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政治家和陸軍中將離開地下會議室回家休息前,四個人決定第二天中午再碰一次麵,每個人將會分別由比較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南側走廊入口,進入白宮的地下會議室。
假如貝弗一早進行的調查,有驚人發展的話,則時間即刻提前。
總統將把明天所有的公事暫時擱置,把抓間諜的事列為首要之務。因為隻有抓到這名內奸,才能引導他們去找那個被總統和他的國策顧問稱之為“瘋子”的“巴希法。”
等兩位老人先行告退離去後,總統就問貝弗,“有件事你一直避而未提。哈洛克。他在哪裏?”
“我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是在巴黎;那兒正是珍娜·卡拉絲要去的地方。我中午的時候,已經打電話給某些法國國會、院、部、局、以及我們駐法大使館,先跟他們打過招呼,暗示這是總統您授命要我這麽辦的,請他們盡量合作與幫忙,去找哈洛克和那個女人的行蹤。可是我剛才避而不談,我想您也會同意。因為海雅中將是個軍人,也許他會同意我們某種做法,可是我看布魯斯老大使,卻不盡然;他是個老派而且守舊的外交家,是個道德主義者;他不可能會贊同我們對哈洛克所準備採取的行動的。”
“你很有見地。”總統說。
“謝謝你的誇獎,總統先生。”
“幸好他在‘莫裏涅山口’隻是打了一場亂仗,而沒有時間去揭發‘布拉瓦海岸事件’的真相,因為他沒有截到珍娜·卡拉絲。否則的話,一定會令‘巴希法’更提早恐慌,在我們尚未對國務院採取行動之前,就發動攻勢來威脅我們了。可是不管怎麽說,哈洛克這個人——從一開始——就是核心人物。”
“我了解,先生。”
“在第二次大戰時,”總統茫然的望著會議室對麵的牆壁說。“邱吉爾也曾遇到過類似的這種難題,而使他幾乎整個的崩潰掉。盟軍情報單位,破獲了德國納粹的密碼機‘字謎’。從那個時候起,由德國納粹總部,用‘字謎’所下達出來的各種軍事行動命令,盟軍都可以在截聽到之際,馬上予以破解了。照理講,破解了這個密碼機,就等於從此可以拯救億萬生靈,免於德軍的奇襲大轟炸了。他們在破獲這個密碼機之後不久,就截到了一封德國空軍預備對英格蘭中部大城‘科芬特裏’,展開大轟炸的密令。照理講,邱吉爾應該馬上下令該城居民疏散,或者是加強防空工事的命令。可是邱吉爾從整個戰略的觀點去看,卻發現他不能這麽做:拯救一個城市,不但不能提早結束戰爭,反而會讓德國查出他們的‘字謎’密碼機,已被盟軍破獲的事實,促使德國再去另行設計出一種更神秘難解的發報機來,而將戰爭延長得更久、更慘烈、死的人更多。所以,邱吉爾終於狠心決定,不通知‘科芬特裏’的居民去早做疏散準備。結果德國的那次大轟炸,幾乎把整個城市毀掉了一大半,包括居民在內……‘科芬特裏’必須被炸為平地,否則就不能保住這個秘密。而‘布拉瓦海岸事件’的這個秘密,之所以不能泄漏出去,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犧牲一個人去拯救全世界億萬的生靈——因此,助理國務卿,找到哈洛克。找到他,立刻將他處死。你這次可以‘正式’把我這項命令,轉達給各有關部門,要他們徹底執行,不得有誤。”
第十九章
哈洛克曉得自己已經被盯上了。他由法航停機坪走進入境走廊,朝“甘乃迪國際機場”移民局櫃檯緩步而行之際,突然眼角瞟到一張報紙這麽一低,他馬上就曉得情況有異了。他現在所持的護照,是普莎夫人替他準備好的“外交人員護照”,所以讓他很快的通過美國海關。攜帶的手提箱上,貼有“外交人員行李”字樣,和法國外交部加發的封條。隻要他一走出去,把駐聯合國外交人員的證件亮給海關看,宣稱自己並未攜帶其他託運行李的話,他應該可以很順利的就步出入境大廳的。由於他拿的護照,原持有人已經死亡,即使他入境有登記在案,還是沒什麽關係,這樣的話,他在美國追查時,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動刀動槍宰人,或者是被宰,美國方麵都無法查出他這個人。太簡單了。
不過,因為要替普莎夫人考慮到的緣故——最主要還是為他自己——他必須把這些假證件毀掉,毀掉之後,他就必須步步為營了。同時,他還必須找出剛才把報紙低下來盯他的那個人。
那個臉色灰蒼的人,從椅子上站起來,將手中的報紙一摺,夾在腋下,開始朝外走。他顯然是從外事人員出入口走出去的。這個人到底是誰?
假如他無法將這個人查出來的話,他可能一出機場就會遭到暗算,甭提去找到那個叫“韓德曼”的偷渡掮客了。這可不行。
海關官員非常有禮貌的正視哈洛克,同時向他發問。
“您隻有手提行李嗎,先生?”
“是的,先生。我隻有手上的這件。”哈洛克半用法語回答。
“那您不會在聯合國總部停留很久囉?”
“最多一天,或四十八小時吧,”哈洛克用法國人慣擺出的聳肩姿態,把肩膀一拱說。“來開個會。”他又用法語。
假如貝弗一早進行的調查,有驚人發展的話,則時間即刻提前。
總統將把明天所有的公事暫時擱置,把抓間諜的事列為首要之務。因為隻有抓到這名內奸,才能引導他們去找那個被總統和他的國策顧問稱之為“瘋子”的“巴希法。”
等兩位老人先行告退離去後,總統就問貝弗,“有件事你一直避而未提。哈洛克。他在哪裏?”
“我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是在巴黎;那兒正是珍娜·卡拉絲要去的地方。我中午的時候,已經打電話給某些法國國會、院、部、局、以及我們駐法大使館,先跟他們打過招呼,暗示這是總統您授命要我這麽辦的,請他們盡量合作與幫忙,去找哈洛克和那個女人的行蹤。可是我剛才避而不談,我想您也會同意。因為海雅中將是個軍人,也許他會同意我們某種做法,可是我看布魯斯老大使,卻不盡然;他是個老派而且守舊的外交家,是個道德主義者;他不可能會贊同我們對哈洛克所準備採取的行動的。”
“你很有見地。”總統說。
“謝謝你的誇獎,總統先生。”
“幸好他在‘莫裏涅山口’隻是打了一場亂仗,而沒有時間去揭發‘布拉瓦海岸事件’的真相,因為他沒有截到珍娜·卡拉絲。否則的話,一定會令‘巴希法’更提早恐慌,在我們尚未對國務院採取行動之前,就發動攻勢來威脅我們了。可是不管怎麽說,哈洛克這個人——從一開始——就是核心人物。”
“我了解,先生。”
“在第二次大戰時,”總統茫然的望著會議室對麵的牆壁說。“邱吉爾也曾遇到過類似的這種難題,而使他幾乎整個的崩潰掉。盟軍情報單位,破獲了德國納粹的密碼機‘字謎’。從那個時候起,由德國納粹總部,用‘字謎’所下達出來的各種軍事行動命令,盟軍都可以在截聽到之際,馬上予以破解了。照理講,破解了這個密碼機,就等於從此可以拯救億萬生靈,免於德軍的奇襲大轟炸了。他們在破獲這個密碼機之後不久,就截到了一封德國空軍預備對英格蘭中部大城‘科芬特裏’,展開大轟炸的密令。照理講,邱吉爾應該馬上下令該城居民疏散,或者是加強防空工事的命令。可是邱吉爾從整個戰略的觀點去看,卻發現他不能這麽做:拯救一個城市,不但不能提早結束戰爭,反而會讓德國查出他們的‘字謎’密碼機,已被盟軍破獲的事實,促使德國再去另行設計出一種更神秘難解的發報機來,而將戰爭延長得更久、更慘烈、死的人更多。所以,邱吉爾終於狠心決定,不通知‘科芬特裏’的居民去早做疏散準備。結果德國的那次大轟炸,幾乎把整個城市毀掉了一大半,包括居民在內……‘科芬特裏’必須被炸為平地,否則就不能保住這個秘密。而‘布拉瓦海岸事件’的這個秘密,之所以不能泄漏出去,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犧牲一個人去拯救全世界億萬的生靈——因此,助理國務卿,找到哈洛克。找到他,立刻將他處死。你這次可以‘正式’把我這項命令,轉達給各有關部門,要他們徹底執行,不得有誤。”
第十九章
哈洛克曉得自己已經被盯上了。他由法航停機坪走進入境走廊,朝“甘乃迪國際機場”移民局櫃檯緩步而行之際,突然眼角瞟到一張報紙這麽一低,他馬上就曉得情況有異了。他現在所持的護照,是普莎夫人替他準備好的“外交人員護照”,所以讓他很快的通過美國海關。攜帶的手提箱上,貼有“外交人員行李”字樣,和法國外交部加發的封條。隻要他一走出去,把駐聯合國外交人員的證件亮給海關看,宣稱自己並未攜帶其他託運行李的話,他應該可以很順利的就步出入境大廳的。由於他拿的護照,原持有人已經死亡,即使他入境有登記在案,還是沒什麽關係,這樣的話,他在美國追查時,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動刀動槍宰人,或者是被宰,美國方麵都無法查出他這個人。太簡單了。
不過,因為要替普莎夫人考慮到的緣故——最主要還是為他自己——他必須把這些假證件毀掉,毀掉之後,他就必須步步為營了。同時,他還必須找出剛才把報紙低下來盯他的那個人。
那個臉色灰蒼的人,從椅子上站起來,將手中的報紙一摺,夾在腋下,開始朝外走。他顯然是從外事人員出入口走出去的。這個人到底是誰?
假如他無法將這個人查出來的話,他可能一出機場就會遭到暗算,甭提去找到那個叫“韓德曼”的偷渡掮客了。這可不行。
海關官員非常有禮貌的正視哈洛克,同時向他發問。
“您隻有手提行李嗎,先生?”
“是的,先生。我隻有手上的這件。”哈洛克半用法語回答。
“那您不會在聯合國總部停留很久囉?”
“最多一天,或四十八小時吧,”哈洛克用法國人慣擺出的聳肩姿態,把肩膀一拱說。“來開個會。”他又用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