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嬗變:殺戮者與推理者的頂級較量 作者:呼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過土丘的,除了罪犯和報案的孩子,還有誰?”準備登上土丘的劉思緲一麵往皮鞋的前掌上貼不幹膠,一麵問林鳳沖。“接案的一位警察,還有我,沒有別的人。”林鳳沖有些好奇,“你往鞋底貼不幹膠做什麽?”劉思緲非常驚訝:“這個你都不知道?這樣可以把刑偵人員與罪犯的足跡區分開來啊……你把報案的孩子的足跡樣本給我一份——你的和那個接案警察的樣本也給我,你就不用再上土丘了,我和蕾蓉兩個人上去。”說著也遞給蕾蓉一塊不幹膠。林鳳沖尷尬地笑笑。“思緲。”蕾蓉跟著劉思緲往土丘上走,對她說,“你留學歸來,確實掌握了很多先進的現場鑑定技術,但是不要因此就看不起咱們的刑警,他們的甘苦和才能,有許多你並不了解。”“我沒功夫去了解他們。”劉思緲說,“protect(保護)現場是當刑警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導致犯罪現場破壞的主要原因有四種:氣候、罪犯、受害人家屬、案情第一發現人,可是有些時候,警察比這四種原因都更善於破壞現場!與其讓鑑證專家在事後費勁地辨析一地腳印哪個是警察留下的,哪個是罪犯留下的,為什麽不事先就用標記物區別清楚呢?”“那你也沒必要把林科長排除在現場勘驗之外啊,他一向很支持你工作的。”蕾蓉說。“你誤會了。”劉思緲站住說。沒有太陽,土黃色的天宇,她站在土丘的斜坡上,身體兩側簇擁著無數落滿了塵埃的、暗綠色葉子的灌木,蠟黃的臉上滿是不馴。蕾蓉凝視著她,目光茫然。“勘驗犯罪現場時,勘驗人員的數量是有講究的。實踐證明:人太少了會疏漏證物,人多了有可能不小心損壞證物,而兩名勘驗人員則剛剛好——這就是為什麽我叫上你的原因。咱們倆,夠了,叫上林科長,就變成了三個人,沒必要。”劉思緲說完,又補了一句:“這和他支持不支持我工作,無關!”說完,她就提著銀灰色的現場勘察箱登上了土丘。
說是土丘,倒不如說是草丘更合適,坑坑窪窪地覆滿了高矮不齊的野草和灌木,像是一鍋沸騰的水,怒放出無數綠色的蒸汽。其間也有幾處光禿禿的黃土地,如同鬼剃頭似的。盡管不遠處就是躁動的運通快速路,但這個土丘卻如此陰險和冷酷,仿佛是蹲在草叢中,隨時準備在都市的動脈上狠狠咬上一口的怪獸。劉思緲和蕾蓉,一個從東到西,另一個從南到北,各自勘察了一遍,經過拋屍中心點時也不停留,目的是勘察足跡和尋找除屍體外的其他證物。土丘雖然很小,但她們彎著腰,低著頭,撥開蜇人的荊棘,小心翼翼地使自己的足跡不與嫌疑足跡相重合,不時拿鑷子,按照“一切不屬於現場原始環境的存在皆可視為證物”的原則,將疑似證物一一裝進紙製證物袋。但是,裝有碎屍的黑色塑膠袋旁邊的那個火柴盒,兩個人卻暫時都沒有動——有如達成了默契一般。走格子結束,兩個人都感到腰酸背痛。蕾蓉捶著腰眼說:“你有什麽想法,現在可以談談嗎?還是按照無語原則咱們都保持沉默?”劉思緲把纏繞在長發上的那些草粒慢慢地摘下來:“附近又沒有圍觀者,當然可以交流——除非,你、我之間有一個是兇手。”話太冷,以致於蕾蓉的身子輕輕顫抖了一下:“你說的這是什麽話啊。”思緲也覺得自己說得不合適:“對不起。我談談我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裏僅僅是埋屍現場,而不是兇殺現場,因為沒有任何搏鬥痕跡。現場可疑的足跡一共有三趟,都是有進有出。足跡均為皮鞋造成,規格也一致。所不同的是前兩趟足跡的鞋底花紋呈橫向波浪形,而第三趟足跡顯示的鞋底是圓點橫條花紋……”“這麽說,前兩趟是一個人留下的,第三趟是另一個人留下的?”蕾蓉沒想到思緲在這麽短的時間就能掌握如此多的信息,感到非常好奇。思緲搖了搖頭:“現在還不能肯定。鞋底花紋雖然不同,但鞋的規格一致,所以更可能是同一個人換了雙鞋導致的。這三趟足跡,我按照新舊程度推斷,為三個不同的時間走入現場形成。其中,第一趟的殘留最為密集,範圍也最大,顯示這個人是把整個土丘仔細走了一遍,目的很可能是尋找哪個地方更適宜埋屍。”
一麵說,劉思緲一麵按照足跡,像小鹿一樣在草叢間模仿著走動,然後接著說:“第二趟足跡,我認為是犯人在埋藏屍體時留下的。”“為什麽呢?”蕾蓉越發地好奇了,從足跡中怎麽可能看出這麽多的東西?“每個人的行走都有自己的習慣,形成一定的步幅特徵。步幅特徵體現在左右腳運動之間的關係上,包括步長、步寬和步角。”劉思緲說,“正常行走條件下,人的步幅特徵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人的心理因素、地麵條件和負重等,都會引起步幅特徵的改變。”“你看,這第二趟足跡,走向埋屍地點的與離開時的相比,在步幅特徵上出現了明顯的差別。”劉思緲指著地麵對蕾蓉說,“幅度縮短了、寬度加大、步角明顯縮小了,步行線有變成曲線狀的特徵。另外,此人的步態特徵也變了——步態特徵是指行走時每隻腳在起腳、碾腳、落腳過程中的運步規律特點。第二趟足跡中,走向埋屍地點的足跡的步態特徵,有壓痕加重、重壓部位前移、擦痕和挑痕加大、摳痕加重等改變——這說明了什麽?”蕾蓉搖了搖頭。劉思緲彎下腰,一邊做著背包袱行走的動作,一邊說:“你看,隻有在背負重物的情況下,步幅特徵和步態特徵才會出現這樣的改變啊,而離開時沒有了重物,步幅特徵和步態特徵就恢復了正常,和第一趟足跡完全一致了。”“還有,根據鞋印長度、步長、壓痕等推斷,兇嫌的身高應該在1.80米左右。”劉思緲沉思道,“但是,第三趟足跡就非常古怪了,我現在還搞不太明白兩點……”在旁邊一直望著她的蕾蓉,此時嘴角掛上了微笑。蕾蓉並不喜歡太驕傲的人,但是她由衷地感到,劉思緲的傲慢是有道理的。作為法醫,她經常和刑警一起出現場,但是從來沒有見到劉思緲這樣,專業知識如此豐富,而對待現場又如此認真的人,“她辦案時有如熱戀,不顧一切,心無旁騖,癡到極點也聰明到極點。”蕾蓉想。
說是土丘,倒不如說是草丘更合適,坑坑窪窪地覆滿了高矮不齊的野草和灌木,像是一鍋沸騰的水,怒放出無數綠色的蒸汽。其間也有幾處光禿禿的黃土地,如同鬼剃頭似的。盡管不遠處就是躁動的運通快速路,但這個土丘卻如此陰險和冷酷,仿佛是蹲在草叢中,隨時準備在都市的動脈上狠狠咬上一口的怪獸。劉思緲和蕾蓉,一個從東到西,另一個從南到北,各自勘察了一遍,經過拋屍中心點時也不停留,目的是勘察足跡和尋找除屍體外的其他證物。土丘雖然很小,但她們彎著腰,低著頭,撥開蜇人的荊棘,小心翼翼地使自己的足跡不與嫌疑足跡相重合,不時拿鑷子,按照“一切不屬於現場原始環境的存在皆可視為證物”的原則,將疑似證物一一裝進紙製證物袋。但是,裝有碎屍的黑色塑膠袋旁邊的那個火柴盒,兩個人卻暫時都沒有動——有如達成了默契一般。走格子結束,兩個人都感到腰酸背痛。蕾蓉捶著腰眼說:“你有什麽想法,現在可以談談嗎?還是按照無語原則咱們都保持沉默?”劉思緲把纏繞在長發上的那些草粒慢慢地摘下來:“附近又沒有圍觀者,當然可以交流——除非,你、我之間有一個是兇手。”話太冷,以致於蕾蓉的身子輕輕顫抖了一下:“你說的這是什麽話啊。”思緲也覺得自己說得不合適:“對不起。我談談我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裏僅僅是埋屍現場,而不是兇殺現場,因為沒有任何搏鬥痕跡。現場可疑的足跡一共有三趟,都是有進有出。足跡均為皮鞋造成,規格也一致。所不同的是前兩趟足跡的鞋底花紋呈橫向波浪形,而第三趟足跡顯示的鞋底是圓點橫條花紋……”“這麽說,前兩趟是一個人留下的,第三趟是另一個人留下的?”蕾蓉沒想到思緲在這麽短的時間就能掌握如此多的信息,感到非常好奇。思緲搖了搖頭:“現在還不能肯定。鞋底花紋雖然不同,但鞋的規格一致,所以更可能是同一個人換了雙鞋導致的。這三趟足跡,我按照新舊程度推斷,為三個不同的時間走入現場形成。其中,第一趟的殘留最為密集,範圍也最大,顯示這個人是把整個土丘仔細走了一遍,目的很可能是尋找哪個地方更適宜埋屍。”
一麵說,劉思緲一麵按照足跡,像小鹿一樣在草叢間模仿著走動,然後接著說:“第二趟足跡,我認為是犯人在埋藏屍體時留下的。”“為什麽呢?”蕾蓉越發地好奇了,從足跡中怎麽可能看出這麽多的東西?“每個人的行走都有自己的習慣,形成一定的步幅特徵。步幅特徵體現在左右腳運動之間的關係上,包括步長、步寬和步角。”劉思緲說,“正常行走條件下,人的步幅特徵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人的心理因素、地麵條件和負重等,都會引起步幅特徵的改變。”“你看,這第二趟足跡,走向埋屍地點的與離開時的相比,在步幅特徵上出現了明顯的差別。”劉思緲指著地麵對蕾蓉說,“幅度縮短了、寬度加大、步角明顯縮小了,步行線有變成曲線狀的特徵。另外,此人的步態特徵也變了——步態特徵是指行走時每隻腳在起腳、碾腳、落腳過程中的運步規律特點。第二趟足跡中,走向埋屍地點的足跡的步態特徵,有壓痕加重、重壓部位前移、擦痕和挑痕加大、摳痕加重等改變——這說明了什麽?”蕾蓉搖了搖頭。劉思緲彎下腰,一邊做著背包袱行走的動作,一邊說:“你看,隻有在背負重物的情況下,步幅特徵和步態特徵才會出現這樣的改變啊,而離開時沒有了重物,步幅特徵和步態特徵就恢復了正常,和第一趟足跡完全一致了。”“還有,根據鞋印長度、步長、壓痕等推斷,兇嫌的身高應該在1.80米左右。”劉思緲沉思道,“但是,第三趟足跡就非常古怪了,我現在還搞不太明白兩點……”在旁邊一直望著她的蕾蓉,此時嘴角掛上了微笑。蕾蓉並不喜歡太驕傲的人,但是她由衷地感到,劉思緲的傲慢是有道理的。作為法醫,她經常和刑警一起出現場,但是從來沒有見到劉思緲這樣,專業知識如此豐富,而對待現場又如此認真的人,“她辦案時有如熱戀,不顧一切,心無旁騖,癡到極點也聰明到極點。”蕾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