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辯論
武林平靜太久,我持雙刀而來 作者:愛吃珍珠湯圓的夏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皇真是自私啊。”周文乾抿了一口酒,冷哼一聲,“他選擇不大張旗鼓處理,不就是想安靜的度過自己剩下的日子嗎?那要是孤登基了,所有麻煩都在都在孤身上。”
“倒是越來越會裝傻充愣了,孤和老二都鬥成什麽樣了,他竟然一句話也沒有說過。”
下首的謀士趕緊開口:“太子殿下,請慎言。”
“罷了,沒人能知道父皇到底在想些什麽。”周文乾歎息,“父皇躲了起來,孤也已經好幾天沒看見過父皇了。”
“殿下,您可知陛下這些天閉宮不出,是因為他的策略。”謀士壓低了聲音。
“策略?”
“不知道殿下可曾注意,這幾天裏,堵在宮門的文官有誰還在,有誰走了,又有誰新加入進來,或者又是誰隻是在看熱鬧?”謀士輕聲解釋,“還有這麽多勳貴,不管是在不在聖都的,竟然沒有一個人在明麵上過問過此事。”
周文乾搖搖頭,這個還真沒有注意到。
“自從溫城侯的事情傳遍以後,不管是什麽官員,不管是什麽陣營,隻要是讀書人都不會毫無反應。不論是奸臣還是忠臣,哪怕也隻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一定都會群情激奮。而這幾天就是所有文官最激動的時候,所以陛下會選擇先暫時避避鋒芒,避宮不出。”
謀士突然笑了一聲:“但是,隻要這幾天一過去,就會出現變故。有人已經揚名了,有人冷靜了,有人害怕了,那麽就會開始出現別的聲音,然後就是陛下重新上朝的時候。”
“其實孤心裏也清楚,現在外麵流言四起,民怨滔天,各個階層都在議論紛紛,這是滾滾大勢。”周文乾平靜地開口,“父皇並沒有把那些販夫走卒放在心上,在他心中,他的對手隻有朝堂之上的諸公罷了。”
“那我們需要出手嗎?”謀士問道。
周文乾搖搖頭:“孤是太子,什麽是太子,不冒頭的才叫太子。”
讓他們各自出招吧,最好逼得父皇重新開始殺人。
......
果然很快,宮門外就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
“溫城侯畢竟是聖朝世襲罔替的侯爵,若是他行不軌事鬧的人盡皆知,朝廷威嚴何在?先不說天下百姓對朝廷失望,就連北元也會輕視我們吧。”
“放屁!”金興推開邊上攙扶著的手,走到說話的這個文官麵前,“殺了這種畜生,百姓是為拍手叫好,還是會對朝廷失去信賴?我們聖朝殺的貪官還少了?哪次百姓不是叫好?”
“這和殺貪官能比嗎?謝意是侯爵,世襲罔替的侯爵!”文官憂心忡忡,“更何況,謝意他已經死了!不能再殺一遍了,現在百姓已經經曆不了殺賊的快感,他們隻會聽到聖朝勳貴各種不法,他們會對朝廷失去信賴!”
“文竹院聖人曾經說過,民為重,君為輕!溫城侯屠殺百姓,視平民為螻蟻,實乃我等讀書人公敵!我輩讀書人,當為黎民百姓發聲!”金興朗聲說道,“老夫定要為溫城百姓討回公道。”
“陛下有旨,所有人進殿,商議溫城案!”
一名老太監氣喘籲籲的跑到宮門,大聲喊道。
金興呼吸急促了一下,隨即擺直了身軀率先走了進去。
身後的百官默契的排好隊伍,依次跟上。
多日沒見,沒想到皇帝憔悴了幾分,眼睛裏也全是血絲。
文官們大吃一驚,本來皇帝已經看上去身體好了很多,現在看起來怎麽更像是又病入膏肓了。
“啟稟陛下,溫城侯謝意屠戮溫城數萬百姓,自聖朝開國以來此等暴行絕無僅有、人神共憤!請陛下下旨將溫城侯貶為庶民,頭顱懸城,痛訴罪行,處置同黨,以安天下人之心!”
沒等皇帝開口,金興已經等不住大步出列。
皇帝深深看著他,麵無表情,沒有說話。
金興絲毫不懼,悍然與之對視。
張升輕咳一聲:“謝意此舉天怒人怨,天下早已沸沸揚揚,還請陛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防止出現民變。”
在張升之後,左右文官同時拱手,大聲喊道:“請陛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當年朕登基之時,朝局不穩,是老溫城侯默默支持朕。隻可惜他英年早逝,隻留下一個獨子。南境乃是前朝疆土,長久以來一直多有叛亂,也是溫城侯穩定南境局勢。”皇帝頹然坐下,臉上滿是哀傷,“現在他已經死了,就連他的身後名也不放過嗎?”
金興大聲反駁:“陛下,功過不相抵。謝意這些年的確是有功,可朝廷並不是沒有論功行賞。如今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自然也該嚴懲,陛下可不能徇私枉法!”
皇帝暴怒:“諸君是什麽意思,讓天下人,讓北元知道我聖朝出了一件顏麵盡失的事嗎?”
有一文官趕緊附和:“陛下所言即是,微臣覺得溫城案還應該從長計議,事關朝廷顏麵,正趕上陳國出使,可不能讓鄰國看低了。”
無恥!
其他文官對發聲之人怒目圓視,這見風使舵的小人隻知道跟著皇帝的話說。
可沒想到的是,零零碎碎又有幾個人出聲。
“聖朝是天下的主人,想讓天下臣服,就必須要有威嚴,絲毫有損聖朝威嚴的事都不允許發生。”
“陛下,前些日子陛下您龍體欠安,本就有不少宵小心藏禍心,況且鄰國威脅越來越大。若此時傳出勳貴屠城,那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朝廷,陳國使團如何看待聖朝,北元又如何看待我們?”
“那些鄉紳胥吏會不會覺得我聖朝爛了,腐朽了,變本加厲的搜刮民脂民膏?”
“那些宵小之徒會不會更加肆無忌憚?”
皇帝勃然大怒,指責這些說話的文官鼻子怒罵:“放肆!你們是在諷刺朕是昏君嗎?你們是在說朕這朝堂之上盡是昏聵之人嗎?”
“臣等不敢!”
又有一文官開始發言:“但是就在此時,殿內諸公不就是正在做昏聵之事嗎?口口聲聲說要為百姓伸冤,要給溫城侯定罪公告天下,可曾有一人考慮過大局?可曾有一人考慮過朝廷的形象?諸位難道不知道嗎,朝廷的顏麵不就是諸公的顏麵嗎?”
不少文官心中一振,這話說的有道理啊。
“倒是越來越會裝傻充愣了,孤和老二都鬥成什麽樣了,他竟然一句話也沒有說過。”
下首的謀士趕緊開口:“太子殿下,請慎言。”
“罷了,沒人能知道父皇到底在想些什麽。”周文乾歎息,“父皇躲了起來,孤也已經好幾天沒看見過父皇了。”
“殿下,您可知陛下這些天閉宮不出,是因為他的策略。”謀士壓低了聲音。
“策略?”
“不知道殿下可曾注意,這幾天裏,堵在宮門的文官有誰還在,有誰走了,又有誰新加入進來,或者又是誰隻是在看熱鬧?”謀士輕聲解釋,“還有這麽多勳貴,不管是在不在聖都的,竟然沒有一個人在明麵上過問過此事。”
周文乾搖搖頭,這個還真沒有注意到。
“自從溫城侯的事情傳遍以後,不管是什麽官員,不管是什麽陣營,隻要是讀書人都不會毫無反應。不論是奸臣還是忠臣,哪怕也隻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一定都會群情激奮。而這幾天就是所有文官最激動的時候,所以陛下會選擇先暫時避避鋒芒,避宮不出。”
謀士突然笑了一聲:“但是,隻要這幾天一過去,就會出現變故。有人已經揚名了,有人冷靜了,有人害怕了,那麽就會開始出現別的聲音,然後就是陛下重新上朝的時候。”
“其實孤心裏也清楚,現在外麵流言四起,民怨滔天,各個階層都在議論紛紛,這是滾滾大勢。”周文乾平靜地開口,“父皇並沒有把那些販夫走卒放在心上,在他心中,他的對手隻有朝堂之上的諸公罷了。”
“那我們需要出手嗎?”謀士問道。
周文乾搖搖頭:“孤是太子,什麽是太子,不冒頭的才叫太子。”
讓他們各自出招吧,最好逼得父皇重新開始殺人。
......
果然很快,宮門外就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
“溫城侯畢竟是聖朝世襲罔替的侯爵,若是他行不軌事鬧的人盡皆知,朝廷威嚴何在?先不說天下百姓對朝廷失望,就連北元也會輕視我們吧。”
“放屁!”金興推開邊上攙扶著的手,走到說話的這個文官麵前,“殺了這種畜生,百姓是為拍手叫好,還是會對朝廷失去信賴?我們聖朝殺的貪官還少了?哪次百姓不是叫好?”
“這和殺貪官能比嗎?謝意是侯爵,世襲罔替的侯爵!”文官憂心忡忡,“更何況,謝意他已經死了!不能再殺一遍了,現在百姓已經經曆不了殺賊的快感,他們隻會聽到聖朝勳貴各種不法,他們會對朝廷失去信賴!”
“文竹院聖人曾經說過,民為重,君為輕!溫城侯屠殺百姓,視平民為螻蟻,實乃我等讀書人公敵!我輩讀書人,當為黎民百姓發聲!”金興朗聲說道,“老夫定要為溫城百姓討回公道。”
“陛下有旨,所有人進殿,商議溫城案!”
一名老太監氣喘籲籲的跑到宮門,大聲喊道。
金興呼吸急促了一下,隨即擺直了身軀率先走了進去。
身後的百官默契的排好隊伍,依次跟上。
多日沒見,沒想到皇帝憔悴了幾分,眼睛裏也全是血絲。
文官們大吃一驚,本來皇帝已經看上去身體好了很多,現在看起來怎麽更像是又病入膏肓了。
“啟稟陛下,溫城侯謝意屠戮溫城數萬百姓,自聖朝開國以來此等暴行絕無僅有、人神共憤!請陛下下旨將溫城侯貶為庶民,頭顱懸城,痛訴罪行,處置同黨,以安天下人之心!”
沒等皇帝開口,金興已經等不住大步出列。
皇帝深深看著他,麵無表情,沒有說話。
金興絲毫不懼,悍然與之對視。
張升輕咳一聲:“謝意此舉天怒人怨,天下早已沸沸揚揚,還請陛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防止出現民變。”
在張升之後,左右文官同時拱手,大聲喊道:“請陛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當年朕登基之時,朝局不穩,是老溫城侯默默支持朕。隻可惜他英年早逝,隻留下一個獨子。南境乃是前朝疆土,長久以來一直多有叛亂,也是溫城侯穩定南境局勢。”皇帝頹然坐下,臉上滿是哀傷,“現在他已經死了,就連他的身後名也不放過嗎?”
金興大聲反駁:“陛下,功過不相抵。謝意這些年的確是有功,可朝廷並不是沒有論功行賞。如今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自然也該嚴懲,陛下可不能徇私枉法!”
皇帝暴怒:“諸君是什麽意思,讓天下人,讓北元知道我聖朝出了一件顏麵盡失的事嗎?”
有一文官趕緊附和:“陛下所言即是,微臣覺得溫城案還應該從長計議,事關朝廷顏麵,正趕上陳國出使,可不能讓鄰國看低了。”
無恥!
其他文官對發聲之人怒目圓視,這見風使舵的小人隻知道跟著皇帝的話說。
可沒想到的是,零零碎碎又有幾個人出聲。
“聖朝是天下的主人,想讓天下臣服,就必須要有威嚴,絲毫有損聖朝威嚴的事都不允許發生。”
“陛下,前些日子陛下您龍體欠安,本就有不少宵小心藏禍心,況且鄰國威脅越來越大。若此時傳出勳貴屠城,那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朝廷,陳國使團如何看待聖朝,北元又如何看待我們?”
“那些鄉紳胥吏會不會覺得我聖朝爛了,腐朽了,變本加厲的搜刮民脂民膏?”
“那些宵小之徒會不會更加肆無忌憚?”
皇帝勃然大怒,指責這些說話的文官鼻子怒罵:“放肆!你們是在諷刺朕是昏君嗎?你們是在說朕這朝堂之上盡是昏聵之人嗎?”
“臣等不敢!”
又有一文官開始發言:“但是就在此時,殿內諸公不就是正在做昏聵之事嗎?口口聲聲說要為百姓伸冤,要給溫城侯定罪公告天下,可曾有一人考慮過大局?可曾有一人考慮過朝廷的形象?諸位難道不知道嗎,朝廷的顏麵不就是諸公的顏麵嗎?”
不少文官心中一振,這話說的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