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吳炎真是死得好慘。真沒想到,他那樣的一個大好青年,竟然會走上自殺的絕路……他為何會如此自尋短見呢?方才你說生前他時常與你並肩而行,你心中是否又有什麽頭緒呢?”
李標搖了搖頭。
“小人也是一無所知。”
正文 方壺園(24)
“吳炎生前曾經有過一段獨自蝸居、勤勉學習的時光。當時他整日悶悶不樂,一臉的陰沉晦氣。而最近他又變得時常外出,感覺似乎終於找回了昔日的那種爽朗。我原本以為,如此下去他必定能夠……唉!”
“說來也是,感覺近來他確實開朗了許多……旁人根本就想不到他竟會自殺。”
“我聽說自殺的前一天,他還曾經和你一起離開過宅邸?”
“是的。”
“當時他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嗎?你好好回憶一下吧。有時人往往要等到事情過去之後,才會忽然察覺到些不對勁的地方。”
李標沉思了一陣。
“當時他也沒什麽不對勁的。”
“你們當時邊走邊談論了些什麽呢?”
“這個嘛,也就隻是像尋常一樣寒暄一番啦。”
“那你們究竟都談了些什麽呢?”
“其實”,李標說道,“那天主要是小人在說,而吳炎基本上就隻是在聽小人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那天早晨有個叫杜牧的學者特地來見了小人。這種事對小人而言極為少見,因此小人便向吳炎講述了一番當天的情形……”
“杜牧不是李賀生前的好友嗎?”
鹽商如今已對這些詩人的情況了如指掌。
“正是,老爺。”李標說道,“他是小人堂兄的摯友。”
“哦,對了。你是李賀的堂弟。”
“是的。”李標答道,“杜大人當時是來向小人打聽那位堂兄少年時代的事的。”
“李賀少年時代的事?他為何要問這些?”
“小人聽說杜大人打算刊行堂兄的全集。據說其實之前這事是由高佐庭大人負責的,但因為高大人後來死於非命,所以這事就轉由杜大人來接手了……”
正文 方壺園(25)
“這倒挺不錯的。”鹽商說道,“刊行李賀的詩集,可是件有意義的事。”
“聽說當時小人堂兄所作的詩稿,全都被高佐庭大人給帶走了。不過在高大人帶走詩篇之前,杜牧大人也曾經謄抄過一份。盡管如此,但親筆手稿卻依舊是正式的版本……那件命案發生後,高佐庭大人的東西全都被收押到衙門裏去了。因此,杜牧大人便到衙門裏去了一趟,和官差們商榷,希望能夠暫時先把詩篇給借出來。”
“確實如此。”鹽商點了點頭。
“可沒想到衙門裏的官差卻說,遺物裏沒有什麽詩篇,根本不予理會。杜大人和官差們說,那些詩稿應該是裝在一個錦囊裏,而衙門的答覆卻說,錦囊倒是有一個,但裏麵卻塞滿白紙,根本就連一頁詩稿都沒有。後來杜大人再次央求官差們仔細檢查,但事情卻沒有任何進展。”
“衙門辦事向來如此。”崔朝宏說道。
“李賀生前寫下的詩中,也有一些類似‘官不來,官庭秋’這類諷刺官僚辦事的詩……疊聲問佐官來不。官不來,門幽幽……”
“不過因為杜牧大人之前曾經把小人堂兄的詩全部謄抄過一遍,所以就算沒有親筆手稿,對全集的刊行也並不會產生什麽阻礙。於是杜大人便開始著手展開工作,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先上一篇內含作者簡略傳記的序文。因此,那天杜大人來尋訪小人,為的便是向小人詢問堂兄年幼之時,是否曾有過什麽有趣的經歷。”
“這種事情,你就稍微協助一下好了。”
“那男的--小人說的是小人的堂兄,”李標微微撇了撇嘴,說道,“那男的頭腦確實靈光,而且也很有學問。但小人對他就僅僅隻知道這些情況--當時小人就是如此答覆杜大人的。其實,小人的堂兄自小就很看不起小人。不,與其說是看不起小人,不如說是根本就沒把小人放在眼裏,對小人完全就是不屑一顧。當然小人自己也的確沒什麽出息,然而人非蟲豸,既然對方如此冷淡,小人又豈會主動接近對方?小人與堂兄,非但從不一同玩耍,甚至連話都很少說。說句老實話,小人對他一直心存怨恨。我恨他,就算隻是看到他寫的字,我都會感覺噁心想吐。雖然小人就隻會寫寫自己的名字,鬥大的字識不上一筐,但卻也能辨認出他的筆跡來。每次看到他那種右邊龍飛鳳舞,左邊張牙舞爪的噁心字跡,小人就會感到無比的厭惡……盡管如此,當著杜牧大人的麵,小人也不過隻是說了句‘小人和他不熟’而已。”
正文 方壺園(26)
“唔,原來是這麽回事啊。”崔朝宏道。
李標心中的感受,鹽商自然能夠理解。一個是鬼才李賀,一個是沒啥出息的堂弟李標。兩人之間的戰鬥,或許並不像是崔朝宏對高佐庭那樣充滿著血腥。李標的身上並沒有背負著自己所屬的世界那樣一副沉重的擔子,正麵展開衝突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從李標方才的那番言辭之中,卻又能感受到一種隨時可能會暴發出來的陰暗的敵愾之心。
李標搖了搖頭。
“小人也是一無所知。”
正文 方壺園(24)
“吳炎生前曾經有過一段獨自蝸居、勤勉學習的時光。當時他整日悶悶不樂,一臉的陰沉晦氣。而最近他又變得時常外出,感覺似乎終於找回了昔日的那種爽朗。我原本以為,如此下去他必定能夠……唉!”
“說來也是,感覺近來他確實開朗了許多……旁人根本就想不到他竟會自殺。”
“我聽說自殺的前一天,他還曾經和你一起離開過宅邸?”
“是的。”
“當時他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嗎?你好好回憶一下吧。有時人往往要等到事情過去之後,才會忽然察覺到些不對勁的地方。”
李標沉思了一陣。
“當時他也沒什麽不對勁的。”
“你們當時邊走邊談論了些什麽呢?”
“這個嘛,也就隻是像尋常一樣寒暄一番啦。”
“那你們究竟都談了些什麽呢?”
“其實”,李標說道,“那天主要是小人在說,而吳炎基本上就隻是在聽小人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那天早晨有個叫杜牧的學者特地來見了小人。這種事對小人而言極為少見,因此小人便向吳炎講述了一番當天的情形……”
“杜牧不是李賀生前的好友嗎?”
鹽商如今已對這些詩人的情況了如指掌。
“正是,老爺。”李標說道,“他是小人堂兄的摯友。”
“哦,對了。你是李賀的堂弟。”
“是的。”李標答道,“杜大人當時是來向小人打聽那位堂兄少年時代的事的。”
“李賀少年時代的事?他為何要問這些?”
“小人聽說杜大人打算刊行堂兄的全集。據說其實之前這事是由高佐庭大人負責的,但因為高大人後來死於非命,所以這事就轉由杜大人來接手了……”
正文 方壺園(25)
“這倒挺不錯的。”鹽商說道,“刊行李賀的詩集,可是件有意義的事。”
“聽說當時小人堂兄所作的詩稿,全都被高佐庭大人給帶走了。不過在高大人帶走詩篇之前,杜牧大人也曾經謄抄過一份。盡管如此,但親筆手稿卻依舊是正式的版本……那件命案發生後,高佐庭大人的東西全都被收押到衙門裏去了。因此,杜牧大人便到衙門裏去了一趟,和官差們商榷,希望能夠暫時先把詩篇給借出來。”
“確實如此。”鹽商點了點頭。
“可沒想到衙門裏的官差卻說,遺物裏沒有什麽詩篇,根本不予理會。杜大人和官差們說,那些詩稿應該是裝在一個錦囊裏,而衙門的答覆卻說,錦囊倒是有一個,但裏麵卻塞滿白紙,根本就連一頁詩稿都沒有。後來杜大人再次央求官差們仔細檢查,但事情卻沒有任何進展。”
“衙門辦事向來如此。”崔朝宏說道。
“李賀生前寫下的詩中,也有一些類似‘官不來,官庭秋’這類諷刺官僚辦事的詩……疊聲問佐官來不。官不來,門幽幽……”
“不過因為杜牧大人之前曾經把小人堂兄的詩全部謄抄過一遍,所以就算沒有親筆手稿,對全集的刊行也並不會產生什麽阻礙。於是杜大人便開始著手展開工作,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先上一篇內含作者簡略傳記的序文。因此,那天杜大人來尋訪小人,為的便是向小人詢問堂兄年幼之時,是否曾有過什麽有趣的經歷。”
“這種事情,你就稍微協助一下好了。”
“那男的--小人說的是小人的堂兄,”李標微微撇了撇嘴,說道,“那男的頭腦確實靈光,而且也很有學問。但小人對他就僅僅隻知道這些情況--當時小人就是如此答覆杜大人的。其實,小人的堂兄自小就很看不起小人。不,與其說是看不起小人,不如說是根本就沒把小人放在眼裏,對小人完全就是不屑一顧。當然小人自己也的確沒什麽出息,然而人非蟲豸,既然對方如此冷淡,小人又豈會主動接近對方?小人與堂兄,非但從不一同玩耍,甚至連話都很少說。說句老實話,小人對他一直心存怨恨。我恨他,就算隻是看到他寫的字,我都會感覺噁心想吐。雖然小人就隻會寫寫自己的名字,鬥大的字識不上一筐,但卻也能辨認出他的筆跡來。每次看到他那種右邊龍飛鳳舞,左邊張牙舞爪的噁心字跡,小人就會感到無比的厭惡……盡管如此,當著杜牧大人的麵,小人也不過隻是說了句‘小人和他不熟’而已。”
正文 方壺園(26)
“唔,原來是這麽回事啊。”崔朝宏道。
李標心中的感受,鹽商自然能夠理解。一個是鬼才李賀,一個是沒啥出息的堂弟李標。兩人之間的戰鬥,或許並不像是崔朝宏對高佐庭那樣充滿著血腥。李標的身上並沒有背負著自己所屬的世界那樣一副沉重的擔子,正麵展開衝突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從李標方才的那番言辭之中,卻又能感受到一種隨時可能會暴發出來的陰暗的敵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