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嬗變:殺戮者與推理者的頂級較量 作者:呼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呼延雲接著說:“通過推理,小郭給兇手開列了三個特徵:1.他住過萊特小鎮的‘臨時居所’;2.他進過小白樓並知道右邊的門是壞的;3.他是個左撇子。而隻有王軍完全符合這些特徵,所以他是真兇。但這三個特徵——衡量兇手的這三把尺子,刻度真的精準嗎?”“首先,小郭提出的問題是:陳丹是怎麽來到24號別墅的?她通過沒有發現水鑽等推理,得出結論:陳丹被帶到24號別墅時已經昏迷,而24號別墅附近沒有車轍,所以陳丹是被兇手先用車拉到‘臨時居所’,弄暈後再背進24號別墅的——我不同意她的這個結論,因為陳丹到24號別墅還有一條‘暗道’,等會兒我再告訴大家……”“但是我們後來發現,萊特小鎮裏確實有個‘臨時居所’,而且還找到了芬妮就在這個‘臨時居所’裏被分屍的電鋸啊!”林香茗說。“我不否認王軍是殺害芬妮的真正兇手,但他真的殺害了陳丹嗎?”呼延雲搖了搖頭,“我先來談談小郭開列的兇手另外兩個特徵:他進過小白樓並知道右邊的門是壞的;他是個左撇子。”“就在昨天下午,我和小喬護士一起回到小白樓,發生了一件事,小喬護士幫我推開玻璃門時,上手就把右手伸向了那扇壞掉的右門,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馬笑中……”“我?”馬笑中指著自己的鼻子,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對,就是你。”呼延雲說,“咱們這幫專案組成員中,數你跑小白樓跑得最勤,可是我記得每次你都因為差點推倒壞掉的右門,挨於護士長和小喬護士的訓。為什麽?因為人的記性並不是那麽好,還因為我們對壞掉的門,總有這樣一種想法:今天是壞的,過兩天也許就修好了吧?所以下次照樣會推。”“嗯!”馬笑中搔了搔腦袋,“還真是這麽回事兒。”“但是7月10日的夜裏,兇手沒有推那扇右門,一下也沒有。他如果習慣使右手,進去時推,右門應該向裏傾斜;如果他是左撇子,出來時推,右門應該向外傾斜。但是那扇門既沒向外,也沒向裏。”呼延雲說,“小郭的結論是:兇手來過小白樓,所以知道右邊的門是壞的。這個我同意。但是我也覺得有點奇怪:兇手怎麽記性這樣好?怎麽就不像常人一樣想‘壞門已經修好了呢’?他的行為似乎就是在刻意避開右門,似乎就是要把‘兇手進過小白樓並知道右門是壞的’這個特徵塞到辦案人員懷裏。因為如果沒有這個特徵,我們就無法把嫌疑對象鎖定在一定的範圍裏;有了這個特徵,再結合左撇子的推理,王軍就成了最大的犯罪嫌疑人。”
“我想說明的一點是:有個人曾經執刀闖進小白樓,來到陳丹的病房,結果被潘秀麗嚇跑了,這個人逃跑時把右門向外推,這是左撇子才能做到的,所以我相信他就是王軍。可另外一個問題就來了,潘秀麗說,他拿著一把刀,在陳丹的病床前站了整整30秒——小郭當時也注意到了這個疑點——外麵有隨時可能進來的護工,而他居然在這個房間裏整整站了30秒,卻沒有任何作為,那麽他的目的是什麽?”呼延雲輕輕地搖著頭,“我想了很久,突然得出一個很可笑的答案:他根本就沒有目的。”“他根本就沒有目的?”蕾蓉重複了一遍他的話,困惑不解:“什麽意思?”“意思是說,王軍很可能是被一通以醫生名義打來的電話,比如說陳丹在醫院裏想見他之類的話騙去的。陳丹被割去乳房,引起警方對萊特小鎮的關注,咱們夜探小鎮,他因為襲警,還被抓進市局,他也確實想了解這一切是怎麽回事,戴上墨鏡、帶上刀就去了。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隱蔽和防身手段,足以證明他並沒有太當回事。”呼延雲說,“結果一進病房,他就傻了,昏睡中的陳丹,根本不可能想見他,他本能地意識到有人想陷害他,於是拔刀在手,結果被潘秀麗誤以為他要殺人。”“在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我開始重新審視整個案件,發現越來越多的疑點。”呼延雲緊蹙眉頭說,“比如,萊特小鎮是王軍殺害芬妮的地方,他為什麽要在這裏殘害陳丹,並打電話引起警方的注意,這不是引火燒身嗎?再比如,在陳丹被割乳的現場發現的那根大腿骨,後來被證明是芬妮的。兇手如果是想嚇唬陳丹,用其他動物的骨頭就行了,也方便得多,為什麽偏偏要從芬妮的碎屍中拿來大腿骨放在現場呢?這一切一切,都有某種‘刻意’的氣氛。對,就是這兩個字——刻意!”“直到我閱讀‘通匯河北岸無名女屍分屍案’的卷宗,才找到答案,卷宗上記錄著:在發現芬妮碎屍的那個土丘上,發現了三趟足跡,其中,第一趟和第二趟是同一個人的,第三趟的步態特徵和前兩趟雖然相仿,但出現了擦挑痕,這是小腳穿大鞋的表現。思緲,是不是這樣?”
劉思緲點了點頭。“可貴的是,思緲在附於卷宗後麵的紙上寫下了自己的懷疑:第一趟足跡是尋找埋屍位置時留下的,第二趟足跡是實施埋屍行為時留下的,那兇手為什麽還要走第三趟?他應該從此遠離埋屍地點,避免嫌疑才對啊!”說到這裏,呼延雲一聲長嘆,“思緲啊思緲,你都已經想到這個份兒上了,為什麽就不能再想一步,答案就在眼前:第三趟足跡當然是某個人從裝碎屍的袋子裏拿走芬妮的大腿、並放下火柴盒時留下的啊……”“啊?”劉思緲驚訝地瞪圓了眼睛,“他為什麽要這麽做?”“我先問你個問題。”呼延雲說,“他為什麽每次作案,都要放下一個火柴盒?”這個問題,林香茗替劉思緲回答了:“1號兇嫌屬於有組織力罪犯,放下火柴盒,通過火柴盒裏每根火柴的燃燒程度,來提示警方:他還要繼續殺人!”“香茗,你隻說對了一半。”呼延雲說,“他放下火柴盒,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讓我們把每一起案子都‘串連’起來,以為這些案子都是同一個人做的,是一起係列殺人案。把芬妮的大腿骨放在陳丹被割乳的現場,也是這個目的。後來警方發現裝有芬妮的碎屍的袋子,不是馬上就和陳丹割乳的案子併案了嗎?當我們在作為‘臨時居所’的20號別墅,發現電鋸上有芬妮的骨屑,不是想當然地就認為陳丹的案子也破獲了嗎?”林香茗說:“那麽,你的結論是?”呼延雲慢慢地說:“土丘上的那個擦挑痕,雖然很微小,卻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身影。我隱隱約約感覺到:真正的1號兇嫌並不是王軍——更精確地說,並不是王軍一個人。王軍殺死並掩埋了芬妮,後來又殺害了娟子,這些確實是他幹的。但是從土丘挖走大腿、在犯罪現場放下火柴盒、殘害陳丹的卻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在背後,像鬼魅一樣時隱時現,他才是陳丹案件的真正策劃者、實施者和操縱者。他用火柴盒、用大腿骨、甚至故意用左手割下陳丹的乳房,刻意地把我們的視線引向王軍,引向徐誠集團,而我們——甚至王軍,都確確實實像木偶一樣,被他牽著走。無論是香茗的誤闖貳號公館險些被罷官,還是小郭的推理直指王軍是真兇,都是這個鬼魅在作祟!”
“我想說明的一點是:有個人曾經執刀闖進小白樓,來到陳丹的病房,結果被潘秀麗嚇跑了,這個人逃跑時把右門向外推,這是左撇子才能做到的,所以我相信他就是王軍。可另外一個問題就來了,潘秀麗說,他拿著一把刀,在陳丹的病床前站了整整30秒——小郭當時也注意到了這個疑點——外麵有隨時可能進來的護工,而他居然在這個房間裏整整站了30秒,卻沒有任何作為,那麽他的目的是什麽?”呼延雲輕輕地搖著頭,“我想了很久,突然得出一個很可笑的答案:他根本就沒有目的。”“他根本就沒有目的?”蕾蓉重複了一遍他的話,困惑不解:“什麽意思?”“意思是說,王軍很可能是被一通以醫生名義打來的電話,比如說陳丹在醫院裏想見他之類的話騙去的。陳丹被割去乳房,引起警方對萊特小鎮的關注,咱們夜探小鎮,他因為襲警,還被抓進市局,他也確實想了解這一切是怎麽回事,戴上墨鏡、帶上刀就去了。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隱蔽和防身手段,足以證明他並沒有太當回事。”呼延雲說,“結果一進病房,他就傻了,昏睡中的陳丹,根本不可能想見他,他本能地意識到有人想陷害他,於是拔刀在手,結果被潘秀麗誤以為他要殺人。”“在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我開始重新審視整個案件,發現越來越多的疑點。”呼延雲緊蹙眉頭說,“比如,萊特小鎮是王軍殺害芬妮的地方,他為什麽要在這裏殘害陳丹,並打電話引起警方的注意,這不是引火燒身嗎?再比如,在陳丹被割乳的現場發現的那根大腿骨,後來被證明是芬妮的。兇手如果是想嚇唬陳丹,用其他動物的骨頭就行了,也方便得多,為什麽偏偏要從芬妮的碎屍中拿來大腿骨放在現場呢?這一切一切,都有某種‘刻意’的氣氛。對,就是這兩個字——刻意!”“直到我閱讀‘通匯河北岸無名女屍分屍案’的卷宗,才找到答案,卷宗上記錄著:在發現芬妮碎屍的那個土丘上,發現了三趟足跡,其中,第一趟和第二趟是同一個人的,第三趟的步態特徵和前兩趟雖然相仿,但出現了擦挑痕,這是小腳穿大鞋的表現。思緲,是不是這樣?”
劉思緲點了點頭。“可貴的是,思緲在附於卷宗後麵的紙上寫下了自己的懷疑:第一趟足跡是尋找埋屍位置時留下的,第二趟足跡是實施埋屍行為時留下的,那兇手為什麽還要走第三趟?他應該從此遠離埋屍地點,避免嫌疑才對啊!”說到這裏,呼延雲一聲長嘆,“思緲啊思緲,你都已經想到這個份兒上了,為什麽就不能再想一步,答案就在眼前:第三趟足跡當然是某個人從裝碎屍的袋子裏拿走芬妮的大腿、並放下火柴盒時留下的啊……”“啊?”劉思緲驚訝地瞪圓了眼睛,“他為什麽要這麽做?”“我先問你個問題。”呼延雲說,“他為什麽每次作案,都要放下一個火柴盒?”這個問題,林香茗替劉思緲回答了:“1號兇嫌屬於有組織力罪犯,放下火柴盒,通過火柴盒裏每根火柴的燃燒程度,來提示警方:他還要繼續殺人!”“香茗,你隻說對了一半。”呼延雲說,“他放下火柴盒,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讓我們把每一起案子都‘串連’起來,以為這些案子都是同一個人做的,是一起係列殺人案。把芬妮的大腿骨放在陳丹被割乳的現場,也是這個目的。後來警方發現裝有芬妮的碎屍的袋子,不是馬上就和陳丹割乳的案子併案了嗎?當我們在作為‘臨時居所’的20號別墅,發現電鋸上有芬妮的骨屑,不是想當然地就認為陳丹的案子也破獲了嗎?”林香茗說:“那麽,你的結論是?”呼延雲慢慢地說:“土丘上的那個擦挑痕,雖然很微小,卻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身影。我隱隱約約感覺到:真正的1號兇嫌並不是王軍——更精確地說,並不是王軍一個人。王軍殺死並掩埋了芬妮,後來又殺害了娟子,這些確實是他幹的。但是從土丘挖走大腿、在犯罪現場放下火柴盒、殘害陳丹的卻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在背後,像鬼魅一樣時隱時現,他才是陳丹案件的真正策劃者、實施者和操縱者。他用火柴盒、用大腿骨、甚至故意用左手割下陳丹的乳房,刻意地把我們的視線引向王軍,引向徐誠集團,而我們——甚至王軍,都確確實實像木偶一樣,被他牽著走。無論是香茗的誤闖貳號公館險些被罷官,還是小郭的推理直指王軍是真兇,都是這個鬼魅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