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中,等一眾文臣離去後,隻剩下十幾個武將和孫承宗。


    “孫愛卿,你對滅察哈爾有何想法?”朱由檢站地圖前詢問孫承宗。


    “陛下,老臣以為滅察哈爾的同時還必須做出萬全準備!”孫承宗說著,緩步出現在地圖前。


    “陛下,諸位將軍,且看地圖,現在的察哈爾勢力雖然占據廣袤的漠南草原,但實際上已是外強中幹,從前年開始,不管是遼東建奴,還是我朝,針對察哈爾發起數場大戰,原本林丹汗以黃金家族繼承人的身份傭兵十五萬,現在根據情報看來,其原本麾下的大軍再數次大戰中已經損耗過半;


    在加上這幾年草原頻受天災影響,草原上的那些牧民手中的牛羊馬群數量下降極為厲害,林丹汗麾下的軍事實力已經不比以前;


    還有陛下嗣位後,針對察哈爾做出的一係列的物資控製,從大局來看,即便我朝不覆滅察哈爾,我估摸著建奴也會在這兩年動手。”


    孫承宗說完後,抬頭看向皇帝,朱由檢點頭示意認可。


    他繼續道:“眼下我大軍已成,借助百科學院研發出的強大火器,覆滅察哈爾不難,最難的是在察哈爾覆滅後,我朝如何徹底的把漠南草原吸收消化掉,自古以來,細數秦、漢、唐、宋,曆朝對草原的都有大規模用兵的記錄,但是等朝廷大軍退回長城後,要不了多少年,草原上便再次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


    自古以來,我漢家無數能人異士都無法徹底的解決這個個問題。”


    “陛下,孫閣老,若是咱們滅了察哈爾後,直接遷移百姓占據草原,這樣會不會好些?”


    秦良玉盯著地圖沉吟道。


    “哎,忠貞侯,細數曆朝曆代,這麽做的例子很多,最為著名的漢武帝時期,在打殘匈奴後,遷移百姓前往草原;


    還有唐朝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打敗東突厥後,基本上走遷移漢民前往草原,但是結果在史書上很清楚,等中原王朝進入衰敗期後,草原上的諸部落勢力會在此離心離德,最終結果都是屠殺漢民或把漢民斥為奴隸。”


    孫承宗低歎道,看向草原地圖的目光帶著深深的無奈。


    “哈哈哈!孫愛卿,秦愛卿,此事朕已經想好了。”


    朱由檢抬頭大笑一聲。


    “孫愛卿,你能告訴朕,草原上的蒙古勢力能夠反複崛起的關鍵點是什麽?”


    孫承宗聽到皇帝的問話,皺眉思索後道:“陛下,草原勢力反複崛起,最大的仰仗是騎兵能夠快速機動,隻要有數百騎兵的漏網之魚,他們就能夠快速繁衍起來。”


    “孫愛卿,你隻說到了表麵!”


    朱由檢帶著笑意,示意王承恩把自己寫的冊子拿來。


    “草原上之所以能反複出現強大的遊牧勢力,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底層的牧民!


    這些牧民流動性太強,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很簡單,蒙古包一收,所有的家當都可以放在馬匹上帶走,同時隻要驅勢牛羊群去往牧草豐富的地區便可,雖說草原上各勢力、各部落都有大致的地盤劃分,但那隻是一種極為模糊的邊界,和我朝省府縣的劃分不同。


    朕最近也在思索草原之事,目前有了初步的看法,在打下察哈爾後,設立蒙古特區,把漠南草原按照各部落核心駐地進行區分,在草原築城,規模可以不用太大,把各部落牢牢的限製在自己的城池周圍,限製牧民的牛羊馬群的數量,


    同時遷移漢人入駐草原,鼓勵漢人與蒙古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通過貿易、通婚等方式,增進民族之間的了解和團結,鞏固草原統治。”


    “築城?陛下,草原上一無磚石,二沒有林木,如何築城?”孫承宗瞪大了眼睛滿是疑惑的看向皇帝。


    “嗬嗬,孫愛卿,你莫是忘記百科學院在天津鋪設的那條鐵路?


    等王徵把蒸汽機量產後,可從大同、宣府、薊鎮等地修築鐵路線,每三十裏設一站,每一站設縣級城池,兩百裏設總站,設州府規模的城池,以此複製下去,不論草原在如何廣袤,也有被鐵路線和城池完全占據的那天;


    朕的想法很簡單,以城池為點,以鐵路為線,在草原上展開一張巨大的網格麵,等蒙古牧民適應了城池生活,以後自然就不願意在草原上辛苦的遷移了。”


    “嘶···”孫承宗聽了皇帝的想法後,倒吸一口涼氣。


    他沒想到皇帝的想法竟然如此龐大,如果這個想法能實現,那未來的草原上,再無可能出現一支強大的騎兵勢力!


    “陛下雄才偉略,老臣佩服!不過陛下的辦法所消耗的物資著實為海量,我朝現在國力還未恢複,若想施行此大計,著實艱難。”


    “孫愛卿,未來我國北境頻發天災,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南方也開始受到氣候變化而出現天災,未來我國受災的百姓一定是個海量數字,雖然朝廷現在有南越之糧支撐,但是這非長久之計,而那些受災的百姓若是隻單靠朝廷賑災,遲早會出大問題,預期防民,不如召集百姓去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建設。


    自古以來,每逢天災,最適合的辦法便是以工代賑,朝廷可以成立大明建設局,專門召集百姓進行全國大建設,一來百姓有事做,不至於胡思亂想,二來朝廷也可以借此實現建設全國的目的。”


    “陛下所言極妙,臣覺得可行!”秦良玉聽完皇帝的想法後,她作為武將都覺得可行性極高。


    古代皇朝最大的難點不是建設,而是遠距離運輸,在生產力低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一個人徒步最多能在自己戶籍所在地的鄉鎮行走,再遠的地方就很難抵達,若是有騾馬等牲畜代步,雖然可以遠距離出行,但是騾馬這等牲畜極易成為歹人盯上的目標。


    蒸汽機的重現使得遠距離運輸不再是一個難點。


    “好了,後續之事暫且到此,秦愛卿,朕想聽聽你們對覆滅察哈爾有何戰法。”


    秦良玉聽到皇帝的話後,帶著一眾武將圍在地圖前商議起來。


    沒多久,一份具體的作戰方案出來。


    “陛下,我軍可分兵三路,左路自大同陽和衛出關,直搗集寧城;中路自大同威遠衛出關,借道準格爾旗,右路從陝西延綏鎮北上,至此可形成合圍之勢,林丹汗隻要敢打下鄂托克城,就是他的末路!”


    朱由檢聽了秦良玉的作戰思路後,斟酌片刻後道:“秦愛卿,你們身為武將,商議出這個戰法確實不錯,按照常理覆滅察哈爾沒問題,但是你們忽視了兩個問題。


    第一,若是建奴趁機在草原上伏擊我軍如何?第二,據可靠情報,西北的和碩特部固始汗經過數年征戰,已經完全統一和碩特,若是他趁機出兵,我軍當如何?”


    秦良玉聽到皇帝說的問題,頓時怔住,她作為武將,帶兵作戰的思路雖然沒問題,但戰略眼光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朱由檢看到秦良玉的思索神情後,繼續補充道:“朕把三路軍做出調整,左路軍從山海關出發,入草原,給朕猛揍喀喇沁部,朵顏三部和內喀爾喀部等投靠建奴的部落,把漠南草原徹底攪亂;


    中路軍從宣府入草原,入興和、大青山,攪亂察哈爾的核心腹地;


    右路軍由朕率領從延綏入草原,直接和林丹汗決戰!


    此戰咱們不能拖,隻要林丹汗打下鄂托克城,務必一戰全殲林丹汗所有大軍,初戰即決戰,一戰定局,不給固始汗和建奴反應的機會!


    等剿滅林丹汗大軍後,三路軍快速清剿察哈爾的殘餘勢力完全收複整個漠南草原!”


    秦良玉等一眾武將聽完皇帝的思路後,每個人都瞪大了眼睛看著朱由檢。


    朱由檢見狀疑惑道:“怎麽?朕的思路有何問題?”


    “咳咳,陛下,您的思路沒問題,臣等隻是驚駭陛下竟然有如此統兵之才。”


    孫承宗咳嗽幾聲,提示十幾個武將注意禮儀,同時他心中也滿是驚濤駭浪。


    皇帝從嗣後為,很少親自指揮兵事作戰安排,大多都是詢問軍中將領,但是從這次來看,皇帝不但知兵,而且還是個謀略極強的戰略大師!


    “行了,既然諸位愛卿覺得朕的思路沒問題,那便說說三路軍具體的執行者吧。”


    秦良玉沉吟道:“按照陛下之意,左路軍的任務是攪亂漠南草原西部的蒙古諸部,根據軍情來看,西部諸部在薊鎮之戰中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整體實力一般,若是算上建奴出兵幹預的情況下,所需一支戰力強,機動力強的人馬。”


    “陛下,臣願接左路軍任務!臣麾下的十九騎兵軍團,隻需派出兩萬人即可!”


    趙率教抱拳出列回話。


    朱由檢聞聲斟酌道:“趙愛卿,十九騎兵軍團剛剛完成編練,你有信心嗎?要知道諸部在受到攻擊後,一定會向建奴求援,黃台吉出兵的可能性很大。”


    “陛下放心,現在的十九騎兵軍團全部列裝軍械製造局生產的燧發手銃,每一位騎士配備雙馬,用四把燧發手銃,掌心雷十顆,還有許多其他製式火器,特別是百科學院最新研發的小口徑騎兵虎蹲炮,出動兩萬人麵對五萬八旗兵也無懼!”


    現在的趙率教滿是自信,他早就體會到鳥槍換炮的感覺。


    因為皇帝舍得砸錢,百科學院那群瘋子日夜都在研發各種新式火器,隻要在軍中通過測試,軍械製造局就能快速生產出來列裝大軍。


    朱由檢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後者。


    “行,既然趙愛卿有信心,左路軍就交給你了,記住,左路軍的任務是擾亂,若是遇到大股敵軍,不要強打。”


    “臣遵旨!”


    “林丹汗打鄂爾多斯,幾乎帶走了察哈爾所有的軍隊,在核心腹地留守的軍隊不會很多,中路軍誰來?”


    朱由檢掃過諸將詢問。


    “陛下,臣願往!”盧象升抱拳出列。


    “陛下,趙將軍的騎兵軍團分出兩萬人,還有三萬,可隨陛下對陣林丹汗,剩下的諸軍中,騎兵數量多的隻有黃將軍的第三軍和臣的十六軍;


    黃將軍麾下大軍戰力強,適合護衛陛下安危,這中路軍的任務臣可往。”


    “沒錯,陛下,盧象升說的沒錯,臣也願往!”張之極看到盧象升說話,也趕忙出列答話。


    “好,盧愛卿,趙愛卿,你二人就帶麾下為中路軍吧。


    剩下諸軍,隨朕一同趕赴鄂爾多斯,對陣林丹汗的主力!”


    十幾個武將聞言後,齊刷刷的行軍禮道:“謹遵吾皇聖旨!”


    就在朱由檢和秦良玉等一眾武將商討作戰方案的同時。


    京城外。


    內閣的命令已經快速傳遞下去。


    袁可立親自坐鎮指揮。


    抽調京畿二十一衛拉起一支超過五萬人的龐大物資運送隊伍已經出發。


    浩浩蕩蕩的隊伍綿延數裏。


    在朱由檢砸下重金研發出燧發槍後,現在的明軍中已經全部淘汰老舊的火繩槍、鳥銃和各類小口徑臼炮。


    大軍出征時,士兵會隨身攜帶許多軍備物資,例如彈丸,火藥,火槍和各類火炮等。


    但是大軍攜帶的軍需一般並不會超負荷,一來是為給士兵減負,好全力趕路,二來是大軍攜帶過多的軍需也會出現各種潛在風險。


    兵部二十一衛,原本是直屬於朝廷的衛所軍,但從朱由檢拉起新軍後,二十一衛的作用就完全屬於後勤方麵的輜重兵,從崇禎元年開始的數場大戰中,都可以看到兵部二十一衛下轄士兵的身影。


    這也是朱由檢特意交代內閣留下的,二十一衛駐紮在京城周邊,天子腳下,經過整頓後,雖然戰力低下,但是整體作為軍隊的素質還是有的,作戰不行,充當輜重兵完全綽綽有餘。


    在京城去往陝西的官道上,無數驛卒帶著八百裏加急的清脆馬鈴聲急速飛奔。


    現在的大明朝堂上下已經能達到皇帝命令下達後半個時辰所有相關衙門必須做出對應的行動,一個時辰內人員必須到位,兩個時辰內大軍所需物資,軍需,輜重必須配齊一半,三個時辰內負責運輸的隊伍必須出發。


    朱由檢雖然大幅提高了各級官員的俸祿,但同時也給所有官員都立下了規矩,平時的政務由考成法篩選,能者上,差者下,但是隻要關乎軍國大事,默認所有的官員都是拿全家性命來擔保,做事不認真,出了差錯,錦衣衛的繡春刀隨時都會落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奔間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奔間哥並收藏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