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大唐王妃/夜雨聞鈴斷腸聲 作者:叢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墨兮被她看得心頭狂跳,喉嚨裏有些幹澀,便也不遑一瞬地瞧著李菂……他的女兒……他也不知他為何要費盡心思命煦王把鑾鈴和這孩子帶過來,雖然他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可他想見見,真的想見見她們,要不然,他會死的。
鑾鈴卻是忐忑不安,生怕李墨兮看出這是他的孩子,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她不想和他再有一絲瓜葛。
李菂自顧看她自己的,全然不顧這些大人之間暗流湧動的心思。安靜片刻,她小嘴一嘟,一本正經呼出一個長長的“哦”音來,奶聲奶氣,卻甜美了李墨兮的心。
他驚喜地問:“你想說什麽?”
李菂小嘴又一張,眸子裏閃著光芒,一本正經發出一個長長的“啊”音。原本有些單薄的時光,被她這清甜的嗓音瞬間拉到最長,李墨兮心中說不出的熨帖。
鑾鈴呆呆望著他們,眼中不知不覺湧上淚水,她把淚咽下去,移開目光,看向窗外,窗外。
李墨兮便全然忘了煦王和鑾鈴一般,和他懷裏的李菂,這麽“哦”“呀”“啊”地交流了半個下午。李墨兮難得有心情不理朝政,李菂難得會這麽安分。
登上大明宮的最高處,李墨兮目視他們的馬車在悠長的宮道上漸漸遠去,連影子都沒有了。
林雁白雙手環臂立在他身後,許久,見李墨兮仍是望著那空蕩蕩的地方,忍不住問:“你費盡心思把他們叫到長安,到底有什麽用意?”
“孩子很好。”李墨兮微笑自語。
林雁白見李墨兮根本沒發現他,上前在李墨兮肩上拍了一把,挑眉又問:“你瘋了吧?明知見到這孩子會更放不下,為何還要見?”
李墨兮這才回神,他麵上微笑斂住,神情有些恍惚地吐出一句:“不知道……隻是想見見。”
林雁白定定望著他,沉默片刻,緩緩問:“你是想見見,可你有沒有替鑾鈴想過?煦王是她的夫君了,你和她糾纏不清,你讓她如何麵對她的夫君?”
“……”李墨兮臉色刷白。
回去的路上,鑾鈴軟倒在煦王懷裏,酸澀地說不出話。就這麽結束了吧,就這麽結束了吧……不要再見麵。
再也不要見麵。
————————————————————————————————————
蕭悟和木媌的婚禮訂在六月十六,木媌從煦王府出嫁。而因了蕭悟這婚事,壽王攜王纁兒也特意來到長安。王纁兒見了鑾鈴後,便一定要和鑾鈴黏在一起,死活不肯分開;壽王對她百依百順,隻得陪著王纁兒也住在煦王府。
雖說成親前兩人最好不要見麵,但蕭悟性子爽朗,才不計較那些。又有鑾鈴和李菂在,他自然是常跑煦王府。而林音初因鑾鈴難得回來,還有了李菂,便總過來幫鑾鈴帶孩子。林音初在哪兒,蕭華若有空閑,自然跟在在哪兒。
加上小珠兒和林雁白又都是喜歡湊熱鬧的性子,他們得知煦王府的常聚,自然不甘落後,逢宴必到。一時這煦王府,竟成了長安城最熱鬧之處。
熱火朝天的夏日。這些貴族王爺公子攜妻女每日吃吃喝喝,日子過得好不悠閑愜意。
鑾鈴自那日見過李墨兮之後,心中一直不安,幸好後來李墨兮便再無動靜,也不召見她和李菂,有封賞也隻是傳煦王入宮,她的心方稍稍安定。
這日,蕭悟提議吃暖鍋。
暖鍋是由來已久的吃食,銅鼎裏煮上高湯和食物,大家圍成一個圈坐在一起吃,熱鬧而有趣。是冬日裏一家子消磨時光的好玩意兒,最好是窗外飛雪,窗內暖鍋。
而蕭悟所說的暖鍋,是被鑾鈴進行過改造的“火鍋”,鴛鴦鍋底,一邊辣,一邊清淡。隻是現在正值六月,天氣火熱,再加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火熱……真是怕有些人吃不消。
蕭悟提這建議,並非考慮不周,但他是不想這麽熱的天,木媌總泡在廚房裏收拾菜餚,滿頭大汗的,太辛苦。
大家都在遲疑中,王纁兒美眸一亮,頭一個表示贊同。大家紛紛側目,盯著她的臉,然後目光下滑,落在她肚子上。鑾鈴代表所有人問出心聲:“纁兒,你現在身懷有孕,還是吃些正常的吧,萬一有個什麽的,誰也擔不起。”
呃,王纁兒有身孕中,雙子,四個月。
“我沒事,很想試試那個火鍋。”王纁兒蠢蠢欲動,挽住鑾鈴的胳膊,可憐兮兮道:“我隻吃不辣的。”
鑾鈴咧嘴,回身去抱李菂,表示不做決定。可她悄悄向王纁兒瞟了眼一旁凝眉不語的壽王,示意王纁兒去求壽王的批準。
壽王正氣不打一處來地盯著蕭悟,你心疼老婆,怎麽把我老婆搭進去?
蕭悟卻是一臉期待地望著王纁兒,毫不搭理壽王。眼看壽王要翻臉,兄弟倆多年的情意要毀於一旦。王纁兒已來到壽王身側,拉了拉他的手,輕輕喚了聲:“十八郎。”
那聲音甜而不膩,像是三伏天吹了一陣舒暢的清風,無比的沁人心脾,任是誰聽了都要柔軟三分。壽王不負眾望,臉色緩和,心疼地望著王纁兒:“那太熱,你現在受不得熱。”
“我早想過了,王爺府裏有個自雨亭,那亭子建在水上,又可以自雨,再涼爽不過。咱們把鍋架在那裏,一定不熱。”蕭悟登時出聲解決難題。
壽王臉色一沉,冷颼颼盯著蕭悟。蕭悟一笑,連忙閉嘴。
“十八郎……”王纁兒語調中有了不悅和委屈:“早知這樣,我便不生——”
她話未完,壽王果斷起身,朝安然置身事外,隻是微笑圍觀的煦王道:“王兄,聽說你這自雨亭很是神奇,能自個兒下雨,夏天避暑再好不過,我早想見識見識,不如便今天吧。”
煦王瞄一眼詭計得逞的蕭悟和鑾鈴,也站起身,含笑道:“自是十八郎有意,我這便帶你去見識一番。”
蕭悟和鑾鈴對視一眼,撇嘴笑了笑。壽王卻是分別冷冷地瞪了他們兄妹倆幾眼,方攬住王纁兒出了涼殿。
自雨亭初建於寧王府,當初玄宗即位,為了安撫寧王,便命能工巧匠替寧王修建了這麽一處亭子。
亭子建在水麵上,亭內有輸水的通道與水塘相連,天氣極熱時,便把卡口打開,水塘裏的水通過通道到達亭子的頂部,然後從亭子頂部滑落,在亭子四周形成一道道雨幕。
雨幕的大小薄厚可以隨著天氣的熱度自行調節,人坐在亭中,便是涼風習習,水霧漫漫,暑熱盡消,十分愜意。而煦王府中的自雨亭,也是玄宗命人修建。
當下在亭內坐定,看著屋簷飛落的雨瀑,鑾鈴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和這些貴族的奢華享受。當然,這麽坐著,很舒坦,她自個兒也不想離開了。
王纁兒緊挨著鑾鈴坐,鑾鈴另一側是煦王,王纁兒另一側壽王。煦王另一側蕭悟,蕭悟另一側木媌,木媌另一側小珠兒,小珠兒林雁白,林雁白另一側壽王。八個人圍坐一圈剛好。
鑾鈴卻是忐忑不安,生怕李墨兮看出這是他的孩子,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她不想和他再有一絲瓜葛。
李菂自顧看她自己的,全然不顧這些大人之間暗流湧動的心思。安靜片刻,她小嘴一嘟,一本正經呼出一個長長的“哦”音來,奶聲奶氣,卻甜美了李墨兮的心。
他驚喜地問:“你想說什麽?”
李菂小嘴又一張,眸子裏閃著光芒,一本正經發出一個長長的“啊”音。原本有些單薄的時光,被她這清甜的嗓音瞬間拉到最長,李墨兮心中說不出的熨帖。
鑾鈴呆呆望著他們,眼中不知不覺湧上淚水,她把淚咽下去,移開目光,看向窗外,窗外。
李墨兮便全然忘了煦王和鑾鈴一般,和他懷裏的李菂,這麽“哦”“呀”“啊”地交流了半個下午。李墨兮難得有心情不理朝政,李菂難得會這麽安分。
登上大明宮的最高處,李墨兮目視他們的馬車在悠長的宮道上漸漸遠去,連影子都沒有了。
林雁白雙手環臂立在他身後,許久,見李墨兮仍是望著那空蕩蕩的地方,忍不住問:“你費盡心思把他們叫到長安,到底有什麽用意?”
“孩子很好。”李墨兮微笑自語。
林雁白見李墨兮根本沒發現他,上前在李墨兮肩上拍了一把,挑眉又問:“你瘋了吧?明知見到這孩子會更放不下,為何還要見?”
李墨兮這才回神,他麵上微笑斂住,神情有些恍惚地吐出一句:“不知道……隻是想見見。”
林雁白定定望著他,沉默片刻,緩緩問:“你是想見見,可你有沒有替鑾鈴想過?煦王是她的夫君了,你和她糾纏不清,你讓她如何麵對她的夫君?”
“……”李墨兮臉色刷白。
回去的路上,鑾鈴軟倒在煦王懷裏,酸澀地說不出話。就這麽結束了吧,就這麽結束了吧……不要再見麵。
再也不要見麵。
————————————————————————————————————
蕭悟和木媌的婚禮訂在六月十六,木媌從煦王府出嫁。而因了蕭悟這婚事,壽王攜王纁兒也特意來到長安。王纁兒見了鑾鈴後,便一定要和鑾鈴黏在一起,死活不肯分開;壽王對她百依百順,隻得陪著王纁兒也住在煦王府。
雖說成親前兩人最好不要見麵,但蕭悟性子爽朗,才不計較那些。又有鑾鈴和李菂在,他自然是常跑煦王府。而林音初因鑾鈴難得回來,還有了李菂,便總過來幫鑾鈴帶孩子。林音初在哪兒,蕭華若有空閑,自然跟在在哪兒。
加上小珠兒和林雁白又都是喜歡湊熱鬧的性子,他們得知煦王府的常聚,自然不甘落後,逢宴必到。一時這煦王府,竟成了長安城最熱鬧之處。
熱火朝天的夏日。這些貴族王爺公子攜妻女每日吃吃喝喝,日子過得好不悠閑愜意。
鑾鈴自那日見過李墨兮之後,心中一直不安,幸好後來李墨兮便再無動靜,也不召見她和李菂,有封賞也隻是傳煦王入宮,她的心方稍稍安定。
這日,蕭悟提議吃暖鍋。
暖鍋是由來已久的吃食,銅鼎裏煮上高湯和食物,大家圍成一個圈坐在一起吃,熱鬧而有趣。是冬日裏一家子消磨時光的好玩意兒,最好是窗外飛雪,窗內暖鍋。
而蕭悟所說的暖鍋,是被鑾鈴進行過改造的“火鍋”,鴛鴦鍋底,一邊辣,一邊清淡。隻是現在正值六月,天氣火熱,再加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火熱……真是怕有些人吃不消。
蕭悟提這建議,並非考慮不周,但他是不想這麽熱的天,木媌總泡在廚房裏收拾菜餚,滿頭大汗的,太辛苦。
大家都在遲疑中,王纁兒美眸一亮,頭一個表示贊同。大家紛紛側目,盯著她的臉,然後目光下滑,落在她肚子上。鑾鈴代表所有人問出心聲:“纁兒,你現在身懷有孕,還是吃些正常的吧,萬一有個什麽的,誰也擔不起。”
呃,王纁兒有身孕中,雙子,四個月。
“我沒事,很想試試那個火鍋。”王纁兒蠢蠢欲動,挽住鑾鈴的胳膊,可憐兮兮道:“我隻吃不辣的。”
鑾鈴咧嘴,回身去抱李菂,表示不做決定。可她悄悄向王纁兒瞟了眼一旁凝眉不語的壽王,示意王纁兒去求壽王的批準。
壽王正氣不打一處來地盯著蕭悟,你心疼老婆,怎麽把我老婆搭進去?
蕭悟卻是一臉期待地望著王纁兒,毫不搭理壽王。眼看壽王要翻臉,兄弟倆多年的情意要毀於一旦。王纁兒已來到壽王身側,拉了拉他的手,輕輕喚了聲:“十八郎。”
那聲音甜而不膩,像是三伏天吹了一陣舒暢的清風,無比的沁人心脾,任是誰聽了都要柔軟三分。壽王不負眾望,臉色緩和,心疼地望著王纁兒:“那太熱,你現在受不得熱。”
“我早想過了,王爺府裏有個自雨亭,那亭子建在水上,又可以自雨,再涼爽不過。咱們把鍋架在那裏,一定不熱。”蕭悟登時出聲解決難題。
壽王臉色一沉,冷颼颼盯著蕭悟。蕭悟一笑,連忙閉嘴。
“十八郎……”王纁兒語調中有了不悅和委屈:“早知這樣,我便不生——”
她話未完,壽王果斷起身,朝安然置身事外,隻是微笑圍觀的煦王道:“王兄,聽說你這自雨亭很是神奇,能自個兒下雨,夏天避暑再好不過,我早想見識見識,不如便今天吧。”
煦王瞄一眼詭計得逞的蕭悟和鑾鈴,也站起身,含笑道:“自是十八郎有意,我這便帶你去見識一番。”
蕭悟和鑾鈴對視一眼,撇嘴笑了笑。壽王卻是分別冷冷地瞪了他們兄妹倆幾眼,方攬住王纁兒出了涼殿。
自雨亭初建於寧王府,當初玄宗即位,為了安撫寧王,便命能工巧匠替寧王修建了這麽一處亭子。
亭子建在水麵上,亭內有輸水的通道與水塘相連,天氣極熱時,便把卡口打開,水塘裏的水通過通道到達亭子的頂部,然後從亭子頂部滑落,在亭子四周形成一道道雨幕。
雨幕的大小薄厚可以隨著天氣的熱度自行調節,人坐在亭中,便是涼風習習,水霧漫漫,暑熱盡消,十分愜意。而煦王府中的自雨亭,也是玄宗命人修建。
當下在亭內坐定,看著屋簷飛落的雨瀑,鑾鈴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和這些貴族的奢華享受。當然,這麽坐著,很舒坦,她自個兒也不想離開了。
王纁兒緊挨著鑾鈴坐,鑾鈴另一側是煦王,王纁兒另一側壽王。煦王另一側蕭悟,蕭悟另一側木媌,木媌另一側小珠兒,小珠兒林雁白,林雁白另一側壽王。八個人圍坐一圈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