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徐君?”
聽到這個略顯古怪的名字,劉協麵露疑色。
在場眾人亦是心中不解,漢朝雖然也有人起兩個字的名字,但大多數還是以單名為貴,而像這種四個字的名字則是絕無僅有。
所以,這或許是某種尊稱,就像是某些人的名號一般?
但就算如此,在場眾人也都是有些見識與關係網的士族,有些更是名門望族,卻也從未有人聽過這樣一個古怪的名號。
更重要的是。
此人究竟有何能耐,竟能成為一個萬裏之外的海外小國的國運與命脈,使得邪馬台國專程派出使者不遠萬裏前來尋找,甚至還想敢用此事驚動大漢天子?
秦之徐君……
吳良也在細細回味奇力童口中的這個名字,畢竟僅僅隻是聽到讀音,與直接看到書麵文字是不一樣的,在加上奇力童的發音本就有些別扭,就算是吳良也不能一下子明白奇力童說的究竟是什麽人。
不過仔細思索過後。
吳良猛然想到了一個人,立刻起身開口問道:“奇力童大夫,你說的人真名該不會是叫做徐福吧?”
據吳良所知,曆史上徐福攜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時,便有說他來到了一處“平原廣澤”之地,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之後便再也沒有返回天朝。
而這“平原廣澤”之地,有學者分析地貌與環境,認為就是倭國的九州一帶,九州一帶正是邪馬台國所在的倭國北方。
而且,徐福到達倭國之後,便是自稱“秦之徐福”。
不過也有將其稱作徐君,隻不過此事並未記載在天朝的正史中,僅僅隻是一些民間傳說與野史。
而倭國的史書更是無跡可尋,他們連自己的邪馬台國這段曆史都的在天朝的史書中求證,又怎能記下比此時還要早上好幾百年的事情?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哪怕沒有史書作為憑證,徐福這個人對於倭國的曆史影響依舊極其深遠,哪怕到了後世,倭國也還是留下了許多不同時期建造的秦徐福墓,隻不過這些墓全都是假的,年代根本就對不上。
“徐福?”
聽到這個名字,不論是獻帝劉協還是在場眾人自是耳熟能詳,不過緊接著他們臉上的疑色便更重了幾分。
“吳太史,恐怕不太對吧?”
一名官員當即提出了異議,據理力爭道,“你好歹也是陛下特封的史官,便應知道徐福出海乃是在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這麽算起來如果徐福現在還活著話,恐怕已經活了四百多歲,吳太史能夠說出此話,有失身份還是小事,有辱國體可是要被他國使者恥笑的啊。”
這個時代文化雖然被士族壟斷,但同時士族之間的文化氛圍卻又十分自由,為了一句古話辯論到拔劍相向的事情都不是什麽新鮮事。
因為在士族眼中,文化便是他們的驕傲與尊嚴,他們隨時都必須為驕傲與尊嚴而戰。
也是因此。
這個時代士族中的杠精也特別多,一旦有誰說出一些有辱文化的話,他們便會立刻辯駁,不分場合不顧身份據理力爭。
就像史官那前赴後繼的氣節一般,絕不妥協,雖然有時看起來有些迂腐固執,但同時也是他們可愛的一麵。
“……”
見吳良被衝撞,曹昂臉上明顯浮現出了一絲不悅,不過最終也隻是蠕動了一下嘴唇並未開口。
因為這種文化學術上的討論,在這個時代是被鼓勵的,曹昂若是使用兵權與身份來壓,便會被視為對文化與學術的褻瀆,此事傳出去,曹家的聲望定要受到不小的影響。
而且……
曹昂不是不學無術的人,相關徐福的立時他也很清楚,那名官員說的其實沒錯,隻是嘴巴毒了一些,言語之中帶了些人身攻擊的意味。
然而吳良卻隻是毫不在意的嘿嘿一笑,還對那名官員拱了下手施禮道:“你說得很對,我就是隨口那麽一猜,怪我多嘴了,獻醜。”
其實吳良問完之後,就已經想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
徐福出海的確很有可能最終到達過倭國,並且在那裏定居了下來。
因為史書中明確記載,徐福在出發的時候,除了攜帶三千童男童女之外,還攜帶了足以消耗三年的糧食、衣履、藥品、耕具、種子,全部裝在秦始皇為他修建的蜃樓上入海尋找仙藥,耗資極大,其中絕大部分都由秦始皇提供。
然後,徐福便一去杳無音信。
有人認為徐福極有可能是死在了尋找仙藥的路上。
但通過史書中記載的部分細節,吳良則認為秦始皇被騙了,徐福這明顯是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叛逃。
原因有三:
一、徐福在這次出海之前,已經多次出海,他極有可能已經發現了倭國,而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中,便已經記載過齊國與海外倭國存在一些貿易行為的事情,而徐福又恰恰是齊國人,如此他便更有可能早就知道倭國的存在;
二、徐福隨行攜帶的物資便有疑點,如果隻是入海尋找仙藥,糧食、衣履、藥品這些物資自然沒有問題,問題主要是在耕具和種子上,他可是出海啊,難道在海上還用得著耕具和種子麽,這不明顯是做好了去某個地方生活的準備麽?
三、齊國與秦國有世仇,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推行暴政,許多齊國的皇族與士族都遭到了屠戮與驅逐,那麽徐福作為齊人,自然便對秦始皇存在天然的仇恨,因此存在欺騙並叛逃的動機。
不過這些都不是吳良產生自我懷疑的核心問題,核心是徐福既然逃到了倭國,並在倭國定居了下來。
那麽倭國人又怎會跑來天朝尋找徐福呢,而且還是在四百年之後?
這才是吳良也覺得自己的猜測可能不對的主要原因。
結果話音剛落。
“正是徐福,吳太史說的沒有錯,我國女王正是命我前來尋找徐福的蹤跡!”
奇力童卻是已經大聲肯定了吳良。
7017k
聽到這個略顯古怪的名字,劉協麵露疑色。
在場眾人亦是心中不解,漢朝雖然也有人起兩個字的名字,但大多數還是以單名為貴,而像這種四個字的名字則是絕無僅有。
所以,這或許是某種尊稱,就像是某些人的名號一般?
但就算如此,在場眾人也都是有些見識與關係網的士族,有些更是名門望族,卻也從未有人聽過這樣一個古怪的名號。
更重要的是。
此人究竟有何能耐,竟能成為一個萬裏之外的海外小國的國運與命脈,使得邪馬台國專程派出使者不遠萬裏前來尋找,甚至還想敢用此事驚動大漢天子?
秦之徐君……
吳良也在細細回味奇力童口中的這個名字,畢竟僅僅隻是聽到讀音,與直接看到書麵文字是不一樣的,在加上奇力童的發音本就有些別扭,就算是吳良也不能一下子明白奇力童說的究竟是什麽人。
不過仔細思索過後。
吳良猛然想到了一個人,立刻起身開口問道:“奇力童大夫,你說的人真名該不會是叫做徐福吧?”
據吳良所知,曆史上徐福攜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時,便有說他來到了一處“平原廣澤”之地,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之後便再也沒有返回天朝。
而這“平原廣澤”之地,有學者分析地貌與環境,認為就是倭國的九州一帶,九州一帶正是邪馬台國所在的倭國北方。
而且,徐福到達倭國之後,便是自稱“秦之徐福”。
不過也有將其稱作徐君,隻不過此事並未記載在天朝的正史中,僅僅隻是一些民間傳說與野史。
而倭國的史書更是無跡可尋,他們連自己的邪馬台國這段曆史都的在天朝的史書中求證,又怎能記下比此時還要早上好幾百年的事情?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哪怕沒有史書作為憑證,徐福這個人對於倭國的曆史影響依舊極其深遠,哪怕到了後世,倭國也還是留下了許多不同時期建造的秦徐福墓,隻不過這些墓全都是假的,年代根本就對不上。
“徐福?”
聽到這個名字,不論是獻帝劉協還是在場眾人自是耳熟能詳,不過緊接著他們臉上的疑色便更重了幾分。
“吳太史,恐怕不太對吧?”
一名官員當即提出了異議,據理力爭道,“你好歹也是陛下特封的史官,便應知道徐福出海乃是在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這麽算起來如果徐福現在還活著話,恐怕已經活了四百多歲,吳太史能夠說出此話,有失身份還是小事,有辱國體可是要被他國使者恥笑的啊。”
這個時代文化雖然被士族壟斷,但同時士族之間的文化氛圍卻又十分自由,為了一句古話辯論到拔劍相向的事情都不是什麽新鮮事。
因為在士族眼中,文化便是他們的驕傲與尊嚴,他們隨時都必須為驕傲與尊嚴而戰。
也是因此。
這個時代士族中的杠精也特別多,一旦有誰說出一些有辱文化的話,他們便會立刻辯駁,不分場合不顧身份據理力爭。
就像史官那前赴後繼的氣節一般,絕不妥協,雖然有時看起來有些迂腐固執,但同時也是他們可愛的一麵。
“……”
見吳良被衝撞,曹昂臉上明顯浮現出了一絲不悅,不過最終也隻是蠕動了一下嘴唇並未開口。
因為這種文化學術上的討論,在這個時代是被鼓勵的,曹昂若是使用兵權與身份來壓,便會被視為對文化與學術的褻瀆,此事傳出去,曹家的聲望定要受到不小的影響。
而且……
曹昂不是不學無術的人,相關徐福的立時他也很清楚,那名官員說的其實沒錯,隻是嘴巴毒了一些,言語之中帶了些人身攻擊的意味。
然而吳良卻隻是毫不在意的嘿嘿一笑,還對那名官員拱了下手施禮道:“你說得很對,我就是隨口那麽一猜,怪我多嘴了,獻醜。”
其實吳良問完之後,就已經想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
徐福出海的確很有可能最終到達過倭國,並且在那裏定居了下來。
因為史書中明確記載,徐福在出發的時候,除了攜帶三千童男童女之外,還攜帶了足以消耗三年的糧食、衣履、藥品、耕具、種子,全部裝在秦始皇為他修建的蜃樓上入海尋找仙藥,耗資極大,其中絕大部分都由秦始皇提供。
然後,徐福便一去杳無音信。
有人認為徐福極有可能是死在了尋找仙藥的路上。
但通過史書中記載的部分細節,吳良則認為秦始皇被騙了,徐福這明顯是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叛逃。
原因有三:
一、徐福在這次出海之前,已經多次出海,他極有可能已經發現了倭國,而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中,便已經記載過齊國與海外倭國存在一些貿易行為的事情,而徐福又恰恰是齊國人,如此他便更有可能早就知道倭國的存在;
二、徐福隨行攜帶的物資便有疑點,如果隻是入海尋找仙藥,糧食、衣履、藥品這些物資自然沒有問題,問題主要是在耕具和種子上,他可是出海啊,難道在海上還用得著耕具和種子麽,這不明顯是做好了去某個地方生活的準備麽?
三、齊國與秦國有世仇,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推行暴政,許多齊國的皇族與士族都遭到了屠戮與驅逐,那麽徐福作為齊人,自然便對秦始皇存在天然的仇恨,因此存在欺騙並叛逃的動機。
不過這些都不是吳良產生自我懷疑的核心問題,核心是徐福既然逃到了倭國,並在倭國定居了下來。
那麽倭國人又怎會跑來天朝尋找徐福呢,而且還是在四百年之後?
這才是吳良也覺得自己的猜測可能不對的主要原因。
結果話音剛落。
“正是徐福,吳太史說的沒有錯,我國女王正是命我前來尋找徐福的蹤跡!”
奇力童卻是已經大聲肯定了吳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