不似那些舅舅在位時品階低又無子嗣的宮嬪,被攆出宮去後須得青燈古佛了此一生。
阿熒未曾想到三日過後,安太妃便命人來請了阿熒到她殿中坐一坐。阿熒想著安太妃一人在殿中可憐,便隨著太妃差來的小黃門到了思安殿。
自先帝龍馭上賓後安太妃便一直住在此地,殿內外都還寬敞,隻是略少了些花草景觀。太妃笑著迎阿熒到殿中,又向阿熒解釋說是自己懶得打理殿外的花草,命人都砍了去,遂覺得冷清了些。
阿熒在安太妃殿中陪著太妃一個下午,太妃又是送阿熒鐲子又是說若是有一個入阿熒一般能陪自己說體己話的女兒便好。阿熒直到夜色將臨才回到自己屋中。
這一夜,官家照例應留宿在皇後處。
肖琦露在殿中等了他許久,直到子時過半才見到了他。
她屏退了下人,一麵幫他脫去了外衣一麵道:“官家,今日阿熒去了安太妃處,是否需要妾身提醒一下阿熒。”
“不必了,即便是她示好阿熒,鄭國公也不會聽命於她,嶺南亦是。”何琰勛道:“他得不到阿熒,亦得不到嶺南,更不必說朕的位子。”
“可阿熒好似是中意林川郡王的,若阿熒真要嫁給他,嶺南必定效忠於他。”肖琦露幫他整理好衣衫,又將麵巾遞給他道:“嶺南與京都相隔遙遠,若是叛變恐不好收復。況且今太皇太後已逝,官家與嶺南... ...”
“你想說什麽?”他淡然問道。
“妾身知道官家是中意阿熒的,不如... ...”
“你不必說了。”何琰勛走至床邊坐下道:“即便是沒有皇祖母和阿熒,朕也能鎮住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