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沒有在看書的時候,這個怪人都在做些什麽呢?說起來令人吃驚,他是個彌宜。據說中禪寺家代代都是後麵的神社的宮守,他代替宗派不同的父親,繼承祖父的職位,但鳥口未曾見過他神主的打扮。
舊書店兼神主,無論怎麽放寬標準來看,都不可能賺得了錢。然而中禪寺也沒有半點做生意的意思。
但他卻有個極賢慧的夫人。
這一點實在教鳥口無法理解。
中禪寺表情兇惡,嘴巴惡毒,實在算不上是好好先生的類型。的確,他那有些過瘦的身形和古典的外貌,睜隻眼閉隻眼來看,也不能說不英俊;而且他能言善道,甚至饒舌過頭,所以應該也不是不受歡迎,但鳥口還是無法信服。他怎麽樣都無法想像中禪寺談情說愛的樣子。不管怎麽想,京極堂店主的嘴巴都不可能吐出那種娘娘腔的話來。
鳥口再一次往裏窺看。
他扶住玻璃門,然後猶豫了。
不是不方便進去,而是他想起了初次拜訪京極堂的日子。
那是個燠熱的日子。
鳥口守彥在去年夏天過後與中禪寺秋彥相識。那時鳥口因緣際會涉入某獵奇事件的調查。
鳥口的職業是所謂的事件記者。
這是好聽的說法,但鳥口參與編輯的雜誌,是隻能夠不定期發行的粗劣出版品——亦即俗稱的糟粕雜誌;不僅如此,裏麵刊登的報導全都是犯罪題材,而且獵奇犯罪的比重高得異常。因此鳥口雖然是一般平民,卻經常得涉入這類陰慘的事件中。
但是,去年的事件很特別。
由於涉入那個事件,鳥口經歷了深刻的體驗,幾乎顛覆了過去的人生觀。
那宗獵奇事件就是去年夏天到秋天震驚社會、惡名昭彰的「武藏野連續分屍殺人事件」。
這宗連續獵奇殺人事件後來被評為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案子,就如同它的惡名,彷佛是一種傳染病,感染了所有接觸到它的人,一邊在牽涉其中的人心中注入黑暗,一邊不斷地擴散開來。鳥口在不知不覺間被捲入事件,心中的盒子因而被撬開,窺見了黑暗的、無底的深淵。籠罩事件的黑暗,不允許事件記者鳥口置身事外,隻是做一個單純的旁觀者。
鳥口追查著複雜奇妙的事件,在這當中,他透過朋友作家關口,認識了這個怪人古書商。這宗棘手的事件幾乎有如惡魔一般,毫無解決的跡象;而使它閉幕的既不是刑警也不是偵探,而是這個古書商——中禪寺秋彥。
鳥口一輩子都忘不了那一天。
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
然後……今年春天——鳥口再次被捲入棘手而且奇妙的事件。
鳥口誤闖受到超越人智的不文律所支配的異界,被囚禁在無法逃脫的牢檻裏,他掙紮、抵抗,最後還受了傷。將那件教人一籌莫展的詭異事件——「箱根山連續僧侶殺害事件」導向終結的,也是中禪寺。
這隻是……短短數個月前的事。
兩個事件都令鳥口生涯難忘的事件。
——是因為如此嗎?
或許在那樣特殊的狀況下幾次共同行動,鳥口有種錯覺,彷佛他與中禪寺相處了相當長的時光。盡管他們沒認識多久,然而每次一見到中禪寺那張不高興的臉,鳥口不知為何就感到放心。雖然認識還不滿一年,鳥口卻怎麽樣都不覺得他們的交情隻有如此。鳥口實在無法想像他們短短一年前還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
這或許是一起歷經悽慘事件始末、這種日常難得的體驗所造成的錯覺。那麽就某種意義來說,這可能接近戰友,是共享非日常記憶的人擁有的一種連帶感情。不過一切隻是鳥口單方麵這麽感覺,至於中禪寺怎麽想,鳥口無從得知。
鳥口仍然不是很了解中禪寺。冷靜想想,中禪寺這個人算是難應付的類型吧。
鳥口也覺得中禪寺是自己這種貨色無論如何也應付不了的傢夥。而且中禪寺也決非能草率應付的人。但鳥口仍然不知好歹地動輒拜訪中禪寺。拜訪的理由總是形形色色,不過更重要的是,鳥口也覺得自己是為了尋求那種不可思議的連帶感才來到這裏的。
鳥口平整呼吸,打開玻璃門。
店主人連頭也不抬。
看來他正耽溺於讀書中而沒有發現,但,怎麽可能。他不是沒有注意到,而是連看都不必看就識破進來的是不是客人了。
他很敏銳。
總是如此。然而鳥口卻有些困惑了。
「師傅……」
最近鳥口都這麽稱呼中禪寺。
鳥口邊叫著,邊橫著身體,穿過被書牆包夾的狹窄通道。古書獨特的黴味、墨水味及灰塵混合的氣味掠過鼻腔。腳下及前後左右都是書山,接著他跨過綁起來的雜誌。
「師傅,呃……」
「我不記得我收過徒弟。」
中禪寺頭也不抬地說。
鳥口總覺得手足無措,什麽也沒說,拉過櫃檯旁邊的椅子坐下。
「可以打擾一下嗎?」
「如果我說不行,你會回去嗎?」
冷淡到了極點。
「師傅還是老樣子,好冷漠唷。理我一下有什麽關係嘛?看這樣子也沒有客人,師傅一定正閑著吧?」
店主人怫然作色。盡管怫然,卻仍然看也不看鳥口。或者說,雖然他與鳥口說話了,但現在他的眼中連鳥口的鳥字都沒有。他的眼睛正頑固地緊追著鉛字。
京極堂說了:
「你看到我這樣子還不明白嗎?我一點都不閑好嗎?」
我總是忙得很——店主人作結說。
鳥口將他的話當成耳邊風,邊說著「看起來不像呀」,邊環顧店內。
一如往常。若說有什麽變化,那就是書變多了。一定是生意不好吧。書賣不掉。
「生意不好呢。」
「要你多管閑事。」
京極堂說道,總算斜眼望向鳥口,逞強似地說:「珍貴的藏書豈能那麽輕易賣人?」然後他終於抬起頭。
「我並不是喜歡才讀這種書的。我和朋友說好要為他調查麻煩的東西,才會讀這種不想讀的書。可是每次好不容易進入佳境,不是你就是木場和關口之流的出現,拿些有的沒的事來妨礙我。我和人家一月四日就說好了,今天都已經五月二十九日了,卻一點進展也沒有。」
鳥口苦笑。天底下隻有這個人,不可能有任何不想讀的書。而且就算沒人拜託,他也總在看書。不管是約定還是調查,隻要有理由可以名正言順地讀書,他肯定會讀得更賣力。
鳥口這麽說,中禪寺便露出極不愉快的表情。接著他端正坐姿,用說教般的口吻,針對義務感與幸福感的關係和人類自由意誌的問題,諷刺加指桑罵槐地滔滔不絕起來。
這樣一來……鳥口別說是回嘴,連應和都插不了口。聽眾隻能畢恭畢敬,嘴巴半開地拜聽他的高論。不管訓示有多麽地令人感激、理論有多麽地深奧,鳥口至多也隻能在中禪寺說完的時候,「唔嘿」一聲而已。
中禪寺就是如此饒舌的人。
舊書店兼神主,無論怎麽放寬標準來看,都不可能賺得了錢。然而中禪寺也沒有半點做生意的意思。
但他卻有個極賢慧的夫人。
這一點實在教鳥口無法理解。
中禪寺表情兇惡,嘴巴惡毒,實在算不上是好好先生的類型。的確,他那有些過瘦的身形和古典的外貌,睜隻眼閉隻眼來看,也不能說不英俊;而且他能言善道,甚至饒舌過頭,所以應該也不是不受歡迎,但鳥口還是無法信服。他怎麽樣都無法想像中禪寺談情說愛的樣子。不管怎麽想,京極堂店主的嘴巴都不可能吐出那種娘娘腔的話來。
鳥口再一次往裏窺看。
他扶住玻璃門,然後猶豫了。
不是不方便進去,而是他想起了初次拜訪京極堂的日子。
那是個燠熱的日子。
鳥口守彥在去年夏天過後與中禪寺秋彥相識。那時鳥口因緣際會涉入某獵奇事件的調查。
鳥口的職業是所謂的事件記者。
這是好聽的說法,但鳥口參與編輯的雜誌,是隻能夠不定期發行的粗劣出版品——亦即俗稱的糟粕雜誌;不僅如此,裏麵刊登的報導全都是犯罪題材,而且獵奇犯罪的比重高得異常。因此鳥口雖然是一般平民,卻經常得涉入這類陰慘的事件中。
但是,去年的事件很特別。
由於涉入那個事件,鳥口經歷了深刻的體驗,幾乎顛覆了過去的人生觀。
那宗獵奇事件就是去年夏天到秋天震驚社會、惡名昭彰的「武藏野連續分屍殺人事件」。
這宗連續獵奇殺人事件後來被評為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案子,就如同它的惡名,彷佛是一種傳染病,感染了所有接觸到它的人,一邊在牽涉其中的人心中注入黑暗,一邊不斷地擴散開來。鳥口在不知不覺間被捲入事件,心中的盒子因而被撬開,窺見了黑暗的、無底的深淵。籠罩事件的黑暗,不允許事件記者鳥口置身事外,隻是做一個單純的旁觀者。
鳥口追查著複雜奇妙的事件,在這當中,他透過朋友作家關口,認識了這個怪人古書商。這宗棘手的事件幾乎有如惡魔一般,毫無解決的跡象;而使它閉幕的既不是刑警也不是偵探,而是這個古書商——中禪寺秋彥。
鳥口一輩子都忘不了那一天。
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
然後……今年春天——鳥口再次被捲入棘手而且奇妙的事件。
鳥口誤闖受到超越人智的不文律所支配的異界,被囚禁在無法逃脫的牢檻裏,他掙紮、抵抗,最後還受了傷。將那件教人一籌莫展的詭異事件——「箱根山連續僧侶殺害事件」導向終結的,也是中禪寺。
這隻是……短短數個月前的事。
兩個事件都令鳥口生涯難忘的事件。
——是因為如此嗎?
或許在那樣特殊的狀況下幾次共同行動,鳥口有種錯覺,彷佛他與中禪寺相處了相當長的時光。盡管他們沒認識多久,然而每次一見到中禪寺那張不高興的臉,鳥口不知為何就感到放心。雖然認識還不滿一年,鳥口卻怎麽樣都不覺得他們的交情隻有如此。鳥口實在無法想像他們短短一年前還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
這或許是一起歷經悽慘事件始末、這種日常難得的體驗所造成的錯覺。那麽就某種意義來說,這可能接近戰友,是共享非日常記憶的人擁有的一種連帶感情。不過一切隻是鳥口單方麵這麽感覺,至於中禪寺怎麽想,鳥口無從得知。
鳥口仍然不是很了解中禪寺。冷靜想想,中禪寺這個人算是難應付的類型吧。
鳥口也覺得中禪寺是自己這種貨色無論如何也應付不了的傢夥。而且中禪寺也決非能草率應付的人。但鳥口仍然不知好歹地動輒拜訪中禪寺。拜訪的理由總是形形色色,不過更重要的是,鳥口也覺得自己是為了尋求那種不可思議的連帶感才來到這裏的。
鳥口平整呼吸,打開玻璃門。
店主人連頭也不抬。
看來他正耽溺於讀書中而沒有發現,但,怎麽可能。他不是沒有注意到,而是連看都不必看就識破進來的是不是客人了。
他很敏銳。
總是如此。然而鳥口卻有些困惑了。
「師傅……」
最近鳥口都這麽稱呼中禪寺。
鳥口邊叫著,邊橫著身體,穿過被書牆包夾的狹窄通道。古書獨特的黴味、墨水味及灰塵混合的氣味掠過鼻腔。腳下及前後左右都是書山,接著他跨過綁起來的雜誌。
「師傅,呃……」
「我不記得我收過徒弟。」
中禪寺頭也不抬地說。
鳥口總覺得手足無措,什麽也沒說,拉過櫃檯旁邊的椅子坐下。
「可以打擾一下嗎?」
「如果我說不行,你會回去嗎?」
冷淡到了極點。
「師傅還是老樣子,好冷漠唷。理我一下有什麽關係嘛?看這樣子也沒有客人,師傅一定正閑著吧?」
店主人怫然作色。盡管怫然,卻仍然看也不看鳥口。或者說,雖然他與鳥口說話了,但現在他的眼中連鳥口的鳥字都沒有。他的眼睛正頑固地緊追著鉛字。
京極堂說了:
「你看到我這樣子還不明白嗎?我一點都不閑好嗎?」
我總是忙得很——店主人作結說。
鳥口將他的話當成耳邊風,邊說著「看起來不像呀」,邊環顧店內。
一如往常。若說有什麽變化,那就是書變多了。一定是生意不好吧。書賣不掉。
「生意不好呢。」
「要你多管閑事。」
京極堂說道,總算斜眼望向鳥口,逞強似地說:「珍貴的藏書豈能那麽輕易賣人?」然後他終於抬起頭。
「我並不是喜歡才讀這種書的。我和朋友說好要為他調查麻煩的東西,才會讀這種不想讀的書。可是每次好不容易進入佳境,不是你就是木場和關口之流的出現,拿些有的沒的事來妨礙我。我和人家一月四日就說好了,今天都已經五月二十九日了,卻一點進展也沒有。」
鳥口苦笑。天底下隻有這個人,不可能有任何不想讀的書。而且就算沒人拜託,他也總在看書。不管是約定還是調查,隻要有理由可以名正言順地讀書,他肯定會讀得更賣力。
鳥口這麽說,中禪寺便露出極不愉快的表情。接著他端正坐姿,用說教般的口吻,針對義務感與幸福感的關係和人類自由意誌的問題,諷刺加指桑罵槐地滔滔不絕起來。
這樣一來……鳥口別說是回嘴,連應和都插不了口。聽眾隻能畢恭畢敬,嘴巴半開地拜聽他的高論。不管訓示有多麽地令人感激、理論有多麽地深奧,鳥口至多也隻能在中禪寺說完的時候,「唔嘿」一聲而已。
中禪寺就是如此饒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