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我向你父親問好,咳……咳……讓他好好保重身體,咳……別像我這麽老邁,咳……”
“是。這次是父親命我來看看有沒有什麽地方可以為老爺效力,姨太太的喪事準備怎麽辦?”
“咳……你的心意我領了,隻怪那女子福淺命薄,雖然她娘家人不懂道理,咳……我卻不能不管,到底是我鄒家的人,還是按規矩停放七日入土到祖墳罷,咳……”
“是,屆時我一定登門出力。”
鄒老爺雖然糜弱卻還不至於糊塗,果然叫人在院裏搭了屍棚做法事,道士擠得滿滿的,又花錢僱人嚎喪,吵得隔壁的嚴府也不得安寧。
嚴老爺連碧螺春都喝不下去,叫人去找兒子,都說是在鄒府裏。嚴老爺不悅:“這孩子,人家是在辦喪事,他去湊什麽熱鬧?也不怕沾上晦氣。”
其實小嚴倒不是去看熱鬧,在衙門時,主簿李格非曾暗地對他道:“嚴公子是不是該經常去鄒家看看,以防有人伺機滋事。”
他的年紀與小嚴相仿,都算是新官上任,彼此頗有些惺惺相惜之態,少不了明裏暗裏提點一番,小嚴是才到位的耆長,專司本地賊盜治安,李格非的好意自然一聽就懂,忙道:“是。”
不出所料,期間五姨太的娘家果然上門吵鬧,好在小嚴為人機警伶俐,帶了幾名鄒府家丁用眼色鎮住場子,那些鬧事的人左右不過是為了討錢,癥結關鍵隻是款項尺度,小嚴著實周旋了一番,幸得鄒老爺也不是個小氣的人,兩廂暗地裏調和商討妥當,終於保全了場麵。
解決了矛盾爭端,鄒老爺少不得把他大力誇讚一通,小嚴自己心裏也挺高興,客氣了幾句告辭出來,院子裏滿滿支了香燭紙馬,又設了禮金輓聯桌,人來人去聲音噪雜。
小嚴擠過手持禪拂時念時唱的道士,從端了盤子上喪食的廚子身邊擦過,地上鋪了棉墊子給人叩頭,幾個花錢雇來的女人嚎得格外辛酸。他目光穿過忙碌人群,各個相關或不相關的人物,在西北角靠牆的地方停住,那裏毫不起眼的坐了一個人,垂首像是在沉思,然而小嚴不過多看了一眼,他便立刻抬起頭來,神情平靜,但雙目炯炯,隔了人群與香火煙霧,冷冷地與小嚴對視。
一瞬間,小嚴心裏隻剩下一句話:昌令縣裏怎麽會有這等人物?
他年紀不大,約二十五六歲左右,麵色白皙,生得比縣裏最斯文的書生還要清秀,眼瞳濃黑,裏頭看不到半點心思,更顯得皮膚蒼白,渾身上下幹淨得像是幾筆白描,他穿了什麽衣服作甚打扮都不重要,隻這一張臉便叫人過目不忘,眼裏再看不到其他細節。
看著這張異乎尋常的臉,小嚴愣在原地,一時不知是該繼續走出去,還是索性上前打招呼,昌令縣巴掌大小的彈丸之地,這樣風神秀骨的男人可不多見,怎麽以前從未聽到有人提起過?
他這裏暗地裏盤算,那人也同樣一眨不眨地看著他,見小嚴生得麵白唇紅,身材高而瘦,天生一張娃娃臉,不笑時仍帶三分笑意,叫人見之可親,平常走在路上,無論男女老少,哪個不愛和小嚴玩笑招呼,可這次卻遇上頂頭貨,那人冷冷地看著他,目光似外頭水塘麵,薄薄地結了一層冰。
小嚴嘴角本來已經往上翹,尋思著是不是要藉機打個招呼,這下便被他結結實實地凍在那裏,無法延伸出來。
道士抑揚頓挫地念完詞,放下禪拂又捧了香爐,繞著棺材開始走圈,香菸裊裊地迎麵漫來,把小嚴的眼熏到酸澀,他眨眨眼,才發現那個牆角裏的人已經低下頭,像尊化石般坐在原地,連衣角都不動一下。
“什麽路道?”小嚴自言自語,再不去多事,一揮衣袖出了鄒府。
二
自此之後小嚴便多生了個心,藉故常在鄒府出處,經常看到那個人,總是在午後時分遲遲而來,黑壓壓一群人中低頭穿過,態度從容,若無其事去角落裏坐下,小嚴始終記得那張臉,冰雪一樣。
他找了鄒府的管家劉榮打聽那人來歷,回答說也許是鄒老爺的遠房親戚,從來不與人搭訕,來時就坐在角落裏,看人品模樣本不該是個打抽豐的,也不像是來藉機尋釁滋事,行跡很古怪。
“是不是你們老爺在外頭弄出來的孽根?”小嚴開玩笑,劉管家嘿嘿地笑了,悄悄說,“這事也說不準呢,不過這位公子長得忒俊俏,怕我們老爺沒這個種。”
“事實如此。”有人淡淡地接道。
一回頭,那男子竟然已站在身後,沉著臉,冷冷看住他們。
小嚴與劉管家同時嚇一跳,像在菜市上被人當場拿下的小偷,劉管家再老練也不禁紅了臉,他打著哈哈道:“我去招呼客人。”
小嚴溜不掉,也不想溜,真難為他了,臉上居然半點尷尬也沒有,極其大方地,向那人微微一笑:“不知這位兄台貴姓。”
那人瞪了他一眼,轉身就走。
“唉,世上怎麽會有這麽沒禮貌的人。”小嚴搔著頭皮,很無奈的發牢騷。
五姨太生前沒有受到重視,死後卻十分風光,法事整整做足七天,眾人圍繞吟唱香火不絕,連生病的鄒老爺也讓人扶著在靈柩前灑了幾滴老淚。是真是假,對於死人來說都已不重要,小嚴突然想她出嫁來鄒府時轎子停到後門口,自己正好也從後門溜出去,兩相打了個照片,也算是有一麵之交了,便點了三支香上在棺前。
“是。這次是父親命我來看看有沒有什麽地方可以為老爺效力,姨太太的喪事準備怎麽辦?”
“咳……你的心意我領了,隻怪那女子福淺命薄,雖然她娘家人不懂道理,咳……我卻不能不管,到底是我鄒家的人,還是按規矩停放七日入土到祖墳罷,咳……”
“是,屆時我一定登門出力。”
鄒老爺雖然糜弱卻還不至於糊塗,果然叫人在院裏搭了屍棚做法事,道士擠得滿滿的,又花錢僱人嚎喪,吵得隔壁的嚴府也不得安寧。
嚴老爺連碧螺春都喝不下去,叫人去找兒子,都說是在鄒府裏。嚴老爺不悅:“這孩子,人家是在辦喪事,他去湊什麽熱鬧?也不怕沾上晦氣。”
其實小嚴倒不是去看熱鬧,在衙門時,主簿李格非曾暗地對他道:“嚴公子是不是該經常去鄒家看看,以防有人伺機滋事。”
他的年紀與小嚴相仿,都算是新官上任,彼此頗有些惺惺相惜之態,少不了明裏暗裏提點一番,小嚴是才到位的耆長,專司本地賊盜治安,李格非的好意自然一聽就懂,忙道:“是。”
不出所料,期間五姨太的娘家果然上門吵鬧,好在小嚴為人機警伶俐,帶了幾名鄒府家丁用眼色鎮住場子,那些鬧事的人左右不過是為了討錢,癥結關鍵隻是款項尺度,小嚴著實周旋了一番,幸得鄒老爺也不是個小氣的人,兩廂暗地裏調和商討妥當,終於保全了場麵。
解決了矛盾爭端,鄒老爺少不得把他大力誇讚一通,小嚴自己心裏也挺高興,客氣了幾句告辭出來,院子裏滿滿支了香燭紙馬,又設了禮金輓聯桌,人來人去聲音噪雜。
小嚴擠過手持禪拂時念時唱的道士,從端了盤子上喪食的廚子身邊擦過,地上鋪了棉墊子給人叩頭,幾個花錢雇來的女人嚎得格外辛酸。他目光穿過忙碌人群,各個相關或不相關的人物,在西北角靠牆的地方停住,那裏毫不起眼的坐了一個人,垂首像是在沉思,然而小嚴不過多看了一眼,他便立刻抬起頭來,神情平靜,但雙目炯炯,隔了人群與香火煙霧,冷冷地與小嚴對視。
一瞬間,小嚴心裏隻剩下一句話:昌令縣裏怎麽會有這等人物?
他年紀不大,約二十五六歲左右,麵色白皙,生得比縣裏最斯文的書生還要清秀,眼瞳濃黑,裏頭看不到半點心思,更顯得皮膚蒼白,渾身上下幹淨得像是幾筆白描,他穿了什麽衣服作甚打扮都不重要,隻這一張臉便叫人過目不忘,眼裏再看不到其他細節。
看著這張異乎尋常的臉,小嚴愣在原地,一時不知是該繼續走出去,還是索性上前打招呼,昌令縣巴掌大小的彈丸之地,這樣風神秀骨的男人可不多見,怎麽以前從未聽到有人提起過?
他這裏暗地裏盤算,那人也同樣一眨不眨地看著他,見小嚴生得麵白唇紅,身材高而瘦,天生一張娃娃臉,不笑時仍帶三分笑意,叫人見之可親,平常走在路上,無論男女老少,哪個不愛和小嚴玩笑招呼,可這次卻遇上頂頭貨,那人冷冷地看著他,目光似外頭水塘麵,薄薄地結了一層冰。
小嚴嘴角本來已經往上翹,尋思著是不是要藉機打個招呼,這下便被他結結實實地凍在那裏,無法延伸出來。
道士抑揚頓挫地念完詞,放下禪拂又捧了香爐,繞著棺材開始走圈,香菸裊裊地迎麵漫來,把小嚴的眼熏到酸澀,他眨眨眼,才發現那個牆角裏的人已經低下頭,像尊化石般坐在原地,連衣角都不動一下。
“什麽路道?”小嚴自言自語,再不去多事,一揮衣袖出了鄒府。
二
自此之後小嚴便多生了個心,藉故常在鄒府出處,經常看到那個人,總是在午後時分遲遲而來,黑壓壓一群人中低頭穿過,態度從容,若無其事去角落裏坐下,小嚴始終記得那張臉,冰雪一樣。
他找了鄒府的管家劉榮打聽那人來歷,回答說也許是鄒老爺的遠房親戚,從來不與人搭訕,來時就坐在角落裏,看人品模樣本不該是個打抽豐的,也不像是來藉機尋釁滋事,行跡很古怪。
“是不是你們老爺在外頭弄出來的孽根?”小嚴開玩笑,劉管家嘿嘿地笑了,悄悄說,“這事也說不準呢,不過這位公子長得忒俊俏,怕我們老爺沒這個種。”
“事實如此。”有人淡淡地接道。
一回頭,那男子竟然已站在身後,沉著臉,冷冷看住他們。
小嚴與劉管家同時嚇一跳,像在菜市上被人當場拿下的小偷,劉管家再老練也不禁紅了臉,他打著哈哈道:“我去招呼客人。”
小嚴溜不掉,也不想溜,真難為他了,臉上居然半點尷尬也沒有,極其大方地,向那人微微一笑:“不知這位兄台貴姓。”
那人瞪了他一眼,轉身就走。
“唉,世上怎麽會有這麽沒禮貌的人。”小嚴搔著頭皮,很無奈的發牢騷。
五姨太生前沒有受到重視,死後卻十分風光,法事整整做足七天,眾人圍繞吟唱香火不絕,連生病的鄒老爺也讓人扶著在靈柩前灑了幾滴老淚。是真是假,對於死人來說都已不重要,小嚴突然想她出嫁來鄒府時轎子停到後門口,自己正好也從後門溜出去,兩相打了個照片,也算是有一麵之交了,便點了三支香上在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