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們吃了不少苦頭。”湯原笑著問。
“爐燃那些人說,這是智慧的結晶。”
“但是,”湯原拿起蒸氣產生器的管子,“這種材質真的沒有問題嗎?”
“甚麽意思?”
“我是外行,所以不太清楚,我記得以前曾經有加壓水型核電廠的蒸氣產生器曾經發生意外,引發很大的問題。”
“那是位在美濱的美花核電廠,最近在大飯也發生了同樣的問題。”
“細管破裂嗎?”
“是啊。”
“原因是甚麽?”
“有各種原因。美花是因為裝細管時的人為疏失造成的,至於大飯的情況就不清楚了,因為那裏不是用我們公司的產品。”
三島覺得美花的意外對核電業界是一大打擊,至今仍然成為反對派攻擊的王牌。在討論新陽蒸氣產生器的安全性時,也一定會以這起事故為例。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意外,憑甚麽斷言新陽沒有問題?三島認為這種質疑很有道理,所以,必須嚴格杜絕這種單純的疏失。
“輕水型反應爐的蒸氣產生器細管,也和這個差不多嗎?”湯原輕輕搖晃著手上的細管問。
“直徑更細,外徑大約兩公分左右,也沒有這麽厚,可能不到兩公厘,不過,大致上差不多。”
“是嗎?細管的安檢情況呢?新陽和普通核電廠不一樣嗎?”
“不,基本上相同,都是進行非破壞性的安檢。”
“非破壞性檢查是?”
“用渦電流探傷。”
“喔,原來是那個,鋼管廠商經常用這種方式。”
“你了解原理嗎?”
“大致了解,就是用橋式探頭檢測電感的變化吧?”
“對。”
“你也接觸過這種檢測方法嗎?”
“對,因為曾經試過各種探傷線圈。”
“難怪。”湯原點了點頭。
“難怪甚麽?”
“難怪剛才提到電磁感應線圈的問題,你會立刻想到那個問題。”
“也許吧。”
當電流經過金屬等物質放在磁場中,磁場強度產生變化時,就會因為電磁感應產生電流。這就是渦電流。渦電流探傷就是讓被檢查物質的兩個地方處於相同大小的磁場環境,檢查兩處產生的渦電流是否相同,藉此發現是否有損傷。如果渦電流有差異,就代表兩個探傷點中的其中一個有損傷。
通常會使用卷了電線的線圈產生磁場。將線圈通以交流電,接近需要檢測的部份。在核電廠內通常將這個線圈稱為探傷器,基本上都使用一百千赫和四百千赫兩種周波數。當周波數較低時,雖然可以檢測內部,但靈敏度較低;相反地,周波數較高時,靈敏度增加,但隻能檢測表麵附近的損傷。
“探傷線圈有多大?”湯原問。
“直徑比管內直徑小幾公厘,長度大約幾公分,放進細管內,遇到有損傷的地方就會發出訊號。”
“細管有多長?”
“八十公尺吧。”
“八十公尺?一根就有八十公尺嗎?”湯原瞪大了眼睛。
“對,一根就有八十公尺,而且彎彎曲曲,要把探傷線圈放進細管內。”
“聽起來好像很複雜。”
“老實說,的確吃了不少苦頭,”三島苦笑著說,“不瞞你說,在測試時,線圈曾經卡在細管內動彈不得。細管是用好幾個管子焊接在一起的,所以很容易卡到焊接點。”
“似乎並不意外。”
“製造業的人能夠體諒這一點,但是,對新陽抱有質疑的人並不會這麽寬容。”
“連這種事都會公布嗎?”湯原頗感意外地問。三島覺得這也是技術人員才有的感想。
“是內部人員揭發的,結果成為反對派理想的攻擊材料。”
探傷線圈卡在細管內之類的問題,隻要稍微改善就可以解決,但反對派人士猛烈攻擊,好像認定是重大的設計失誤。他們也無法原諒在內部有人告發之前,新陽電廠試圖隱瞞這件事。對三島他們來說,在實驗中,嚐試錯誤是很正常的現象,根本不可能針對每一個錯誤進行報告。
“發現損傷後怎麽處理?”
“基本上會塞住細管,如果是輕水型反應爐通常會採取修補的方式,最近的纖維鐳she焊接技術很進步,所以並不會太困難,但新陽恐怕無法修補。”
“是喔,我大致了解了。”湯原抱著手臂。“老實說,我並不認為安全無虞。”
“是嗎?”
“我曾經聽說渦電流探傷器能夠發現的損傷大小有一定的限度。”
“我無法否認這一點。因為必須在彎曲的細管中前進,細管和線圈之間必須有某種程度的fèng隙,但如果fèng隙太大,探傷能力就會降低,為了發現小損傷,需要寬度更狹窄的線圈,而且對圈數也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將細導線正確地繞在線圈上,當然會有極限的問題。”
“比極限更小的損傷就無法在檢查中發現,在下一次檢查之前,這個損傷就可能繼續擴大。”
“的確無法否定這種可能性的存在,而且,渦電流探傷也無法發現材料的劣化問題,但損傷不至於擴大到會引發重大事故,而且在下一次檢查時,一定會發現──他們大概是這種思考方式。”
“聽起來似乎很樂觀。但鈉和水相遇時,不是會發生劇烈的反應嗎?難道不擔心嗎?”
“當然擔心,但也作好了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鈉火災的心理準備嗎?”湯原忍不住提高了音量。
“我告訴你一個秘密,蒸氣產生器所在的那個房間入口附近,放了一個黃色筒子。”
“黃色筒子?我沒注意。”
“那是滅火器,為了和普通的滅火器區別,特地塗上黃色,裏麵裝的是無水碳酸鈉,商品名好像叫鈉特靈,是鈉火災專用的滅火器。為甚麽要放這種東西?就是在某種程度上,預料到可能會發生鈉反應,這裏的職員都接受過滅火訓練。”
“綜合技術的……好像是叫小寺先生,他不是斷言,絕對不可能發生鈉火災嗎?”
“他的意思是不會釀成重大火災。隻要細管破了洞,水就會漏出來,就會和鈉產生反應。但是,因為內部設置了感應器,可以感應到這個反應所產生的氫氣,一旦感應到,就會立刻停止供水,反應爐也會停止運轉,不會引發重大的火災。就像爐燃的企劃部長在電視上說的那樣。”
“但也有可能無法及時阻止,必須考慮到最初的反應可能導致細管接二連三破洞的情況,最後因為氫氣累積造成危險。”
“英國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意外,但那是因為那個設備並沒有急速排出氫氣的裝置,新陽當然有這個裝置。”
“你真有自信。”
“我隻是向你說明有這樣的設計。”
“好吧,那我想聽聽你對這次事件的見解。萬一大b墜落,引發爆炸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你剛才說的安全裝置也可能遭到破壞。”湯原露出嚴肅的眼神。
三島看著新陽的模型,輕輕嘆了一口氣後說:
“不知道,隻有天知道。”
“這句話,”湯原輕輕舉起雙手,“真是振奮人心啊。”
三島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抬頭看著湯原。
“我說湯原啊,這個世界上有絕對不墜落的飛機嗎?沒有吧?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飛機失事而喪生,你們對此能夠做甚麽?隻能努力降低墜機的機率。但無論再怎麽努力,都無法讓機率變成零。乘客也了解這件事,認為以這樣的墜機機率,自己的安全應該沒有問題而搭機。同樣地,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降低核電廠發生重大事故的機率,但還是無法讓機率變成零,隻能希望民眾肯定我們努力降低的機率。”
“我了解你說的意思,但恐怕很少人能夠接受你這樣的解釋。至於飛機,不想搭飛機的人可以不搭乘。”
“問題就在這裏。”三島點了點頭。“核電廠一旦發生重大事故,無辜的人也會受害。說起來,日本全民都搭上了核電廠這架飛機,卻沒有人記得自己買過這張機票。其實隻要有決心,不讓這架飛機起飛並非不可能的事,隻是缺乏這份決心。因為不了解乘客到底在想甚麽,除了一部份反對派以外,大部份人都默默無言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也沒有人站起來。所以,這架飛機還是會繼續飛行。既然還在飛行,我們隻能盡最大的努力。湯原,你的態度呢?你贊成日本今後仍然仰賴核電,還是反對呢?”
湯原突然被問到這個問題,有點不知所措。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許你會說我太狡猾,說句真心話,我覺得或許不得不仰賴核電,但希望不會發生任何意外。”
“真的很狡猾,真的是很狡猾的回答。就好像在說,因為沒有其他交通工具,不得不搭飛機,但絕對不要發生意外。既然搭了飛機,就應該有相應的心理準備。當然,為了預防事故發生,我們會盡力而為,但無法做到絕對,無法保證這起事件是最後一次意料之外的事。”
湯原聽了三島這番話,皺著眉頭沉默不語。這時,門突然打開了,一名警官沖了進來。
“湯原先生,原來你在這裏。”年輕的警官很激動。
“有甚麽事嗎?”湯原問。
“又收到了歹徒的聯絡,內容令人震驚……”
湯原張大眼睛。“寫甚麽?”
“這……總之,請你立刻來會議室一下。”
“好,我這就去。”湯原轉頭對三島說:“剛才這番話讓我受益無窮,改天再向你請教。”
“如果還有機會的話。”三島回答。
湯原和警官一起走出了房間。
三島也站了起來,看著新陽的模型後走向門口。他有點後悔自己剛才說太多了。
他回想起剛才和湯原談話中最初討論的話題。“家庭”。那是他已經失去,而且再也無法得到的東西。
突然,一個女人的臉龐浮現在他的腦海中。那並不是他的前妻,他知道,她也在尋求“家庭”。
“爐燃那些人說,這是智慧的結晶。”
“但是,”湯原拿起蒸氣產生器的管子,“這種材質真的沒有問題嗎?”
“甚麽意思?”
“我是外行,所以不太清楚,我記得以前曾經有加壓水型核電廠的蒸氣產生器曾經發生意外,引發很大的問題。”
“那是位在美濱的美花核電廠,最近在大飯也發生了同樣的問題。”
“細管破裂嗎?”
“是啊。”
“原因是甚麽?”
“有各種原因。美花是因為裝細管時的人為疏失造成的,至於大飯的情況就不清楚了,因為那裏不是用我們公司的產品。”
三島覺得美花的意外對核電業界是一大打擊,至今仍然成為反對派攻擊的王牌。在討論新陽蒸氣產生器的安全性時,也一定會以這起事故為例。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意外,憑甚麽斷言新陽沒有問題?三島認為這種質疑很有道理,所以,必須嚴格杜絕這種單純的疏失。
“輕水型反應爐的蒸氣產生器細管,也和這個差不多嗎?”湯原輕輕搖晃著手上的細管問。
“直徑更細,外徑大約兩公分左右,也沒有這麽厚,可能不到兩公厘,不過,大致上差不多。”
“是嗎?細管的安檢情況呢?新陽和普通核電廠不一樣嗎?”
“不,基本上相同,都是進行非破壞性的安檢。”
“非破壞性檢查是?”
“用渦電流探傷。”
“喔,原來是那個,鋼管廠商經常用這種方式。”
“你了解原理嗎?”
“大致了解,就是用橋式探頭檢測電感的變化吧?”
“對。”
“你也接觸過這種檢測方法嗎?”
“對,因為曾經試過各種探傷線圈。”
“難怪。”湯原點了點頭。
“難怪甚麽?”
“難怪剛才提到電磁感應線圈的問題,你會立刻想到那個問題。”
“也許吧。”
當電流經過金屬等物質放在磁場中,磁場強度產生變化時,就會因為電磁感應產生電流。這就是渦電流。渦電流探傷就是讓被檢查物質的兩個地方處於相同大小的磁場環境,檢查兩處產生的渦電流是否相同,藉此發現是否有損傷。如果渦電流有差異,就代表兩個探傷點中的其中一個有損傷。
通常會使用卷了電線的線圈產生磁場。將線圈通以交流電,接近需要檢測的部份。在核電廠內通常將這個線圈稱為探傷器,基本上都使用一百千赫和四百千赫兩種周波數。當周波數較低時,雖然可以檢測內部,但靈敏度較低;相反地,周波數較高時,靈敏度增加,但隻能檢測表麵附近的損傷。
“探傷線圈有多大?”湯原問。
“直徑比管內直徑小幾公厘,長度大約幾公分,放進細管內,遇到有損傷的地方就會發出訊號。”
“細管有多長?”
“八十公尺吧。”
“八十公尺?一根就有八十公尺嗎?”湯原瞪大了眼睛。
“對,一根就有八十公尺,而且彎彎曲曲,要把探傷線圈放進細管內。”
“聽起來好像很複雜。”
“老實說,的確吃了不少苦頭,”三島苦笑著說,“不瞞你說,在測試時,線圈曾經卡在細管內動彈不得。細管是用好幾個管子焊接在一起的,所以很容易卡到焊接點。”
“似乎並不意外。”
“製造業的人能夠體諒這一點,但是,對新陽抱有質疑的人並不會這麽寬容。”
“連這種事都會公布嗎?”湯原頗感意外地問。三島覺得這也是技術人員才有的感想。
“是內部人員揭發的,結果成為反對派理想的攻擊材料。”
探傷線圈卡在細管內之類的問題,隻要稍微改善就可以解決,但反對派人士猛烈攻擊,好像認定是重大的設計失誤。他們也無法原諒在內部有人告發之前,新陽電廠試圖隱瞞這件事。對三島他們來說,在實驗中,嚐試錯誤是很正常的現象,根本不可能針對每一個錯誤進行報告。
“發現損傷後怎麽處理?”
“基本上會塞住細管,如果是輕水型反應爐通常會採取修補的方式,最近的纖維鐳she焊接技術很進步,所以並不會太困難,但新陽恐怕無法修補。”
“是喔,我大致了解了。”湯原抱著手臂。“老實說,我並不認為安全無虞。”
“是嗎?”
“我曾經聽說渦電流探傷器能夠發現的損傷大小有一定的限度。”
“我無法否認這一點。因為必須在彎曲的細管中前進,細管和線圈之間必須有某種程度的fèng隙,但如果fèng隙太大,探傷能力就會降低,為了發現小損傷,需要寬度更狹窄的線圈,而且對圈數也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將細導線正確地繞在線圈上,當然會有極限的問題。”
“比極限更小的損傷就無法在檢查中發現,在下一次檢查之前,這個損傷就可能繼續擴大。”
“的確無法否定這種可能性的存在,而且,渦電流探傷也無法發現材料的劣化問題,但損傷不至於擴大到會引發重大事故,而且在下一次檢查時,一定會發現──他們大概是這種思考方式。”
“聽起來似乎很樂觀。但鈉和水相遇時,不是會發生劇烈的反應嗎?難道不擔心嗎?”
“當然擔心,但也作好了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鈉火災的心理準備嗎?”湯原忍不住提高了音量。
“我告訴你一個秘密,蒸氣產生器所在的那個房間入口附近,放了一個黃色筒子。”
“黃色筒子?我沒注意。”
“那是滅火器,為了和普通的滅火器區別,特地塗上黃色,裏麵裝的是無水碳酸鈉,商品名好像叫鈉特靈,是鈉火災專用的滅火器。為甚麽要放這種東西?就是在某種程度上,預料到可能會發生鈉反應,這裏的職員都接受過滅火訓練。”
“綜合技術的……好像是叫小寺先生,他不是斷言,絕對不可能發生鈉火災嗎?”
“他的意思是不會釀成重大火災。隻要細管破了洞,水就會漏出來,就會和鈉產生反應。但是,因為內部設置了感應器,可以感應到這個反應所產生的氫氣,一旦感應到,就會立刻停止供水,反應爐也會停止運轉,不會引發重大的火災。就像爐燃的企劃部長在電視上說的那樣。”
“但也有可能無法及時阻止,必須考慮到最初的反應可能導致細管接二連三破洞的情況,最後因為氫氣累積造成危險。”
“英國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意外,但那是因為那個設備並沒有急速排出氫氣的裝置,新陽當然有這個裝置。”
“你真有自信。”
“我隻是向你說明有這樣的設計。”
“好吧,那我想聽聽你對這次事件的見解。萬一大b墜落,引發爆炸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你剛才說的安全裝置也可能遭到破壞。”湯原露出嚴肅的眼神。
三島看著新陽的模型,輕輕嘆了一口氣後說:
“不知道,隻有天知道。”
“這句話,”湯原輕輕舉起雙手,“真是振奮人心啊。”
三島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抬頭看著湯原。
“我說湯原啊,這個世界上有絕對不墜落的飛機嗎?沒有吧?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飛機失事而喪生,你們對此能夠做甚麽?隻能努力降低墜機的機率。但無論再怎麽努力,都無法讓機率變成零。乘客也了解這件事,認為以這樣的墜機機率,自己的安全應該沒有問題而搭機。同樣地,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降低核電廠發生重大事故的機率,但還是無法讓機率變成零,隻能希望民眾肯定我們努力降低的機率。”
“我了解你說的意思,但恐怕很少人能夠接受你這樣的解釋。至於飛機,不想搭飛機的人可以不搭乘。”
“問題就在這裏。”三島點了點頭。“核電廠一旦發生重大事故,無辜的人也會受害。說起來,日本全民都搭上了核電廠這架飛機,卻沒有人記得自己買過這張機票。其實隻要有決心,不讓這架飛機起飛並非不可能的事,隻是缺乏這份決心。因為不了解乘客到底在想甚麽,除了一部份反對派以外,大部份人都默默無言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也沒有人站起來。所以,這架飛機還是會繼續飛行。既然還在飛行,我們隻能盡最大的努力。湯原,你的態度呢?你贊成日本今後仍然仰賴核電,還是反對呢?”
湯原突然被問到這個問題,有點不知所措。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許你會說我太狡猾,說句真心話,我覺得或許不得不仰賴核電,但希望不會發生任何意外。”
“真的很狡猾,真的是很狡猾的回答。就好像在說,因為沒有其他交通工具,不得不搭飛機,但絕對不要發生意外。既然搭了飛機,就應該有相應的心理準備。當然,為了預防事故發生,我們會盡力而為,但無法做到絕對,無法保證這起事件是最後一次意料之外的事。”
湯原聽了三島這番話,皺著眉頭沉默不語。這時,門突然打開了,一名警官沖了進來。
“湯原先生,原來你在這裏。”年輕的警官很激動。
“有甚麽事嗎?”湯原問。
“又收到了歹徒的聯絡,內容令人震驚……”
湯原張大眼睛。“寫甚麽?”
“這……總之,請你立刻來會議室一下。”
“好,我這就去。”湯原轉頭對三島說:“剛才這番話讓我受益無窮,改天再向你請教。”
“如果還有機會的話。”三島回答。
湯原和警官一起走出了房間。
三島也站了起來,看著新陽的模型後走向門口。他有點後悔自己剛才說太多了。
他回想起剛才和湯原談話中最初討論的話題。“家庭”。那是他已經失去,而且再也無法得到的東西。
突然,一個女人的臉龐浮現在他的腦海中。那並不是他的前妻,他知道,她也在尋求“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