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午後,依舊沒有到達京城。
不過在詢問驛站和哨所後,得知距離已經不遠。於是車隊停下稍事歇息,眾人吃了自帶的幹糧,又給馬匹喂了些草料,這才開始最後的衝刺。
又走了一個時辰,遠遠看見巍峨的城牆出現在天邊。
所謂望山跑死馬,看著雖然不遠,但依舊有十幾裏的距離。
周含眉得知即將到達目的地,也不顧寒風,從馬車裏探出頭來,催促方選盡快。
“大姐啊,不用這麽急吧。”方選心道,“你跟你老公不也才一個多月沒見麵,不至於啊。”
嘴上卻不好說什麽,轉頭催促車隊加快速度。
很快來到城外,方選抬頭看去,心中不由感歎,這裏不愧是京城,城牆比涇陽城可高大多了。
一旁的範齊識得眼色,開始向他介紹京城的地理。
從地圖上看,整個大西國有點像個盆地。
從西北開始,北海城是高原,威武關和溫泉關有山脈,雍州東部同樣是山脈,東南側則是廊山,西南側不但有山脈,還有渭河的兩條支流。
這一圈山高水長,拱衛著中間的大平原,形成一個環狀,可謂是天賜的地理優勢。
而這片平原,就被稱之為中原,京城則處於中原的最中央,謂之天下中心。
“既然如此,就該稱作中國才是啊。”方選笑道,“叫做大西國多不合適。”
範齊也跟著笑,隨後解釋,之所以國號為“西”而非“中”,乃是因為太祖武王年輕時,親眼目睹西方天空開了天眼,有一位神仙點化其成就霸業,所以在立國之後,便以“西”為尊,起了大西國的國號。
至於中原的概念,隻後來來代君主時期才有的,這時候國號已經定了數十年,也就不能改動了。
“原來如此。”方選點頭。
說話間,二人朝城門走去。
範齊指著城門方向解釋,京城共有九門,西側三門,其餘三側各有兩門。西側的中門謂之大西門,在重要典禮和祭祀祖先時才會開啟,且隻有太常寺才有權打開。
其餘的八座城門開關,則歸衛尉府負責。
衛尉在京城的權力極大,府內直接掌管一支兩千人馬的衛尉軍,從外城城牆到宮城的範圍,包括門禁和治安、交通等等,都屬於衛尉軍的管轄範圍。
並且在城北三十裏處的槐原之上,還駐紮有兩萬禁軍,指揮權也在衛尉府手中。
“那宮城以內呢?”方選詢問。
範齊繼續講解。
王宮裏的情況相對複雜。
負責宮內戍衛的是內衛營,共有三百步兵,是衛尉軍的下屬部門。
但由於內衛營是君王近衛,所以指揮官由君王親自任命,至於具體任命誰,還得看國君和衛尉之間如何博弈。
王宮內的宦官則歸少府管,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被組織起來,形成一股較小的武裝力量。
與此同時,每天的白晝時間,太常寺會派人在宮中巡視,主要是規範宮內各部門和人員的行為裝束,避免出現不敬天地祖先的情況。但到了天黑前,他們就必須撤出宮城。
“如此說來,在這京城裏,衛尉才是老大啊。”方選歎道。
從範齊的講解中可以得知,衛尉府幾乎掌握整個京城的武裝力量,衛尉要是想在城內做點什麽,怕是沒人能攔得住。
“倒也並非如此。”範齊繼續解釋。
為了避免權力一家獨大,太祖武王早就定好了規矩。
衛尉雖然勢大,但也是有製約的。
首先是城外的兩萬禁軍,指揮官雖是由衛尉府任命,但是要想調兵離開駐地,除了指揮官自身的半塊虎符,還得有司馬府提供的另外半塊虎符。
隻有完整的虎符,才能調動禁軍,等於是通過司馬府來製約衛尉的兵權。
而在京城範圍以內,衛尉雖然有一千七百兵馬,可以輕鬆封禁城門和緝拿犯人。但是他隻有捉拿犯人的權力,至於審理和判罰,則是司寇府的職權。
而且這一千七百人馬,全都是輕裝,戰鬥力也就相對有限。
具體說來,就是所有士兵都是半甲,騎兵的馬匹幹脆無甲,且不持有任何長兵器和弩箭,隻配備刀劍之類的短兵器以及弓箭。
當然,這隻是平時的配置。
萬一碰到緊急狀態,司馬府會下令解除限製,打開城內的武庫,那裏存有大量弩箭、槍槊和重甲,一旦得到這些武裝,衛尉軍在城內就是無敵的存在了。
但有一點,武庫的管理權掌握在司農府,這也是為了製約司馬和衛尉而進行的巧妙設計。
同理,為了製約以上三者,負責基建的司空也是有城防權的。
司空府有一支數百人的武裝,每天負責巡視城牆和護城河,屬於城防力量的一部分。
聽到範齊如此說來,方選感覺衛尉軍的實力也不過爾爾,聽起來甚至不如劉閔的黑騎鐵衛厲害。
於是便問:“那諸侯帶兵入京,可有限製?”
“那是自然的。”範齊笑道,“國之都城,怎能輕易讓諸侯帶兵進入。”
按照大西國的製度,諸侯的正規軍是不允許離開駐地的。假設劉閔的重甲騎兵走出涇陽,周邊的州郡就可以不經任何批準,直接向他們發起進攻。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是有外敵威脅京師,諸侯得到王詔帶兵勤王。不過自大西國立國以來,還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
雖然涇陽侯和奮威侯進京城都帶了不少人馬,但那都是以侍衛而非正規軍的身份帶來的。
對於侍衛的人數,也有嚴格規定,公爵府五百,侯爵府三百,伯爵府二百,子爵和男爵則是一百人。
每次涇陽侯進京,雖然都是浩浩蕩蕩,但是到達京畿郡邊界時,都會留下多餘的人馬,隻帶二百士兵進城,即便想多帶點,也隻能讓他們解除武裝,以民夫和傭工的身份跟隨。
並且這二百人也不能著重甲和攜帶重武器,確保他們進入京師後,不會影響衛尉軍對京城的控製力。
範齊說得頭頭是道,顯然在進京前是專門做了功課的。
“還真挺講究啊。”方選聽完介紹,心裏大概有了底。
說話間,車隊已經來到護城河前。
護城河的河水來自西河。西河的水量和渭河接近,同涇水、渭河一樣,源頭都在北方,流入關中匯聚幾條支流,最後流經京城時,被引出一部分作為了護城河。
比之涇陽,京城的護城河要大得多,足有百餘步之多,且深達數丈。
換在夏天可能不覺得,但現在是枯水期,站在河邊向下看去,河麵距離地麵就超過兩丈,加之河水渾濁,頗有些險峻之感。
好在城門前的通道足夠寬,走起來倒也平穩。
過河的通道是夯土建的,外圍包著青磚,期間要經過三座吊橋。
車隊正準備過河,就見河邊一隊人馬過來,領頭的竟然是宋廉。
“公子!”宋廉勒住馬頭,拱手說道,“侯爺命我在此等候。”
方選看了看宋廉身後,大約是百餘人馬,而同樣裝束的隊伍還有四支,正在遠處的河邊以及城牆外巡視,當即反應過來,劉定邊帶來的人已經編入司空府,這會剛好利用巡視護城河的機會等待自己到來。
於是上前打了招呼,簡單交流了這兩天的行程,之後宋廉命手下人繼續巡邏,他則獨自領著車隊進城。
不過在詢問驛站和哨所後,得知距離已經不遠。於是車隊停下稍事歇息,眾人吃了自帶的幹糧,又給馬匹喂了些草料,這才開始最後的衝刺。
又走了一個時辰,遠遠看見巍峨的城牆出現在天邊。
所謂望山跑死馬,看著雖然不遠,但依舊有十幾裏的距離。
周含眉得知即將到達目的地,也不顧寒風,從馬車裏探出頭來,催促方選盡快。
“大姐啊,不用這麽急吧。”方選心道,“你跟你老公不也才一個多月沒見麵,不至於啊。”
嘴上卻不好說什麽,轉頭催促車隊加快速度。
很快來到城外,方選抬頭看去,心中不由感歎,這裏不愧是京城,城牆比涇陽城可高大多了。
一旁的範齊識得眼色,開始向他介紹京城的地理。
從地圖上看,整個大西國有點像個盆地。
從西北開始,北海城是高原,威武關和溫泉關有山脈,雍州東部同樣是山脈,東南側則是廊山,西南側不但有山脈,還有渭河的兩條支流。
這一圈山高水長,拱衛著中間的大平原,形成一個環狀,可謂是天賜的地理優勢。
而這片平原,就被稱之為中原,京城則處於中原的最中央,謂之天下中心。
“既然如此,就該稱作中國才是啊。”方選笑道,“叫做大西國多不合適。”
範齊也跟著笑,隨後解釋,之所以國號為“西”而非“中”,乃是因為太祖武王年輕時,親眼目睹西方天空開了天眼,有一位神仙點化其成就霸業,所以在立國之後,便以“西”為尊,起了大西國的國號。
至於中原的概念,隻後來來代君主時期才有的,這時候國號已經定了數十年,也就不能改動了。
“原來如此。”方選點頭。
說話間,二人朝城門走去。
範齊指著城門方向解釋,京城共有九門,西側三門,其餘三側各有兩門。西側的中門謂之大西門,在重要典禮和祭祀祖先時才會開啟,且隻有太常寺才有權打開。
其餘的八座城門開關,則歸衛尉府負責。
衛尉在京城的權力極大,府內直接掌管一支兩千人馬的衛尉軍,從外城城牆到宮城的範圍,包括門禁和治安、交通等等,都屬於衛尉軍的管轄範圍。
並且在城北三十裏處的槐原之上,還駐紮有兩萬禁軍,指揮權也在衛尉府手中。
“那宮城以內呢?”方選詢問。
範齊繼續講解。
王宮裏的情況相對複雜。
負責宮內戍衛的是內衛營,共有三百步兵,是衛尉軍的下屬部門。
但由於內衛營是君王近衛,所以指揮官由君王親自任命,至於具體任命誰,還得看國君和衛尉之間如何博弈。
王宮內的宦官則歸少府管,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被組織起來,形成一股較小的武裝力量。
與此同時,每天的白晝時間,太常寺會派人在宮中巡視,主要是規範宮內各部門和人員的行為裝束,避免出現不敬天地祖先的情況。但到了天黑前,他們就必須撤出宮城。
“如此說來,在這京城裏,衛尉才是老大啊。”方選歎道。
從範齊的講解中可以得知,衛尉府幾乎掌握整個京城的武裝力量,衛尉要是想在城內做點什麽,怕是沒人能攔得住。
“倒也並非如此。”範齊繼續解釋。
為了避免權力一家獨大,太祖武王早就定好了規矩。
衛尉雖然勢大,但也是有製約的。
首先是城外的兩萬禁軍,指揮官雖是由衛尉府任命,但是要想調兵離開駐地,除了指揮官自身的半塊虎符,還得有司馬府提供的另外半塊虎符。
隻有完整的虎符,才能調動禁軍,等於是通過司馬府來製約衛尉的兵權。
而在京城範圍以內,衛尉雖然有一千七百兵馬,可以輕鬆封禁城門和緝拿犯人。但是他隻有捉拿犯人的權力,至於審理和判罰,則是司寇府的職權。
而且這一千七百人馬,全都是輕裝,戰鬥力也就相對有限。
具體說來,就是所有士兵都是半甲,騎兵的馬匹幹脆無甲,且不持有任何長兵器和弩箭,隻配備刀劍之類的短兵器以及弓箭。
當然,這隻是平時的配置。
萬一碰到緊急狀態,司馬府會下令解除限製,打開城內的武庫,那裏存有大量弩箭、槍槊和重甲,一旦得到這些武裝,衛尉軍在城內就是無敵的存在了。
但有一點,武庫的管理權掌握在司農府,這也是為了製約司馬和衛尉而進行的巧妙設計。
同理,為了製約以上三者,負責基建的司空也是有城防權的。
司空府有一支數百人的武裝,每天負責巡視城牆和護城河,屬於城防力量的一部分。
聽到範齊如此說來,方選感覺衛尉軍的實力也不過爾爾,聽起來甚至不如劉閔的黑騎鐵衛厲害。
於是便問:“那諸侯帶兵入京,可有限製?”
“那是自然的。”範齊笑道,“國之都城,怎能輕易讓諸侯帶兵進入。”
按照大西國的製度,諸侯的正規軍是不允許離開駐地的。假設劉閔的重甲騎兵走出涇陽,周邊的州郡就可以不經任何批準,直接向他們發起進攻。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是有外敵威脅京師,諸侯得到王詔帶兵勤王。不過自大西國立國以來,還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
雖然涇陽侯和奮威侯進京城都帶了不少人馬,但那都是以侍衛而非正規軍的身份帶來的。
對於侍衛的人數,也有嚴格規定,公爵府五百,侯爵府三百,伯爵府二百,子爵和男爵則是一百人。
每次涇陽侯進京,雖然都是浩浩蕩蕩,但是到達京畿郡邊界時,都會留下多餘的人馬,隻帶二百士兵進城,即便想多帶點,也隻能讓他們解除武裝,以民夫和傭工的身份跟隨。
並且這二百人也不能著重甲和攜帶重武器,確保他們進入京師後,不會影響衛尉軍對京城的控製力。
範齊說得頭頭是道,顯然在進京前是專門做了功課的。
“還真挺講究啊。”方選聽完介紹,心裏大概有了底。
說話間,車隊已經來到護城河前。
護城河的河水來自西河。西河的水量和渭河接近,同涇水、渭河一樣,源頭都在北方,流入關中匯聚幾條支流,最後流經京城時,被引出一部分作為了護城河。
比之涇陽,京城的護城河要大得多,足有百餘步之多,且深達數丈。
換在夏天可能不覺得,但現在是枯水期,站在河邊向下看去,河麵距離地麵就超過兩丈,加之河水渾濁,頗有些險峻之感。
好在城門前的通道足夠寬,走起來倒也平穩。
過河的通道是夯土建的,外圍包著青磚,期間要經過三座吊橋。
車隊正準備過河,就見河邊一隊人馬過來,領頭的竟然是宋廉。
“公子!”宋廉勒住馬頭,拱手說道,“侯爺命我在此等候。”
方選看了看宋廉身後,大約是百餘人馬,而同樣裝束的隊伍還有四支,正在遠處的河邊以及城牆外巡視,當即反應過來,劉定邊帶來的人已經編入司空府,這會剛好利用巡視護城河的機會等待自己到來。
於是上前打了招呼,簡單交流了這兩天的行程,之後宋廉命手下人繼續巡邏,他則獨自領著車隊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