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上經歷過無奈離別的人,對這首詞會格外有感覺,會忍不住心有同感--多少人,相思相望卻不能夠相親,忍不住要問:天為誰春?


    突然,想起一個獨自生活在沙漠裏眺望西邊白陀山的男人曾經說過,年輕的時候總想知道山的那邊是什麽,其實山的那邊還是山,當你到達那兒,你或許會覺得還是這邊更好。


    這個道理放在很多人身上都適用,包括容若。沒有得到的感情就像一座想攀卻沒有攀上的山,橫亙在心髒底部。


    然而有時候,攀過去了,又怎樣呢?我們已經不再迷信得到。


    紅窗月


    燕歸花謝,早因循、過了清明。是一般心事,兩樣心情。猶記碧桃影裏、誓三生。


    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道休孤密約,鑒取深盟。語罷一絲清露、濕銀屏。


    【誓三生】


    容若在這闋詞中提到一件廣為人知的事:"誓三生。""三生石上證前緣"是屬於中國式的誓盟,從古到今,從帝王到貴族平民,無論是神話還是現實,安順和婉的中國人用行動和言語演繹出東方千年的深細情感。


    這樣柔韌堅定的表達像煙雨江南,很多人不喜歡它太過風花雪月。我們不相信別人不變,如同別人不相信我們不會變一樣。即使現代人已經對誓言淡漠,對承諾懷疑,然而無論男女,在經意和不經意間仍會被觸動。


    "三生石"典出唐代袁郊的《甘澤謠》。《甘澤謠》中有的一篇《圓觀》,寫圓觀和朋友李源三世相交的故事,頗有禪意。袁郊借圓觀之口吟出禪詩--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此身雖異性常存"一句精闢切。袁郊導人向善,放下執念的用意明顯。在佛家確有"三生"之說,意指前生,今生,來生。佛家相信靈魂沒有特定形態,沒有實質,也就不存在死滅的問題。靈魂於不同的生命中流轉,如同一盞燈的火。這盞燈點亮第二盞燈,第二盞燈又點亮第三盞燈,一直延續下去,直到這個鎖鏈的終點,其火焰既是同一個火焰,又是不同的火焰。這原是佛教的用語和精深教義,流傳到民間來的時候卻衍生了更為浪漫世俗的傳說,比如有人說夫妻是三世姻緣,而有人說是九世。三生石的位置也有爭論,然而不論結論怎樣,這一切都已深切地影響了後世人的思想和情感。


    滴水穿石。而滔滔流年,卻洗不薄冥冥中對某個人的一點堅心。如果不是失望,如果不是害怕傷害,誰又是真的鐵血無情?


    容若也是陷入愛情的人,所以免會遵循愛情的慣例,誓言盟約一樣不少。在碧桃影深處,幽香初動時,他看著眼前的佳人心中情意湧動,萌生要表達愛意的想法。


    執起她的手,看著她的眼,許下誓言,是說給她聽,其實更是說給自己聽。烏絲紙上寫下的鮮紅的篆文,如夜空的星鬥一樣清晰。疊好深藏的是--你跟我共同的心願。


    那時不會相信,誓約會有無法實現的一天,那時不會想到,日後回憶起你我之間的情事,會忍不住淚如夜露,打濕了銀屏。


    因為有了輪迴,我們原先微薄短暫的生命有了希望,今生難了的夙願,可以寄望於下世,對你難解的糾纏,也可以自解為:是我上輩子欠了你的。


    三生,與迷信無關,與信仰無關,我隻是需要一個理由,許自己一個期限,可以在等待時更堅定。


    木蘭花擬古絕決詞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如初見】


    有太多人喜歡這一句,人生若隻如初見。


    可見我們遺憾深重。命運像最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生俱行的原罪。


    納蘭詞,長於情也短於情,有時太過直抒胸臆,顯得淺了,反而沒有多少餘味。這一闋也有這個毛病,但有了第一句,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記。


    這一闋,"人生若隻如初見"後麵的話其實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為了迎合這個詞牌而存在。而"人生若隻如初見"是泄露的天機,在浩如煙海的詞賦裏,也是獨絕的存在。實在難找到可以和這句話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象也隻元好問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勉強可以相當。


    兩句話,都參透了世情,問懵了蒼生。


    小時候聽故事,喜歡聽故事遙遙的開頭。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個地方,有個某個人,在某一天,他怎麽樣……一切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都很是美好。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與地是合在一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還是洪荒,沒有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女媧煉五彩石補天,捏黃土造人。是的,在那一切混沌未明的時刻,時光如卵,一切的故事還沒有破殼而出。來不及發展,我們還來不及悲傷。


    初見,在杭州的西湖。一個叫白素貞的蛇妖看上了一個叫許仙的弱冠少年。淡煙急雨中,借傘同船,凝眸深處,是心波微漾,我對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見,在清淨的書院。一個叫祝英台的女子輕輕坐在一個叫梁山伯的書生身邊,她叫他:"梁兄。"三載同窗,一朝訣別,樓台相會,你終省得,我就是許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曉,花期已誤,我們之間是否太遲?


    初見,在大漢的未央宮。她身姿曼妙,體無瑕疵,更勝她姐姐飛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讓人脫口而出"紅顏禍水"。劉驁,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飛燕和合德,你是否還會記得,當日從黃金輦上伸出手來,柔情似水,邀我同車的情形。


    初見,是在驪山的行宮。一次皇家謁見,稚氣明朗的玉環給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後,大唐的皇帝需要一個新的女人了。無法抑製的愛戀,促使他設法納了自己的兒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寫下《長恨歌》的千年之後,說出"人生若隻如初見"這句話的。想來千年前初見的那剎,"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寵愛在一身"該是惹人讚嘆的。


    初見。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無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雙眼,看不見世事的崢嶸。投向你,如從斷崖上縱身撲入大海。如此義無返顧。我也知道情深不壽,天妒紅顏。可還是心存僥倖,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後來的故事總是那麽悽慘:許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鎮雷鋒塔;祝英台成了馬家婦,梁山伯嘔血而亡,最後的相守,也不過是化成彩蝶一雙,算不得成全;曾經的寵冠三宮,被人讚許的賢妃班婕妤,在長信宮中銀牙咬碎,淚水滴破臉頰也改不了秋扇見捐的命運;玄宗回馬楊妃死,馬嵬坡上三郎終是背棄了玉環,生死訣別。南方荔枝的鮮甜怎化得盡黃花滿地無情死的苦澀。於是就有了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嘆息。


    盛衰開謝,悲歡離合是輪迴之道。你共我,怎麽躲得過?


    如若,人生若隻如初見,願寶黛初會就各自轉身,兩兩相忘,省卻那滴不盡的相思血淚拋紅豆;願金蓮對武鬆不要起意,不要生情,不節節糾纏,就不會衍生恩怨,最後不會手刃佳人,血濺寒堂。如若,如若,人生若隻如初見,諸葛亮隆中相見,清茶奉君,轉身就該掩了柴扉,關門高睡,不要六出祁山,光復漢室。壯誌未酬身先死;梁山好漢隻管跟著晁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生辰綱這樣的不義之財來多少劫多少,不要跟著宋江混什麽狗屁功名,圖什麽正途出身,搞到寥兒窪招魂幡動,依稀鬼哭。萬世豪情一朝消散。什麽是正途?可知,劉項原來不讀書。


    愛情用來遺忘,感情用來摧毀,忠誠用來背叛,在時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經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變數。猜得著故事開頭,卻往往料不到最後結局。我們躲不開。塵世後那隻翻雲覆雨手。


    人生若隻如初見。短短七個字,炸斷了多少故事尾巴。無論是詞還是人生,這後麵都該是……


    初見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淚。留得住初見時心花無涯的驚艷,才耐得住寂寞終老。


    青衫濕遍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共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


    咫尺玉溝斜路,一般消受,蔓糙斜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盡寸裂柔腸。


    【青衫濕】


    這首詞,從"半月前頭扶病"句來看,作於盧氏亡故的半月後。當是他所賦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此時遽然死別的悲痛尚未被時間沖淡,刻骨銘心的思念難以自製,悲痛至劇烈。落到在紙上便字字悽愴滴血,誠如顧貞觀所言:"令人不忍卒讀"。


    想到你,淚水就將我的青衫衣襟打濕!你對我的真情和關慰,點點滴滴我又怎能忘記呢?半個月前你還帶病而強打著精神做事,當時你剪燈花的聲音現在還仿佛留在銀燈邊。回想起來,你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子裏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冷冷的幽暗的靈柩裏,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了淒涼。我願意為你的靈魂指路,讓你的魂魄再一次到這迴廊裏來。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樣地消受著這夕陽晚照下的荒原淒景。我願用我的熱淚和著祭祀的酒漿把你滴醒,讓你又活轉過來,可又怕你醒來後繼續為我傷神,你定然會說:你書生命太薄,應該多多保重,不要再耽於兒女情了!但我卻記得你我曾有過的密誓,現在想來那誓言真的難以實現了,想到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腸寸斷呢?


    詞之長調比小令難,要求"語氣貫串,不冗不復,徘徊宛轉,自然天成"。《青衫濕遍》此調譜律不載,是容若自度曲,其實詞牌本身已是那段日子裏,他天天淚濕青衫的真實寫照。因此無論情感還是結構都自然流暢,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詞情悽惋哀怨,更如人世山光水影一樣深長。唐詩裏有"淚濕羅巾夢不成"的女子哀怨,落到現實來容若卻是淚濕青衫夢不成了。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中,盧氏生下容若次子富爾敦。因產後受風引起併發症,纏綿病榻,半個多月之後撒手人寰,香消玉隕,年僅二十二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時隻道是尋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意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意如並收藏當時隻道是尋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