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的教育者尚且存在誤區,更別說老威這樣一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了。


    他偷到了智力測驗的結果,當然全班所有人的分數就都被他知道了!老威自己應該是中上水平或者是上等水平,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倒黴的劉紫建分數墊了底!他為啥得分那麽低,這我說不準,不過有些人早期發育較慢,後期較快也說不定,要不然就是他跟我一樣,沒意識到測驗有時間限製。反正不管怎麽說,他是墊了底。


    讓一個十歲大的孩子保守這樣的秘密,純屬扯淡。老威那個時候應該叫小威,壓根兒也不想保密,於是他把這個消息給傳開了,胡同的孩子們因此都知道,劉紫建智商低,是個笨蛋。


    孩子比起成年人,更缺乏同情心。而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群體的幫助。成年人,比如我,尚可獨立支持生活;孩子們就不行,他需要在群體中得到成長。可是,劉紫建這樣的“弱智”,誰願意和他一起玩?80年代,沒有網際網路,如果這事發生在時下,也許沒那麽悲劇。


    紫建在孩子圈裏吃不開,到學校就更不受寵。別忘了,老師是先於小威知道測驗分數的。不管老師們願不願意承認,一點都不偏心眼的老師是極少的,反正我是沒見過一個。小時候的紫建,其貌不揚,家庭條件也差點,父親在他幼年工傷死掉了,所以他老是穿著髒兮兮的衣服,沒準兒還老掛著清鼻涕。這樣的孩子是被人嘲笑和排擠的對象!


    劉紫建也想擁有朋友,於是他找到了小威。


    那個年代裏,小威是胡同裏的孩子王。


    “威哥”,瞧,那個時候小威就有如此威猛的外號了,紫建吸著鼻子,他多少還有點結巴,“你,你就,就帶著我,一,一塊玩吧?”


    “啥?”小威聳動了一張胖臉,他可是每天吃八瓶奶長大的孩子1,塊頭足,力氣大,腦子又好,身邊永遠圍繞著一群小孩,“啥,你?憑什麽帶著你玩呢?”小威回頭看看大夥,孩子們一陣鬧笑。


    劉紫建快哭了,他憋著小紅臉,擠弄著小眼睛,也不敢抱怨,他是不可能打過小威的,更別說還有身後一幫孩子。


    “哎,威,威哥,我特崇拜你,你,就,就收下我吧?”他用成年人要飯都拿不出的勁頭繼續哀求。


    “這事我一個人說了不算,得跟大夥商量商量。”甭問,小威同學是冒了壞水,他假惺惺地組織一幫孩子,在牆角裏嘀嘀咕咕,不過主意還是他拿。好半天,他大搖大擺地走出來,提了一個條件,“行了,紫建,大夥同意你入夥,不過有前提啊。你得給大夥唱首歌!”


    唱歌?


    表麵上這條件沒什麽,其實小威這個主意損透了。劉紫建小時候有點結巴,而且他也五音不全,最主要的是,他家裏條件差,買不起錄音機,因此沒聽過幾首歌。這怎麽唱?


    “沒事,就唱國歌吧!國歌你總會吧!”小威是鐵了心要讓他出洋相。


    我實在不願意形容下去,總之,他唱了。


    小威又說:“哎,紫建,唱一次可不行啊!以後每天,你跟我們玩都得唱一個。”


    換成那時候的我,早就急了,不管打得過打不過,我都得衝上去玩命,而且八成被按在地上揍的是小威。


    我是個自信的孩子,可劉紫建憑什麽呢?他要加入到群體中,他就得付出代價!


    於是,小威同學也不嫌煩,每天教他唱歌。也沒啥新鮮的,那個年代流行什麽譚詠麟啊,小虎隊啊,還有遲誌強的《獄中曲》什麽的。


    聽結巴唱歌有什麽樂趣?我是搞不懂,反正這幫孩子不厭其煩地一直聽了兩個月。


    為了滿足大家的樂趣,劉紫建隻能變著花樣地唱,然後看著一幫孩子笑得扶著牆站不起來,或者直接在地上打滾。


    他換來了什麽?充其量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群體活動時間,還往往沒有這麽久。他的母親身體不好,常常半倚靠著院門,遠遠的,用她那低低的嗓音呼喚著:“紫建,回家吃飯。”


    “你媽媽叫你回家吃飯”,這是時下的流行語,放在那個年代,放在劉紫建身上,總覺得慘兮兮的。其他的孩子,玩在興頭上,什麽都聽不見,可是紫建卻能,他於是和大家告別,怏怏不快地回了家。


    那個年代的孩子能玩什麽?沒什麽可玩的,那個年代的大眾活動,基本就是彈球啊、拍洋畫什麽的;當然,有一群孩子追跑打鬧也挺帶勁的。那是個首都蓬勃建設的年代,假如不太遠的地方建了個工地,那就太有樂趣了。小威常帶著大家去冒險。


    冒險也是分等級的,工地野大野大的,藏個貓貓,和點稀泥,爬爬管子,這都是刺激的遊戲!時不常的,工地的工人就來轟,大家跑得快,故意落下劉紫建讓人抓。總而言之,與其說帶著他跟著大家玩,還不如說是大夥一起玩他。


    孩子們玩了他兩個月,慢慢也就膩了。聽結巴唱歌,聽了兩個月,誰也笑不出來了。於是,小威挑頭,跟紫建說了拜拜:“你瞧,你太慢了,又那麽笨,不適合跟我們待在一起。你也不用唱歌了,你回家吧。”


    紫建沒哭,這出乎小威的意料,他扭頭慢吞吞地走回去了。大家有點失望,然後義無反顧地接著玩。


    光陰荏苒,又過了兩年,一晃到了小學四年級,小威的父親因工作原因換了房,就先離開了這條胡同。我跟他生離死別的,倆人都掉了眼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犯罪心理師之替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西並收藏犯罪心理師之替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