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當年的公案(上)
我被拍賣行裁員後,反手坑死老板 作者:悠遠劍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治皇帝喜歡逛妓院的傳說,李悠然也聽說過,畢竟這種皇室的花邊新聞,向來是老百姓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趣談。
盡管《清實錄》和《清史稿》中都記載說同治皇帝是得天花死的,可是當時就有一種傳說,說這位皇帝陛下的真正死因,其實是花柳病,也就是梅毒。
李悠然本人更相信後者,因為種牛痘的技術,早在康熙年間就已經在皇室高層全麵鋪開,到了乾隆、道光年間,民間也已經基本普及。從那以後,華國基本就沒再傳出過天花大爆發的傳聞。怎麽到了同治年間,身為皇帝的載淳突然就患上天花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當時的梅毒已經從歐美傳到了華國,而且這種病毒在當時基本沒治,得上就隻有死路一條。同治皇帝又喜歡逛妓院,他死於梅毒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但是李悠然依舊十分不理解,這些跟同道堂印有什麽關係?難道說同道堂印是同治皇帝逛妓院的時候丟失的?
李悠然提出自己的質疑:“趙師傅,你說的這麽多,跟同道堂印有什麽關係?你該不會是想告訴我,這樁公案的結果,就是同道堂印最後落入到妓女或者龜公手裏?
我覺得同治皇帝身為一國之君,就算再昏庸,也不至於在逛妓院期間,就把象征身份和權力的玉璽給弄丟了吧?那樣的話,皇帝的親隨,還不得把八大胡同的妓院給炸了?”
趙師傅搖頭道:“李先生,您別著急,聽我講下去。
《九品芝麻官》您看過,它的原型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您也知道,這件案子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電視劇和電影都多次把它搬上熒幕。
可是您不覺得奇怪嗎?這樁案子本身雖然確實是一樁冤案,可歸根結底依舊是民間底層的案件,說破了大天,派一個縣令,或者推官、通判之類的司法官員出處裏就可以了。以當時的政治環境,根本沒道理引發同治皇帝,慈禧太後等人的關注。
最終因為這起案子,牽連的官員多達300多人。受到處罰、被革職查辦,永不敘用的官員,也有100多人,這其中不乏巡撫、總兵、副將之類的高官。
這就很奇怪了,難道當時清政府的風氣已經好到這種地步?為了給兩個平頭百姓伸冤,可是把大量高官搞下去?如果要真是這樣,清朝的滅亡簡直是沒有天理。
可事實上,這件案子的背後,牽扯到的勢力多到難以想象,皇帝、太後、權臣、軍頭都在圍繞著這樁公案借題發揮,也正是這件事,導致同治和慈禧母子關係的破裂,以及後來傳說的同道堂印的丟失。”
李悠然聽說這件事的背景如此複雜,一下子來了興趣:“楊師傅,那請你給我們講講,這樁公案背後的緣故吧?”
楊師傅清了下嗓子道:“好吧,如果這件案子的背景不講清楚,同道堂印後來的下落,也確實很難說清。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李先生想必也聽得多了,我大概說一下這件案子的背景。
楊乃武本人是江浙省的一名舉人,租了一個叫畢秀姑(小白菜)的村婦家裏的房子。畢秀姑長得很漂亮,13歲的時候嫁給了當地村民葛品連。
楊乃武租了葛家的房子,就難免跟畢秀姑產生聯係,丈夫葛品連外出做生意,常年不在家。久而久之,那些街頭村婦就私下裏議論楊乃武與畢秀姑有私情,還傳出有楊吃白菜的流言。
後來葛品連突然生病,小白菜就趕緊找醫生給丈夫看病,吃了各種藥都無濟於事,最後葛品連暴病去世,而且死狀淒慘,全身青黑。
當時《水滸傳》流傳很廣,潘金蓮、西門慶和武大郎的故事婦孺皆知,再加上市麵上關於楊乃武與畢秀姑的流言,餘杭的知縣劉希同就合理的想象出了一起奸夫淫婦謀害親夫的情節。
一番酷刑之下,小白菜畢秀姑被迫供認謀害親夫的案情,但是身為舉人的楊乃武,卻無論如何不肯承認這種案情。
即便是如此,餘杭知縣劉希同依舊認定楊乃武與小白菜通奸謀害親夫葛品連罪名成立,判楊乃武斬首,畢秀姑淩遲,並把此案送到京城,請刑部尚書核準定案。
這件案子在當時並不算一個大案,葫蘆官判定葫蘆案,滿清朝廷這類冤案多了去了,一般來說隨便糊弄一下就核準了。
可偏偏這件事背後有一個非常大的時代背景,當時同治帝已經年滿17歲,而且也已經大婚,可以親自掌握朝政了。
隻不過當時不論是嫡母慈安太後,還是親母慈禧太後,都已經垂簾聽政多年,自然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同治皇帝想要從兩宮皇太後手中奪權,就必須依賴軍事將領的支持。
當時清朝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為三股,第一股是以八旗為代表的旗人軍官,第二股是以僧格林沁為代表的蒙八旗騎兵,第三股是以南方湘軍、淮軍為代表的漢族官僚。
滿蒙八旗的軍隊思想頑固,墮落腐朽,戰鬥力孱弱到了極點。最關鍵的是,在辛酉政變之後,這部分人中,不忠於兩宮皇太後的,都已經被清洗,同治帝即便是想要奪權,根本爭取不到這兩部分人的支持。
那剩下的,就隻有以左宗棠、曾國藩為代表的漢族官僚,尤其是實力最強的湘軍。同治帝認為,隻有獲得了湘軍的支持,才有可能從慈禧太後手中奪回施政的權力。
同治帝知道,不論是曾國藩,還是左宗棠,說到底都是鹹豐帝提拔上來的人,隨後才在鎮壓太平天國中大放異彩。他覺得曾國藩、左宗棠這些人,會感恩鹹豐帝,因此也就會遵從當年鹹豐留下來的遺詔,同治帝打算從那枚印章下手,從他母親慈禧手中奪權。
隻可惜印章被慈禧太後視若性命,不但貼身保存,而且防範嚴密,同治帝根本沒機會接觸到同道堂印。
於是他就想了一個歪點子,收買了慈禧身邊的一個小太監,趁著慈禧沐浴的時候,將同道堂印偷了出來……”
盡管《清實錄》和《清史稿》中都記載說同治皇帝是得天花死的,可是當時就有一種傳說,說這位皇帝陛下的真正死因,其實是花柳病,也就是梅毒。
李悠然本人更相信後者,因為種牛痘的技術,早在康熙年間就已經在皇室高層全麵鋪開,到了乾隆、道光年間,民間也已經基本普及。從那以後,華國基本就沒再傳出過天花大爆發的傳聞。怎麽到了同治年間,身為皇帝的載淳突然就患上天花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當時的梅毒已經從歐美傳到了華國,而且這種病毒在當時基本沒治,得上就隻有死路一條。同治皇帝又喜歡逛妓院,他死於梅毒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但是李悠然依舊十分不理解,這些跟同道堂印有什麽關係?難道說同道堂印是同治皇帝逛妓院的時候丟失的?
李悠然提出自己的質疑:“趙師傅,你說的這麽多,跟同道堂印有什麽關係?你該不會是想告訴我,這樁公案的結果,就是同道堂印最後落入到妓女或者龜公手裏?
我覺得同治皇帝身為一國之君,就算再昏庸,也不至於在逛妓院期間,就把象征身份和權力的玉璽給弄丟了吧?那樣的話,皇帝的親隨,還不得把八大胡同的妓院給炸了?”
趙師傅搖頭道:“李先生,您別著急,聽我講下去。
《九品芝麻官》您看過,它的原型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您也知道,這件案子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電視劇和電影都多次把它搬上熒幕。
可是您不覺得奇怪嗎?這樁案子本身雖然確實是一樁冤案,可歸根結底依舊是民間底層的案件,說破了大天,派一個縣令,或者推官、通判之類的司法官員出處裏就可以了。以當時的政治環境,根本沒道理引發同治皇帝,慈禧太後等人的關注。
最終因為這起案子,牽連的官員多達300多人。受到處罰、被革職查辦,永不敘用的官員,也有100多人,這其中不乏巡撫、總兵、副將之類的高官。
這就很奇怪了,難道當時清政府的風氣已經好到這種地步?為了給兩個平頭百姓伸冤,可是把大量高官搞下去?如果要真是這樣,清朝的滅亡簡直是沒有天理。
可事實上,這件案子的背後,牽扯到的勢力多到難以想象,皇帝、太後、權臣、軍頭都在圍繞著這樁公案借題發揮,也正是這件事,導致同治和慈禧母子關係的破裂,以及後來傳說的同道堂印的丟失。”
李悠然聽說這件事的背景如此複雜,一下子來了興趣:“楊師傅,那請你給我們講講,這樁公案背後的緣故吧?”
楊師傅清了下嗓子道:“好吧,如果這件案子的背景不講清楚,同道堂印後來的下落,也確實很難說清。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李先生想必也聽得多了,我大概說一下這件案子的背景。
楊乃武本人是江浙省的一名舉人,租了一個叫畢秀姑(小白菜)的村婦家裏的房子。畢秀姑長得很漂亮,13歲的時候嫁給了當地村民葛品連。
楊乃武租了葛家的房子,就難免跟畢秀姑產生聯係,丈夫葛品連外出做生意,常年不在家。久而久之,那些街頭村婦就私下裏議論楊乃武與畢秀姑有私情,還傳出有楊吃白菜的流言。
後來葛品連突然生病,小白菜就趕緊找醫生給丈夫看病,吃了各種藥都無濟於事,最後葛品連暴病去世,而且死狀淒慘,全身青黑。
當時《水滸傳》流傳很廣,潘金蓮、西門慶和武大郎的故事婦孺皆知,再加上市麵上關於楊乃武與畢秀姑的流言,餘杭的知縣劉希同就合理的想象出了一起奸夫淫婦謀害親夫的情節。
一番酷刑之下,小白菜畢秀姑被迫供認謀害親夫的案情,但是身為舉人的楊乃武,卻無論如何不肯承認這種案情。
即便是如此,餘杭知縣劉希同依舊認定楊乃武與小白菜通奸謀害親夫葛品連罪名成立,判楊乃武斬首,畢秀姑淩遲,並把此案送到京城,請刑部尚書核準定案。
這件案子在當時並不算一個大案,葫蘆官判定葫蘆案,滿清朝廷這類冤案多了去了,一般來說隨便糊弄一下就核準了。
可偏偏這件事背後有一個非常大的時代背景,當時同治帝已經年滿17歲,而且也已經大婚,可以親自掌握朝政了。
隻不過當時不論是嫡母慈安太後,還是親母慈禧太後,都已經垂簾聽政多年,自然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同治皇帝想要從兩宮皇太後手中奪權,就必須依賴軍事將領的支持。
當時清朝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為三股,第一股是以八旗為代表的旗人軍官,第二股是以僧格林沁為代表的蒙八旗騎兵,第三股是以南方湘軍、淮軍為代表的漢族官僚。
滿蒙八旗的軍隊思想頑固,墮落腐朽,戰鬥力孱弱到了極點。最關鍵的是,在辛酉政變之後,這部分人中,不忠於兩宮皇太後的,都已經被清洗,同治帝即便是想要奪權,根本爭取不到這兩部分人的支持。
那剩下的,就隻有以左宗棠、曾國藩為代表的漢族官僚,尤其是實力最強的湘軍。同治帝認為,隻有獲得了湘軍的支持,才有可能從慈禧太後手中奪回施政的權力。
同治帝知道,不論是曾國藩,還是左宗棠,說到底都是鹹豐帝提拔上來的人,隨後才在鎮壓太平天國中大放異彩。他覺得曾國藩、左宗棠這些人,會感恩鹹豐帝,因此也就會遵從當年鹹豐留下來的遺詔,同治帝打算從那枚印章下手,從他母親慈禧手中奪權。
隻可惜印章被慈禧太後視若性命,不但貼身保存,而且防範嚴密,同治帝根本沒機會接觸到同道堂印。
於是他就想了一個歪點子,收買了慈禧身邊的一個小太監,趁著慈禧沐浴的時候,將同道堂印偷了出來……”