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源將手伸進口袋,掏出一把鈔票。時值通貨膨脹,鈔票不是一張、兩張。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3)
“拜託!”
苦力檢查了這把鈔票的金額後,眨眨眼,答道:
“知道了。”
李同源鬆了口氣。
可是,當苦力喚了同伴抬出堆在下麵上了紅漆的箱子,走到超重機旁時,站在甲板上的士官高舉一隻手,示意停止。
李同源近似瘋狂地跑上前去,他跑近停靠碼頭的軍艦旁,大聲喊道:
“請裝這一個!拜託。不是其他的箱子,不是有紅色圓圓的印子嗎?……那是最重要物品的記號,就請多載這個箱子!”
李同源渾身冒汗。
風很強,不知道話傳到了沒有?他兩手緊握;向甲板上的士官打躬作揖似的,頭低了許多次。
士官像銅像似的站著,一時間毫無反應。
李同源跪了下來,額頭擦撞著碼頭的石塊。
可能被他的熱情感動了,士官終於點頭,伸出食指,向操作超重機的人做了指示。
--可能是指再裝一箱的意思吧。
紅印箱子被網了起來吊進軍艦內。
跪著的李同源蹣跚地站了起來,用手背擦汗,汗裏摻雜著沙子。
他就便搭乘崑崙號,前往台灣。
這次,文物裝了972箱。這是第三批移送台灣的文物,也是最後一批。前後三次的輸送,總計有2972箱移送台灣,其中,玉器103箱,共計3894件。
抵達基隆的文物在楊梅倉庫經過短時期保管後,又轉運到台灣最幹燥的台中市某製糖公司的倉庫。
由於工廠內煙囪林立,擔心會受到煤煙影響有所損害,於是又轉到郊外。三棟收藏庫在台中縣霧峰鄉吉峰村的偏遠鄉村北溝落成,是在翌年的四月。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4)
玉器和瓷器都沒有開封,隻有書畫因為要改收在鋁製箱子內,所以先取了出來。文書方麵的工作先做,至於實物方麵,開始文物的清點工作是在1951年,預計以三至四年的時間進行。
第一年,清點了約六百箱。以在上海製作的詳細名單為基準。
清查工作在每一年盛夏的三個月中進行。因為被招聘的專家多半在台北的大學任職,所以才利用暑假工作。
上了紅漆的箱子在第二年被調來。
那一年,炙熱的日子持續著,李同源感到身子不適。清點文物的日子愈接近,他就愈感到緊張。
--在上海做清點工作以來,十七年間,他不曾再看到那座青玉獅子香爐。
在南京分院,體驗的是連解開行李的時間都沒有的疏散騷動,香爐被緊封在箱內歷經寶雞、漢中、成都、峨眉,輾轉變換地點。最後在重慶集合歸返南京。
在南京開箱的時候,他人在醫院。出院後,香爐因要送別台灣而裝在箱裏。
十七年來,雖然沒見過,但他的心從來沒有離開過青玉獅子香爐。他始終陪伴在裝著香爐的箱子旁邊。
--他覺得恐怖。
並非害怕審查的結果。關於這一點,他非常地放心。
--太深刻地浸透到自己內心的東西,即將被揪出來,扔到眼前。是靈魂被剜挖的痛苦。
--這種預感讓他覺得戰慄。
麵對自己那緊黏在香爐上虛幻的血色,他畏縮了。
香爐的青玉,正因為交響在那深淵的澄澈顏色,仿佛是肉眼看不見的碧血,如此鮮明地映照在心眼裏……
(我在害怕自己。)
李同源呼吸困難地掙紮著,嚐試著鎮定情緒。
“李先生,你臉色不大好。”
清點委員會的書記說道。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5)
“沒什麽,因為太熱了。”
李同源勉強擠出笑容,額頭上滲著黏汗。
終於,上了紅漆的箱子開封了,工人和年輕的科員打開蓋子,取出箱內的玉器,剝開包裝紙,依順序排在地板上。
一溜眼環顧的話,應該很快看到青玉獅子香爐。可是,李同源略微彎腰,眼睛直視地板的角落。如果香爐被放置在下方,最遠隻達到那裏了。
--他握著拳頭,盡量不轉動視線。
“全在這裏了,照名單順序來吧!”
書記的聲音聽起來像宣告什麽似的。李同源緩慢地抬起頭來。
(才瞄了一眼。這不是正式的會麵,等一下再慢慢地找……)
這並不是公開的場合,因此,他努力地緩和內心的緊張,並且很快地將視線在玉器類上掃視了一下。
(沒有!)
李同源臉色蒼白。
大小四十件玉器排列著。即使眼睛掃射得再神速,香爐如果在的話,絕不會逃過他的眼睛。為了慎重起見,他又再環視了一遍。
香爐還是不在。
有一個相似的。蓋上刻有獅子,是隻龍耳的香爐,尺寸也差不多一樣。顏色稍微淺藍,是沒什麽韻味的普通玉,雕刻的手法也很粗糙。
相似的隻是形狀而已。以和心相係的眼睛看的關係,外形的相似並沒有攫住他的視線。
三個專門委員分開調查玉器。一個委員走近那個似是而非的獅子香爐旁,科員一麵看著名單,一麵從旁說明:
“是幹隆的青玉,有銘文。”
委員將香爐翻轉過去說道:
“幹隆三十四年的呀!……沒有必要特地帶過來的物品嘛!名單上怎麽寫的?”
科員念著形狀、顏色和尺寸。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6)
“的確如此。……青玉有很多種,幹隆時期,也有拙劣的雕刻師。”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3)
“拜託!”
苦力檢查了這把鈔票的金額後,眨眨眼,答道:
“知道了。”
李同源鬆了口氣。
可是,當苦力喚了同伴抬出堆在下麵上了紅漆的箱子,走到超重機旁時,站在甲板上的士官高舉一隻手,示意停止。
李同源近似瘋狂地跑上前去,他跑近停靠碼頭的軍艦旁,大聲喊道:
“請裝這一個!拜託。不是其他的箱子,不是有紅色圓圓的印子嗎?……那是最重要物品的記號,就請多載這個箱子!”
李同源渾身冒汗。
風很強,不知道話傳到了沒有?他兩手緊握;向甲板上的士官打躬作揖似的,頭低了許多次。
士官像銅像似的站著,一時間毫無反應。
李同源跪了下來,額頭擦撞著碼頭的石塊。
可能被他的熱情感動了,士官終於點頭,伸出食指,向操作超重機的人做了指示。
--可能是指再裝一箱的意思吧。
紅印箱子被網了起來吊進軍艦內。
跪著的李同源蹣跚地站了起來,用手背擦汗,汗裏摻雜著沙子。
他就便搭乘崑崙號,前往台灣。
這次,文物裝了972箱。這是第三批移送台灣的文物,也是最後一批。前後三次的輸送,總計有2972箱移送台灣,其中,玉器103箱,共計3894件。
抵達基隆的文物在楊梅倉庫經過短時期保管後,又轉運到台灣最幹燥的台中市某製糖公司的倉庫。
由於工廠內煙囪林立,擔心會受到煤煙影響有所損害,於是又轉到郊外。三棟收藏庫在台中縣霧峰鄉吉峰村的偏遠鄉村北溝落成,是在翌年的四月。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4)
玉器和瓷器都沒有開封,隻有書畫因為要改收在鋁製箱子內,所以先取了出來。文書方麵的工作先做,至於實物方麵,開始文物的清點工作是在1951年,預計以三至四年的時間進行。
第一年,清點了約六百箱。以在上海製作的詳細名單為基準。
清查工作在每一年盛夏的三個月中進行。因為被招聘的專家多半在台北的大學任職,所以才利用暑假工作。
上了紅漆的箱子在第二年被調來。
那一年,炙熱的日子持續著,李同源感到身子不適。清點文物的日子愈接近,他就愈感到緊張。
--在上海做清點工作以來,十七年間,他不曾再看到那座青玉獅子香爐。
在南京分院,體驗的是連解開行李的時間都沒有的疏散騷動,香爐被緊封在箱內歷經寶雞、漢中、成都、峨眉,輾轉變換地點。最後在重慶集合歸返南京。
在南京開箱的時候,他人在醫院。出院後,香爐因要送別台灣而裝在箱裏。
十七年來,雖然沒見過,但他的心從來沒有離開過青玉獅子香爐。他始終陪伴在裝著香爐的箱子旁邊。
--他覺得恐怖。
並非害怕審查的結果。關於這一點,他非常地放心。
--太深刻地浸透到自己內心的東西,即將被揪出來,扔到眼前。是靈魂被剜挖的痛苦。
--這種預感讓他覺得戰慄。
麵對自己那緊黏在香爐上虛幻的血色,他畏縮了。
香爐的青玉,正因為交響在那深淵的澄澈顏色,仿佛是肉眼看不見的碧血,如此鮮明地映照在心眼裏……
(我在害怕自己。)
李同源呼吸困難地掙紮著,嚐試著鎮定情緒。
“李先生,你臉色不大好。”
清點委員會的書記說道。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5)
“沒什麽,因為太熱了。”
李同源勉強擠出笑容,額頭上滲著黏汗。
終於,上了紅漆的箱子開封了,工人和年輕的科員打開蓋子,取出箱內的玉器,剝開包裝紙,依順序排在地板上。
一溜眼環顧的話,應該很快看到青玉獅子香爐。可是,李同源略微彎腰,眼睛直視地板的角落。如果香爐被放置在下方,最遠隻達到那裏了。
--他握著拳頭,盡量不轉動視線。
“全在這裏了,照名單順序來吧!”
書記的聲音聽起來像宣告什麽似的。李同源緩慢地抬起頭來。
(才瞄了一眼。這不是正式的會麵,等一下再慢慢地找……)
這並不是公開的場合,因此,他努力地緩和內心的緊張,並且很快地將視線在玉器類上掃視了一下。
(沒有!)
李同源臉色蒼白。
大小四十件玉器排列著。即使眼睛掃射得再神速,香爐如果在的話,絕不會逃過他的眼睛。為了慎重起見,他又再環視了一遍。
香爐還是不在。
有一個相似的。蓋上刻有獅子,是隻龍耳的香爐,尺寸也差不多一樣。顏色稍微淺藍,是沒什麽韻味的普通玉,雕刻的手法也很粗糙。
相似的隻是形狀而已。以和心相係的眼睛看的關係,外形的相似並沒有攫住他的視線。
三個專門委員分開調查玉器。一個委員走近那個似是而非的獅子香爐旁,科員一麵看著名單,一麵從旁說明:
“是幹隆的青玉,有銘文。”
委員將香爐翻轉過去說道:
“幹隆三十四年的呀!……沒有必要特地帶過來的物品嘛!名單上怎麽寫的?”
科員念著形狀、顏色和尺寸。
正文 青玉獅子香爐(46)
“的確如此。……青玉有很多種,幹隆時期,也有拙劣的雕刻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