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熒見嫣兒一直不知何故望著自己,心裏有一點不適。她想離開,遂問嫣兒道:“你可看見四哥沒有?”
“父親說一會兒想檢驗眾皇子族孫的騎射,所以三個兄長此刻都在北苑。”嫣兒道。
阿熒聽後遂往北苑去了。
北苑在皇宮以北,占地一千頃,自前朝以來便是皇室賽馬場。本朝雖然以文為重,但自今上登基後頗為重視武藝,遂令所有皇子宗親都要自幼學習六藝。也因此,眾位皇子從四歲起開始讀書,每日自醜時起開始溫書而午時過後學習騎射禦馬,晚間還要學習禮樂數,一日不過睡兩個半時辰且每年隻有大年初一方可歇息。
阿熒至北苑之時何琰川正與廉親王之長子帶著幾個擅騎的小黃門玩起了擊鞠,她看了許久才發現正宜正穿著黃門的裝束混在四哥的陣營中。
阿熒記得這廉親王的長子名喚琰懷,半歲時被官家封了世子。他好似跟四哥年紀相當,聽聞其模樣俊秀俏麗,又聞其品行忠厚穩重,她好似亦聞此人精通六藝,能文善武。六歲能賦詩,去年科考時舅舅拿出親自出的考題來考好他,他的作答竟不輸參加殿試的幾位進士。
此人好似頗受京城內閨秀青睞,不過今日一見也就一般。阿熒似是不太在乎此人學問如何,光看這模樣還不如二哥,這禦馬也就與四哥齊平,至於品行如何她已經全然沒有興趣了。
何琰懷見了阿熒,忙說停賽,下了馬向阿熒走來。阿熒見他向自己含笑,遂也對他笑道:“世子過來找我做什麽?”
“阿熒又何故適才頻頻看我?”他道。
阿熒輕笑了一聲,道:“我是在看我四哥又不是再看你,你在自以為是些甚?”
“原是如此。”何琰懷以為阿熒是因為臉皮薄不好意思承認自己在窺看自己,故意打趣他道:“原來是我過於自以為是了。”
“原本就是啊。”阿熒這麽說著,便朝何琰川的方向走去。
好似過了半個時辰,官家與太後一同至北苑觀看眾位皇子宗親比試騎射。
阿熒未與太後同席,而下了眾人觀賞騎射的樓台後穿過一個矮柵欄,見一個小山坡上何琰殊正牽著棕馬緩緩向自己的方向走來。
“二哥不去與他們比試比試,舅舅可是說了贏了有賞的。”阿熒笑問。
“你也知道二哥不善騎射,又何苦去丟麵子。”
阿熒自然知道二哥所言並非事實,但也未拆穿他,隻道:“你一個人在這兒,也不怕一會兒舅舅未見到你人又怪罪你?”
何琰殊聽後看了看阿熒身後,隻道:“怕是你舅舅讓人來叫你回去了。”
阿熒聽後轉身,見是舅舅身邊的大太監李忠,而後又見李總管給二人行了禮後道:“官家命奴才請公主到看台上去。”
阿熒聽罷,跟著他上了樓走至外祖母與舅舅身邊。官家見阿熒來了,忙讓阿熒往賽場看去。
此時眾位皇子宗親們已比試完了騎,現在正比的是射。場上有十個靶,每人備十支箭,每一支箭越靠近靶心得分越高。
這一場阿熒似乎隻能認出何琰懷,其餘一概不識。她並不知道舅舅在讓她看什麽,隻覺這是一場十分無趣的比賽,並且也無懸念,不過是何琰懷奪魁。
“可瞧見了?”
阿熒聽得舅舅這樣問自己,卻又不知道他在問什麽,隻好說:“瞧見了。”
“你覺得廉親王家的世子如何?”官家又問。
阿熒覺得舅舅這話問得莫名其妙,但又不好按照自己心裏的意思去答,遂沉默了許久說不出話來。
“琰懷這孩子雖好,但阿熒的年紀尚小,過幾年再說罷。”
阿熒轉過頭去看外祖母,卻又不知道外祖母這話時什麽意思。
他們中意何琰懷跟她有什麽關係?
官家道:“現在看這個孩子還小,一轉眼便長大了。”
“即便我們有意,也得問問孩子怎麽看才行。”太後道:“你可問過琰懷的意思?”
“琰懷自是同意。”官家道。
“那就好。”太後又問:“那廉親王和鄭國公如何表示?”
“並無異議。”
太後聽罷,笑問阿熒道:“阿熒覺得呢?”
阿熒並不知外祖母和舅舅在說些什麽,怎麽還扯上了自己的父親呢?
“你覺得琰懷如何?”太後見阿熒未回復,於是又問。
“挺好的。”阿熒道:“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他這個人。”
官家聽後皺眉道:“你與他還互不相識怎會知道自己日後的心意?”
阿熒剛想反駁,卻又聽官家對太後道:“就定了阿熒與琰懷罷。”
太後聽罷笑著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琰懷這孩子當真是能配得上阿熒的,若是他們二人能成婚倒是一樁好事。”
成婚?怎麽突然就說到成婚了呢!
“我不要。”阿熒聽二人這樣說氣得直跺腳,“舅舅若是敢我嫁給他,我就記恨你一輩子。”
阿熒說罷,便從看台上跑了下去。
是夜,皇後見官家仍然未眠,遂命人熬了一忠安眠湯親自端入旭東閣中。
“父親說一會兒想檢驗眾皇子族孫的騎射,所以三個兄長此刻都在北苑。”嫣兒道。
阿熒聽後遂往北苑去了。
北苑在皇宮以北,占地一千頃,自前朝以來便是皇室賽馬場。本朝雖然以文為重,但自今上登基後頗為重視武藝,遂令所有皇子宗親都要自幼學習六藝。也因此,眾位皇子從四歲起開始讀書,每日自醜時起開始溫書而午時過後學習騎射禦馬,晚間還要學習禮樂數,一日不過睡兩個半時辰且每年隻有大年初一方可歇息。
阿熒至北苑之時何琰川正與廉親王之長子帶著幾個擅騎的小黃門玩起了擊鞠,她看了許久才發現正宜正穿著黃門的裝束混在四哥的陣營中。
阿熒記得這廉親王的長子名喚琰懷,半歲時被官家封了世子。他好似跟四哥年紀相當,聽聞其模樣俊秀俏麗,又聞其品行忠厚穩重,她好似亦聞此人精通六藝,能文善武。六歲能賦詩,去年科考時舅舅拿出親自出的考題來考好他,他的作答竟不輸參加殿試的幾位進士。
此人好似頗受京城內閨秀青睞,不過今日一見也就一般。阿熒似是不太在乎此人學問如何,光看這模樣還不如二哥,這禦馬也就與四哥齊平,至於品行如何她已經全然沒有興趣了。
何琰懷見了阿熒,忙說停賽,下了馬向阿熒走來。阿熒見他向自己含笑,遂也對他笑道:“世子過來找我做什麽?”
“阿熒又何故適才頻頻看我?”他道。
阿熒輕笑了一聲,道:“我是在看我四哥又不是再看你,你在自以為是些甚?”
“原是如此。”何琰懷以為阿熒是因為臉皮薄不好意思承認自己在窺看自己,故意打趣他道:“原來是我過於自以為是了。”
“原本就是啊。”阿熒這麽說著,便朝何琰川的方向走去。
好似過了半個時辰,官家與太後一同至北苑觀看眾位皇子宗親比試騎射。
阿熒未與太後同席,而下了眾人觀賞騎射的樓台後穿過一個矮柵欄,見一個小山坡上何琰殊正牽著棕馬緩緩向自己的方向走來。
“二哥不去與他們比試比試,舅舅可是說了贏了有賞的。”阿熒笑問。
“你也知道二哥不善騎射,又何苦去丟麵子。”
阿熒自然知道二哥所言並非事實,但也未拆穿他,隻道:“你一個人在這兒,也不怕一會兒舅舅未見到你人又怪罪你?”
何琰殊聽後看了看阿熒身後,隻道:“怕是你舅舅讓人來叫你回去了。”
阿熒聽後轉身,見是舅舅身邊的大太監李忠,而後又見李總管給二人行了禮後道:“官家命奴才請公主到看台上去。”
阿熒聽罷,跟著他上了樓走至外祖母與舅舅身邊。官家見阿熒來了,忙讓阿熒往賽場看去。
此時眾位皇子宗親們已比試完了騎,現在正比的是射。場上有十個靶,每人備十支箭,每一支箭越靠近靶心得分越高。
這一場阿熒似乎隻能認出何琰懷,其餘一概不識。她並不知道舅舅在讓她看什麽,隻覺這是一場十分無趣的比賽,並且也無懸念,不過是何琰懷奪魁。
“可瞧見了?”
阿熒聽得舅舅這樣問自己,卻又不知道他在問什麽,隻好說:“瞧見了。”
“你覺得廉親王家的世子如何?”官家又問。
阿熒覺得舅舅這話問得莫名其妙,但又不好按照自己心裏的意思去答,遂沉默了許久說不出話來。
“琰懷這孩子雖好,但阿熒的年紀尚小,過幾年再說罷。”
阿熒轉過頭去看外祖母,卻又不知道外祖母這話時什麽意思。
他們中意何琰懷跟她有什麽關係?
官家道:“現在看這個孩子還小,一轉眼便長大了。”
“即便我們有意,也得問問孩子怎麽看才行。”太後道:“你可問過琰懷的意思?”
“琰懷自是同意。”官家道。
“那就好。”太後又問:“那廉親王和鄭國公如何表示?”
“並無異議。”
太後聽罷,笑問阿熒道:“阿熒覺得呢?”
阿熒並不知外祖母和舅舅在說些什麽,怎麽還扯上了自己的父親呢?
“你覺得琰懷如何?”太後見阿熒未回復,於是又問。
“挺好的。”阿熒道:“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他這個人。”
官家聽後皺眉道:“你與他還互不相識怎會知道自己日後的心意?”
阿熒剛想反駁,卻又聽官家對太後道:“就定了阿熒與琰懷罷。”
太後聽罷笑著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琰懷這孩子當真是能配得上阿熒的,若是他們二人能成婚倒是一樁好事。”
成婚?怎麽突然就說到成婚了呢!
“我不要。”阿熒聽二人這樣說氣得直跺腳,“舅舅若是敢我嫁給他,我就記恨你一輩子。”
阿熒說罷,便從看台上跑了下去。
是夜,皇後見官家仍然未眠,遂命人熬了一忠安眠湯親自端入旭東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