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劉紫建!
她就是這麽說的!
“這麽肯定是劉紫建嗎?”我仍表懷疑,如果確定是他,那麽同學會這齣戲,怎麽可能上演?
“是劉紫建!”校長斬釘截鐵,“宋丹說的,那還能有錯?她親眼看到……唉,那敘述太慘,我不知道該怎麽說,總之,蒙著她眼睛的那塊布後來鬆開了,她確定是劉紫建無疑。我們事後又找發現宋丹的幾個男同學求證,一說到劉紫建,他們想了想,也覺得很像。因為紫建那時候性格古怪,是特別不合群的那一類人,大家都認識他,搞不好他們還欺負過他。所以不會認錯。”
知道了誰是兇手,自然也來不及震驚,幾位老師連夜家訪了劉紫建,見到了她的母親。老太太不明所以,實話實說,紫建是當晚八點多才回的家。至於劉紫建,那就更不容說了,一見到老師們,他的臉色都變了,相當扭曲。
作為讓宋丹的家長不去學校鬧的條件之一,劉紫建被開除了。
“這算是很輕的處理結果了,他應該感到慶幸!”校長的臉色嚴肅起來,“校長決定在他的開除處分上,寫‘曠課和打架’,並沒有寫到強姦一詞,這是他的運氣。”
這是他的運氣嗎?我對此很不確定。
“至於宋丹,唉……”校長先生的口氣軟和了下來,搖了搖頭,“至於宋丹這個孩子,我總覺得我們是對不起她的。雖然她去了個好學校,可從此一蹶不振。我多次想過要去幫助她,我去了她家幾次,有時候去新的學校裏見她。可她並不接受我的好意,有一天,她問我:‘你打算什麽時候幹我?’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自己無能為力了。”
校長陷入了沉默,我也是。
其實,強姦和性暴力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以美國為例,曾有數據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一的美國女性一生中遭遇過強姦或者性暴力,這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是在未成年之時遭受,而百分之二十九的人是在十一歲之前。與大眾的認知不同,百分之七十五的強姦是熟人所為。
可以說,強姦和性暴力成為當今美國最悲慘、最嚴重的危機。
中國怎麽樣?因為國情的原因,這樣的數據都會偏小,但是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一旦經歷了性暴力,受害女性終其一生,也許都無法擺脫大量的後遺症:我在這裏強調的,還不是肢體損傷、性病和愛滋病之類的生理創傷。
我指心理創傷。
被強姦的女性,至少有十二種創傷:
1.害怕生活——這再簡單不過了,你在過去受到傷害,意味著未來也並不安全。
2.可能產生情緒反應的遲鈍——因為不知道該怎麽體會生活,身邊人的關心,往往也不起作用。
3.感到羞恥、下賤和墮落——因為社會觀點的一大誤區,就好像是受害人勾引了強姦犯!
4.可以立即感受到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時長期持續感受心靈創傷——這是極難治癒的。
5.可能出現性功能,特別是性心理的損傷——這意味著她可能拒絕對她好的丈夫或者男友與她的性接觸。
6.可能陷入深深的自責,有罪惡感——這還是因為該死的社會誤區!
7.可能出現與任何人的交往困難,特別是與男性——不需要解釋了吧?
8.可能出現怪異的表情和動作,經常走神,伴隨著長期的噩夢——情緒地閃回到與施暴者在一起,所遭遇的那些情況——同時,也會出現想像中的報復場麵,並可能親自實施。(為什麽宋丹的出現這樣具有迷惑性,原因就在此。)
9.感到對施暴者的仇恨和氣憤,卻因為無能為力,而毀滅自己的價值觀——因為男性在這個社會中,仍然更為強有力。
10.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大多數受害者可以找到應付的辦法,但她們仍然變得小心翼翼,和以前再也不同了。
11.害怕或拒絕接受幫助——做這類心理工作是最困難的,因為幾乎不會有人來主動求助。
12.不願與家人、朋友談及過去,因為她需要遠離危險和窘迫——可是,作為熟人,我們總還想試著去幫助她,殊不知這樣更讓她難受。
我不知道亡羊補牢還能有多大的意義,因為遭受強姦的心理康復過程幾乎是最困難最漫長的。因此,我隻能在此勸告女性讀者:遠離夜店、遠離迪廳,遠離那些能輕易給你們造成傷害的場所。至於男性讀者朋友,我願意相信你們不會做出這種事。
校長先生的回憶把我從思緒中拉回。他對宋丹的悲劇,欷歔不已。他給我講述她的墮落,強調她以前是個特別好的孩子——不管這是不是真的,我都隻能當真的聽。而對於劉紫建,他不願意回憶得過多,隻是說自己後來沒有關注他的情況。
你不能展示出自己對強姦犯還抱有同情來,所以我也不能責怪校長的反應,換作是我,隻怕也會如此。
不過,在這次會談的最後,校長倒是如此說道:“其實劉紫建也挺可憐的,他的家境恐怕你也了解了。她的母親把他拉扯成人,我想單親家庭多少也造成了他的孤僻性格。他寫些小文章,其實還蠻不錯的,隻是裏麵帶有不少消極的情緒。我當時沒有給他太多的關心,也是有問題的。”
她就是這麽說的!
“這麽肯定是劉紫建嗎?”我仍表懷疑,如果確定是他,那麽同學會這齣戲,怎麽可能上演?
“是劉紫建!”校長斬釘截鐵,“宋丹說的,那還能有錯?她親眼看到……唉,那敘述太慘,我不知道該怎麽說,總之,蒙著她眼睛的那塊布後來鬆開了,她確定是劉紫建無疑。我們事後又找發現宋丹的幾個男同學求證,一說到劉紫建,他們想了想,也覺得很像。因為紫建那時候性格古怪,是特別不合群的那一類人,大家都認識他,搞不好他們還欺負過他。所以不會認錯。”
知道了誰是兇手,自然也來不及震驚,幾位老師連夜家訪了劉紫建,見到了她的母親。老太太不明所以,實話實說,紫建是當晚八點多才回的家。至於劉紫建,那就更不容說了,一見到老師們,他的臉色都變了,相當扭曲。
作為讓宋丹的家長不去學校鬧的條件之一,劉紫建被開除了。
“這算是很輕的處理結果了,他應該感到慶幸!”校長的臉色嚴肅起來,“校長決定在他的開除處分上,寫‘曠課和打架’,並沒有寫到強姦一詞,這是他的運氣。”
這是他的運氣嗎?我對此很不確定。
“至於宋丹,唉……”校長先生的口氣軟和了下來,搖了搖頭,“至於宋丹這個孩子,我總覺得我們是對不起她的。雖然她去了個好學校,可從此一蹶不振。我多次想過要去幫助她,我去了她家幾次,有時候去新的學校裏見她。可她並不接受我的好意,有一天,她問我:‘你打算什麽時候幹我?’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自己無能為力了。”
校長陷入了沉默,我也是。
其實,強姦和性暴力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以美國為例,曾有數據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一的美國女性一生中遭遇過強姦或者性暴力,這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是在未成年之時遭受,而百分之二十九的人是在十一歲之前。與大眾的認知不同,百分之七十五的強姦是熟人所為。
可以說,強姦和性暴力成為當今美國最悲慘、最嚴重的危機。
中國怎麽樣?因為國情的原因,這樣的數據都會偏小,但是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一旦經歷了性暴力,受害女性終其一生,也許都無法擺脫大量的後遺症:我在這裏強調的,還不是肢體損傷、性病和愛滋病之類的生理創傷。
我指心理創傷。
被強姦的女性,至少有十二種創傷:
1.害怕生活——這再簡單不過了,你在過去受到傷害,意味著未來也並不安全。
2.可能產生情緒反應的遲鈍——因為不知道該怎麽體會生活,身邊人的關心,往往也不起作用。
3.感到羞恥、下賤和墮落——因為社會觀點的一大誤區,就好像是受害人勾引了強姦犯!
4.可以立即感受到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時長期持續感受心靈創傷——這是極難治癒的。
5.可能出現性功能,特別是性心理的損傷——這意味著她可能拒絕對她好的丈夫或者男友與她的性接觸。
6.可能陷入深深的自責,有罪惡感——這還是因為該死的社會誤區!
7.可能出現與任何人的交往困難,特別是與男性——不需要解釋了吧?
8.可能出現怪異的表情和動作,經常走神,伴隨著長期的噩夢——情緒地閃回到與施暴者在一起,所遭遇的那些情況——同時,也會出現想像中的報復場麵,並可能親自實施。(為什麽宋丹的出現這樣具有迷惑性,原因就在此。)
9.感到對施暴者的仇恨和氣憤,卻因為無能為力,而毀滅自己的價值觀——因為男性在這個社會中,仍然更為強有力。
10.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大多數受害者可以找到應付的辦法,但她們仍然變得小心翼翼,和以前再也不同了。
11.害怕或拒絕接受幫助——做這類心理工作是最困難的,因為幾乎不會有人來主動求助。
12.不願與家人、朋友談及過去,因為她需要遠離危險和窘迫——可是,作為熟人,我們總還想試著去幫助她,殊不知這樣更讓她難受。
我不知道亡羊補牢還能有多大的意義,因為遭受強姦的心理康復過程幾乎是最困難最漫長的。因此,我隻能在此勸告女性讀者:遠離夜店、遠離迪廳,遠離那些能輕易給你們造成傷害的場所。至於男性讀者朋友,我願意相信你們不會做出這種事。
校長先生的回憶把我從思緒中拉回。他對宋丹的悲劇,欷歔不已。他給我講述她的墮落,強調她以前是個特別好的孩子——不管這是不是真的,我都隻能當真的聽。而對於劉紫建,他不願意回憶得過多,隻是說自己後來沒有關注他的情況。
你不能展示出自己對強姦犯還抱有同情來,所以我也不能責怪校長的反應,換作是我,隻怕也會如此。
不過,在這次會談的最後,校長倒是如此說道:“其實劉紫建也挺可憐的,他的家境恐怕你也了解了。她的母親把他拉扯成人,我想單親家庭多少也造成了他的孤僻性格。他寫些小文章,其實還蠻不錯的,隻是裏麵帶有不少消極的情緒。我當時沒有給他太多的關心,也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