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做為反動學術權威那一麵?”陸林問道。
“是的,他當過道士,做過和尚,學兼儒釋道三教,自號藏春散人。其人精通《易經》及邵氏《皇極經世》,精於占卜,能知前後事,奇門遁甲天下無雙。人稱‘數驚皇極,禍福能決,誰其似之,邵君康節’,邵康節就是梅花易術的開派祖師。換句話說,劉秉忠在研究奇門遁甲、易經八卦、數術占卜,這幾個領域裏的成就,還要高於他在官場中取得的成就,是當時易學領域的頂級大師。關於他占事之準,明代一位首輔的劄記中還記載過一件有趣的事,嘉靖年間,劉秉忠的墓被盜,有人在墓中發現有石刻寫明:為盜者李淮。後來事情傳到官府,盜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嗬嗬,不過這事是不是真的,就無從考證了。”洛雨說道。
“那就是說,當時最頂尖的數術高手,風水大師和占星奇人,機械天才,共同設計鑄造了上麵那台儀器?!這也太牛吧?!”周欣驚嘆道。
“對…………不對!”洛雨還待說話,卻突然好像想到了,一臉驚異的說道:“我記得劉秉忠在至元十一年就已經死了,他怎麽可能督造至元二十年才被鑄造出來的機械?!”
“可能是最初參與設計製造的人裏有他吧,這架機械又不是第一架。”羅瑞說道。
洛雨有些迷茫的說道:“是呀,這又是一個疑問。看樣子這種機械應該不隻造了一架,這樣的祭祀長生天的場所應該也不隻一個。這裏隻是北方,北冰洋地區的第四個祭祀場所,儀器的編號是第31號,也就是說當時至少鑄造了31架這樣的東西。想像一下,這些儀器被分布在天下四方,僅僅在北方的極北地區就至少建立4個祭祀場所!那這該是場多麽盛大的祭祀呀!恐怕所有的祭祀地點連起來,已經覆蓋了大元帝國的所有版圖了!可為什麽在歷史上從來沒聽說過?難道如此浩大的工程量,真的隻是為了一場祭祀嗎?”
“會不會……跟咱們要找的日不落山有什麽關係?”蕭卓問道,“耶律鑄的劄記裏提到過,當時忽必烈就是為了做件大事,才把‘寶鑑’送到日不落山修建陣台的。難道……就是為了這場大元帝國的全境祭祀準備的?!”
“我們不知道你在說什麽呀,我們隻是來旅遊的。”項昊說道,可他太不會騙人了,說完臉都紅了。
“少跟老娘裝蒜!都到這份兒上了你們還不信任我?!”蕭卓不幹了,大聲質問道。
“信任你什麽?等咱們脫困了,我們還能信任你嗎?你還不樂意了?!不樂意滾蛋!”項昊一點不給她麵子,比她聲音還大的喊道。
“你們別吵了!脫困以後的事等脫困再說!”洛雨說道,又對眾人道:“聽蕭卓這麽一說,我倒是真想起一件類似的事來。不過不是全國範圍內的祭祀,而是觀測。忽必烈在北京修建了一座當時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天文台,之後便授意郭守敬組織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觀測活動。”
“觀測活動?就是看星星?”羅瑞問道。
洛雨搖頭道:“不是那麽簡單,那次觀測,在世界天文史上都足以稱為‘興師動眾’。史載,這次觀測活動原因是元朝疆土過廣,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為校準曆法,記錄星象。忽必烈派出了14位天文家,在全國各地修建了27座測影所,進行了數項重要的天文觀測。這些測影所遍布天下,其中最北端到達北冰洋的岸邊,最南端到達西沙群島,東到朝鮮,西到俄羅斯,幾乎是把整個的元帝國疆土都涵蓋了。史稱‘四海測驗’!”
“這個‘四海測驗’,會不會就是這一次?”陸林拍了拍遺蹟的牆壁問道。
“不會,”洛雨搖頭,“第一,時間不對。第二,‘四海測驗’隻用了不長的時間就完成了,想來當時的測影所應該隻是一些簡易建築。如果都修成這個樣子,怕是十年都測不完。我看過那張測影所分布圖,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不過兩座。而這個祭祀場所,好像隻在北冰洋附近就有四座。要知道,以當時那種條件,想在這極北之地建造工程,都是要用一條條人命往裏填的。這場祭祀,顯然要比那次觀測活動,要宏大的多。”
“那還真是怪了,一場祭祀搞得這麽隆重。別說紅祭白祭了,那達慕大會也沒這麽大規模。不過,如果它真和咱們要找的東西有聯繫,那就肯定不是祭祀這麽簡單。”蕭卓說道。她又把話題扯回要找的東西上,像是在套眾人的話。
“再有就是他們選的這個地方,”周欣說道,“他們竟然跟千年後的克格勃選了同一個地方,修建這個祭祀場所。咱們在研究所裏不是也看到那個古人類研究計劃了嗎?蒙古帝國的軍隊在進攻中亞和歐洲期間,發生的一次聳人聽聞的事件。會不會和這個有關。”
洛雨搖頭道:“應該不會,到至元二十年,這裏早就平定了。所謂的聳人聽聞事件,應該在這之前。當時的蒙古人不可能像蘇聯人這樣,通過科學的方法發現了這裏的異常。我想,這些選址的工作也多半是劉秉忠和郭守敬完成的。他們應該是通過星象或者風水,來確定每個祭祀場所的位置。兩個國家選了相同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這裏的地理位置確實有特異之處,但也可能隻是一個巧合。”
“是的,他當過道士,做過和尚,學兼儒釋道三教,自號藏春散人。其人精通《易經》及邵氏《皇極經世》,精於占卜,能知前後事,奇門遁甲天下無雙。人稱‘數驚皇極,禍福能決,誰其似之,邵君康節’,邵康節就是梅花易術的開派祖師。換句話說,劉秉忠在研究奇門遁甲、易經八卦、數術占卜,這幾個領域裏的成就,還要高於他在官場中取得的成就,是當時易學領域的頂級大師。關於他占事之準,明代一位首輔的劄記中還記載過一件有趣的事,嘉靖年間,劉秉忠的墓被盜,有人在墓中發現有石刻寫明:為盜者李淮。後來事情傳到官府,盜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嗬嗬,不過這事是不是真的,就無從考證了。”洛雨說道。
“那就是說,當時最頂尖的數術高手,風水大師和占星奇人,機械天才,共同設計鑄造了上麵那台儀器?!這也太牛吧?!”周欣驚嘆道。
“對…………不對!”洛雨還待說話,卻突然好像想到了,一臉驚異的說道:“我記得劉秉忠在至元十一年就已經死了,他怎麽可能督造至元二十年才被鑄造出來的機械?!”
“可能是最初參與設計製造的人裏有他吧,這架機械又不是第一架。”羅瑞說道。
洛雨有些迷茫的說道:“是呀,這又是一個疑問。看樣子這種機械應該不隻造了一架,這樣的祭祀長生天的場所應該也不隻一個。這裏隻是北方,北冰洋地區的第四個祭祀場所,儀器的編號是第31號,也就是說當時至少鑄造了31架這樣的東西。想像一下,這些儀器被分布在天下四方,僅僅在北方的極北地區就至少建立4個祭祀場所!那這該是場多麽盛大的祭祀呀!恐怕所有的祭祀地點連起來,已經覆蓋了大元帝國的所有版圖了!可為什麽在歷史上從來沒聽說過?難道如此浩大的工程量,真的隻是為了一場祭祀嗎?”
“會不會……跟咱們要找的日不落山有什麽關係?”蕭卓問道,“耶律鑄的劄記裏提到過,當時忽必烈就是為了做件大事,才把‘寶鑑’送到日不落山修建陣台的。難道……就是為了這場大元帝國的全境祭祀準備的?!”
“我們不知道你在說什麽呀,我們隻是來旅遊的。”項昊說道,可他太不會騙人了,說完臉都紅了。
“少跟老娘裝蒜!都到這份兒上了你們還不信任我?!”蕭卓不幹了,大聲質問道。
“信任你什麽?等咱們脫困了,我們還能信任你嗎?你還不樂意了?!不樂意滾蛋!”項昊一點不給她麵子,比她聲音還大的喊道。
“你們別吵了!脫困以後的事等脫困再說!”洛雨說道,又對眾人道:“聽蕭卓這麽一說,我倒是真想起一件類似的事來。不過不是全國範圍內的祭祀,而是觀測。忽必烈在北京修建了一座當時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天文台,之後便授意郭守敬組織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觀測活動。”
“觀測活動?就是看星星?”羅瑞問道。
洛雨搖頭道:“不是那麽簡單,那次觀測,在世界天文史上都足以稱為‘興師動眾’。史載,這次觀測活動原因是元朝疆土過廣,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為校準曆法,記錄星象。忽必烈派出了14位天文家,在全國各地修建了27座測影所,進行了數項重要的天文觀測。這些測影所遍布天下,其中最北端到達北冰洋的岸邊,最南端到達西沙群島,東到朝鮮,西到俄羅斯,幾乎是把整個的元帝國疆土都涵蓋了。史稱‘四海測驗’!”
“這個‘四海測驗’,會不會就是這一次?”陸林拍了拍遺蹟的牆壁問道。
“不會,”洛雨搖頭,“第一,時間不對。第二,‘四海測驗’隻用了不長的時間就完成了,想來當時的測影所應該隻是一些簡易建築。如果都修成這個樣子,怕是十年都測不完。我看過那張測影所分布圖,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不過兩座。而這個祭祀場所,好像隻在北冰洋附近就有四座。要知道,以當時那種條件,想在這極北之地建造工程,都是要用一條條人命往裏填的。這場祭祀,顯然要比那次觀測活動,要宏大的多。”
“那還真是怪了,一場祭祀搞得這麽隆重。別說紅祭白祭了,那達慕大會也沒這麽大規模。不過,如果它真和咱們要找的東西有聯繫,那就肯定不是祭祀這麽簡單。”蕭卓說道。她又把話題扯回要找的東西上,像是在套眾人的話。
“再有就是他們選的這個地方,”周欣說道,“他們竟然跟千年後的克格勃選了同一個地方,修建這個祭祀場所。咱們在研究所裏不是也看到那個古人類研究計劃了嗎?蒙古帝國的軍隊在進攻中亞和歐洲期間,發生的一次聳人聽聞的事件。會不會和這個有關。”
洛雨搖頭道:“應該不會,到至元二十年,這裏早就平定了。所謂的聳人聽聞事件,應該在這之前。當時的蒙古人不可能像蘇聯人這樣,通過科學的方法發現了這裏的異常。我想,這些選址的工作也多半是劉秉忠和郭守敬完成的。他們應該是通過星象或者風水,來確定每個祭祀場所的位置。兩個國家選了相同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這裏的地理位置確實有特異之處,但也可能隻是一個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