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電話是段哥打來的。


    段哥是李默涵的爸爸,李默涵就是那天夜裏化了個妖怪妝,把我嚇吐了的女孩子。


    哦……這又是怎麽的了?


    二、啊,我愛心理神經免疫學


    “啊,對不起段哥,我這有單合同,您長話短說,行嗎?”我躲到角落裏,小聲接電話。


    “哦,行,行。是這樣,你不是想要看默涵的日記嗎?不知道下午你能不能抽出點時間來,我過去接你。”


    “沒問題,下午我給你打電話。對了,默涵今天去上學了嗎?”


    “去了。”


    “你送她去的?”


    “不,不想讓她起疑,所以她還是自己坐公交車。”


    “好,不過下學時候最好接她回來,免得出岔子。”


    “知道了,那你忙吧。”


    “嗯,記得有機會去和老師溝通一下。”


    “好,拜拜。”


    我合上手機,往回走。


    也不知怎麽的,似乎是一旦沾上了我的領域,自信這個怪東西忽然就蓬勃向上,猛烈地滋生出來。


    我是一位專業人士。什麽叫作專業人士,就是我對自己領域內的東西了如指掌。


    讓別人去玩你出的牌,這就是鞏固自身專業水平最好的辦法。


    我笑了,帶著一種絕對自信,卻不會是得意洋洋的微笑,我又坐回到座位上。


    小夥子看著我,他注意到我的變化,有點困惑,搞不明白。


    我於是為他們滿上茶,不是銷售員看著客戶,不是協議雙方麵對,而是如同朋友般心平氣和地開了口:“這位年輕的先生,您還在上學,還是已經工作了?”


    “嗯,工作一段時間,現在讀研,學物理,這和我剛才的問題有什麽關係?”他懷著敵意,莫名其妙。


    “哦,學物理,那很好,您一定聽說過三厘島的核設施事故吧?”


    “嗯!”他猶豫了一陣才答應,“我當然聽說過。”其實我覺得這個名詞對他很陌生。


    “好的,1979年,位於美國東部賓夕法尼亞州附近的三厘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件,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人們一度懷疑放射性會給周圍居民的健康造成很大損害。但是持續至今的調查表明,核輻射並沒有蔓延到村鎮,也就是說,那裏的居民不存在被輻射的可能。而且隨著1979年核泄漏事件的爆發,他們立刻被遷移了居住地。但是,在事故發生三年之後,研究調查發現,這些曾居住在三厘島核電站附近的居民,身患癌症的比例非常高,差不多比正常人群高了十倍有餘。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放射性傷害,因為確實沒有,這不是車諾比。那麽他們為什麽會患癌症,這是因為他們的皮質醇大量增加,因此降低了免疫係統對癌細胞的反應。簡單地說,他們的免疫係統受到抑製,腫瘤可以肆意滋生。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他還是不懂:“不,我不明白,您到底要說什麽?這和佛學有什麽關係嗎?不過,您說的事件,我好像聽說過。”他雖然仍存在質疑,但是口氣緩和得多了,他有些詫異地看著我,似乎想弄清楚我的意圖。


    沙漠之狐隆美爾最偉大的地方在哪裏?就在於他善於偽裝善於突襲善於運動戰善於迷惑對手,假如你不知道他攻擊哪裏,你又該怎樣組織防衛與反擊?


    我越發感到鎮靜,笑了笑,又說:“長期心情不好的護士,更容易得凍瘡,雖然別的護士也可能帶有同樣的病毒,卻不會患病;焦慮的人比起心情愉快的樂天派,更容易患上陣發性生殖器皰疹;在軍校和警校,最容易得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是那些被功課和訓練壓力搞得焦慮不安的學生。照顧早老性癡呆患者的那些護工,因為這個工作的壓力非常之大,所以他們抵抗病毒的t淋巴細胞比正常人要少。你現在明白我的意思了嗎?我剛才所說的這些東西,被稱為心理神經免疫學。這一學科慢慢地成為時尚,抵製它的人,大多都是醫生,因為他們要賣藥,要籠絡病人;吹噓它的人,往往是要帶給人信心的某種職業。現在的問題是,不管是抵製還把它吹得神乎其神,它都是真實存在的學科,證據我剛才已經說了好多。經受喪偶之痛的人,之後的幾個星期免疫力都十分低下;父母如果在上個星期吵過架,那麽他們的孩子,在這個星期就更容易得上病毒性感染。如果你覺得這些研究讓人難以置信,那麽我就告訴你,這些情況不但在人類身上存在,而且在實驗中放到老鼠身上也已經得到相似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哺乳動物都差不多,會因為心理和神經狀況,對身體造成影響。”


    說完這一大套,我停頓了一陣,喝了口水,等待他們消化這些信息。實際上,這些信息是不能消化的。哥倫布的航海冒險為什麽會得到國王的支持?就在於他滔滔不絕並且很自信——實際上他鼓吹的那些玩意兒——除了“黃金”一詞之外,國王根本聽不懂。


    哦,這個年輕人被我搞暈了,因此有些向我靠攏,他一改先前的嘴臉,很客氣地向我詢問:“您說的這些話我明白了。可我還是不懂,您為什麽要對我們說這些,我們隻是來問問您可不可以承擔一次有效的法事。”


    “少安毋躁,年輕人。你知道老勒內?笛卡爾嗎?這傢夥是17世紀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人們通常認為他發明了主宰西方世界的身心二元論,這使得我們拒絕接受精神可以影響肉體,肉體反過來也可以影響精神的這一概念。我們直覺地假設身體裏的化學反應是因,行為是果。但事實上,我們受到外界的刺激:比如某種可怕的遊戲;或者說你找了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沒準又經歷了家人喪失這樣的痛苦。這些刺激性事件會提升你體內的皮質醇水平,而皮質醇會激活你體內跑來跑去的各種基因,這些基因就會對你產生影響:比如導致生病等。我所要說明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這個社會,就目前來說,沒有信仰的人很多、缺乏社會交流特別是缺少個知心朋友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們承受著來自於這個社會的壓力,但我們不懂得怎麽發泄。如果這些外力不能消化,它遲早就會轉變為內力,並試圖摧毀你。你的父親有信仰,他信仰佛教,這很好;我也有信仰,我信仰科學,這也沒問題。關鍵的是,沒必要把兩者敵對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犯罪心理師之替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西並收藏犯罪心理師之替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