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們人類則不同,我們常聽別人這樣說:某人很有精神,某人喪失了靈魂,以及某人很有錢,但錢卻不能讓心靈平靜。這時候,我們經常會有這種感覺:人的心靈是存在的,而且心靈或多或少地依附於身體,並且似乎每個人的心靈都不同。
接觸李默涵越多,我就越發覺得僅僅以大腦的異常來解釋精神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她似乎發展出了一套很全麵、可以很好感知世界的心靈係統來。
事情是發生在我與李默涵最近的一次會麵中。由於她休假兩周,來自於學校的壓力顯然減小了,所以這段時間相對平和。她能夠很輕易地認出我來,而不是再把我當成“輝輝的爸爸”。
大多數時間裏,她都把自己關在小屋裏,不知道在做些什麽。吃飯的時候來客廳,吃完了就又回去。她有時候會下樓曬曬太陽,有的時候,趁著我來了,也要求我陪她散步。
在我的保護下,她父母自然可以放心。在她居住的那個超大型社區裏,我們信步遊疆。這裏的樓房很多很多,不過可供散步的街心花園也很多,一個挨著一個,我們通常走得很慢。
我致力於和她保持同樣的步速,有的時候這也挺難的,因為她時不時會停下來幾秒鍾,若有所思。
這一天的傍晚,我們經過了路邊花園的長椅,上麵坐著兩個穿著校服正在抽菸的男孩子。這事情很常見,我不以為是。
我倆從他們身邊走過,大約過了十幾米的樣子,默涵忽然不安地壓低了聲音對我說:“艾叔,他倆剛才在說咱們。”
“誰?”
“就是剛才抽菸的兩個男孩。”
“哦,說什麽啦?”
“他說你老牛吃嫩草。”
“是嗎,哈哈。”我開心地笑起來,這個玩笑還算恰當。
沒想到默涵很詫異地看著我,滿眼不可思議的模樣:“他們在說你,你笑什麽?”
“啊?呃,我沒聽見他們說。”
“嗯,他們說的聲音很小!”
小到挨著他們更近的我,什麽都聽不見;距離他們較遠的你,卻能聽見?
我沒說什麽。
默涵接著說:“他們好像認識我,因此就竊竊私語,還說我為什麽和年歲這麽大的男人混在一起。”
我於是知道,默涵又聽到了常人聽不到的東西。
然而話又說回來,也許在那兩個抽菸的小子心裏,未嚐就不是這麽想的。
如果讓有信仰者解釋這次幻聽,答案很簡單,默涵存在某種超人的感受力。要是讓篤信科學的人來解釋,那麽答案會複雜一點:默涵肯定受到異性問題的困擾,她在男孩子麵前會不自主地形成很大壓力,壓力會扭曲她的感知覺係統,讓她誤認為自己聽到了什麽。
通常我是同意後者的。不過這一次,腦子很亂,唉,我在心底悄悄嘆了口氣,往回走吧。
當然,我不敢帶著默涵再從那兩個男孩麵前經過,而是繞了個圈子,從後麵兜了回去。
放風結束,我帶著默涵上了樓,還沒站定,段哥,也就是默涵的父親便招呼著:“小艾,跟我下去換幾瓶啤酒,家裏沒涼的了。”
“哦,行行。”我答應著,跟隨段哥下了樓。
剛一出樓門,他便將一張疊好的,四四方方的紙條掖給我。
“這是什麽?”我問道。
“簡心藍的履歷。”
哦,我想起來了,最近精神緊張,我把這事情給跑到腦後了。
簡心藍是我的心理醫生,但是卻對我了如指掌。按理說,她不可能知道我的許多內幕。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去找神通廣大的段哥幫忙調查,也因此開啟了這一段的離奇事件。
看來,段哥的調查告一段落。
換啤酒,隻不過是個幌子而已,他不方便當著女兒的麵談起這種事。
我展開那張紙,簡心藍的生命軌跡便躍然紙上:在哪裏上的小學和中學,哪裏上的大學——哦,她和我是校友,哪裏讀的研究生,之後又去了哪裏工作,等等。
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壓縮在一張紙上,那麽這份資料無疑就是個範本,多餘的廢話幾乎一句都沒有。然而在這份資料中,除了我們曾是校友之外,就再沒有任何交集。
“她的生活是很正常的兩點一線,”段哥補充道,“上班,回家,頂多外出散心,或者開車去商場購物。這些都是最正常的生活軌跡,沒什麽特別的。”
也就是說,簡心藍為什麽會了解我,根本無從查起。
換完啤酒,段哥回家做飯,我和李默涵聊天。
一切,看似平靜。
吃飯的時候也是,默涵的父母這兩天比較開心,烹飪水平也叫人心動。中國的家長,往往處於兩個極端中,彼此往復。如果孩子一切正常,那麽好極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家長的典型心態。能考高一分,就絕不要低一分;能多學學英語,就少聽聽歌。然而,假如有那麽一天,孩子忽然不正常了,比如像默涵這樣。家長立刻將之前的期望全拋到腦後,隻是一門心思地盼著孩子好起來。孩子有兩天不犯病,就足以讓家長欣喜若狂了。
因為不是外人,我這一晚喝了點啤酒。默涵的狀況很平穩,我們不禁奢望,如果就這樣平穩下去也不錯。
接觸李默涵越多,我就越發覺得僅僅以大腦的異常來解釋精神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她似乎發展出了一套很全麵、可以很好感知世界的心靈係統來。
事情是發生在我與李默涵最近的一次會麵中。由於她休假兩周,來自於學校的壓力顯然減小了,所以這段時間相對平和。她能夠很輕易地認出我來,而不是再把我當成“輝輝的爸爸”。
大多數時間裏,她都把自己關在小屋裏,不知道在做些什麽。吃飯的時候來客廳,吃完了就又回去。她有時候會下樓曬曬太陽,有的時候,趁著我來了,也要求我陪她散步。
在我的保護下,她父母自然可以放心。在她居住的那個超大型社區裏,我們信步遊疆。這裏的樓房很多很多,不過可供散步的街心花園也很多,一個挨著一個,我們通常走得很慢。
我致力於和她保持同樣的步速,有的時候這也挺難的,因為她時不時會停下來幾秒鍾,若有所思。
這一天的傍晚,我們經過了路邊花園的長椅,上麵坐著兩個穿著校服正在抽菸的男孩子。這事情很常見,我不以為是。
我倆從他們身邊走過,大約過了十幾米的樣子,默涵忽然不安地壓低了聲音對我說:“艾叔,他倆剛才在說咱們。”
“誰?”
“就是剛才抽菸的兩個男孩。”
“哦,說什麽啦?”
“他說你老牛吃嫩草。”
“是嗎,哈哈。”我開心地笑起來,這個玩笑還算恰當。
沒想到默涵很詫異地看著我,滿眼不可思議的模樣:“他們在說你,你笑什麽?”
“啊?呃,我沒聽見他們說。”
“嗯,他們說的聲音很小!”
小到挨著他們更近的我,什麽都聽不見;距離他們較遠的你,卻能聽見?
我沒說什麽。
默涵接著說:“他們好像認識我,因此就竊竊私語,還說我為什麽和年歲這麽大的男人混在一起。”
我於是知道,默涵又聽到了常人聽不到的東西。
然而話又說回來,也許在那兩個抽菸的小子心裏,未嚐就不是這麽想的。
如果讓有信仰者解釋這次幻聽,答案很簡單,默涵存在某種超人的感受力。要是讓篤信科學的人來解釋,那麽答案會複雜一點:默涵肯定受到異性問題的困擾,她在男孩子麵前會不自主地形成很大壓力,壓力會扭曲她的感知覺係統,讓她誤認為自己聽到了什麽。
通常我是同意後者的。不過這一次,腦子很亂,唉,我在心底悄悄嘆了口氣,往回走吧。
當然,我不敢帶著默涵再從那兩個男孩麵前經過,而是繞了個圈子,從後麵兜了回去。
放風結束,我帶著默涵上了樓,還沒站定,段哥,也就是默涵的父親便招呼著:“小艾,跟我下去換幾瓶啤酒,家裏沒涼的了。”
“哦,行行。”我答應著,跟隨段哥下了樓。
剛一出樓門,他便將一張疊好的,四四方方的紙條掖給我。
“這是什麽?”我問道。
“簡心藍的履歷。”
哦,我想起來了,最近精神緊張,我把這事情給跑到腦後了。
簡心藍是我的心理醫生,但是卻對我了如指掌。按理說,她不可能知道我的許多內幕。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去找神通廣大的段哥幫忙調查,也因此開啟了這一段的離奇事件。
看來,段哥的調查告一段落。
換啤酒,隻不過是個幌子而已,他不方便當著女兒的麵談起這種事。
我展開那張紙,簡心藍的生命軌跡便躍然紙上:在哪裏上的小學和中學,哪裏上的大學——哦,她和我是校友,哪裏讀的研究生,之後又去了哪裏工作,等等。
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壓縮在一張紙上,那麽這份資料無疑就是個範本,多餘的廢話幾乎一句都沒有。然而在這份資料中,除了我們曾是校友之外,就再沒有任何交集。
“她的生活是很正常的兩點一線,”段哥補充道,“上班,回家,頂多外出散心,或者開車去商場購物。這些都是最正常的生活軌跡,沒什麽特別的。”
也就是說,簡心藍為什麽會了解我,根本無從查起。
換完啤酒,段哥回家做飯,我和李默涵聊天。
一切,看似平靜。
吃飯的時候也是,默涵的父母這兩天比較開心,烹飪水平也叫人心動。中國的家長,往往處於兩個極端中,彼此往復。如果孩子一切正常,那麽好極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家長的典型心態。能考高一分,就絕不要低一分;能多學學英語,就少聽聽歌。然而,假如有那麽一天,孩子忽然不正常了,比如像默涵這樣。家長立刻將之前的期望全拋到腦後,隻是一門心思地盼著孩子好起來。孩子有兩天不犯病,就足以讓家長欣喜若狂了。
因為不是外人,我這一晚喝了點啤酒。默涵的狀況很平穩,我們不禁奢望,如果就這樣平穩下去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