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的嫡子,和一個妃子的長子,誰更合適一些,隻一想就能夠明白了。
香蘭端了茶過來:“娘娘,你先冷靜一下,這封後的旨意雖然下來了,但皇太子的位置還沒有落下呢,咋們皇子好歹占了一個長子的身份,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啊……”
“哪裏還有什麽機會?”
恭妃苦笑,皇上用心良苦,這幾個月來,敲打她,有其餘的什麽都不做,原來是等在這裏啊。
在鍾粹宮隻隻是口諭,次日,封後和冊封皇太子的詔書便一道兒下來了,在朝堂上直接宣讀,昭告天下。
聽說有言官上奏,但皇上不予理會,散朝後也沒有接見任何人,直接就往鍾粹宮去了。
恭妃連受打擊,此時心亂如麻。
而鍾粹宮內,鄭韻也知道他的決定了,但看著還躺在身邊的小子,忍不住有些有心,若是這一個也適合漵兒一樣的性子,那……
朱翊鈞自然看出來她在擔心什麽,笑著道:“姝姝不必擔心,洵兒長大後,朕親自教導,不會叫你失望。”
小皇子朱常洵,是早就想好的名字。
他既然封了太子,就是瞧著小兒子還未長大,等稍微懂事起,就從小培養,往後總歸是能坐這個位置的。
他願事事為她著想,卻又還要有其他的思量。
鄭韻想了想,心道如今萬事已成定局,不管朝堂上的那些人說什麽,這事兒已經昭告天下,她隻盼洵兒能夠聽話些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本書已經快要完結了,感興趣的小天使們可以去看看新書《我在明朝當貴妃》,這本書因為是剛開始接觸明朝,有很多很多的漏洞,新書應該會比這一本好一點(沒錯我就是這麽自戀)
第97章 第 97 章
朱翊鈞見她隻說了幾句話, 神色間有了些疲累,便讓她躺著好好休息, 那些事情便不要擔心了。
鄭韻原本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這麽多年來,許多事情都是他擋著, 他一說完就真的安心的閉上了眼睛,生孩子太累, 也耗費氣血,況且昨天才剛剛生產, 此時也沒什麽精神,閉上眼睛沒一會兒便熟睡過去了。
看見她睡熟了, 又坐了一會兒, 朱翊鈞才起身帶著張誠往前麵去,剛回了幹清宮,就聽前殿的人進來道:“皇上, 有幾位大人求見皇上。”
朱翊鈞聽見張誠的話,頓時眉頭一皺,片刻後才道:“傳。”
“是。”
張誠應了一聲便出去了, 想著現在來的那幾位大人為的是什麽事情不用腦子也能夠想得到, 隻是皇上這一次心意已定, 應該是沒有迴旋的餘地了的。
那些大臣此時就在外麵站著, 基本都是言官,武將一般不會管這樣的事情,但也有兩個跟著來的, 這都是和後宮中有些牽扯的,或是哪位的族人。
不過這樣的人,一般沒什麽太大的話語權。
進去行禮之後,卻遲遲沒有聲音傳來,幾個大臣跪在那兒又不敢多言,還是為首的那一人道:“皇上,臣有事啟奏。”
“起來說。”
朱翊鈞終於往那幾個人的身上看了一眼,神色淡淡的開口,那幾個大臣連忙站起來,依舊是為首的那人道:“臣對立太子一事,有話要說。”
他們來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怎麽說了,從詔書下來開始就一直在說,甚至還有摺子遞上來,可那些奏摺都像是憑空消失了一樣,根本就沒有半點反應,剛剛在早朝上想要開口又被其餘的事情打斷,待到想要再說的時候已經退朝了,這才到了這裏來。
“說。”
大臣這才開口道:“向來太子都是立嫡立長,先皇後沒有誕下皇子,但恭妃娘娘卻是誕下了皇長子的,這太子之位再怎麽也不應該是三皇子。”
他們不承認三皇子的這個太子身份,在稱呼上依舊是稱呼三皇子,又道:“況且,三皇子剛剛出生,連百日都沒有過,皇上貿然冊為太子,若是以後……”
“怎麽,你是覺得太子沒這個福氣,往後還會出事不成!”
朱翊鈞原本還算是輕鬆的神色猛地就沉了下來,站在下麵的幾個大臣感覺到那犀利如刀的目光,頓時低下頭,他們都是跟著進來的,這個時候就隻有為首的那個人依舊義正言辭的道:“三皇子一不是長子,二不為嫡子,無論如何,也不該……”
朱翊鈞看了那個言官一眼,似笑非笑的道:“聽愛卿這話的意思,不僅是不承認太子的位置,連皇後也不承認了?還是愛卿心裏,朕的聖旨隻當是白紙一張,而你們的意願才算數?”
“臣不敢!”
那大臣嚇了一跳,連忙跪了下去,這話要是說出來了,等同於謀反無異啊!
後麵原本跟著來還沒有開口的那幾個人也是嚇得不敢多言了,麵麵相覷了一會兒,便沉默的選擇不敢說話。
朱翊鈞嘲諷的看了一眼麵前的這幾個人:“愛卿好本事,還有什麽不敢的?朕封後冊太子的詔書已經昭告天下,而你依然不承認皇後,也依舊稱呼太子為三皇子,這不正是朕的詔書無用的意思。”
那人跪在地上,低著頭,隻道不敢,冷汗不爭氣的冒了出來,突然有些害怕。
大明開國剛開始,武官地位高,但是後來文官的位置慢慢的就開始水漲船高,經歷過幾個帝王的變遷,現在的文官心裏更有一種天下唯有讀書人能懂得道理的意思。
朱翊鈞倒是也不一定就要將文官壓的不敢喘氣,可有些時候,這些文官也太不識趣兒了一些,隻會用一套祖宗家法,還有所謂的之乎者也在朝堂上大放厥詞,現在更是連皇帝都不放在眼中。
這幾年培植武將,地位稍微有了一點平衡,但這些人顯然還沒有感覺到危險。
“太子已立,此事不必再說。”
朱翊鈞淡淡的說了一句,那原本嚇得話都不敢說的大臣立刻抬起頭來,不滿的道:“皇上!此事還請皇上三思啊,廢長立幼,國之將亂啊!臣身為大明的臣子,絕不同意皇上如此。”
“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撞柱了?”
朱翊鈞淡淡的說了一句,那大臣原本要說出來的一句話頓時就更在喉嚨口說不出來了。
朱翊鈞繼續道:“要撞就撞,張誠你瞧著,若是他自己不敢,你幫一把。”
“是!”
那大臣站在原地,動了動嘴皮子,一口氣突然就散了,半晌都沒有反應,許久之後才突然反應過來,想也不想的道:“既然皇上都這麽說了,臣自當遵從,但皇上逆天行事,不是興國之兆!”
說完就往旁邊的大柱撞了過去,沒有一個宮人攔著的,原本跟在後麵的那些大臣原本想要去拉住,被皇帝一個冷眼掃過來,頓時僵硬的站在原地。
隻聽一聲悶響,剩下的人渾身一抖,朱翊鈞皺眉往那裏看了一眼,淡淡的道:“張誠。”
張誠連忙過來,淡定的指揮著宮人將那個人抬下去,卻悄悄的吩咐了一聲,去讓太醫來看看,瞧著剛剛那個撞過去的力道,應該也死不了人,就是往後怕是沒那麽舒坦了。
香蘭端了茶過來:“娘娘,你先冷靜一下,這封後的旨意雖然下來了,但皇太子的位置還沒有落下呢,咋們皇子好歹占了一個長子的身份,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啊……”
“哪裏還有什麽機會?”
恭妃苦笑,皇上用心良苦,這幾個月來,敲打她,有其餘的什麽都不做,原來是等在這裏啊。
在鍾粹宮隻隻是口諭,次日,封後和冊封皇太子的詔書便一道兒下來了,在朝堂上直接宣讀,昭告天下。
聽說有言官上奏,但皇上不予理會,散朝後也沒有接見任何人,直接就往鍾粹宮去了。
恭妃連受打擊,此時心亂如麻。
而鍾粹宮內,鄭韻也知道他的決定了,但看著還躺在身邊的小子,忍不住有些有心,若是這一個也適合漵兒一樣的性子,那……
朱翊鈞自然看出來她在擔心什麽,笑著道:“姝姝不必擔心,洵兒長大後,朕親自教導,不會叫你失望。”
小皇子朱常洵,是早就想好的名字。
他既然封了太子,就是瞧著小兒子還未長大,等稍微懂事起,就從小培養,往後總歸是能坐這個位置的。
他願事事為她著想,卻又還要有其他的思量。
鄭韻想了想,心道如今萬事已成定局,不管朝堂上的那些人說什麽,這事兒已經昭告天下,她隻盼洵兒能夠聽話些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本書已經快要完結了,感興趣的小天使們可以去看看新書《我在明朝當貴妃》,這本書因為是剛開始接觸明朝,有很多很多的漏洞,新書應該會比這一本好一點(沒錯我就是這麽自戀)
第97章 第 97 章
朱翊鈞見她隻說了幾句話, 神色間有了些疲累,便讓她躺著好好休息, 那些事情便不要擔心了。
鄭韻原本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這麽多年來,許多事情都是他擋著, 他一說完就真的安心的閉上了眼睛,生孩子太累, 也耗費氣血,況且昨天才剛剛生產, 此時也沒什麽精神,閉上眼睛沒一會兒便熟睡過去了。
看見她睡熟了, 又坐了一會兒, 朱翊鈞才起身帶著張誠往前麵去,剛回了幹清宮,就聽前殿的人進來道:“皇上, 有幾位大人求見皇上。”
朱翊鈞聽見張誠的話,頓時眉頭一皺,片刻後才道:“傳。”
“是。”
張誠應了一聲便出去了, 想著現在來的那幾位大人為的是什麽事情不用腦子也能夠想得到, 隻是皇上這一次心意已定, 應該是沒有迴旋的餘地了的。
那些大臣此時就在外麵站著, 基本都是言官,武將一般不會管這樣的事情,但也有兩個跟著來的, 這都是和後宮中有些牽扯的,或是哪位的族人。
不過這樣的人,一般沒什麽太大的話語權。
進去行禮之後,卻遲遲沒有聲音傳來,幾個大臣跪在那兒又不敢多言,還是為首的那一人道:“皇上,臣有事啟奏。”
“起來說。”
朱翊鈞終於往那幾個人的身上看了一眼,神色淡淡的開口,那幾個大臣連忙站起來,依舊是為首的那人道:“臣對立太子一事,有話要說。”
他們來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怎麽說了,從詔書下來開始就一直在說,甚至還有摺子遞上來,可那些奏摺都像是憑空消失了一樣,根本就沒有半點反應,剛剛在早朝上想要開口又被其餘的事情打斷,待到想要再說的時候已經退朝了,這才到了這裏來。
“說。”
大臣這才開口道:“向來太子都是立嫡立長,先皇後沒有誕下皇子,但恭妃娘娘卻是誕下了皇長子的,這太子之位再怎麽也不應該是三皇子。”
他們不承認三皇子的這個太子身份,在稱呼上依舊是稱呼三皇子,又道:“況且,三皇子剛剛出生,連百日都沒有過,皇上貿然冊為太子,若是以後……”
“怎麽,你是覺得太子沒這個福氣,往後還會出事不成!”
朱翊鈞原本還算是輕鬆的神色猛地就沉了下來,站在下麵的幾個大臣感覺到那犀利如刀的目光,頓時低下頭,他們都是跟著進來的,這個時候就隻有為首的那個人依舊義正言辭的道:“三皇子一不是長子,二不為嫡子,無論如何,也不該……”
朱翊鈞看了那個言官一眼,似笑非笑的道:“聽愛卿這話的意思,不僅是不承認太子的位置,連皇後也不承認了?還是愛卿心裏,朕的聖旨隻當是白紙一張,而你們的意願才算數?”
“臣不敢!”
那大臣嚇了一跳,連忙跪了下去,這話要是說出來了,等同於謀反無異啊!
後麵原本跟著來還沒有開口的那幾個人也是嚇得不敢多言了,麵麵相覷了一會兒,便沉默的選擇不敢說話。
朱翊鈞嘲諷的看了一眼麵前的這幾個人:“愛卿好本事,還有什麽不敢的?朕封後冊太子的詔書已經昭告天下,而你依然不承認皇後,也依舊稱呼太子為三皇子,這不正是朕的詔書無用的意思。”
那人跪在地上,低著頭,隻道不敢,冷汗不爭氣的冒了出來,突然有些害怕。
大明開國剛開始,武官地位高,但是後來文官的位置慢慢的就開始水漲船高,經歷過幾個帝王的變遷,現在的文官心裏更有一種天下唯有讀書人能懂得道理的意思。
朱翊鈞倒是也不一定就要將文官壓的不敢喘氣,可有些時候,這些文官也太不識趣兒了一些,隻會用一套祖宗家法,還有所謂的之乎者也在朝堂上大放厥詞,現在更是連皇帝都不放在眼中。
這幾年培植武將,地位稍微有了一點平衡,但這些人顯然還沒有感覺到危險。
“太子已立,此事不必再說。”
朱翊鈞淡淡的說了一句,那原本嚇得話都不敢說的大臣立刻抬起頭來,不滿的道:“皇上!此事還請皇上三思啊,廢長立幼,國之將亂啊!臣身為大明的臣子,絕不同意皇上如此。”
“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撞柱了?”
朱翊鈞淡淡的說了一句,那大臣原本要說出來的一句話頓時就更在喉嚨口說不出來了。
朱翊鈞繼續道:“要撞就撞,張誠你瞧著,若是他自己不敢,你幫一把。”
“是!”
那大臣站在原地,動了動嘴皮子,一口氣突然就散了,半晌都沒有反應,許久之後才突然反應過來,想也不想的道:“既然皇上都這麽說了,臣自當遵從,但皇上逆天行事,不是興國之兆!”
說完就往旁邊的大柱撞了過去,沒有一個宮人攔著的,原本跟在後麵的那些大臣原本想要去拉住,被皇帝一個冷眼掃過來,頓時僵硬的站在原地。
隻聽一聲悶響,剩下的人渾身一抖,朱翊鈞皺眉往那裏看了一眼,淡淡的道:“張誠。”
張誠連忙過來,淡定的指揮著宮人將那個人抬下去,卻悄悄的吩咐了一聲,去讓太醫來看看,瞧著剛剛那個撞過去的力道,應該也死不了人,就是往後怕是沒那麽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